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若凯, 陈丽华, 张 威, 管咏梅, 杨 明, 宋民宪
(1.江西省医药采购服务中心,江西南昌 330029;2.江西中医学院·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 330004)
中成药是以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为了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需要,按规定的处方和制剂将其加工制成一定剂型的中药制品,是经国家管理部门批准的商品化的一类中药制剂。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是指药品在使用之前的制备、流通、贮存等一系列过程中质量变化的速度和程度;中药制剂在制备、流通和贮存过程中,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易发生变质,导致药效降低,甚至毒性增大[1-3]。本研究主要针对中成药在贮藏中的稳定性,为提高中成药的质量,保证临床用药有效与安全,以2010版《中国药典》一部制剂通则中剂型贮藏的基本要求及贮藏用语为标准,查阅《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及《新药试行标准》等国家标准中收载的中成药贮藏标注栏,从制剂形态分类角度探讨中成药贮藏标注的规范化,对于保证中成药制剂质量稳定、可靠具有重要意义。
1.1 《中国药典》[4]中贮藏规定术语 2010版《中国药典》中贮藏规定的用词有“密闭、密封、熔封或严封、遮光、阴凉处、凉暗处、冷处、常温等”。在《中国药典》凡例定义分别为:遮光,系指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装,例如棕色容器或黑纸包裹的无色透明、半透明容器;密闭,系指将容器密闭,以防止尘土及异物进入;密封,系指将容器密封以防止风化、吸潮、挥发或异物进入;熔封或严封,系指将容器熔封或用适宜的材料严封,以防止空气与水分的侵入并防止污染;阴凉处,系指不超过20℃;凉暗处,系指避光并不超过20℃;冷处,系指2~10℃;常温,系指10~30℃。
1.2 中成药贮藏标注与《中国药典》贮藏规定标注术语的规范化比较 结合《中国药典》中贮藏规定用词及剂型贮藏的有关规定,对中成药传统剂型丸、散、膏、锭及现代剂型片剂、颗粒剂、胶囊剂、注射剂等贮藏条件进行了比较分析 (见表1)。中成药贮藏用词规范化普遍存在以下现象:现有的中成药贮藏规定用词存在着未标注贮藏条件、贮藏规定不完整、“密闭”与“密封”及“避光”与“遮光”混淆等。
表1 中成药收载贮藏标注与2010版《中国药典》贮藏标注规范的品种比较
2.1 固体制剂 查阅已有中成药,收载的固体制剂有丸剂、散剂、颗粒剂、片剂、锭剂、胶剂、滴丸、胶囊剂、栓剂等剂型,共有4 418种,书写规范的有3 720种,比例为84.20%。其中丸剂、片剂总量最多。
2.1.1 丸剂 丸剂是中成药传统剂型之一,包括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蜡丸、浓缩丸及新剂型滴丸剂等,在《中国药典》中的贮藏条件为“除另有规定外,应密封贮存;蜡丸应密封并置阴凉干燥处贮存”。现有中成药存在着标注不规范的情况有以下几种:(1)“密封”改为“密闭”的贮藏条件,如安肾丸、安胎丸、肺结核丸等贮藏条件标注为“密闭,防潮”;飞龙夺命丸、妇痛宁滴丸、五香丸等贮藏条件标注为“密闭,置阴凉干燥处”等。(2)针对对光敏感的药物如具有酚类结构或具有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在光照的影响下较易分解、挥发油的自氧化等情况,在贮藏条件中提出了要求遮光等合理的条件,但却存在着标注为“避光”而非“遮光”等现象。如强力蜂乳浆胶丸 (密闭,置干燥避光处)、麒麟丸 (密封,防潮,避光,置阴凉干燥处)、乳结康丸 (密封,避光)。
