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群立,王少宏
(1.西安市第九医院,陕西西安710054;2.汉中市留坝县医院,陕西汉中724100)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内固定与非内固定手术临床疗效观察
毕群立1,王少宏2
(1.西安市第九医院,陕西西安710054;2.汉中市留坝县医院,陕西汉中724100)
目的分析单纯椎板减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68例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单纯椎板减压术+后外侧植骨融合术非内固定治疗(Ⅰ组)和单纯椎板减压术+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Ⅱ组)。结果Ⅰ组优良率为82.35%,Ⅱ组优良率为88.24%,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Ⅱ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多于Ⅰ组患者,骨融合率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法对神经的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单纯椎板减压术+后外侧植骨融合术非内固定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不一定要使用椎弓根固定。
椎管狭窄;椎板减压;非固定;疗效
中老年人退变性椎管狭窄的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腰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韧带增厚导致神经周围空间变小而受压,因此,患者易出现腰腿疼痛和下肢酸困、麻木、无力、跛行等[1]。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小关节的骨赘增生。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退变性椎管狭窄患者非手术治疗有效,但1/4的患者非手术治疗无效,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解除相应部位硬膜囊及神经根的压迫,并为受损神经的功能恢复创造条件。退变性椎管狭窄传统的手术方法仅为单纯椎板减压术,并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近年来,脊柱内固定材料不断的发展,在退变性椎管狭窄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理论上讲,椎板减压术配合椎弓根内固定可提高融合率,康复时间缩短,但是该结论有待进一步证实[2]。近年来我院对68例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现将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筛选2010年1~12月我院收治的45岁以上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行腰椎正侧位X线、核磁共振(MRI)检查,确诊为腰椎退变性变伴腰椎管狭窄。
1.2 临床表现伴腰及下肢疼痛42例,伴下肢肌力下降8例,伴下肢感觉异常10例,伴轻度大、小便功能障碍4例,其他症状4例。68例患者中合并高血压8例,心脏病14例,糖尿病11例,轻度肾功能不全3例。
1.3 研究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配至Ⅰ组和Ⅱ组各34例。Ⅰ组予单纯椎板减压术+后外侧植骨融合术非内固定治疗;Ⅱ组予单纯椎板减压术+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同时行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
1.4 治疗方法
1.4.1 术前准备术前,68例患者均行腰椎X线和CT检查片了解腰椎退变情况、腰椎管狭窄的部位、程度及硬膜、神经受压等情况。同时行必要的辅助检查,了解患者重要脏器功能状态。具有合并内科疾病者予以相应治疗,并严格评估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是否适应手术,如果不适应,将采取相应的处理后选择最佳的治疗时机。
1.4.2 手术方法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俯卧位,胸廓及髂嵴垫高,腹部悬空。取腰椎后正中纵形切口(切口长10 cm)入路显露狭窄节段的棘突、椎板、黄韧带、关节突关节,彻底解除神经根的压迫。Ⅱ组患者在充分减压后,予以椎间或后外侧植骨融合加椎弓根系统复位内固定术加横突间、小关节突外侧植骨融合。Ⅰ组患者椎板充分减压后仅行横突间、小关节突外侧植骨融合。充分准备横突、小关节突外侧的植骨床后,取切除棘突、椎板的骨质进行植骨,骨质较差者可在后正中间同一切口下取髂后嵴的骨进行骨移植[3-4]。
1.4.3 术后处理术后适当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继续治疗合并疾病。2周后逐步仅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卧床4~6周后开始下床活动。出院后定期随诊,了解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和椎体的稳定性及融合情况。
1.5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Nakai分级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完全恢复正常生活;良: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劳累后偶有腰痛,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可: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有轻度腰腿痛,不能完全恢复正常生活;差:症状与体征无改善或加重,不能正常生活[5]。
2.1 一般临床资料经χ2检验,两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33,P=0.287);经t检验,两组患者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7,P=0.199)。临床症状方面:Ⅰ组:伴腰及下肢疼痛19例,伴下肢肌力下降6例,伴下肢感觉异常7例,伴轻度大、小便功能障碍2例;Ⅱ组:伴腰及下肢疼痛24例,伴下肢肌力下降3例,伴下肢感觉异常4例,伴轻度大、小便功能障碍3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81,P= 0.734>0.05),两组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资料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资料
