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中建设交通行业信息化发展的若干思考

2012-09-06 05:47:58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2年4期
关键词:交通公众智慧

“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热点,并与城市新一轮的发展深度融合,成为城市发展新的增长点之一。上海建设交通行业“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按照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战略,主动引入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积极探索新技术在建设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在较高起点上实现行业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为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提升和模式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撑。

上海建设交通行业是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与广大市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行业,解决百姓“急、难、愁”的城市管理顽症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十年来,上海建设交通行业遵循“城市管理对象数字化、城市管理过程数字化和城市管理评价数字化”的总体发展思路,信息化应用项目的规模、层次、能级不断提升,应用服务功能向系统化、综合性、多层面拓展深化,应用重心由满足内部管理的需要逐步转向满足社会的需要,应用功能由支撑单一业务处理转向支撑综合业务应用,建成了一批应用水平高、效果显著的信息化应用项目,形成了一批跨系统、跨行业、跨地域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对提高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可以说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初级阶段。

按照“智慧城市”建设的要求,上海建设交通行业应站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不断满足群众需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通过信息化引领改善和保障民生,强化城市管理、提升公共服务、提高运行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就对建设交通行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应用服务更综合、系统响应更及时、支撑能效更显著的新要求,需要进一步创新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积极运用新兴网络和信息技术,不断提升信息化在城市建设管理、交通管理和运行管理中的应用能效、能级和水平。着重在跨行业、跨部门资源整合、共享交换和协同应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促进信息化整体效益和规模效应的发挥,更好地支撑“智慧城市”建设和上海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要求。

“智慧城市”不仅仅体现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新技术的运用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也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因此,按照“智慧城市”的战略发展规划和要求,对建设交通行业信息化发展作思考。

一、强调更精细化全方位管理的综合应用

信息化发展的核心是应用,“智慧城市”说到底也是信息化创新应用模式,这种创新应用模式应该是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各个领域的综合应用体系,是先进技术在城市化管理中的优化和体现。具体来说,要将城市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定量化、精细化,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时段、全覆盖,既有专业分工又有综合协调的分层分类管理,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的整体水平,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按照“智慧城市”建设的要求,上海建设交通行业信息化的应用服务功能要向系统化、综合性、多层面拓展深化,实现更加精细化的全方位管理,即在管理对象、过程和评价三个数字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信息化应用覆盖面和管理体系完整性,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一是管理对象的精细化,管理对象的数字化要实现全覆盖,并利用信息技术在信息获取、状态监控等方面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二是管理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流程进一步优化、细化,管理的各个环节全过程实现电子化、网络化,并推行大系统、大平台概念,按照职责分工,在统一的大平台上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三是管理评价精细化,通过对管理流程的全过程电子监察、信息系统运行的全方位绩效考核,形成管理评价体系,实时、动态、全面地掌握总体情况,分析预测发展趋势,实现对管理和服务的辅助决策支持。

二、注重更大范围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业务协同

基础数据资源建设是支撑信息化应用的必要条件,在不同领域基础数据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需要进行整合,也就是把分散的信息资源有序地集中起来,进一步拓宽信息资源的应用领域,实现信息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从而最大程度地挖掘信息的价值。在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管理业务的有效协同。然而,信息资源的整合不是仅限于技术或物理层面的整合,应当包括对信息资源整体架构体系的整合,以及管理内容和方式的整合,只有通过统筹规划进行全面整合,才能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