2.1.2 片剂 片剂是被广泛应用于中成药的剂型,《中国药典》中的贮藏条件为“除另有规定外,应密封贮存”,现有中成药片剂中存在着将“密封”改为“密闭”。如肺气肿片贮藏标注为“密闭”,补肾宁片的贮藏标注“密闭,防潮”,灯盏花素片的贮藏标注为“密闭,避光,置干燥处”等。
2.1.3 颗粒剂 颗粒剂《中国药典》贮藏条件要求为“密封,在干燥处贮存,防止受潮”。中成药存在着标注不完整的现象。如 (1)只标注“密封”,如安儿宁颗粒、安宫止血颗粒等68种颗粒剂;(2)只标注“置阴凉干燥处”,如宫宁颗粒、疏清颗粒、小儿止泻灵颗粒、等;(3)贮藏标注为“密闭,防潮”,如保宁半夏颗粒;(4)贮藏标注为“密闭,在干燥处”,如野苏颗粒等。
2.1.4 散剂 《中国药典》中锭剂的贮藏条件“除另有规定外,密闭贮存,含挥发性药物或易吸潮药物的散剂应密封贮存”。(1)没有注明贮藏条件,如八里散。(2)只标注“密闭”字样,如青羚散、通关散、胃散等5种。
2.1.5 锭剂 《中国药典》中锭剂贮藏条件为“应密闭,置阴凉干燥处贮存”,中成药针对眼部用药,在眼药锭剂中提出贮藏条件为“密封,置阴凉干燥处”;只标注“密封”,如拨云锭、济生万应锭、万应锭等;存在“置阴凉干燥处”与“防潮”、“置阴凉处”混淆,如蟾酥锭、金衣至宝锭、紫金锭等为“密闭,防潮”,下番锭为“密闭,置阴凉处”。
2.1.6 胶剂 《中国药典》中胶剂的贮藏条件“除另有规定外,密闭贮存,防止受潮”。鹿角胶只标注“密闭”;福字阿胶则标注“密闭,置阴凉处”。
2.1.7 胶囊剂 《中国药典》胶囊剂中的贮藏条件“除另有规定外,应密封贮存”。 (1)将“密封”标注为“密闭”,如绞股蓝总甙胶囊、胎宝胶囊、心可宁胶囊等66种标注为“密闭”;(2)未标注“密封”,而标注为其他的,如翁沥通胶囊标注“遮光,防潮”,金利油软胶囊标注“置阴凉处”,固肠胶囊、清开灵胶囊、三味檀香胶囊、十滴水软胶囊等标注“置阴凉干燥处”。
2.1.8 栓剂 《中国药典》规定栓剂贮藏条件“除另有规定外,应在30℃以下密闭贮存,防止因受热、受潮而变形、发霉、变质”。存在盆炎清栓标注“密闭,置阴凉处”、肛泰栓标注为“遮光,密封”、苦参栓标注为“密封”等现象。
2.2 半固体制剂 查阅现有煎膏剂 (膏滋)、流浸膏剂与浸膏剂、凝胶剂、软膏剂等176种中成药,符合书写规范的有102种,比例为57.95%。
2.2.1 煎膏剂 (膏滋) 煎膏剂 (膏滋中国药典)中的贮藏条件“除另有规定外,应密封,置阴凉处贮存”。在药品标准中成药共收载了妇康宝煎膏,止咳梨煎膏、潞党参膏滋、稚儿灵膏滋等5种。“密封”与“密闭”混淆的有潞党参膏滋,标注为“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2.2.2 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中国药典》中的流浸膏剂与浸膏剂贮藏条件为“除另有规定外,应置遮光容器内密封,流浸膏剂应置阴凉处贮存”。在收载的4种中成药,藏茄流浸膏与桔梗流浸膏为“密封,置阴凉处”,而复方益母草流浸膏与贝母花流浸膏为“密封”。
2.2.3 凝胶剂 《中国药典》凝胶剂贮藏条件为“除另有规定外,应避光,密闭贮存,并应防冻”。舒康凝胶剂贮藏条件项下标注为“密闭,遮光,置阴凉干燥处”,未能注明防冻。
2.2.4 膏药 《中国药典》膏药贮藏条件为“除另有规定外,应密闭,置阴凉处贮存”。金药膏则标注为“密封”;附桂紫金膏、水蓬膏、万应宝珍膏和小儿暖脐膏等4种只标注“置阴凉处”;而镇江膏药、阿魏麝香化积膏、万灵筋骨膏等9种则标注“置阴凉干燥处”,贮藏标注不完整。
2.2.5 软膏剂 《中国药典》软膏剂贮藏条件为“除另有规定外,应遮光,密闭贮存”。现有中成药标准大部分未能标注“遮光”。红色正金软膏、冰黄肤乐软膏、熊胆痔灵膏等标注为“密封,置阴凉处”;耳炎药膏、复方片仔癀软膏、蛲虫药膏、湿润烧伤膏、紫花烧伤膏等5种标注为“密封,置阴凉干燥处”;冰黄软膏、华佗膏 (癣湿药膏)、消喘膏、消炎生肌膏 (玉红膏)、养荣祛斑膏等5种标注为“密闭,置阴凉干燥处”;丹芎跌打膏、外用应急软膏、治冻灵等标注为“密闭,置阴凉处”;拨云眼膏、老鹳草软膏、治伤软膏等标注为“密闭”;九华膏标注为“密闭,在凉处保存”;润肌皮肤膏、三黄膏、生肌玉红膏等标注为“密闭,防潮”;消痔软膏标注为“密闭,置干燥处”;消肿痛醋膏标注为“密闭,置阴暗处”;丹皮酚软膏、清凉眼药膏、熊胆痔疮膏、参皇软膏标注为“密封”;外伤如意膏标注为“密封,置凉暗处”;珍石烧伤膏、紫花地丁软膏、顽癣敌软膏标注为“置阴凉干燥处”。
