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峰 杨 强
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的今天,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孩子们越来越不愿动了,尤其在体育课上让他们自由活动时,除一部分学生踢足球、打篮球、跳皮筋外,其他学生三五成群无所事事。如果老师统一要求练习耐力跑、跳绳、踢毽子等活动时,学生很不情愿,感觉都是老师在逼着运动。经过老师的一番调查,一部分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自由活动,一部分学生则认为自已本身就不愿活动。新课标提出,体育与健康课主要的目标,就是要增强学生的体质,愉悦学生的身心,要求学生能完全地参加到体育活动中来,让学生自主地“动”起来。现在的学生们不但不愿动,而且对体育与健康课的方向都迷失了。要改变此现象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使当代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批准发布实行的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结合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特制定加强学生体质的纲要。 课程性质规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要让学生端正思想,从根本上明确体育课的真正目标,明确身体健康是一切的基础。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参与体育的意识,学会科学地参加体育活动,增强自己强健的体魄。
学生在每个年龄段会有不同的特点,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符合学生当时的客观实际,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求。课堂上设计的体育活动要实用性、趣味性紧密结合,把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感受体育乐趣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 “动”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讲解与示范相结合,不断指导鼓励学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师生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共同营造一种自由、宽松、活泼、民主的气氛。利用适当的体育器械、趣味的课堂气氛激活学生好动的天性,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内容的设计既要考虑大部分学生体育水平的提高,又要兼顾体育优等生和 “困难生”的培养,兼顾到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在一堂课内均能体验到不同程度的成功和欢乐,使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以此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时代在发展,课程在改革,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同时也要更新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教无定势,学无定法”。自古以来,中外许多教育家在教学上都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也没有人肯定哪种教学方法最适合,哪种教学方法不适合。一堂成功的课,往往使学生感到学习轻松、快乐,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每位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如巧妙新颖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教学过程中重点、难点的突破,能坚定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信念;对学生做出合理赞赏的评价,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等。同时也要思考一下,在课堂上是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不是一成不变的,要设法运用新颖有趣的导入、组织方法,讲究教学艺术,使学生由 “要我练”变成 “我要练”。让学生们在欢乐、轻松的气氛中学技巧、练身体。例如:在耐力跑的常规训练中,学生易产生厌倦情绪,若能因地制宜和学生的课堂情绪加以巧妙变化,改变跑的形式,如变为S形、W形 、Z形或小组对面绕过障碍跑等,这样,学生不仅情绪产生积极变化、感觉新鲜乐于尝试并接受,而且也能积极愉快地完成练习任务;在踢毽子教学中如果一味地讲解技巧,学生学习的兴趣不但不会高,而且在真正让学生实践时还会找不到感觉。踢毽子讲究的是首先小腿要能弯曲最少90度,如果在准备活动中老师能带领大家在欢快音乐下做一段压腿、踢腿的健身操,相信在真正踢毽子实践中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学生也可以自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变化踢毽子的花样。看哪组同学踢得多、想的花样多。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基础后,间歇期间,教师再讲解踢毽子的技巧,学生会体会到正确的动作要领,这样,既活跃了教学气氛、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的体育目标。
人们常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效果,学生能否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兴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想使学生自主 “动”起来,就要在学生的兴趣上下工夫。 “教”与 “玩”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既丰富了体育教学形式和体育教学内容,又满足了学生的情趣特点和心理需求,实现了教者与学者在感情上的融合和在情趣上的共鸣。在体育课堂上, “教”与 “玩”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精神饱满,自觉、主动地参加到各种体育活动中来。穿插适当的一些体育游戏, 在 “玩” 中 “练”, 在 “练” 中 “玩”, 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使学生的运动量增加,达到运动负荷。通过“玩”达到了学生运动量,促进了体能的增强。 “教”与“玩”的结合,还为体育教学营造一种比较自由、民主的宽松环境,使学生可以根据主观愿望,运用获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选择与个人爱好和体能实际相适应的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健康的情趣,锻炼坚强的意志,促进了学生个人性格、气质的发展。体育教学中采用 “教”与 “玩”结合的方法,是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应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继续坚持运用和完善,这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主动起来。
总之,新课标提出,体育与健康课主要的目标,就是要增强学生的体质,愉悦学生的身心,要求学生能完全地参加到体育活动中来,让学生自主地 “动”起来。因此,体育老师应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让学生真正自主地“动”起来,而且在 “动”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学生体质,在“动”中验证体育的价值,在 “动”中享受体育的乐趣,在“动”中完善强健的自我。
[1]季浏,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
[2]季浏.体育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陈作松,季浏.新体育课程的实施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03):370-371.
[4]何元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科性质及主要特征[J].体育学刊,2002, (9):132—133.
[5]王健,汪敏.知识、经验与新<体育与健康>课程[J].体育与科学,2003,(9):25-28.
[6陈华卫,潘绍伟.对我国实施《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现状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2):1690—1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