浙江破解“两难困局”的历史性契机

2012-09-07 10:32汪炜
浙江经济 2012年9期
关键词:温州浙江民间

□ 文/汪炜

温州,这个充满活力和争议的城市,注定要走在中国改革的潮头。而这次,历史赋予它的使命则是金融。改革开放30余年来,民间金融一直是支撑“浙江模式”特别是“温州模式”屹立全国改革前沿的重要内核和独特基石。可以说,没有活跃的民间金融活动,就没有浙江独具特色的内源式民营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然而,由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长期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其它领域,体制内金融无法有效满足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而民间资本又缺乏顺利流向实业部门的有效渠道和机制,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民间资本投资难的“两难困局”长期得不到破解。特别是在中小企业众多、民间资本雄厚的浙江,“两多两难”的矛盾尤其突出。在当前的宏观经济背景下,这一矛盾进一步激化,并在局部地区产生系统性风险。温州无疑是浙江乃至全国民间金融最活跃、民间资本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当前“两难困局”最突出的地区之一。国务院批准设立“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为温州乃至浙江率先探索民间金融阳光化、规范化,破解“两多两难”问题,创新发展区域金融带来了历史性契机,也为打破我国金融部门垄断局面和推进金融改革开放开启了一扇希望之门。

温州金改,剑指“中小企业融资难”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难题。1931年,英国金融产业委员会的麦克米伦爵士首次提出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资金供给方愿意提供的资金不能满足中小企业要求的资金缺口,这一资金缺口被后人称为“麦克米伦缺口”(Macmillan Gap)。从此以后,世界各国政府和学者们一直探索着各种技术手段和制度安排,试图填补这一缺口。但遗憾的是,人们发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长期存在,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实施以来,在温州和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的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小微企业倒闭歇业、企业主跑路风潮,正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不断积累、恶化的必然结果。而本次温州金融改革试验,以民营经济发达、小微企业众多的温州作为突破口,其最重要的政策目标显然是希望找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融资之道,这也是温州金融综合改革最具有普适意义和示范价值的试验领域。

首先,在组织创新方面。要进一步加快金融组织创新的步伐,积极推进农村合作银行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起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和符合条件的小贷公司转型村镇银行,加快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外汇兑换公司、融资租赁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第三方金融等小型金融机构和农村金融组织。特别是,应允许在温州开展区域性小银行的试点:除现有的温州银行和改制几家农村商业银行、增设一批村镇银行外,允许新设城市商业银行,尝试设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探索成立一批社区银行。在温州率先形成在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主要服务大中型企业的同时,一批地方性的小银行重点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银行业多元化竞合格局。

其次,在市场创新方面。温州要充分利用金融改革试验契机实现优势转化和升级,把传统的小商品和专业市场优势转化为金融和资本市场优势,在外汇市场、债券市场、贷款批发市场、股权市场、衍生品市场领域开展大胆探索。特别是应积极争取筹划中的“新三板”市场在温州经济开发区落地和允许温州开展区域性场外股权交易市场的试点,为温州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直接融资平台。

第三,在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要进一步放松管制,允许温州的金融机构或全国性金融机构设在温州的专营机构具有

国务院批准设立“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为破解“两多两难”问题、创新发展区域金融带来了历史性契机,也为打破我国金融部门垄断局面和推进金融改革开放开启了一扇希望之门较大的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开发和经营权限,支持小贷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开展业务创新,开发更多针对小微企业,符合小微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特别是要在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中小企业集合债和私募债、小企业结构化金融、产业集群的融资服务等方面寻求创新和突破。

温州金改,求解“民间资本投资难”