2.2.6 贴膏剂 《中国药典》贴膏剂贮藏条件为“除另有规定外,密封贮存”,中成药红药贴膏只注明了“置阴凉干燥处”,没有注明“密封”字样。
2.3 液体制剂 查阅糖浆剂、合剂、酒剂、酊剂、露剂、茶剂、注射剂、搽剂、洗剂、涂膜剂等10种中成药剂型,共有753种,符合书写规范的有629种 (占83.53%)。
2.3.1 糖浆剂 《中国药典》糖浆剂的贮藏条件为“除另有规定外,应密封,置阴凉处贮存”。存在着书写不规范,小儿咳嗽宁糖浆标注为“密封,置阴晾处”;脑力静糖浆、健儿糖浆及灵芝糖浆等则标注为“密封,遮光,30℃以下保存”,此“30℃以下保存”为“常温”的概念,而非“阴凉”;“密封”与“密闭”混淆,小儿脾健灵糖浆标注为“密闭,遮光,置阴凉处”,保儿宁糖浆、复方百部止咳糖浆、满山白糖浆、乌阳补心糖浆标注为“密闭,置阴凉处”,清金糖浆、五味子糖浆标注为“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2.3.2 合剂 合剂贮藏条件为“除另有规定外,应密封,置阴凉处贮存”。出现“密封”与“密闭”混淆,如归脾合剂标注为“密闭,置阴凉处”、伊痛舒合剂标注为“遮光,密闭保存”、止嗽青果合剂标注为“密闭,避光,置阴凉处”、止血复脉合剂标注为“密闭,置阴凉干燥处”等标注不规范。
2.3.3 酒剂 酒剂贮藏条件“除另有规定外,应密封,置阴凉处贮存”。只标注“密封”的有风湿痹痛药酒、复方天麻益阴酒、加味龟龄集酒等28种;将“密封”与“密闭”混淆的有:风湿药酒料标注为“密闭,防潮”、盘龙七药酒标注为“密闭,避光,置阴凉干燥处”、山鸡大补酒标注为“密闭,置阴凉处”。
2.3.4 酊剂 酊剂贮藏条件“除另有规定外,应置遮光容器内密封,置阴凉处贮存”。没有标注“遮光”或“避光”的,如复方海蛇酊 (密封,置阴凉干燥处)、复方五味子酊(密封,置阴凉处)等;没有标注“置阴凉处”的,如骨痛灵酊 (密封,避光)、云南白药酊 (密封,遮光);“密封”与“密闭”混淆的,如消尔痛酊 (遮光,密闭,在阴凉处保存);没有“密封”标注,如小儿清凉止痒酊 (遮光,在阴暗处保存);此外活络酊、活血舒筋酊及康肤酊则标注为“密闭,置阴凉处”。
2.3.5 露剂 露剂贮藏条件“除另有规定外,应密封,置阴凉处贮存”。查阅12种中成药露剂,地骨皮露标注不完整,为“密封”。
2.3.6 茶剂 茶剂贮藏条件“除另有规定外,应密闭贮存;含挥发性及易吸潮药物的茶剂应密封贮存”。但是荷叶调脂茶中荷叶含有挥发油,其贮藏条件却标注为“密闭”;含有党参的七珠健胃茶、含有高良姜及紫苏叶的甘和茶、含有菊花及薄荷的小儿感冒茶等均标注为“密闭,防潮”,未能标注为“密封”。
2.3.7 注射剂 注射剂贮藏条件“除另有规定外,注射液应遮光贮存”,包括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和注射用浓缩液。只标注“密封”灯盏细辛注射液、苦木注射液、雪上一枝蒿总碱注射液等8种;“密封,置阴凉处”丁公藤注射液、肝净注射液等2种。
2.3.8 搽剂、洗剂与涂膜剂 搽剂、洗剂与涂膜剂的贮藏条件均为“除另有规定外,应密封贮存”。查阅中成药搽剂39种,“密封”与“密闭”混淆的有百宝丹搽剂 (密闭,避光)、骨质宁搽剂 (置阴凉处,密闭保存)、疣迪搽剂(密闭,置阴凉处)等7种;洗剂17种中, “密封”与“密闭”混淆的有复方荆芥熏洗剂 (密闭,防潮)、洁身洗液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痔疮外洗药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等8种。
2.4 气体制剂 《中国药典》中规定的气雾剂、喷雾剂贮藏条件“除另有规定外,应置凉暗处贮存,并避免曝晒、受热、敲打、撞击”。查阅中成药气雾剂、喷雾剂等33种,普遍存在未能完整标注“并避免曝晒、受热、敲打、撞击”等现象。
只标注“置凉暗处贮存”,未能标注“并避免曝晒、受热、敲打、撞击”,如宽胸气雾剂 (密闭,避光,在凉暗处保存)、麝香祛痛气雾剂 (密闭,置凉暗处),损伤速效止痛气雾剂、速效心痛气雾剂 (密封,在凉暗处保存)、复方丹参气雾剂 (密闭,置凉暗处)、烧伤喷雾剂 (密封,避光,置阴凉处)等。
