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课标理念视域下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012-09-04 05:57徐云亮
体育科研 2012年6期
关键词:指导性新课标体育

徐云亮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生活物质文化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国民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也随之加大,导致国民减少了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对国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青少年的影响尤为突出,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老师在教学中应“扮演”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其基本理念是:(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这就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遵循体育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把体育教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综观全球20世纪以来教学改革的历程,都把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中心环节。课程改革的主战场还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追求教学效果。追求正面、积极、全面的教学效果就是亘古不变的主题[1]。20世纪60年带以来,教学质量不高和学生厌学成为困惑世界教育的中心问题[2]。世界各国都在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理论,非指导性教学并不是不要教师某种程度的指导,他所反对的是传统的教学将教师和书本置于教学活动的核心地位,他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口号,认为应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罗杰斯指出:“人的本性,当他自由运行时,是建设性的和值得信赖的。”[3]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学生观,不应把学生看成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而应把他们看成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不仅对20世纪中后期美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对世界各国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1 非指导性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对世界各国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其原则是:“移情、无条件积极关注和真诚”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信任和尊重学生。非指导性教学理论适用于任何一门学科,而体育学科的特殊性,更能体现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现实意义。体育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进行口头的语言讲解,还要进行动作技能的示范,从行为上、动作语言上和感情上给学生以启迪[4]。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机会要多于其他学科,所以情感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更加重要。结合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性教学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分为4个方面(见图1)。

1.1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罗杰斯在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中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口号,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的对立面便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常采用集体的、满堂灌的讲授式教学。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征是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1.1.1 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有目的地进行因材施教。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上的个别差异,选择最适合学生能力倾向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所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一定要落实到每个学生的智能特征的了解和尊重上。而目前我们所奉行的对于学生的评估标准,过分依赖学生的考试能力,在体育教学中,个体偏好差异性更加明显。运动技能具有一般的模式,完成这种技能要求学习者付出最大的努力,这是运动技能的一端;同时个体在完成这种技能时,又有自己的选择和偏好,存在着个体差异,这是运动技能中的另一端[5]。例如,跳远的助跑距离有的人需要30 m,而有的人只需要10 m,这就显示了个人偏好差异。

1.1.2 关注学生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学习方式,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运动技能,提高体育技能学习和增进健康的能力。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觉性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教师还要具备受学生欢迎的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受到激发。例如:在羽毛球教学中,学习后场正手杀球动作时,由于动作难度较高,其中包含步法移动、侧身、引拍、急停、击球、重心转移、击球后动作等,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每一个动作要领的学习可以无序性的掌握,采用最有效的、适合自己的方法掌握动作技术,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效果。

1.1.3 发挥学生主动性,提高实践能力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法上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学生参与组织体育活动、掌握教学目标,则可以使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展示自己的个性,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特征。例如:在篮球教学比赛课堂上,让学生自己组织教学比赛,学生参与裁判工作,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同时又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篮球裁判知识和实践能力。再者学生可以从客观的角度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自我发现不足,并在自我发现不足的过程中, 带着一种客观而非强迫性的感觉来提高自己,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因此,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不仅要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同时还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个性和实践能力,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构建体育新知识和技能、提高批判性思维以及分析和解决体育新问题能力的过程。

1.2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心

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平等,相处气氛的融洽,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溶,心灵相通,师生间形成真挚的情感关系。师生间只有处于一种平等、理解、信任的状态,才能营造出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才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1.2.1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展现良好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有强烈的感召力、熔铸力、凝聚力,可以浸润学生的心脾,震撼学生的心灵。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篇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6]。

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育过程中起到示范、感染的作用,事业心、敬业精神、责任感、道德表现,无不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具体而言,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真诚的关爱学生,用真情打动学生。这是为人师者首先必备的人格。只有有了这种博大的爱心,做教师的才会真正去了解学生,真正去关心学生,尽心去教导学生,把工作当作事业来追求。“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是教书育人的基础。第二,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以美德感化学生。古人云“身正为范”,强调的是“其身正,不令而行”的示范力量。现在我们大力提倡师德建设,强化师德师风修养,重视的仍然是为人师者自身形象的塑造,强调的是教师以高尚的思想品德,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坦荡的胸怀,高尚的言行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无形教育。第三,努力提高专业运动技能征服学生,从而受到学生的欢迎与推崇。第四,融于学生,以民主平等的教风吸引学生。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只有用真情去关爱学生,用美德去影响学生,用专业知识技能去征服学生,用民主的态度去对待学生,用“教学相长”目的去对待工作,就具备了让学生“仰之弥高”的人格魅力。