温州是中国的“民间资本之都”,是我国民间资金最丰富、民间金融活动最活跃的地区。极其丰富的民间资本与依然突出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并存,凸显出温州经济面临的尴尬困境:民间资本无法有效投向实体经济。从短期来看,民间资本会为了追求高回报而大量流入投机性领域,但是,我们认为,从长期来看,传统金融体系无法充分吸纳和转化逐利性的民间资本,没有建立起把民间金融与实体经济有效对接、把民间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的有效机制,是导致温州乃至浙江“两难困局”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也是民间金融市场在长期中经常会爆发周期性风险聚集的根本原因。因此,本次温州金融改革试验,聚焦民间金融阳光化和规范化,就是要打破我国现有正规金融体系的传统格局,把民间金融活动纳入金融体系作为其合理的补充部分,鼓励民间投资活动,促进民间金融规范发展。这是温州金融改革试验最具独特性的试验领域,也是最具探索性的政策创新内容。

首先,要在民间借贷互助平台建设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民间资本阳光化的实质是要让民间金融活动处于一个公开、公平的环境,充分披露信息,自主理性定价并接受监督。这就需要通过积极探索和创新,为民间资金的供求双方建立一个有效率的信息交流和互助交易平台。其中,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测体系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还是要解决民间借贷登记服务平台如何吸引民资供需双方自愿入场的问题,探索在这一平台的民间资金价格形成机制。否则,所谓的备案也行、监测也罢,均不过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其次,要在民间资本投资渠道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正如温州金改十二项主要任务已明确的,一是要拓展民间资本国际化投资渠道,研究和启动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这项试点在温州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和现实需求,同时也能为探索人民币资本项目对外开放走出坚实一步。二是要拓展民间资本投资和控股金融机构的渠道,逐步打破垄断部门对民间资本的歧视和排斥。这次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应该被视为打破金融垄断的又一次重要契机,很难想象,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如果无法在金融机构民营化问题是取得突破,它又能在那些实质性领域取得成效呢?

第三,要在民间资金转化机制建设方面形成创新成果。作为逐利性资本,民间资本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必然面临高风险,这就是意味着它在长期中必然是一种“有管理的资本”。温州资本近年来游离于实业领域,近期又在投机市场遭遇一系列挫折的现实恰恰说明,民间资本的游资化是不可持续的。因此,依托专业化投资机构进行管理和运作,应该成为温州民间资本直接投资机制建设的主流模式。当前,温州正在探索通过成立“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在一定范围内吸纳和管理民间资本,通过集中投资的方式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获取资本集聚效应。不管是否能够成功,这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同时,大力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和天使投资,应该成为温州金融改革试验的一项重要内容。显而易见的是,巨额的民间资本储备已经使温商资本成为中国LP(有限合伙人)资本的重要来源。因此,大力引进国内外优秀GP(私募股权管理机构)和发展本土GP或本土天使投资人,通过金融改革试验赋予的政策创新空间,吸引私募股权机构落户温州和投资温州,应该成为温州大规模、批量化有效转化民间资本,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机制和载体。

温州金改,推动浙江“两个中心”建设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看似温州偶然所得的历史契机,实则浙江金融发展的必然结果。早在2011年6月,浙江省政府颁布的《浙江省“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中,准确地提出“十二五”期间浙江金融发展的核心任务就是破解“两难困局”,建立起以服务中小企业为核心能力的大金融产业格局,进而提出打造具有浙江特色和全国影响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民间财富管理中心”的“两个中心”建设目标。而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恰恰契合了浙江金融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和打造“两个中心”的目标,为浙江落实和践行金融业“十二五”规划迈出了异常扎实的一步,同时它的探索价值和示范意义显然远远超越了浙江范畴。我们认为,温州金融问题既有全国试验意义,更有浙江金融实践的共性。一方面,温州金改将为浙江开展“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建设提供先试先行的经验,有利于促进全省范围内“两个中心”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另一方面,温州金改也需要浙江省政府在信用体系、风险管控体系、金融监管体系建设方面给予温州充分的政策配套和创新协同,支持温州在金融改革试验的基础性领域、关键性领域和风险防范、管理体系等全局性领域取得有效突破。此外,在全力推进温州金融改革试验的同时,浙江也应在一些与温州金融结构、背景、环境具有高度相似性的地区同步推进改革试验,加快把温州经验移植到浙江的其它地区,促进浙江金融产业的整体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温州浙江民间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