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Ⅰ刘 丹 梁 健
风来遍地春 青山夕照明
——省级老领导赴黔西南自治州和遵义市参观考察侧记
文Ⅰ刘 丹 梁 健
四月的黔中大地,春和景明,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贵州,正乘着国发2号文件的东风阔步前进。
就在此时,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栗战书批示:“建议组织老同志到省内各地看看,一是踏青春游,二是看看各地发展情况,帮省里出出主意,给工作提提意见、建议。”
4月6日清早,春风徐徐。省委办公厅、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组织20余位省级老领导,由贵州省原省长王朝文和贵州省人大原副主任杨光林分别担任团长,组成两个参观考察团,分赴黔西南自治州和遵义市就城镇建设、工农业生产建设等进行参观考察。
黔西南自治州兴仁工业园瓦窑寨园区,几个月前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山坡地。如今,不仅一期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强势推进,二期标准厂房的建设也已启动。
园区工程量初步设计为700多万方,在依据地理现状,划分9级台阶,形成11块工业用地后,工程量减少为100多万方,既加快了工业园区建设,节约成本,又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对兴仁县本着向山要地、削峰填谷的方式,打造“工业梯田”,建设“梯田化”工业园区的建设新模式,老领导们极为赞赏:“这样的发展不仅节约资源和成本,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基础,值得学习和提倡。”
走进桐梓重庆工业园区,看见各项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十几个塔吊在工地上一字排开的建设现场,老领导们由衷地发出感叹:“没想到现在的工业园区发展规模如此之大,起点如此之高,速度如此之快。”
园区负责人给老领导们介绍:“国发2号文件给我们带来了机遇,省内外许多企业也看到了商机,冲着国家给的好政策来桐梓投资发展。园区的蓬勃发展还为当地带来了在家门口打工赚钱的新路子,本来准备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大都留了下来。”
“短短的时间,工业园区就有这样的规模和成绩,我们算是真正体会了什么叫做‘贵州速度’。”一位老领导感慨地说道。
在位于遵义市汇川区的贵州航天高科技产业园区,老领导们参观考察了凯星液力传动厂、新力铸锻厂、乌江机电厂以及海尔冰箱厂的生产车间和流水生产线。
在参观过程中,企业负责人向老领导们详细介绍了企业的生产产值、经营收入及“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战略、目标和定位。听到一连串逐年增长的数据,看到现代化的生产厂房和高科技的机器设备,再回想当年,老领导们连声感叹我省工业的迅猛发展。
走进兴义市则戎乡冷洞村,满山绽放着片片新绿,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看着写有“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醒目标牌,老领导们情不自禁伸出手去抚摸那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金银花。
老领导们紧紧握住冷洞村党支部书记朱昌国的手说:“感谢你为改变贫穷落后的冷洞村所付出的辛劳,感谢你在严酷的大旱面前,率领村民们积极抗旱、科学抗旱,保住了金银花,彰显了贵州精神。”
在冷洞村“农村基层党组织教育示范基地”陈列室,老领导们深入了解了冷洞村近年来走出贫穷落后的历程。得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村干部群众的努力下,全村现已“地变田”386亩,家家户户都有水浇地和水窖,今年全村种植金银花3000多亩,群众收入翻番时,老领导们感到由衷地欣喜。
临别时,老领导嘱咐当地领导和住村干部:“一定要牢记温家宝总理的重托,进一步弘扬贵州精神,彻底改变山村面貌,帮助乡亲们尽快脱贫致富。”
来到绥阳县风华镇溪源村,老领导们跟随工作人员走进育苗大棚,蹲下身子仔细查看漂浮盘内幼苗的长势。看着生机勃勃的幼苗,老领导们兴致很高,不时就自己所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询问。
工作人员介绍说,现在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的模式,把市场和农户联系起来,实现了公司、农户双赢的良好格局。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在基地打工,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人均年收入已达3700余元。
一位曾经分管过农业的老领导感慨地说道:“以前的农业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现在这种‘公司+合作社+基地’的模式,把农户和市场联系到了一起,可以说是产销一条龙啊!”
来到绥阳县风华镇牛心村刘花客村民组,一座式样别致精美的小楼令老领导们眼前一亮。
“这个楼是做什么用的?”老领导们惊奇地询问。
“这是该村的农家书屋。”
“这么漂亮?”老领导们简直有些不敢相信。
“原来的农村脏乱落后,现在的农村却是青山绿水红日子,完全不一样了。”老领导们说,“尤其是这两年省委‘三化同步’战略的实施,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农村面貌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啊!”