2.2 临床效果比较经χ2检验,两组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6,P=0.693),表明尚不能认为Ⅰ组、Ⅱ组手术治疗效果不一致,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评价[例(%)]
2.3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Ⅱ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多于Ⅰ组患者,骨融合率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法对神经的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神经损伤率及骨融合率比较
2.4 不良反应本组患者发生切口或其感染4例,硬脊膜撕裂并脑脊液漏经3例,相应处理均愈合,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是由于年龄的增加,椎间盘发生退变,造成韧带的增生肥厚及椎体与小关节的增生肥大,使一个或多个平面的椎管有效容积变小,导致马尾神经受到压迫,从而引起腰腿痛等症状。体力劳动者,尤其是常负担重物者、体育工作者更是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高发人群。该病有以下几个临床特点:(1)退变性腰椎管狭窄多由退变性腰椎病变引起,并可伴有腰椎间盘突出、小关节增生肥大及椎体滑脱;(2)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神经根和马尾神经重度损伤发生率较高;(3)大多数患者多系高龄患者,常常合并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等内科疾病,治疗风险程度增加,完善的术前准备必要并可减小风险;(4)退变性腰椎管狭窄围手术期营养很重要,避免并发症的发生[6]。
目前临床实践中退变性椎管狭窄选择减压、内固定及融合术的适应证一般为:(1)X线片显示退变性椎间隙变窄、椎体唇样增生、椎间移位、椎间孔狭小[7];(2)伴有脊柱退行性滑脱(Ⅰ~Ⅱ度)等畸形;(3)减压范围较大,包括两侧关节突>50%;(4)行椎间孔减压切除一侧关节突者。退变性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旨在一方面对狭窄的椎管彻底减压;另一方面对关节的处理,解决腰痛症状。目前,针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式较多,各有优缺点。应视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既能对狭窄的椎管彻底减压,又能较好地处理退变性关节或者突关节,解决腰痛症状。
本研究采用了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和椎板减压术+植骨融合两种治疗方法。前者的优点为视野清楚、减压彻底,内固定和植骨融合保证了术后腰椎稳定性;缺点是手术复杂且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增大。经分析Ⅱ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的优点是保留了棘突、棘间、棘上韧带等后方复合结构,对脊柱的破坏小,可增加腰椎的稳定性,减压远期效果较好;缺点为视野较小,术中困难加大,易出现减压不彻底的情况[8]。按照Nakai分级标准进行疗效评定后分析发现,两种手术的优良率(Ⅰ组:82.35%;Ⅱ组:88.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本文认为:退变性椎管狭窄只要是脊柱退行性滑脱不超过Ⅱ度,进行椎板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中老年退变性椎管狭窄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不一定要使用椎弓根固定。
[1]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15.
[2]梁承伟,朱炯.退行性腰椎滑脱后路手术临床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8):621.
[3]王文军,宋西正,王鹿山,等.可膨胀式椎间融合器B2twin在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
[4]周跃,李长青,王键,等.内窥镜(METRx)下单侧入路行双侧椎管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A].第三届全国微创脊柱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8.
[5]NaKai O,Ookawa A,Yamaura I.Long-term roentgeno-graphic and functional changes in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wide fenestration for central lumbar stenosis[J].J Bone Joint Surg(Am), 1991,73:1184-1191.
[6]谌勇,李祥志,魏大成,等.54例老年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J].海南医学,2009,20(6):87-89.
[7]张绍东,唐天驷,杨惠林,等.保留部分关节突后路腰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4 14:478.
[8]李华,曹贞国,魏东.椎板减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60例中远期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1,22(22):81-82.
R687.3
B
1003—6350(2012)18—022—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2.18.009
2012-04-10)
毕群立(1959—),男,陕西省西安市人,主治医师,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