1.2.2 了解学生,学会与学生沟通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不仅应该教给学生专业技能知识,最主要的还应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做人观念及价值观,教会学生为人处事的能力,教师则需要经常与学生在感情上进行沟通,则学生就会从内心接纳了他们,也会渴望上他们的课,而单纯只管教学生专业技能知识而从不过问学生感情的老师,可能他会上好体育技能课,但学生却不一定会喜欢上他的课,学生可能是迫于老师的高压政策,或是迫于考试或升学等原因才机械地进行学习。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一定要学会与学生沟通的艺术。首先,教师应该有强烈想与学生沟通的想法,并且采取的是积极主动的态度,只有老师怀有这样的态度才能启动与学生沟通的步伐。其次,教师与学生沟通一定要用自己的真诚来对待学生,人与人之间感情培养的前提就是真诚,只有真诚才能打动学生的心,从而他也会用真心和你沟通,在大家互相信任的基础上沟通才能顺利进行,在某些观点上才能达成共识。再次,老师与学生进行交流,一定要以平等的身份,多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同时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

1.2.3注意语言的艺术性

语言艺术是教师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体现。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时间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7]。语言艺术在教学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在语言表达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重教学语言的情感艺术;第二,注重教学语言的趣味艺术;第三,注重教学语言的幽默艺术;第四,注重教学语言的激励艺术;第五,注重教学语言的节奏艺术。

1.3 开放性教学模式

系统论告诉我们,一个系统只有开放,不断和外界进行物质、信息、能量交换,才能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走向高级。体育新课标的改革,掀起了学校体育的发展和研究的热潮,很多学者在纷纷探索开放式体育教学的理论。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季浏教授提出了“放羊式”教学,并强调要“科学放羊”,指出“羊不放不肥”的教学理论[8]。这里“放羊式”教学即指开放式教学。本文从开放教学目标、开放教学内容、开放教学形式3个方面进行研究阐述。

1.3.1 开放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随着对教学目标的不断深入研究,人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体育新课标实施以来,体育教学目标显示出了人文性和科学性。但是为了学生可持续发展,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体育教学目标还需要开放,可以开放教学目标的时间,不一定要求在当堂课就要完成教学目标,如果学生在课堂中不能完成教学目标,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复习,在不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也可以开放教学目标的空间,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拓宽教学目标,增进学生的知识面和运动技能,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些其他知识和技能,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2 开放教学内容,拓展学生学习范围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经脉,是主体直接作用的对象,也就是说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客体,客体是否能吸引主体的兴趣,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基础。在体育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这样的现象,学生热爱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这一现象的出现,其影响因素除了教师教学方法外,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放眼我们现行的体育教学,教学内容大多是固定的,好多学校教学大纲和教学周历安排几年都是不变的,教学内容不再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学生很容易不喜欢上体育课。体育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明确提出“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并不是要求学生一定要学好某种运动技能,体育教学内容可以开发灵活,我们可以开放教学内容,第一,开放教学难度,比如在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中,右蹬脚和转身左蹬脚动作,既要分手又要蹬脚,而且手要触脚,这对于普通学生来说是非常难的动作,所以我们可以简化内容,要求学生并不一定要把手和脚能靠在一起,这样既能使全班同学把动作做得整齐一致,又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第二,开放教学范围,教师可以把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体育游戏、民间的体育活动带到课堂上来,使体育课堂具有草根化、平民化、乡土化,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3.3 开放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体育教学有别于其他课堂教学,体育课的教学形式尤其重要。传统的体育课的开始是整队集合,点名,宣布本节课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等形式,早就是约定俗成了体育课的教学常规。其实很多学生很反对或者讨厌这种呆板、军事化的形式,我们可以创造一种自然的、不站队的、向教师自然靠拢的集合队伍形式,来布置体育课的任务与要求,使体育课在一种轻松、祥和的气氛中开始[9]。它符合体育锻炼的实际情况,符合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心理特征。在课中教学形式也可以开放,改变传统的教师一直讲解示范学生练习的形式,也可以让学生讲解示范,教师和其他同学参与谈论,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热情。在体育课结束部分,教师同样可以改变教学形式,如果学生体育课下课后还要去上其他文化课时,为了让学生情绪迅速稳定,安安静静回到下一节文化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静听教师用语言描述一个大自然的山水风光情景,学生的静思与想象,思路离开了刚结束的体育活动,情绪很快得到稳定,机体得以休息。