考察期间,老领导考察团与遵义市、黔西南自治州四大班子领导进行了座谈。
座谈会上,老领导们纷纷对我省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做法表示赞赏,对参观考察的遵义市、黔西南自治州近年来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老领导们一致认为,省委提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遵义市和黔西南自治州发展思路正确,开展工作有力,各项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此他们感到十分高兴,深受鼓舞;全省上下干部群众所展现出来的“干”字当头、干劲十足的良好精神风貌,使他们倍受感动。
“‘不喊不到,不给不要,不吵不闹’,这是过去贵州存在的现象,现在大不一样了,干部群众干劲十足,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一位老领导在座谈会上说道。
会上,老领导们还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老领导们希望遵义和黔西南两地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按照省委提出的“稳中求进、提速转型”总目标,全力推进工业发展、城镇建设、民生工作与经济社会建设同步协调发展,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争取更大的进步,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老领导们建议,要认真学习、贯彻好国发2号文件精神,用好、用足、用活国务院支持贵州发展的各项政策,科学规划、真抓实干,确保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老领导们还建议,在我省赶超跨越,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贵州的生态环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找到一条低碳、绿色的工业化新路子,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要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旅游资源,走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相结合的道路,整合旅游资源,形成旅游线路,引导各旅游点做好宣传包装,走品牌化道路。
最后,老领导们纷纷表示,感谢省委对老干部的关心和爱护,对老干部工作的重视与支持,以后将一如既往地关注、支持我省的建设与发展,积极发挥余热,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建言献策。
“八十毋劳论废兴,长征接力有来人……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叶剑英同志在《八十抒怀》一诗中这样写道。
老领导们正是怀着这样的感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如既往地关注、支持和参与贵州省的建设与发展,为推动贵州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积极建言献策。(责任编辑/哈文丽)洲的纳米比亚。
在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第5个增长周期以后,贵州经济运行表现出持续、稳定的适度高位增长;GDP增长率2003年突破10%,2004-2011年各年都超过了11%。从2003年算起,已连续9年保持了10%以上的适度高位增长。
持续的适度高位增长为贵州积累了加速发展的潜力,使经济进入了蓄势待发、提速跨越的临界期,工业化即将由初期向中期过渡。2011年贵州固定资产投资3734.08亿元,同比增长40%,比全国高21.2个百分点,在全国排第二位,比西部平均水平高10.8个百分点,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标志性信息。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1992-2000年经济增长率连续9年保持在10%以上的高位,为加速发展积蓄了内生动力。在“十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6%,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增幅,增速居全国前列;2000-2009年10年期间,保持了30%-40%的年均投资强度;2002年起经济发展开始提速,2005年GDP增长速度达到23.8%的最高点;10年间充分发挥了经济增长潜力,GDP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惊人的17.4%,2010年人均GDP达到47347元,跃居全国前列,实现了内蒙跨越式发展。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看一个经济体能不能提速发展,关键要看其潜在经济增长率是如何变动的。有关学者分别用HP滤波法、自回归法及生产函数法对1990年以来贵州的潜在经济增长率进行测算的结果:上世纪90年代以来,超过一半的年份实际经济增长速度均低于潜在经济增长速度,表明长期以来并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增长潜力;“十五”以来,潜在经济增长率已进入稳定上升区间,并且上升的趋势比较明显;目前GDP潜在增长速度达到了15%左右,与两年前相比加速特征明显。从这些信息综合判断,贵州的确存在加速发展的可能。
贵州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不拖全国的后腿,只有加快发展,人均GDP至少保持年均17.55%的速度增长。实现上述目标,一靠国发〔2012〕2号文件作支撑;二靠对口扶持单位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三要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的比较优势,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重点抓好五个方面。
抓住加速发展的新机遇,用足用好国家政策。全面梳理国家原有的关于西部大开发、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发展和发展新能源等各方面政策,真正把国家政策用足用好,努力形成更多的资金来源和项目来源。
突出重点,完善方案,着力破除资金瓶颈。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改革与试验的关系;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既要突出重点、完善方案,又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做到“稳中求进、快中保好,能快则快,又好又快。”
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充分发挥能源和矿产资源组合较好的优势,实施西煤西用、西电西用和西电东送战略;推进特色工业企业开发区工业园区内聚集化,打造特色工业企业载体,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工业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转移对接,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培育黔中城市群,打造一批节点城市和特色小城镇,提升中小城市承载能力;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间快速通达能力,深化区域合作;有序发展产业园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产业化经营,走高产高效、品质优良、绿色有机、加工精细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作者系省人大财经委专职副主任 责任编辑/付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