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保障民生,全力建设美好龙江

2012-09-06 02:56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占报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2年19期
关键词:草房棚户区住房

◎ 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 杨占报

近年来,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转变发展方式、科学推进城镇化为主线,以保障民生、优化人居环境为重点,以改善城乡群众住房条件,提升城乡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大幅度改善城乡面貌为三大主要任务,适应新形势,抢抓新机遇,攻坚克难,乘势而上,实现了“十一五”各项目标和“十二五”良好开局,有力推动了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

安得广厦千万间

民以宅为家,“居者有其屋”,是千百年来的社会理想和共同追求。在衣、食、住、行等人们基本生活需求中,住房是人的生存之所、发展之基,安居才能乐业。黑龙江省地处高寒地区,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商品粮基地,在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初期,始终坚持“先生产,后生活”的思想,在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形成了大量的棚户区和农村泥草房,棚户区和泥草房内居民多为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其居住区内道路泥泞,分散供热,设施不健全,结构简易,房屋破旧,透风漏雨,数量之大、房子之破全国罕见。

2008年,省委、省政府秉承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做出大规模集中改造建设“三棚一草”的重大决策,拉开了我省保障住房革命的大幕。四年多来,各级党委、政府、系统和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举全省之力,集社会之智,大打了一场“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农村泥草房改造”攻坚战,谱写了龙江城乡建设史上的壮丽篇章。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378亿元,218万户城镇居民受益,建设总量连续四年居全国第一。其中,改造各类棚户区169万套;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49万套。农村泥草房改造完成投资596亿元,受益户数90.3万户。今年截至8月底,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395812套,开工率75.68%,完成投资493.3亿元。其中: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333819套,开工率73.01%;各类保障性住房开工61993套,开工率94%;基本建成(竣工)264467万套,竣工率62.9%。农村泥草房改造完成投资112亿元,开工20.08万户、1466万平方米,开工率91.2%。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已成为我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的最大亮点,得到了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在国家各大主流媒体上进行专题报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齐齐哈尔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初沉池砼底板浇筑一景 白国洪/摄

改造建设作用凸显,成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工程

构建了新型住房保障体系。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泥草房改造当作一次住房革命,全面推动了非煤城市棚改、煤矿城市棚改、林区棚改、国有工矿棚改、垦区危旧房改造和泥草房、农危房改造,相继启动实施了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探索出了一条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问题的路子,实现了住房建设发展方式的转变。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了以棚户区和泥草房改造为支撑,以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为重点,以经济适用住房为补充的覆盖城乡中低收入群体的新型住房保障体系。

改善了城乡居住条件。通过大面积改造建设,使近1000万居民住上了设计合理、节能环保、安全舒适的房屋,实现了几代人破房换好房、旧房换新房、小房换大房的夙愿,普遍改善了住房条件,提高了人均住房面积,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提振了城乡居民的精气神,幸福指数明显提升。此外,还增加了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回迁后房屋资产价值增量,一般都从原来中小城市六、七万元、特大城市十万多元的旧房价值,回迁后变为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价值,个人财产收入呈几何级数增长,改变了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破旧棚草房的强烈反差。有的老百姓说:“没有共产党的好政策,这辈子也住不上楼房”;还有的更贴切地说:是棚户区改造,给了我们一个“小金库”。

拉动了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作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改造最大限度地实现了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特别是将腾空出来的土地用于住宅与房地产的再开发,土地出让金和相关税收大幅度增加,提高了经济贡献率。2011年,在全国宏观调控趋紧的形势下,在棚改政策的有力支撑下,我省房地产业仍呈逆势增长的态势。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1219亿元,同比增长44.6%,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17%,占全省地方税收的21.8%和地方财政收入的7.9%。同时,还有力地拉动了交通运输、建材、装饰、家电等50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了消费,促进了就业,增加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加快了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步伐。在农村,通过对泥草房统一规划和集中改造,吸引农民逐步向城镇转移,对腾挪出的土地进行复垦,实行机械化规模经营,总结推广了城乡一体化型、宅基地置换型、新型社区型、村企共建型和整镇新建型五种改造模式,撤并自然屯1478个,实现了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在城市,通过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平抑了普通商品房价格,多数县(市)、系统的普通商品房价格保持在2000元左右,降低了农民进城门槛,农民向县城、小城镇、新型社区转移速度加快。房子好了,道路平了,供热供水保证了,从根本上改变了我省城镇化“量高质低”的现象,使我省城镇化步入了快车道。

