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
改进开塞露肛注方法解除老年患者便秘的效果分析
陈芳
改进;开塞露肛注方法;清洁灌肠;老年人;便秘;效果分析
老年人由于器官解剖结构上的退行性变化,生理功能普遍降低,容易发生便秘[1]。老年人发生便秘时,常需采取医学干预手段方可见效。开塞露塞肛和清洁灌肠是缓解或解除便秘症状的主要手段之一。笔者观察发现,老年患者开塞露塞肛排便效果差,清洁灌肠许多老年患者在灌肠时出现灌肠液外流使灌肠失败,且清洁灌肠灌入量不易计算,影响疗效,需多次灌肠才能帮助患者排出积存粪便。为提高老年患者灌肠通便的效果,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笔者尝试改进开塞露肛注方法解除老年患者的便秘,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需要清洁灌肠的老年便秘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观察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62~87岁,平均年龄(68±5.4)岁。对照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69±4.6)岁,均为老化现象、药物副作用、心因性或饮食运动等非病理因素影响所致的便秘。无大便天数最长12d,最短4d,2组患者年龄、性别、便秘原因、便秘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操作方法:2组患者于灌肠通便前都做好解释工作,讲解灌肠通便的方法,交代其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观察组改进开塞露塞肛通便方法,用注射器抽吸开塞露40ml(开塞露药液量为40~100ml,根据患者便秘情况抽吸开塞露药液量),连接16号一次性吸痰管,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右腿屈曲,臀部靠近床沿,轻轻分开臀部,显露肛门,润滑吸痰管前端,排尽管内空气,嘱患者张口深呼吸,右手将一次性吸痰管插入肛门,插入有阻力时,转动吸痰管并推注少量开塞露药液,以减少阻力。插入15~20cm后,药液缓缓注入,注完开塞露反折吸痰管,使管内药液全部注入肠腔内,以免药量不足,影响灌肠通便的效果。药液注完后嘱患者安静躺在床上,尽可能药液保留在肠内10min。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学》教科书上清洁灌肠方法,摆放体位与观察组相同,以39℃~41℃生理盐水进行灌肠。肛管插入肛门深度7~10cm,灌肠筒液面离肛门40~60cm。灌入液体后同样嘱患者液体在肠内保留10min。如患者灌肠过程中感觉腹胀或有便意时嘱患者放松腹部张口呼吸,并降低灌肠筒高度减慢流速,或者暂停片刻,如患者实在不能忍受,则停止灌肠,拔出肛管,协助患者排便。
1.3 效果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2组患者的排便情况、有无灌肠液外流、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灌肠液一次灌入后患者可排出多量积存粪便,患者自觉便秘解除为排便效果好,灌肠液一次灌入后无大便排出或排出大便量少,需多次灌肠才能排出积存粪便解除便秘为排便效果差。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组老年患者的排便效果、灌肠液外流情况、对护理服务满度比较见表1。
表12 组患者的排便效果、灌肠液外流情况、对护理服务满度比较
