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和科技创新是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重要任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已构建好“十二五”总体工作框架目标。为推动绿色建筑发展,2011年住房城乡建设部重新修订了绿色建筑创新奖评审标准和实施细则,在“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中,制定出了全国近40座城市作为“十二五”期间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如何推广绿色建筑,打造低碳城市,世界各行业专家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美国能源部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办公室前资深理事,金斯伯格绿色能源策略公司负责人Mark Ginsberg:
绿色能源建设系统的集成和优化可以发展出零消耗的建筑。比如2008年,金斯伯格绿色能源策略公司帮助中国建设的奥运村,建设的理念是通过太阳能、风能和热泵,实现近零消耗的社区。如何引领至零消耗的社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第一点是非常综合的能源计划。把整个城市资源利用起来,而不是单独利用某一项资源。第二点是开发一种非常有效的,非常负责任的一个社区。第三点是在社区当中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该地区的太阳能、地热能等能源,可以帮我们供热供冷。还可以使用热电联产、沼气或者电网的一体化,这些都可以成为社区当中的一部分。第四点是能够为社区提供清洁有效的公共及私用交通系统服务。这种想法还是将技术整合到一起,使百姓更方便地到他们想到的地方。
第五点是工业能源的应用。在中国大约60%的能源都是应用在工业领域,要充分去实现工业生态,工业废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它,比如在经济特区或者是生态园,将这些废物转化成资源。第六点是提高能源效率。从水源头、工业废水下手。第七点是建立良好的管理框架,实现有效的基础设施管理。
这些指导方针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最终的零能耗社区。当我们使用了这些指导原则之后,城市可以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排头兵。应用这些原则之后,我们就会避免过去犯下的一些错误。
在全世界范围内有许多这样的案例,比如在天津,有八个城市要建生态城市;在美国旧金山也设定了一个目标,希望到2020年之前整个城市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另外一个案例,基于奥运村的建设经验,开发商将奥运村一些经验应用到了桂林。未来成功的城市将会是以绿色能源技术为基础的城市,这种城市一定使用了生态城市的基本原则,用相关的政策来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增加绿色就业,并且支持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实践。
北京万通立体之城投资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郝杰斌:
从2008年开始,北京万通提出“绿色战略”,要求所有建筑都要戴上“绿帽子”。此后,北京万通住宅产品要求达到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星级标准。其中在天津中新生态城的新兴家园项目是住房城乡建设部三星级住宅;商业住宅使用美国LEED标准;即将建设的CBD另一个万通中心是LEED白金级的标准。实施绿色建筑会使成本提高多少?通过北京万通的经验,住宅要达到绿色标准,每平米提高约192元,实际数据在250~300元之间。商业建筑大约是700元左右,这些成本没有让消费者买单。
北京万通采用了绿色建筑一些组件、设计方法和施工方法,当时达不到每平方米耗能低于30千瓦时的标准。后来通过分析,发现最终问题在于整个城市的系统尤其是基础设施系统,还有其他一些公共配套系统不够绿色节能。即便通过很好的保温节能措施,使用大电网的用电,把那些数据提上去了,也没有实现每平方米30千瓦时的标准。2009年,万通面对这样一种情况,提出了一个新的发展战略——做一个所谓立体城市。立体城市是个什么概念?我们推出来这个计划,用三个英文单词表达——3D。第一个D是高密度,第二个D是多样化,第三个D是顶层设计。高密度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城市大不起的国家,全球有70亿人口,中国有13亿人口,而我国50%的人口已经在城市里生活,每年中国还有两千万人口到城市里来生活。按照现在既有标准,中国城市会蔓延非常大。我们在用占世界7%的耕地来养活世界最大的人口。北京万通第一个理念叫大密大疏,这样,能够比常规的规划项目提高使用率达到接近六分之五的水平,这是一个高密度。
第二,多样性。国内房地产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住宅开发商,一类是商业开发商,万通现在是从住宅向商业转型。从二十年的开发经验来看,不管是住宅还是商业,最终提供给消费者的只是一个单一的消费体验,没有一个综合的消费体验。所以北京万通希望在能够提高密度的基础上,提供多样性。这个多样性包括公共建筑、产业建筑,甚至一些医疗公共卫生建筑。把它们都统一集约在一个所谓一平方公里的面积上,让它一起来发展。城市有疏有密以后,才会有多样性的发展。
