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贸易系 刘浩
为了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企业经营与发展,国家加大了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在国有企业转型过程中,一些企业仍然沿袭大锅饭、等靠要的传统思维,表现出了种种不适应,突出地表现在企业运行不适应市场经济规律,企业管理也没有依照市场法则来进行,致使一些企业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企业发展混乱的局面。因此,必须关注转型期的企业发展,重视运用市场法则来推动企业管理改革,促进企业尽快适应市场的需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按照市场的发展进行管理和运行。尤其作为转型期企业,为了实现与市场的接轨,依照市场法则来进行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
(1)市场经济发展目标与企业管理发展目标存在的同一性,是企业转型中坚持市场法则的基本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属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目标就是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与有效配给,在此基础上,促进产与销、买与卖、供与求的平衡,最大限度地解放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一切因素,调动一些可以利用的资源,推进生产力的发展。这个目标的实现是通过建立市场体系来实现的。而作为企业来说,其管理的目标也是为了实现企业内部资源有效调配,以达到企业内人财物等资源的充分利用,最终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为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服务。因此,市场法则下的市场经济运行与企业管理在目标上是一致的,这是转型期企业依照市场法则进行管理转型与管理改革的基本依据。
(2)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形势,转型期的企业应当越来越重视市场效益目标下的管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业必须获得较好经济效益来取得竞争的实力。作为转型期的企业,更要重视通过管理取得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它要求转型期的企业要在管理理念上与市场靠近,要求企业管理者要做经营活动的组织者,将企业管理活动作为经营活动必要的决策、规划的基础和必要前提,也就是说,转型期的企业在管理中要应用更多的经营理念。
(3)转型期的企业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动态性特点,推进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市场经济活动中,由于人财物的流动是不确定的,是动态的,这就需要企业管理紧跟市场的动态变化,及时地调整管理的重心,跟随市场的变化实施必要机制管理。转型期传统的管理方式在市场经济面前必然是滞后的,因此要实现顺利转型、尽快转型,企业管理必须进行适应市场的动态性发展。
处于转型期的企业,由于受到这样或那样因素的影响,在管理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存在与市场法则相悖的现象。
(1)功利主义的思想使得企业在管理中走向了偏执。很多处于转型期的企业认为,既然要使企业面向市场,就应当将经济效益放到首位,企业内的一些工作都要放到提高经济效益上,因此受到这种功利思想的影响,一些企业过重强调经营,却忽视了管理。认为管理没有产值,不会产出效益,于是放松了企业内部管理,甚至用各种承包代替管理,导致企业内出现运行混乱的局面。
(2)陈旧的管理理念成为企业转型的严重障碍。企业转型过程中,必须注重管理制度、管理理念的更新,以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要求。但是有些转型期企业仍然沿用原有的管理制度、管理模式,制度修补、台账翻新、总结报告成为了日常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没有从激活企业活力,调动员工积极性、创造性出发,进行管理的改革。一些企业管理者不深入调查研究,管理脱离实际,脱离员工的思想需求和生产经营的实际,使得企业管理与企业的经营严重脱节。企业管理中的这种“僵化”状态,制约了企业转型,是违背市场经济法制的行为。
(3)管理机制的失调使得转型期企业多种利益关系未得到调整。随着企业转型进程的加快,企业内部出现多种利益群体。由于管理上没有及时跟进,没有及时根据企业的这些变化进行管理制度的整合、创新,而导致不同利益关系矛盾的凸显。很多企业在转型后实行了股份制、国有民营,实行了租赁经营或承包经营,但由于仍然沿用传统计划管理时期的检查、考核制度,导致出现经营与管理矛盾的出现,致使各种利益关系矛盾的加剧,影响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推进和发展。
作为转型期企业,要促进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依照市场法则建立、发展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此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
(1)加快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确立。要使企业顺利转型,必须根据市场机制的要求尽快转变经营方式,将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放到基础工作上来抓。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企业管理面向市场要求的适应,是按照服务于经营、服务于市场、服务于企业品牌管理和品牌效益的理念,而对旧有的管理制度和机制的调整、更新。但是,无论如何改革,无论建立怎样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管理仍然要坚持如下原则:管理在企业发展的基础地位不变,它是各项营销活动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基础;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不变,它是企业资源配置的手段,其作用就是通过实现产供销的有效控制来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管理在企业发展中主题不变,向管理要效益,依靠管理提高企业的经营效果,是企业管理的永恒追求。
(2)重视企业基础管理工作夯实。基础管理是跨越高层战略管理和中层业务管理的活动,它分布于基层工作中。企业管理关键在于基础管理,它影响到企业发展目标及其持续发展。因此,必须从企业的精细管理、科学管理出发抓牢基础管理、抓实基础工作,要做到不留漏洞、不留死角,基础管理要完善、顺畅、到位。这就要求企业在基础管理中,要有严密的制度、严密的纪律、严谨的工作流程。要做到基础工作无小事,一丝一毫都要引起关注。班组是企业管理中的细胞,细胞的活力和健康发展,对于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因此,要重视基础管理中班组建设问题,要从班组抓起,抓班组制度建设,建立起班组内部奖励、协调机制,充分实现班组管理科学化、高效率、精细化,推动基础管理工作的开展。
(3)抓牢企业资本经营的管理工作。在企业转型的过程中,企业要适应市场的法则,应当重视资本经营管理。它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工作:
第一,实现企业资本的优化配置。资本配置的目标在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要实现资本的合理配置需要按照两个方面的原则进行,第一就是坚持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即要在投入资源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高;第二就是在企业经济效益一定的情况下,要实现投入资源的最小化。另外,为了保证企业的权益最大化,要在资本配置中考虑企业负债问题,重视与所有权结构的关系优化。
第二,推进资本利用效率的提高。针对企业管理中存在的资源配置浪费、资源限制的问题,应从资本利用效率的提高出发,加强资本的有效利用。从管理角度充分利用起闲置的资源,改变可能存在的原材料利用率低、机器设备开工效率低下等问题。要通过盘活闲置资本,减少资本存量等途径,促进企业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第三,促进资本的收益管理。资本的收益管理不是依靠企业的会计核算来实现的,它需要通过管理来实现。一般来说,资本的收益管理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重视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术革新,以提高科技水平来推进经济效益的提高;第二,要重视取得收益与规避风险的平衡,做好各类项目的可行性调研、论证和风险评估工作;第三,优选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的方式和结构,降低融资费用支出;第四,要重视企业规模扩张中的资本风险,应根据市场的形势和企业自身发展实力,科学控制企业发展规模,使资本投入不过度扩张,保持企业在低风险情况下的合理资本投入。
[1] 周丽娟.对市场经济下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8).
[2] 孟兰珍,阴奋礼.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财务管理[J].经济师,1999(11).
[3] 陈云卿.市场经济中企业管理的组织经济问题[J].管理科学文摘,199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