清洁灌肠是解除患者便秘的主要护理手段之一。清洁灌肠是采用人工方法,将灌肠液通过肛管输入患者肠腔,使粪便润滑、软化后排出体外的过程。有足量的液体输入肠腔,并且输入液体能将积存的粪便充分润滑、软化,清洁灌肠才能达到理想的排便效果。也即是灌入足量的灌肠液必须在肠腔内存留一段时间将积存的粪便充分软化润滑,才能促使患者排出多量粪便,达到解除便秘的目的。灌入液体不足或在肠腔存留的时间不足以将粪便充分软化润滑,则不能将积存的粪便排出,或只排出少量的粪便,需多次灌肠才能将粪便排出,增加患者的痛苦。表1可见,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洁灌肠为老年患者灌肠通便排便效果差、灌肠液容易外流,患者对护理服务满度低。我们分析认为传统清洁灌肠液体压力大,灌肠液的流速和输入液体量不易控制,大量液体快速地进入肠腔,刺激肠道黏膜,引起便意,以致灌肠液不能存留于肠道;直肠至肛门全长为16~21cm,乙状结肠呈“乙”字形弯曲。传统的灌肠方法肛管插入7~10cm,灌肠液只进入直肠肠腔,未进入结肠,液体在直肠肠腔内蓄积,直肠肠腔压力升高。肠道是肌性器官,对压力反应敏感,当液体在肠内积聚150~200ml直肠压力达到7.3kPa时,直肠壁感受器强烈兴奋[2],通过排便反射产生便意,老年人肛门括约肌松弛,自控能力差,产生便意后常不由自主地进行排便动作,导致灌肠液外流和在肠腔停留时间短,灌入的液体量不足和存留肠道时间短,不能使干结坚硬的粪便软化,积存粪便难以排出;灌肠液由肛门灌入直肠,直肠壁受到灌肠液刺激后容易发生强烈的排便反射,老年人肛门内括约肌收缩力增强,外括约肌收缩力减弱,加之部分老年患者肛垫自制功能衰退或受损,影响了肛管控制液体的能力,致使灌肠液外流,灌肠失败。
开塞露是一种常用通便药,其药液进入进入直肠后,由于高渗性刺激直肠平滑肌,反射性引起直肠、降结肠、乙状结肠收缩,肛门括约肌松弛,腹肌和膈肌收缩,使粪便排出。开塞露虽然由于高渗性刺激直肠壁引起排便反射和润滑肠壁作用,数分钟内即产生排便,但便秘患者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水分被过多吸收,粪便干结坚硬、排便不畅,开塞露药液同样要使干结坚硬的粪便软化,方能使积存的粪便顺利排出,也即是药液要注入足以使干结坚硬粪便软化的药液量并且药液在直肠肠腔内,才能促使粪便排出。我们尝试改进开塞露肛注方法,提高老年便秘患者灌肠通便效果观察比较发现,一般用40~100ml开塞露药液完全注入直肠,即能使积存的粪便顺利排出,患者无不适感。通常采用开塞露塞肛通便是将塑料胶壳的开塞露直接塞入肛门,然后挤入药液,以刺激肠蠕动,软化粪便,达到通便目的。但开塞露塑料导管长度只有3~4cm,开塞露挤入肛门内的药液仅到达肛管内,刺激直肠的作用小,排便反射弱,因此,开塞露塞肛通便效果差。改进开塞露肛注方法是将开塞露用注射器抽吸后连接一次性吸痰管插入直肠15~20cm注入,注入的药液完全在直肠腔内,可与直肠内积存粪便充分接触;注入的药液仅40~100ml,肠腔内的压力低,不会导致患者不能忍受需立即排便;药液注入速度由护士掌握,进入肠腔相对缓慢,减轻了药液对直肠壁和肛门括约肌的刺激;插入深度15~20cm,药液在直肠较深的位置,这样药液不易外流,停留时间长,粪便被充分软化润滑。
综上所述,改进开塞露肛注方法药液在肠腔保留时间长,液体不易外流,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老年人由于自身生理特点对灌肠通便效果的影响,较适合为老年便秘患者解除便秘,也适合肛门括约肌松弛、肛垫自制功能受损或减弱的患者。可避免患者多次灌肠,反复插管引起肛门水肿、肛门坠迫感强烈甚至疼痛[3],减轻患者的痛苦,也避免灌肠液外流,维护了患者的自尊,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同时也启示护理工作者在为患者实施治疗护理措施时,要考虑患者的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操作,在不违反技术操作原则的情况下,对护理技术进行适当的改进,以提高治疗护理效果,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
[1]王建梅.老年人便秘的临床护理.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207-208.
[2]徐火枝,吴杰.一种新的清洁灌肠卧位及其应用研究.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0):31-32.
[3]徐燕燕,锅丹,刘文阁,等.右班半结肠癌术前清洁灌肠方法的改进.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3B):42-43.
518122深圳市坪山新区坑梓人民医院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