改造建设推进有力,务实创新政策措施亮点纷呈

领导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将保障性安居工程列入全省“十大工程”和省长政府工作报告30件实事之一,与经济工作同等对待、同步落实。省委吉炳轩书记多次主持省委常委会、现场会和座谈会专题研究部署,王宪魁省长每年从5月份到10月份,每月都召开专题工作会议或政府常务会议,听取汇报,通报情况,研究措施,解决实际问题。

坚持多元投入。采取对上争取、财政补助、市县配套、银行贷款等办法,多渠道筹集改造资金,全力破解资金瓶颈制约。2008年以来,我省获得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380.2亿元。发挥融资平台作用,争取银行贷款支持,累计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及各商业银行贷款近400亿元。各地积极创新政策,通过土地置换、税费减免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1867亿元。齐齐哈尔市采取现有土地变现、开发建筑企业投资、清理开发商土地欠款和募捐等12种筹资办法,四年来累计筹措棚改资金100多亿元。省政府明确将省级财政超收部分的2/3、国家代地方债券资金转贷地市部分的2/3、市县当年超收财力的大部分、土地出让金净收益10%以上、住房公积金增值扣除相关费用后净收益全部用于保障房建设。继哈尔滨市之后,又将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和佳木斯市成功纳入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房建设的试点城市。在泥草房、农危房改造资金筹措上,省政府明确将土地出让金、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和城市维护税各拿出10%用于农村泥草房、农危房改造,有的地方还采取贷款贴息的办法筹措改造资金。

注重政策创新。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农村泥草房改造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保障房建设扶持政策,打了一套政策“组合拳”。规定棚户区改造项目一律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棚户区改造偿还原拆迁面积房屋部分,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在全省普遍实行了“拆一还一”补偿安置政策;对棚户区内符合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政策条件的被拆迁居民就地落实政策,一次性解决住房困难。扩大了“农村公屋”、“乡村公寓”、“零租住房”等农民住房保障试点,为19.7万户农村困难群体解决了住房。通河县连续四年共投资近亿元,支持1万多贫困农户建设节能住房。我省探索出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被纳入国家政策层面之中。

强化示范引带。通过科学规划、科学设计、科学管理和精细施工,建成了齐齐哈尔新合嘉园、牡丹江曙光新城等一批功能配套、环境优美、质量优良、风格各异的住宅新区。积极开展棚改示范项目评选活动,主推了30多个规划设计好、配套设施全、建设品质优的省级示范项目,提升了棚改项目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总体水平。泥草房改造中,大面积推广了太阳能、装配式住宅、EPS模块混凝土格构式等多种形式的节能房,新建房中节能住房达90%。按照分类指导、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的原则,组织实施了30个省级泥草房改造示范村和415个整村改造试点村,共改造泥草房38779户,示范(点)村完成投资31.41亿元,一批村庄旧貌换新颜。

狠抓质量安全。省住建厅每年都对棚改回迁房和保障房的空间布局、功能设置、建筑风格、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等提出明确要求,督促各地严格落实规划设计标准,严把各重要环节关口,绝不因是棚草改造工程而降低标准。全面推行项目法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终身负责制和永久性标牌制度,每年都组织开展了多次大规模安全质量巡查和检查,对质量安全实行“零容忍”,保障房的建设质量明显提升。哈尔滨群力新区民生尚都项目充分体现了现代、绿色、节能、环保的理念,被评为国家康居示范工程。