第三,顶层设计。我们所说的顶层设计不是体制,是在城市规划上,用一些理念,在节能节耗和绿色方面做一些发展。即便是我们在住宅和商业地产上做了很多绿色建筑,带来了更有经济效益的集约型的建筑,但是缺乏了顶层设计,城市整体的能耗水平依然会居高不下。所以,北京万通从几个方面进行了重新优化:第一个就是智慧的基础设施体系。智慧的基础设施体系主要包括能源的高效利用,把能源处理、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等集中放在一个集中的场所上进行循环利用。生物质能可以发电,水的循环可以节能,这些集合在一起使用,将会对整个基础设施的能效提高带来非常大的有益作用。另外一个就是能源的梯级利用,北京万通最终选择的是整体热电联产技术。整体热电联产技术加上地下热能的存储,不仅仅给北方城市,或许在某些南方城市也有借鉴作用。通过整体设计,节能效率能提高到30%以上。还有垃圾的收集与减量,天津项目是在中国和新加坡共同建设的中新生态城里面用的,在生态城里面已经使用了垃圾真空回收系统,北京万通在计划设计上都采用这套系统,来达到垃圾减量的最大化和避免垃圾运输过程中的再混合。
万通绿色建筑从主动节能、立面遮阳还有屋顶绿化这几个层面,进行了整体的优化,在单体建筑设计上,我们希望至少50%的建筑是绿色建筑。
新加坡贸易及工业部兼国家发展部政务部长李弈贤:
建筑消耗约40%的能源,贡献了高达30%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一些不发达城市排放量相对更大。目前,新加坡将绿色城市奖颁给纽约,纽约市长告诉我,因为排放量相对减少,纽约市的排放比例相对提高到78%。世界各地的城市正在迅速增加,现在世界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在2050年的时候超过70%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与此相对应的是更多的建筑物出现。绿色建筑不仅能够节省能源费用和减低碳排放量,还能减少污染,防止环境继续恶化。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是城市居民将会享有一个更加绿色、更洁净的城市,并且从中受益。一些研究证明,空气污染可以导致哮喘、皮肤过敏甚至呼吸疾病的增加,在新加坡开展的有关空气污染对公众健康影响的研究,也证明了空气污染对健康会带来长期的影响。正因如此,在新加坡通过出台法规、奖励和惩治措施,达到80%的目标。从2008年规定新建筑必须达到新加坡绿色建设局规定的环境要求,绿色建筑不仅评估了能源效率,也包括了用水效率、室内环境质量和环境保护。
上个月,新加坡绿色建筑发展达到了一个里程碑——第一千个建筑达到了绿色标志的要求。绿色标准建筑能节省能源20%到30%,研究显示,既有绿色建筑可以使建筑增值2%。基于此,新加坡出台了奖励措施,鼓励推广绿色建筑。例如新的建筑如果能够达到最高级别的绿色标志,开发商可以得到额外的建筑面积和奖励,可以从中节约超过25%的能源消耗,达到每年平均每平方米20元人民币的电费。新加坡也推出了一项关于绿色建筑改造和绿色标志奖励的计划,设立了一个奖励基金,来承担按照绿色标准改造既有建筑所需要的费用。目前,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业界因种种原因参与的不积极,比如因改造成本较大,或者投资回收期较长,或者对绿色科技缺乏认识。
在绿色建筑方面,新加坡与中国携手合作建造天津生态城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个项目目标定位在打造一个社会和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富有活力的城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典范。自从2008年开始以来,这个项目已经进入建设时期,在2020年前完成的时候,这个生态城将拥有35万户居民。天津生态城的规划设计采用了新加坡、中国、其他国家最佳实践的模式经验。例如总体规划是由中国和新加坡专家共同编制的,双方还制定了22个量化关键指标,来切实全面衡量生态城的建设成效,涵盖了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领域。在过去三年,生态城的建设取得了良好进展,企业和居民已开始入住。
生态城一个关键指标是,所有绿色建筑必须由中国和新加坡建设专家共同制定的绿色建筑指标,新加坡建设局也为参加生态城的项目与天津政府官员和专业人士分享新加坡绿色建筑的最佳实践。生态城节能减排的有关指标还包括以非机动车和公共交通为模式的绿色出行率高达90%,可再生能源使用不低于20%。每单位GDP排放量和人均生活垃圾有所减少。我们相信,通过与中国同行密切合作,天津生态城一定能够实现这些关键的绩效指标。
英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胡克定:
在发展绿色建筑、气候变化方面, 需要各国共同承担起责任,并且采取务实的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第一,英国政府和中国政府合作,在八个城市开展绿色建筑到生态城市的一个计划,确定国内八个城市作为试点,进行培训和考察,促进两国在绿色建筑、生态城市方面开展持续研究。
第二,中英两国有一个中英可持续城市倡议,这个倡议也选出了中国四个城市来实施一些先进的环境技术。武汉、重庆、长沙和杭州加入了这个计划,并且有很多英国公司也访问了重庆和长沙。
第三,建立了英中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市工作组,也是在英国商业部和
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签署的合作备忘录之下建立的工作组。该工作组使得中英的政策决策者走到一起,来分享英国在业界和学术的先进经验,帮助中国制定并落实绿色建筑生态城市计划。工作组的成员和中国一些合作伙伴包括中国城市研究院,都在共同研究生态城市的政策。
德国联邦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部、环境与基础设施基本政策司司长Veit Steinle:
