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贵,王明华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红十字医院,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曾家中心卫生院,四川广元628014)
笔者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40例,临床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共80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20~75岁,平均48岁;病程3个月~20年。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22~73岁,平均46岁;病程2个月~18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消化内镜学》[1],均以电子胃镜检查为诊断依据。
排除以实验室、B超、X线、CT检查确诊患有心、肝、胆、肺、胰严重器质性疾病者。
治疗组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药用半夏12g,党参10g,黄芩 10g,干姜 10g,柴胡 15g,枳壳 12g,佛手 12g,黄连 6g,砂仁6g,陈皮10g,炙甘草6g,大枣6枚。吞酸加乌贼骨12g,吴茱萸6g,舌红少苔加沙参15g,石斛15g;舌暗瘀斑加丹参12g,郁金10g。水煎2次,分3次口服,每日1剂。忌食生、冷、刺激性食物。
对照组用多潘立酮10mg、1日3次,法莫替丁20mg、1日2次,阿莫西林胶囊0.5g、1日3次,均口服。
两组均30天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
痊愈:症状消失,X线检查提示胃功能良好,炎症改变消失,并经胃镜检查证实。显效:症状基本消失,X线及胃镜检查无明显异常。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X线检查提示胃黏膜紊乱,胃镜检查提示胃黏膜充血,但无反流。无效:临床症状、X线及胃镜检查均无明显改善。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痞证”等范畴。病机为饮食不节,情志不调致脾胃功能升降失常,运化失司。临床表现为胃脘部痞闷胀痛、食欲减少、嗳气、吞酸、恶心呕吐等。半夏泻心汤方中半夏、干姜辛温开结散寒,黄连、黄芩苦寒降泻除热,党参、甘草、大枣甘温益气补虚,柴胡、枳壳、佛手疏肝理气止痛,砂仁、陈皮行气化湿、醒脾和胃。诸药合用,清补兼施、寒热并用、疏肝理气、和胃降逆,苦寒不伤脾阳、补益不碍胃气、甘温不助火,故治疗慢性胃炎有较好疗效。
[1]李益农,陆星华.消化内镜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