今天是个好日子,2008年12月10日,齐齐哈尔市棚户区改造首批棚户区居民回迁的热烈场面 白国洪/摄

确保公平分配。把确保公平分配作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生命线”,健全完善准入标准、审核程序、动态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合理确定保障对象和标准,按照“三审两公示”原则,规范了审核流程。各地普遍制定了保障房配租配售办法,采取“公开摇号、评分排序”等方式,实行分配房源、分配过程、分配结果的“三公开”,并建立了一户一档动态管理台账,保证了分配结果的公开公平公正。

固本强基促发展

注重发挥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建设中的先导性作用,全力推进道路、桥梁、“三供两治”、城镇园林绿化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和承载能力明显提升。

城市路桥建设提档升级。三年来全省新建改建扩建市政道路1800余条、桥梁246座,方便群众出行。哈尔滨投入300亿元用于城市路桥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立体交通网络。

“三供两治”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三年来全省累计投资458.14亿元,开工建设项目503个,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最大、发展最快、变化最明显的一个时期。纳入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40个城市,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项目全部建成;新建污水处理厂43座,总数达到81个;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从无到有,发展到27座,鸡西投资1.54亿元建设宝川垃圾处理厂,四区一县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目前鸡西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达到98%以上。哈尔滨天然气置换、大庆天然气入户工程加速进行,绥化中盟、双鸭山大唐等热电厂项目进展顺利,齐齐哈尔、牡丹江等市地一批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相继竣工。全省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1453万平方米、供气用户154.5万户、日供水能力174万吨、污水日处理能力303万吨、垃圾日处理能力11547吨,比2008年分别增长41.3%、12.4%、19.6%、246.3%和129.7%,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城镇园林绿化总量大幅提升。坚持把城镇园林绿化作为城市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植树造林三年大会战,城镇建成区新增绿地1.92万公顷,新植树木2.1亿株,建成了一批高品位的园林绿化景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36.32%和33.22%。全省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2.3%,居全国上游。

城市旧貌换新颜

省委把“三优”文明城市创建工程纳入全省“十大工程”之一,大力开展“三土”治理、环境卫生、主街路和楼体立面综合改造等专项行动,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土”和各种“乱象”得到有效治理。三年来,全省县级以上城市治理裸土3078万平方米,清理各类积存垃圾670万吨;拆除违章建筑4万处、面积270万平方米;清理乱贴、乱画、乱挂和违章设置牌匾广告610多万处;通过治理,城市干净了,秩序好转了,环境改善了。

城市主街路综合改造效果明显。把主街路综合改造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结合起来,对2300余栋建筑实施“穿衣戴帽”,粉刷楼体15000多栋。哈尔滨市对主街路部分建筑进行风格改造,提升了城市形象。加格达奇对10多条道路进行了综合整饰,对主城区82栋沿街建筑进行了简欧风格改造,形成了独有的风格特色。18个边境城镇建筑风貌改造及环境综合整治开工项目153个,完成投资12.7亿元,边境城镇形象面貌明显改观。七台河、伊春、双鸭山也对部分主街路两侧的楼体进行了改造。通过改造,街路平整了,楼体靓丽了,城市形象提升了。

滨水城市规划建设示范作用凸显。全省13个市地全部编制完成了《城市滨水区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累计投资400多亿元,开工滨水项目420多个,规划建设哈尔滨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系列工程,双鸭山市安邦河、鸡西穆棱河、大庆河湖水系综合开发整治等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滨水景观项目,增加了城市灵气,带动了周边地块的发展。

城市亮化快速推进。各地加大投入,精心设计,统筹推进城市主街路亮化、沿江(河)景观亮化、区域景观亮化和主要商业区亮化工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城市亮化景观和亮化体系。黑河市聘请重庆、上海、大连等知名设计单位对中央街、王肃街等主要景观街路,以及黑龙江公园、大黑河岛桥等重点区域灯饰亮化景观进行精心设计。哈尔滨市以松花江为轴线,重点完成了两岸、一站、四桥、百楼及地标性建筑灯饰亮化景观建设。三年来,全省累计投入资金8.2亿元,新安装路灯10万多盏,城市的夜色更加靓丽美观。