将“置凉暗处贮存”改为“置阴凉处贮存”,且未标注“并避免曝晒、受热、敲打、撞击”。如风湿喷雾剂(密闭,置阴凉处),伤复欣喷雾剂、烧烫宁喷雾剂标注为“密闭,置阴凉干燥处”,口腔炎喷雾剂 (密封,置阴凉处),银黄平喘气雾剂标注为“遮光,在阴凉处保存”,红药气雾剂、乳香风湿气雾剂标注为“密闭,置阴凉干燥处”,冰栀伤痛气雾剂、蒿白伤湿气雾剂、湿疡气雾剂、止喘灵气雾剂等8种气雾剂标注为“密封,置阴凉处”,香冰祛痛气雾剂标注为“密封,置阴凉干燥处”,烧伤净喷雾剂标注为“密封,置阴凉处,避免撞击”。
未能标注“置凉暗处贮存”且标注不完整。如克伤痛气雾剂标注为“密闭,避光,防晒”,川苏救心喷雾剂标注为“密封,避光”,心痛舒喷雾剂标注为“密封,室温保存”等。
中成药在贮藏过程中的质量稳定与否,除取决于药品本身的组成结构、理化或生物特性以及工艺技术外,也与包装容器、贮藏环境等有着重要的关联。如相对湿度与水分对固体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特别重要,水是化学反应的媒介,固体药物吸附了水分以后,在表面形成一层液膜,分解反应就在膜中进行,通常应密封贮存。因此,中成药的贮藏标注规范是确保药品贮藏期质量的一项关键性指标,采用避免或延缓药物降解、失效的一些措施,规范中药制剂贮藏标注用语,对保证中药制剂质量稳定、可靠都具有重要意义。
2000年版、2005年版和2010年版《中国药典》关于中成药的贮藏条件规定用词具有一致性,明确了“密闭、密封、熔封或严封、遮光、阴凉处、凉暗处、冷处、常温等”的含义。但是这些用词中, “密闭、密封、熔封或严封、遮光”与中成药制剂的包装有关,而“阴凉处、凉暗处、冷处、常温”又与其贮藏的环境条件有关,中成药的包装是贮藏的基础和前提,两类词具有关联关系。因此,制剂通则中各种剂型的贮藏条件,应同时包括与包装有关、和与环境有关的用词。
针对目前中成药贮藏标注不规范的品种,有必要进行全面梳理,从临床使用情况、包装材料、制剂稳定性等角度,以循证评估等手段进行回顾性再评价[5-9],对于再评价后能够规范的品种,如不需修改包装、只需要增加环境用词的品种,进行贮存条件修订备案。对于再评价后,还需要进行包装材料修改的品种,如将“避光”改为“遮光”、“密闭”改为“密封”,开展包装材料对中成药稳定性的影响研究[10],按照相关管理规定进行变更直接接触药品包装材料或容器的补充申请,以符合《中国药典》的规定,保证产品的稳定性。
[1]徐 敏,付晓泰,朱正勇,等.中药浸膏中延胡索乙素的热稳定性的研究[J].中成药,2007,29(5):746-747.
[2]高爱东.中药饮片的贮藏与保管[J].中医药学刊,2006,24(5):908.
[3]王振国.中药贮藏的标准规定、贮藏现状及监管措施[J].中国药房,2007,18(6):479-480.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ⅪⅤ,666-678.
[5]张伯礼.中成药上市后临床再评价:循证与创新[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0):2761.
[6]何 伟,谢雁鸣,王永炎.中药上市后临床再评价研究若干问题思考[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2):1641-1643.
[7]商洪才,张伯礼,李幼平.上市后中成药再评价临床定位的原则和方法——基于循证医学的理念[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6(9):887-890.
[8]杨 明,伍振峰,王 芳,等.中成药再评价方法与策略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10,19(24):2267-2270.
[9]刘 涛,苟小军,郭晓恒,等.基于中成药工艺与质量控制的再评价模式商建[J].中草药,2011,42(10):1873-1877.
[10]陈艳萍.选择药品包装的关键点探讨[J].中国药事,2010,24(7):670-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