上海建设交通行业需要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和业务协同,不仅在行业内部,更要以管理和服务需求为纽带,打破行业壁垒和条块分割,在跨系统、跨行业、跨部门、跨层级的更大范围内实现整合和协同,充分满足多个部门进行综合管理、协调和服务的应用,而城市管理数据中心的建设就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数据中心建设将以上海城市空间地理信息、遥感信息为基础,以标准和规范为前提,融合多专业、多类型基础信息数据内容,实行统一的数据维护和系统运行,为多目标、综合性应用提供基础数据,为统筹城乡建设交通领域综合信息资源建设与整合创造基础条件。数据中心的运行以积累的大量综合和专业数据为依托,进一步加强相关标准和规范建设,实现数据集成、分析处理和检索,为不同用户和各种综合应用提供数据支持,提供面向多种应用的综合服务,支持业务部门纵向管理和横向对接,支持“随需应变”的政务和业务的集成服务,从而为实现更大范围内跨系统、跨行业、跨部门、跨层级的整合和协同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三、强化更广泛公众参与互动的公共管理和服务

“智慧城市”要求能更好地体现公众感知,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因此,政府要能够积极地反应并回答通过各种途径表达出来的公众意志,政府的管理和服务信息应及时、准确、全面、充分地向公众公开,并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接受公众评议和监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参与。更加注重以公众的需求和意见为中心来制定公共管理和服务政策,提供服务方式,并及时回复公众的意见和问题,从而按照公众满意的程度,有效地解决公众要求解决的问题,并以此对政府进行绩效评估。

“十二五”上海要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公众对城市管理全过程的参与、决策和管理已成为必然的要求,完善公共服务也需要扩大公众的参与度,因此,上海建设交通行业应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统筹力度,推进电子政务基础环境、政务信息资源和业务协同应用建设,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机制和基本途径。依托最新的网络和信息技术,构建统一的电子政务服务门户和公共服务门户,形成公众广泛参与互动的应用环境。按照“深化信息公开,拓展网上办事,整合信息资源,推进互动交流,加强规范管理”的原则,逐步实现政府部门、管理机构、服务对象之间信息的全面互联互通,进一步扩大服务对象、服务过程的覆盖面。提升政府决策能力和管理效能,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从而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级和水平。

四、提倡更低碳高效的政府行政管理方式

在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的今天,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生态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们现在提出的“智慧城市”建设也应该以低碳生态为主要目的,国内外已有不少城市开始越来越关注智慧城市中的低碳环保要素,并提出了“低碳智慧城市”的战略设想,将低碳的理念和要求贯穿“智慧城市”建设的始终。

为此,上海建设交通行业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将节能减排目标贯穿行政管理的整个过程,具体体现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的精简高效,办事流程的简捷明晰,办公环境和办公设备的低碳节能等等。建设交通行业各级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并在日常管理中充分体现低碳高效的原则。一是管理流程的优化,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各项管理业务审批流程和环节,建设统一的办事平台,减少相同类型的信息系统建设,各相关管理部门在统一的网络环境和平台上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业务的协同办理;二是提倡无纸化办公,这是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效能的基础,其综合效益体现在大幅度的时间、人员、耗材成本的节省,也有利于数字化管理、更大范围的信息共享,以及网上公文和政务信息的交换;三是采用集中运维模式,利用云计算等新技术,采用资源相对集中的瘦客户端模式,将系统的处理工作放在数据中心集中进行,大幅降低运维成本,同时提高系统安全防范能力和运行效率。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和社会公众共同携手,按照规划目标,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推进建设。同时,“智慧城市”建设对行业信息化的发展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上海建设交通行业将按照“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的目标和任务,结合上海本市“智慧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切实做好项目的推进落实,注重整合协同、综合应用、公众参与和信息安全,将创新发展的理念贯穿信息化建设的始终,最大程度地拓展社会的信息化参与途径,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建设与政府管理、行业发展、公共服务的融合度,共同为“智慧城市”建设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交通公众智慧
公众号3月热榜
繁忙的交通
童话世界(2020年32期)2020-12-25 02:59:14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小小交通劝导员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与创想(2013年7期)2013-11-18 08:06:04
繁忙的交通
大灰狼(2010年5期)2010-08-24 03:21:53
智慧决定成败
网球俱乐部(2009年9期)2009-07-16 09: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