金钥匙,2008年12月10日,在齐齐哈尔市新合棚改回迁现场,领到新居钥匙的棚户区居民一脸的喜悦 白国洪/摄

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就必须深刻理解走符合龙江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的要义,突出主题,把握主线,激发动力,在“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总体战略统领下,结合城乡建设实际,认清新形势,理清新思路,明确新目标,采取新举措,探索新路径,推动住房城乡建设更好更快更大发展,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大美、幸福龙江贡献力量。

保住房。按照局部率先、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保质保量、全部完成的工作方针,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泥草房、农危房改造,争取在较短时期内全部完成既定任务目标。

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抢抓国家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有利时机,坚持局部率先、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保质保量,加快推进各类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地级以上城市、农垦、森工、煤矿利用2年左右时间,在全省率先完成棚户区(危房)改造任务;县城利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既定的规划改造任务;有条件的地区适时启动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改善城市居民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积极破解资金瓶颈制约。继续坚持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省级投入力度,督促各地落实好相关政策规定,加快搭建省级融资平台。全力推进拆迁和工程建设。加大征收拆迁工作力度,做到依法拆迁、和谐拆迁、惠民拆迁;抢抓工程建设进度,坚持开工项目抢进度,结转项目抢竣工,确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确保工程质量安全。严把规划关、设计关、材料关、队伍关和施工管理关,加大检查的密度和频率,坚决防止出现质量通病和重大安全问题发生,确保让群众住上舒心房、安心房。加强配套能力建设。加快供水、供热、供气、垃圾污水治理和道路、环境绿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切实提升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能力和环境质量。确保分配运营公平公正。健全准入、退出机制,制定建设、分配、运营、管理相关制度,建立保障性住房信息系统,实行动态管理,确保住房保障政策的公平性。

加快推进农村泥草房、农危房改造。坚持与撤屯并村相结合,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有序开展边、远、小、穷、散、弱和城市周边村庄的撤并工作,集中打造中心村,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推进乡村城镇化。坚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以省级文明示范村为带动,继续开展以房、路、水、电、气和环境卫生整治为重点的新农村村庄建设,建设一批干净、整洁、生态、文明的村庄。坚持与整村推进相结合,重点抓好200个整村推进试点。坚持与农垦、森工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坚持与完善农房功能和品质相结合,加强规划设计指导,指导农民建设有室内卫生间、分户供暖等功能齐全、居住舒适、节能环保的房屋,倡导有条件的地方建造三、四层的楼房,提升农房建设水平。力争通过努力,提前基本完成农村泥草房总体改造任务,33个县(市、农垦分局、森工林管局)2012年基本完成,21个县(市)2013年基本完成,18个县(市)2015年如期基本完成,经济条件较好的农垦、森工系统和牡丹江所属市县消灭泥草房,引导各地由注重泥草房改造向建设社会主义新村庄方向发展。

打基础。大力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道路、桥梁、“三供两治”和镇村水、路、电、气、房、绿等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弥补历史欠帐,早日步入全国中等以上行列,努力让百姓行走宽敞的路、喝上放心的水、住上舒适温暖的房屋、用上清洁的能源、生活在优良的环境中。

深入开展市政道路升级改造。省政府决定连续开展三年城市市政道路质量年活动,大幅度提升市政道路的标准和品质,提高城市道路承载能力。指导各城市高起点做好市政道路改造建设规划,根据城市车辆保有量和城市交通发展,科学设计路面宽度和基层深度,合理安排主辅路及自行车和人行道,统筹设计绿化隔离带、路面排水系统和地下管廊及相关附属设施,争取一次规划到位、设计到位、建设到位,避免修修补补、反复修建。坚持高标准、精细化实施,严格执行设计标准、施工程序、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特别要做好路缘石、排水井及各类检查井等细节处的施工,精选用料材质,强化施工质量监管,实行工程监理全程监督,确保道路及辅助设施建设高标准、高质量。

大力推进“三供两治”工程建设。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功能为重点,继续推进“三供两治”工程建设,超前谋划项目,加快推进城市供水、供热、供气和垃圾、污水处理等“生命线”工程建设,利用两年时间全面完成县级以上城市“三供两治”项目建设。到“十二五”末,全省新建垃圾处理厂137座,污水处理厂126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城市、县城和建制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75%、60%和30%。科学规划城市路网、道路桥梁、地下管廊,完善城市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城市体育场馆、博物馆、公园等大型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推进工业园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产业园区奠定基础。

