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霞
写作时没有材料,没有语言,没有深度,成为当下困扰学生的难题。于是作文中矫情大于内涵,虚构大于真实,夸大大于质朴。要么作文中声声控诉,如韩寒般愤世嫉俗,哀叹世态,抨击时事,臭骂教育;要么无病呻吟,自顾自怜,为赋新词强说愁。这些文章只求快意宣泄,缺乏敏锐的思考、深刻的内涵,表面是个性张扬,实则是自我迷失。因此,引导学生走出思想误区,积累有价值的素材,成为中学语文教师作文教学中的一大任务。
阅读是积累写作素材最重要的途径。学生的语言库存量越丰富,思维的领域就越广阔,说话或写作文时就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随时作出恰当的选择,准确地调用词句,从而组合、创造出生动形象而又具有美感的话语来。通过引用诗文熟语,使文章语言意蕴深厚。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而蕴含着语言精华的诗文熟语,便是一座青山,一泓碧水。我们在写作中,要有意识地垒筑青山,引入碧水,从而使文章亮色顿生。
我国古代文学长廊中有许多优美的篇章,它们吸引着人们去阅读欣赏。那优美的词句、铿锵的音节、深厚的内涵,无不陶冶人们的情操,打动读者的心。将古典诗词引入作文中,既可夺人眼目,又可显示你的文化内涵。通过阅读诗歌,可以加深对诗文的理解,并融入自己独到的见解,将诗句自然融入文章,使得这篇作文大放异彩。灿若星汉的古诗词,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学生在课内外积累了大量的古诗词,在作文中善于引用或化用古代诗词,让诗词之花在作文中大放异彩。读诗书,撷其精华,这使得学生在自觉的思考过程中,不自觉地表现出睿智的光芒和脱俗的气质来。
语言出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相对思想内容来说,见效会更快一些。中学生虽不像作家已形成一定的语言风格,但在语言运用方面至少有各自的特征,有的质朴,有的华美,有的幽默,有的平和,有的晓畅,有的含蓄等。一般来说,可从下面几方面多加努力:首先,多留意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好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运用到作文中。其次,要不断积累。多读名家名篇、报刊杂志、高考满分作文,以资借鉴。再次,将好词好句、精彩语段摘抄归类。最后,多修改自己的作文,并请老师批阅指点。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语言上多加锤炼,必将使文章美起来。
阅读可以开阔人的视野。不仅诗词的积累可以点燃学生的写作激情,报刊杂志的阅读也是学生开阔视野、获取写作素材的重要媒介。学生的生活圈子小,一般除了家庭,就是学校,所以他们往往只看到家庭与学校里的一些事情,对于学校与家庭之外的事情他们感到很陌生,所以,我们可以偿试着让学生多阅读课外书,让他们在阅读中了解到自己在生活中没有看到的、没有感受过的人和事,在阅读中慢慢地开阔视野,使自己对古今中外,对天文地理等有一定了解。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增长了见识,他们也会把自己从阅读中所了解到的写到作文当中。例如,要求围绕“无私”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素材积累,才能丰富文章内容,不至于言之无物,空洞贫乏,才可以写出一篇具有论说力的作文。
语文积累的过程就是自身学识修养成长的过程,日积月累,方成栋梁之材。我们如果将写作的过程和读书的过程割裂开来,也就自然而然忽视读书的精神涵养功能。生活需要积累自身和他人的经验,需要增长见识,需要情感的积累。“九层之塔,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没有积累的过程,就没有语言运用的飞越。
阅读还可以借鉴他人的写作技巧。指导写作中最关键的一个过程是对优秀作品的阅读与分析鉴赏。吕叔湘先生说:“阅读的本领学会了,自己写文章就不难了。”学会写作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想要写出优秀的作文就要借助阅读,作文水平要提高,一定要多阅读,只有在阅读中学生才能吸收他人的精华,化作自己的养分,提高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