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起,工程建设行业在设计领域开始进行BIM设计,业主希望用BIM协调施工,就会在发包时提出BIM营建。内地工程在2008年开始导入BIM,我们是从一些小规模工程开始研究流程,并不急着上去,中间经过很多辛苦,慢慢从两个人发展到目前现在的规模。在初期,导入BIM总会付一些成本,最终目的我们希望把施工过程中的错误成本降低,在施工阶段过程当中执行BIM,在这过程中才会得到BIM带来的效益。
BIM设计与BIM营建差别在哪?从BIM设计来看,需要告诉业主建筑到底是什么样的,希望业主同意。但是BIM营建是拿着即有图,要把中间每一个阶段,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揭露出来,要知道在每个阶段要做什么事情。我们对照整个时间,在不同时间出不同的图,如一个平面图、一个楼层,针对不同阶段出不同的BIM图,将复杂的内容除去后再交给施工人员。
在导入BIM之前施工拿着设计师的图,总不清楚哪个图是对的,如果猜错了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校正,现在我们的施工图全都是由Revit出。BIM的确是一个较好的沟通工具,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时间是非常重要的。营建企业最主要的服务只要有三项:一是碰撞分析、二是界面整合、三是4D进度模拟。我们拿到CAD的资料,按照工程施工进度把需要的部分提取出来,经过讨论分析后,基于模型产生施工图。在整个沟通当中,我们每周都在工地讨论,邀请建筑师、施工企业和相关工程师进行讨论。讨论之后会出有效文件。施工企业根据会议记录改图,并把这个图改在模型当中后,直接出图。这个图作为送审图,要经过建筑部门核准后,才可以拿着核准图施工。在施工工程服务当中,3D视觉模拟和碰撞分析是非常必要的。而4D进度模拟是非常难的,最后是整合图。
2009年,公司尝试全部使用现有软件施工图,结果发现原件需要大改。因为要从原件里读取资料,一定要用标签方式来做,所以读的资料变得更多。有时候是软件本身的限制,在碰到太多困难后,我们得出结论:现行的系统的确达不到要求。后来,公司决定自己开发程序,能够达到现在施工现场所需的施工图。在整个结构部分做完以后,要出Revit的平面图,同一个图形要出三张图。我们习惯把3D的放在除了二维图外,还放了三维图加强图面解释。尤其是针对台湾人很喜欢瓷砖,所以分割线很重要。机电当然也包含在内,除此之外还包括装修。在拿到模型后,我们的BIM咨询师到现场与现场的工程师讨论。我们的BIM工程师不只会操作Revit,他们更是从专业背景学起,只有这样才能到工地与机电工程师进行讨论,解决问题。
例如一个医院的项目,我们用不同颜色细分了整个系统部分,有停车场的照明的以及消防设备的。接下来,我们针对BIM产出部分做碰撞,站在专业背景来审查是否合理,不合理的地方就要进行调整。如果管排部分有碰撞,我们可以做一些回调,按照机电高低原则去配置调整。如果在系统里面发现撞到了,就进行了一些高层调整,如果跟污水系统撞到了,也做出相应的调整,灯具和消防设备的碰撞的问题也是一样的。这个项目,我们最后出了一张施工图,用不同颜色标注进行说明,同时利用管线高低差问题做表述。有了平面图、详图和3D图,施工单位比较容易按图施工。
再如,一个在地下一楼的音乐厅,内部全部必须要用用隔声垫装修,声音要完全隔绝。在施工过程当中问题就出现了,因为没有办法对上方进行施工,所以只能从B1进行,到了B2算是挑高的,装了一些隔震件,然后顶部再装,逐步往后推,然后灌浆灌起来,最后一个个做起来。这就是告诉业主说,你的设计是这样的,但是我告诉你怎么做出来的。
运用BIM还能做节能分析,在业主还没有订单之前告诉业主,告诉目前设计怎么样。还要做热导效应,也从热导效应进行分析,例如必须从100多小时变成97小时。观察地面日辐射量是6000瓦/小时,经过BIM设计,降低了一定的日辐射量,不同楼层,从上午9点到下午5点,运用BIM都可以告诉业主是如何设计的。
最后,BIM的合约发包方式决定资料串流的顺畅,BIM让专案管理更有效,提高了沟通效率。资料的一次性录入让图的管理更有效,机电界面整合行的问题能够很好解决。总结来说,BIM在营建阶层主要应用,主要是在碰撞分析、整合图面、4D进度视觉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