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程”提升“幸福指数”

2012-09-06 09:36:08任玉梅
当代贵州 2012年28期
关键词:省委书记危房改造民生

文Ⅰ本刊记者 任玉梅

“民生工程”提升“幸福指数”

文Ⅰ本刊记者 任玉梅

“以前看病要走10多公里路,现在村里有了卫生室,走路5分钟就到,方便多了。输液一次不超过20元,医疗费每年还能报销60%,省了不少钱!”在威宁县小海镇卯家村村卫生室,前来就诊的村民赵才华说。

近年来,贵州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民生带发展,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力求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一幅和谐、美好、幸福的“民生贵州”新“黔”景,正呈现在世人面前。

四任省委书记的承诺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2002年4年,在全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时任省委书记钱运录庄严承诺。

“让广大群众从改革和发展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007年4月,时任省委书记石宗源在全省第十次党代会上强调。

“一切为民而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推动发展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全力创造促进人民幸福的经济增长。”2012年3月,时任省委书记栗战书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是贯穿于全部工作的根本原则。我们将始终坚持像关心亲人一样关心群众,像感受亲情一样感受民意,努力走出一条民生带发展、民生促发展,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共享发展成果的道路。”2012年9月,省委书记、省长赵克志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

前后10年,4任省委书记,对民生问题的重视一以贯之,改善民生的承诺从未改变。

重视民生,是因为民生问题已成为制约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短腿”,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重要的政治问题、文化问题、社会问题。只有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更好地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更快地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10年来,贵州大踏步改善民生:

——初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全面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实施“双十万”培训就业工程;

——作为全国首个试点省份,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改造各类棚户区;

——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启动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学前教育、农村寄宿制攻坚四大教育突破工程;

——建立农村低保季节性缺粮户粮食救助制度;

——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向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等特殊群体发放临时价格补贴……

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惠民举措,省委、省政府以实际行动帮民需、解民忧、济民困,践行着改善民生的庄严承诺。

以“共享式发展”促“包容性增长”

2011年,贵州启动“十大民生工程”,打响了一场补足“民生短腿”、建设“民生贵州”的攻坚战。

“十大民生工程”,着力于解决扶贫、就业、住房、医疗、教育、交通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民生改善,离不开财政支持。去年,650亿元的民生投入,几乎占到了财政总收入的一半。这为推进“十大民生工程”鼓足了“钱袋子”,同时也给广大群众送去了一场场“民生大餐”:

——3.1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异地搬迁,60万人成功脱贫;

——城镇化率达35%,城镇新增就业28万人,比上年增加6.1万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1%;新农保试点县增加到77个;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增加180元;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分别提高19.8%和14%;

——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0.3万户,新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改造各类棚户区(危旧房)23.96万套(含货币安置),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4.61万户;

——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16公里,乡村油路和通村公路建设步伐加快;开工建设20个中型骨干水源工程,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0万亩,解决32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新建、改建、扩建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公办幼儿园300所;发放农村家庭生活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7.58亿元;实现农村中小学校校有食堂……

正如省发改委主任刘远坤所说,通过实施“十大民生工程”,贵州以“共享式发展”促进了“包容性增长”。

绘就幸福新“黔”景

投入193亿元,到2012年实现100%的乡镇通油路,到2015年实现70%以上的建制村通油路;投入87亿元,到2014年让1300万农村群众喝上安全水;投入173亿元,到2014年完成剩余132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35万人以上……在贵州“十二五”规划的蓝图中,民生工程占据“半壁江山”。对于贵州这个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来说,如此大手笔“给力”民生,无疑需要巨大勇气和决心。

决心的背后,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吹响的中国由“国富”向“民富”转型的号角,更是贵州结合自身实际作出的现实决断。

为实现“十二五”民生目标,今年贵州将投入900亿元,继续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其中省级财政安排107亿元,比上年增加20.1亿元。与此同时,省委书记、省长赵克志在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重点办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农村危房改造等“十六件民生实事”。

“十六件民生实事”,内容具体、目标清晰、要求详细,桩桩都体现了民生关注,件件都让老百姓享福。随着一户户贫困家庭的移民搬迁,一所所乡镇卫生院的建成,一条条乡村公路的延伸……广大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必将大幅提高,幸福指数必将与日俱增。

重视民生,改善民生,使贵州各族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幸福,不再是憧憬,正在变成现实。(责任编辑/尹 辉)

猜你喜欢
省委书记危房改造民生
山西农村危房改造让300余万贫困群众“住有所居”
今日农业(2021年11期)2021-11-27 10:47:17
山西六类低收入群体可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户均1.4万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省委书记这些话催人奋进!
今日农业(2021年12期)2021-10-14 07:30:26
省委书记彭清华同志调研高县蚕桑产业
四川蚕业(2021年3期)2021-02-12 02:38:44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河北画报(2020年21期)2020-12-14 03:16:16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人大建设(2017年8期)2018-01-22 02:04:23
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省委书记这样说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中国商界(2017年4期)2017-05-17 04:36:26
中央财政今年已下达266.9亿元支持农村危房改造
大社会(2016年6期)2016-05-04 03: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