1.3.4 开放教学评价,培养学生自信心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检测,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学评价看成是一种客观的描述,过分依赖于量化,从而忽视了定性评价,使教师处于评价的中心位置,学生处于被评价的状态,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受到打击。评价目的不是消极地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测量,应该是促进教学,教学评价既要关注教学结果也要重视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学习、练习情况。罗杰斯主张让学生自己评价学习效果。他认为,学习的程度和价值,首先是由学习者自己来评价,自我发现不足,并在自我发现不足的过程中,带着一种客观而非强迫性的感觉来提高自己,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1.4 转变教师角色

传统的教师角色被赋予“教书匠”、“园丁”、“蜡烛”等称谓,随着科学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教师既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做好教学的学习、研究工作,做一个综合型、全能型、创新型的新时代教师。

1.4.1 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引导者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这是在体育新课标理念下,应用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直接体现,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进步的双向互动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学过程师生共同参与,师生之间平等对话,教师应该走到学生群体中去,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实现教学辩证统一。教师不仅走到学生中参与学习,而且要对学生学习起到促进作用,教师应宏观把握课堂情况,关切学生的学习,观察学生的方式方法,依此为学生提供学习策略,其中包括体育学习的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执行策略。良好的体育学习策略可以使学生高效率地掌握比较丰富的、系统的体育学习的成功经验。教师要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对学生多进行鼓励和表扬,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1.4.2 由“经验型”向“教研型”和“创新性”的转变

新课标改革要求教师必须从“教书匠”的角色中挣脱出来,成为科研型、创新型教师,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是一味地执行教学大纲计划,教学计划是什么,教师就呆板地上什么,完全按照教学大纲程序上课,而且把所以精力放在教学上,忽视了体育科学研究。这样就有悖于体育新课标的要求,体育新课标鼓励体育教师发展科学研究能力,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共同发展的,教学是科研的基础,在教学中发现问题为科研提供素材,科研是对教学的总结以及对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科研的发展为教学提供新颖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科研为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所以教师应掌握体育科研方法,努力搞好科学研究能力,科研水平的提高,能把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带到教学中去,同时培养了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1.4.3 由“单一型”向“综合型”的转变

新课标改革倡导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成为一专多能的教师,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学、教育的发展,“单一型”教师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综合的能力。体育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点能力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求,使体育教学丰富多彩。第一,终身学习的能力。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知识更新日益加速,老的专业技术和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更新观念,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适应发展进步的教育,才能满足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社会需要。第二,教学反思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师面临着各种新思想、新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教学反思、总结能力,这样才能不断改进、提高教学。第三,知识、信息整合能力。教师应学会对各种知识、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分析,为综合性学习提供背景,为学习、研究拓展空间。第四,计算机应用能力。科学技术高速发展,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基本的途径,不会熟练应用计算机已属于21世纪的文盲。第五,文字表达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和学术研究中,得出新的思想、理念、方法诉诸成文,通过论文、科学研究报告等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发挥科学研究成果的作用。

2 结束语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在体育教学中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终身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同时对教师长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在现实的体育教学中很少被教师所应用,很多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随着体育新课标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已不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求。为此,体育教师应该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思想,把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应用到教学中来,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应用开放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角色,为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广泛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1]胡永红.体育教学有效性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1.

[2]娄先革.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及对我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示[J].学术论坛, 2007,(8):181.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60.

[4]陈琦.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23.

[5]关建军.浅议非指导性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科学研究,2006,(3):95.

[6]施伟.七正—提升教师人格魅力[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3):7 1.

[7]刘丽芳.浅谈教师语言艺术[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9 2.

[8]刘玉兰.从耗散结构的开放性认识体育教学的“科学放羊”[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1):2 9.

[9]刘凤婷.和谐社会理念与学校体育改革研究[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8:138.

猜你喜欢
指导性新课标体育
论指导性案例裁判规则的发现及适用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附件
我国指导性案例司法适用的完善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刑事指导性案例中的法律论证
我们的“体育梦”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新课标”
新课标实施过程中面对的难题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