德国联邦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部从2008年就开始参加住房城乡和建设部发起的绿色建筑大会。德国和中国相关部委在建筑能效、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了很多合作,这也增进了双方之间的相互理解。去年德国部委和中国相关部委签署了一个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市的合作备忘录。对于中德两国来说,建筑能效是我们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减少对于能源依赖重要的一步。交通领域也需要实现减排,在中国未来十年当中将会有更多的住房建立起来,到2015年的时候,会在建筑节能标准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我们不仅仅要关注新的建筑,同时还要提高现有建筑的能效。我们的目标是要推广绿色建筑材料的广泛应用,推广一些创新的隔热材料的使用,德国和中国在这方面有很多共同的理念。
德国一直致力于节能减排目标,在2012年德国政府已经建立了一个非常清洁的、可靠的计划。在2020年节能减排节省20%,2050年节省50%。和2008年相比,在电量方面,2020年要减少10%,在2050年节省50%,这个战略实际上是所有欧洲国家进行联合减排。我们在2020年要在2009年的基础上减少20%,而且要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这是欧盟的整个计划。
路线已经设定好了,但是有的时候可能走一些弯路,有一些调整,比如去年因为日本大地震,核计划实际上也做了一些改变。因为要确保我们的安全和核安全,不仅仅在德国,还有其他国家,必须促进节能减排,使用可再生能源的资源,比如风能、电能、太阳能。
方兴地产总裁何操:
去年方兴地产首次公开发布了企业绿色宣言,通过一年来绿色战略的全面推进与绿色项目的有效实施,特别是参加德班气候大会活动,使我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优化能源结构是2012年的主要任务之一。推进建筑节能减排是转变建筑领域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房地产企业作为建筑行业的重要资源整合单位,提高节能减排意识,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对于提升全产业链的节能减排和促进全行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全球五百强中国中华集团旗下从事酒店、地产行业的企业,方兴地产以释放城市生命力为产品理念,将绿色建筑理念和先进的绿色低碳技术不断应用到公司的产品之中。2010年,公司进一步将绿色战略确定为公司的主战略,并在2011年加以全面推进。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有几点体会:
第一,科学规划,绿色战略,健全完善管理制度。2011年公司制定了方兴地产绿色战略白皮书,结合自身情况,以高起点、科学化、差异化、市场化为指导思想,以绿色校园、绿色酒店的建设、生态城市运营、低能耗建筑和综合节能服务为战略定位,并在总部建立绿色低碳领导委员会工作组和工作机制。从企业管理绿色目标确定,团队人才建设,重点项目等方面,对公司三年的绿色战略进行了系统的规划。
第二,深入研究绿色技术,打造绿色精品建筑。在对建筑节能技术和绿色环保理念的探索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扎实的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已经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坚持因地制宜,精密设计与全过程绿色管理作为技术路线,打造一系列精品绿色建筑。2011年方兴地产的金茂项目实现了中国首个自愿减排标准的碳中和交易;上海金茂艺术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科技部、上海市低碳即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奖励和财政支持;北京凯诚世茂中心获得西城区政府节能改造示范项目,北京金茂府、上海国际客运中心与国际航运中心分别在地缘、无水源、江水源、海水源作为区域中心,不断强化绿色施工,采取生态环保材料,实现绿色精装,同时以高星级的物业管理,绿色低碳酒店设计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实践。方兴地产未来将有国家多个三星和二星标识产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长沙梅溪湖项目积极探索适宜夏热冬冷、自然环境和经济文化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理念和生态城市管理。
第三,积极开展合作交流,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兴地产绿色战略不仅仅是建筑绿色产品,同时要以经济化手段和市场化思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公司对内融合企业品牌形象,创新多种经营模式,强化绿色融资,对外加强合作交流,搭建绿色资源平台,内外共同发挥作用,使系统能效达到最优。绿色建筑对中国地产企业来说是责任,是需要,是挑战,是机遇。我们相信,在中国政府的积极推动和领导下,在大型地产企业的积极行动下,中国地产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地产之路一定会越走越顺畅,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绿色低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