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阳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剧与企业规模持续扩大的推动作用之下,财会事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中所占据的地位日益关键。企业作为市场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在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及管理精细化持续深入的情况下其自身经营管理项目也日益增多。基于这一因素,无论企业收入如何划分,都需要以收入合理确认为基本前提。从这一角度来说,收入的确认问题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产权制度中的关键性构成部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会计职业判断引发的收入确认偏差。实践研究表明,收入确认问题作为一种深层次的会计决策行为,在整个财会体系中并不如收入核算以及收入审核等环节显著,企业各方参与人员对于收入确认问题的忽视给一部分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与此同时,综合职业素质较低的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有限,收入确认自一开始就困难重重,跨级报表信息的真实性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二)上市公司通过收入确认调节盈余。对于我国而言,在证券法及公司法相关制度规范的作用之下有着如下明确规定:对于市场经济中的股份有限公司而言,其首次申请股票的公开发行应当以企业连续3年或3年以上保持盈利水平且企业预期利润率较银行同期存款利率参数更高。以上系统且严格的规定难免导致部分有着公开发行股票需求的企业为达到上市标准对收入确认进行不恰当操控。
(三)亏损企业虚假确认收入。对于当期亏损特别是持续亏损的企业而言,公司管理层为掩饰企业经营管理漏洞,缓解债权人索债行为对企业造成的压力,常常向财会人员施压,操纵收入确认,导致企业收入确认失真问题严重。
(四)引发“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矛盾。长久以来所存在的“资产负债观”以及“收入费用观”在会计准则的收入确认问题上依旧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收入确认观念的差异致使企业针对某项经营管理行为的认定也有所不同,由此而造成的收入确认失真应当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针对上文有关会计准则中收入确认存在的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想进一步完善收入确认,其关键在于强化政府及社会监督工作,其基本前提在于深化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管力度,其核心在于完善会计规章制度,其基础在于强化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具体而言,收入确认的完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强化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政府作为国民经济的构成要素与监管者,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有权对市场经济的参与主体——企业在从事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过程当中的各种会计行为及其所形成的各种会计资料加以监督与检查,并依照监督内容给出相应的措施建议。笔者认为,只要财政部门与税务部门能够严格参照以上要求进行监督,企业在收入确认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就能够得到及时发现。与此同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还应当采取适当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内部所存在的各种收入确认虚假问题做到及时反映与上报。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和管理职能。从本质上来说,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最根本目的在于确保企业会计机构部门及相关从业人员能够在经营管理过程当中针对违反会计规定的各类会计事项秉承公正态度,依照职权范围对其加以纠正,对于职权范围之外的各类会计事项应当及时上报处理。
(三)加强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的培训。企业应当引导会计从业人员正确应对新时期知识更新的挑战,特别应注重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使基础知识培养与实践操作技能的锻炼并重,确保企业会计从业人员职业综合素质的持续提升,进而使会计准则在收入确认中的应用得到充分体现。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与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大众持续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对新时期的财会事业提出了更为全面与系统的发展要求。可以说,对于市场经济这一整体而言,财会事业的建设发展程度将直接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建设发展程度。对于市场经济在建设发展过程当中的参与主体——企业而言,我们最关心的在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问题。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上来说,收入问题应当被摆在了最为关键的位置。本文针对会计准则下收入的确认问题这一中心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