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萍
本文以企业预算管理为中心点,对当前企业预算管理中的漏洞展开分析和探讨,并对企业预算管理的完善措施,提出一系列相关的看法。
预算管理是从企业整体出发,通过科学的预测、决策,用价值和实物等多种形态反映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及其财务成果等,从而对企业及各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调整、反映与考评,并借此来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它是实现企业全面管理的重要工具。它是一种集系统化、战略化、人本化理念为一体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它通过业务、资金、信息、人力的整合,明确、适度的分权、授权,战略驱动的业绩评价等,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作业高度协调、战略有效贯彻、经营持续改善、价值稳步增长的目标。同时,预算管理是考评各部门业绩的标尺,对各部门业绩的考核是企业管理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具体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对整个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二是对企业内部各管理部门、每一位员工的业绩进行考评。同时也要求各部门对实际与预算标准之间的差异进行详细的分析,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总结或在企业范围内统一调整预算或改进本身的工作,以减少未来期间差异的发生。
1.构建精细化的预算管理体系。预算管理体系必须全面覆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不仅关注日常经营活动,还关注投资的资本运营活动;不仅考虑资金的供给、成本的控制,还要考虑市场需求、生产能力、产量、材料、人工及动力等资源间的协调和配置。只有在业务预算即销售和生产预算、资本预算的基础上形成资金预算和预计账务报表,才能合理预测、统筹安排企业的资源,才能将资源的使用与相关活动结合起来以达到有效控制,保证目标实现。预算管理体系涵盖预算管理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预算管理从编制到执行,从考核到奖惩,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会造成管理上的失误,甚至出现重大的经营管理失败。预算编制要明确依据,严格控制预算松弛;预算执行要确保真实准确,防止搭便车行为;预算考核要奖惩分明,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
2.预算的编制要客观,要切合实际。预算的编制应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企业目标和发展规划,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客观准确的编制预算。比如,内部因素有:设备状况、生产能力、职工素质、资金筹措和管理水平等,外部因素有市场需求变化、竞争对手的营销策略的变化、国家在行业政策的变化等。编制完成的预算由企业权力机构下达执行,正式下达执行的预算,一般不予调整。但由于市场环境、经营条件、政策法规等发生重大变化,致使预算的编制基础不成立,或者将导致预算执行结果产生重大偏差的,可以根据实际对预算进行相关的调整。
3.要努力实现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之间的平衡。当基于产出的指标不能满足预算管理的要求时,应当引进其他非财务指标来弥补,否则容易造成激励不当。要借鉴平衡计分卡的先进思想和方法,有效弥补传统预算编制的不足。企业可以从财务、顾客、内部经营流程及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确定影响企业战略目标最终实现的一系列具有因果关系的关键性行动,实现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之间的平衡,使企业更加关注内部运营,以保障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而不是仅仅关注事后的财务结果。
4.预算考核中进行科学激励。预算对员工激励会造成什么影响是争论较多的问题。有了预算就可以对预期中的业绩和实际表现做出比较,并据此而做出相应的赏罚,企业员工的积极性由此可以得到激励。另一方面,通过削减预算经费等措施,增加行动的压力,也可以提高企业效率,但同时可能还会伴随着员工与日俱增的紧张、不安、怨愤和猜疑情绪。因此,合理的激励方案可能是主管当局首先尽量设法减少导致企业效率低下的因素,而不是首先增加提高效率的因素。企业管理当局也可以用给予奖励的方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其中金钱奖励通常只能满足员工一般的要求,要使奖励措施长久奏效,必须注重满足人的高层次需求,譬如让员工受到赞许、表扬而获得个人被尊重满足感,因获得提升而享有事业成就感,因采纳其关于管理、经营方面的建议或肯定其思路而得到价值认同的满足感等等。此外,应当减少个人的争夺,加强全体的合作,以利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最后建议企业的预算决策者和预算经理进修“人类行为学”、“管理心理学”和“人际关系学”,以帮助企业预算制订和预算措施的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