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力度。以提高覆盖率、增强观赏性为目标,指导各地科学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按照城区步行500米见绿的服务半径要求,合理布局公园绿地。坚持向棚户区改造要绿、街路改建扩绿、老城区改建提绿、新建城市公园增绿,结合新区开发、棚户区改造和旅游名镇、滨水城市、低碳城市建设,突出绿色主题,精心打造城镇绿化景观带,新建一批景观公园、大型公园和街区游园,最大限度增加城市中心区绿量。加快推进城郊片林建设,全面开展街区、广场、机关、小区、企业、学校、庭院绿化工作,切实提高城市绿化总体水平。大力开展国家、省级园林城市和园林县城创建评选工作,建设一批高水平、高品位的生态园林城市。

提形象。深入实施“三优”文明城市创建工程,大力实施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并不断向镇村延伸,加速主街路、桥梁、商业区、老旧小区、建筑节能升级改造,毫不放松地推进滨水景观建设、夜色景观建设、特色街路广场建设,努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城净、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城市新形象,大幅度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和幸福指数。

进一步扩大“三优”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抓住一个源头。抓住因“土”致“脏”源头不放松,进一步治理裸土、绿化超高土和建筑残土,采取硬化与绿化软覆盖相结合方式,着力解决城市裸土;加强绿化施工监督,严格控制新增绿化超高土;强化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管理,严格规范商砼、建筑残土运输车等进出工地行为,确保商砼和建筑残土运输车辆全封闭、无遗撒。推进两个延伸。推进创建工程由市县向农垦、森工小城镇以及重点旅游名镇和“百镇”延伸;推进环境综合整治由中心城区、主次干道向城乡结合部、背街背巷和居住小区庭院延伸,大力清除背街背巷、居民庭院、出城口、城乡结合部、铁路沿线、城中村、江河堤岸等区域的积存垃圾;同步加强居住小区环境综合整治,推动更多城市、城镇、社区进入全国、全省文明城市、文明城镇和文明社区行列。实现三个深化。加大城市“脏乱差”整治力度,加强城市管理立法,严格执行现有规章制度,确保创建工作在环境综合整治、创建优良秩序和长效机制建设三个方面实现深化。

深入推进滨水城区建设。要加快完善滨水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明确建设目标、定位、方向和功能,加快基础设施、滨水景观、城市公共设施等项目建设。要严格执行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标准,对城市的江、河、湖沿岸设施进行提档升级,建成哈尔滨万顷松江湿地、大庆龙凤湿地公园、北国之春梦幻城、鸡西穆棱河综合治理等一批标志性滨水项目。

全面推进城市主街路综合改造。把主街路综合改造作为“三优”文明城市创建的主要载体,重点对车行道、人行道、停车场、牌匾广告、灯饰、绿化等进行整体规划建设,并将主街路综合改造与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紧密结合,在抓好今年144条主街路升级改造和3238栋楼体的立面整饰工作的基础上,每年完成20个左右城市的主街路综合改造,两年内完成地级以上城市主街路综合改造;3年内完成县城主街路综合改造;5年内完成百镇主街路综合改造;巩固提高边境镇风貌特色改造;3年内完成所有县城以上城市的主街路综合改造;同步推进地级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力争“十二五”末全省城市面貌得到根本改变。

强力推进城市亮化建设。借鉴先进城市亮化工程建设的经验,努力打造城市夜晚“第二轮廓线”,重点推进哈尔滨市、大庆市、伊春市、黑河市、绥芬河市和抚远县的主要街路、商业区和沿江亮化工程,特别是哈尔滨松花江两岸要全面实施高标准景观亮化。

猜你喜欢
草房棚户区住房
蛰伏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蛰伏
一种车载可折叠宿营住房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老草房
棚户区改造被设限
阳光照进棚户区
国家与陕西签订棚户区改造目标任务26.7万户
住房保障与住房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