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法例说

2012-08-28 06:33王桂萍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2年8期
关键词:对折直线知识点

王桂萍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导入非常重要,其不但能够让学生快速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还能让数学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的学习观。

一、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是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导入方法,也是“温故而知新”的一种教学导入方法。在通过复习导入法来进行教学导入时,教师不但要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还要注重教学导入的联系点、问题情境的设置,为新知识的学习铺路搭桥、营造气氛。例如,在进行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时,教师可先呈现一些比较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并进行简单的复习,找出方程的特点。之后再针对其中的一个特点进行提问,根据这个问题来引入二元一次方程,进行对比来找出二元一次方程的特点。又如,在进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时,教师可先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进行复习,由此来引入新知识,进入新课的教学。

二、问题导入法

问题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设置一些特定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其求知欲,并自然、和谐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问题导入法并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来让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建构,其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等都是有利的。问题导入法有助于学生处于最近发展区,将学习转变为自主活动,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问题的引导下引入关注,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运用问题导入法时,设置的问题必须具有很强的引导性与针对性。例如,在进行负数的教学时,教师可设置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有这样一个知识竞赛,基础分为10分,答对一题加3分,答错一题扣1分,弃权不计分。小红一共答对了5题,答错了2题,3个题目弃权;小明一共答对了6题,答错了3题,1个题目弃权。对此,教师不应急于让学生去解答问题,而是引导学生去解答问题:小红和小明各得了多少分?怎样来表示和计算?在小组的讨论中,由于没有负数知识的基础,对答对答错的分数表示会有一定的争议。此时,教师再向学生引入负数的概念,不但解决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还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自然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类比导入法

类比导入法,也称为对比导入法,是通过对相似知识点的比较来引入新知识的学习。在数学上,知识点之间都是有一定的联系的,通过知识点间的对比可很好地起到知识的迁移作用。从学习规律方面看,学习是建构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的,通过类比导入法来进行教学导入,就是将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并进行一定的拓展的过程。由于类比导入法采用的是比较分析思路,所以对新旧知识的联系是有利的,在运用该方法时,应特别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可比性,努力做到同中求异、异中有同。例如,在上面提到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除了采用前面提到的复习导入法,我们还可以通过类比导入法来进行新课的导入。点与圆的位置、线与圆的位置这两个知识点虽然有所不同,却仍存在相似的地方,如都是通过d和r来描述其位置关系的。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先由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知识点的对比,由点与圆的位置延伸到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虽然涉及到的是不同的点和线,但与圆的关系却都只有三种,都是用d和r关系来表示的,若是将点转变为直线,直线与圆的关系就显得非常简单了。

四、实验导入法

实验导入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设置一些需要学生动手去实践的教学活动,以此来证明抽象知识的教学手段。通过实验导入法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将具体的知识抽象化,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践性的把握。例如,在进行乘方这一概念的教学时,教师就可通过实验导入法来进行教学导入,先让学生将准备好的长方形折纸对折,并重复对折到不能对折为止。并在对折的过程中提出相应的问题:折叠次数与展开后的长方形的个数有怎样的关系呢?通过该问题来引导出乘方的定义。

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有很多,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及学生的知识基础来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使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选择怎样的教学导入方法,都必须做到紧扣教学主题,简洁明要,切勿时间过长、拖泥带水,以免影响正常上课。

猜你喜欢
对折直线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对折十次
画直线
两条直线 变变变
平移、对折和旋转,一网打尽
画直线
“买一送一”不等于“打对折”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