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海外投资的国际经验借鉴及我国的战略选择

2012-08-28 00:55
战略决策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矿产资源资源企业

陈 琳 陈 云

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全球经济增长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在自然资源中,矿产资源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也成为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问题。据统计,当今人类社会95%的能源、80%的工业原材料、70%的农业生产资料、30%以上的生产生活用水和17%以上的消费品来自矿产资源。进入21世纪,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一方面迅速扩大了国际社会利用矿产资源的范围和方式,但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社会对于矿产资源的争夺。为保障本国优势和经济利益最大化,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资源战略,鼓励本国公司到海外开发矿产资源,获取质优价廉且长期稳定的矿产资源供给。

就中国而言,在全球化日益深入和国内矿产资源日益匮乏的双重背景下,有必要鼓励我国企业到海外进行资源开拓型投资,这不仅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主动参与国际竞争的一种尝试,更是解决我国矿产资源短缺、确保经济发展所需的稳定资源供应的重要途径。因此,无论从产业的发展还是从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来看,开展矿产资源海外投资都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

一、世界矿产资源形势及主要国家的矿产资源海外战略

(一)矿产资源的全球分布及供求形势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资源因素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无论是资源的供给国还是需求国都日益重视利用本国优势保障利益最大化,全球资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当前的国际矿产资源分布及供求形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分布不均衡

由于地球结构的不均匀性和资源分布区域差异,大多数矿产集中在少数国家。目前,全球所发现的200余种矿产资源中,15种矿产的四分之三以上的储量集中在3个国家(南非、澳大利亚和俄罗斯),有26种矿产四分之三以上的储量集中在五个国家(南非、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和中国); 欧佩克基本上垄断了石油出口;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等基本垄断了煤炭出口;俄罗斯、伊朗、卡塔尔基本垄断了天然气出口。因此,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和贸易等方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补。

2.全球供给基本稳定,消费需求持续增长

总的来看,世界矿产资源供应基本稳定。2009年,世界煤炭探明可采储量为8260.01亿吨,产量为56.72亿吨;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1817亿吨,原油产量为38.21亿吨;世界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187.49万亿立方米,产量为29869.62亿立方米。

目前,发达国家仍是当今世界矿产资源消费需求的主要力量,但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随着工业化进程,矿产资源需求量持续增长。2009年,世界煤炭消费量为54.55亿吨,中国是世界最大煤炭消费国,消费量为25.58亿吨;美国为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石油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21.7%,为8.43亿吨,中国石油消费量仍持续增长,居世界第二位,为4.05亿吨,日本为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消费量为1.98亿吨,印度石油消费持续增长,跃居世界第4位,为1.49亿吨;2009年世界天然气消费量为29403.62亿立方米,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为887亿立方米,占世界总消费的3.0%。①2010年全球石油、煤炭、天然气消费增幅则分别达到3.1%、7.6%和 7.4%。

3.矿产品价格波动加剧

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增长步伐的加快,全球能源、重要原材料需求强劲增长,加之受政治因素和投机资金炒作的共同影响,带动了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预计未来几年,随着世界经济将快速增长和跨国矿业公司的大规模扩张,对能源、重要原材料的需求量继续增加,矿产品价格波动趋势更加明显。

(二)世界主要国家的矿产资源海外战略

二战以来,美、日、英、韩等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各行业对矿产资源产生巨大的需求,而两次发生的石油危机和国际矿产资源价格的快速上涨,对其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冲击,这些国家启动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的时代背景与我国目前进行的矿产资源海外投资形势在某些方面有类似之处。为此,将选择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和韩国等主要国家作为借鉴对象,分析其矿产资源海外投资的经验,进而为我国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这些国家的矿产资源海外战略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政府高度重视资源的海外投资并在政策、金融等方面提供支持

鉴于矿产资源在国家经济安全中的基础地位与作用, 各个国家无不是将全球资源战略作为国家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统筹考虑, 与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金融等政策有机结合, 并随着国内国际形势变化作适时调整: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矿产资源大国 ,同时也是第一大矿产资源消费国,为了保障矿产供应和确保国家安全,美国一直高度重视实施全球矿产战略:在国家层次上考虑国家全球矿产战略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审视矿物原料国家所需和供应问题,已建立起面向全球的多层次、多渠道的供应保障体系。

日本作为一个矿产资源贫乏的岛国, 其矿产资源全球战略是推行“海外投资立国”:政府、企业、事业共同努力, 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并发挥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作用, 建立矿产资源全球供应系统, 通过财政、金融、税收等多种手段, 全方位鼓励矿业企业的跨国经营, 支持和促进在海外建立矿产资源供应基地。

加拿大政府采取的措施是:(1)建立世界矿业金融中心,从金融和信息方面控制国际矿业活动;(2)通过税收、保险等优惠政策,鼓励加拿大矿业跨国公司在国外进行矿产风险勘查和开发,确保其优势矿产在国际市场的垄断地位。

德国政府对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提供了直接的财政支持, 共设立了两种风险勘探开发基金:一是1969~1989年间, 联邦政府设立风险基金23亿马克, 资助石油公司到国外进行石油勘探开发, 同时承诺, 勘探成功了必须偿还, 不成功可以不偿还。二是在1971~1990年间, 为了保证矿产品的供应,促进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 联邦政府设立5.26亿马克的风险基金,资助除石油外其他矿产的风险勘探开发。对获得资助的项目, 要求公司和政府对半投资, 成功了要偿还, 不成功可以不偿还。资助项目涉及31个矿种。

近年来韩国政府为支持本国企业进行海外资源投资开发,出台了特殊的扶持性优惠措施和专项的《海外资源开发促进法》,不仅为此类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而且采取了包括亏损提留、国外收入所得税、信贷和资源开发项目东道国红利所得税减让甚至完全免税等众多措施。

英国采取的矿产资源海外政策主要有:(1)对在国外勘探支持;(2)对国外投资的税收优惠;(3)对国外投资进行担保。

2.通过经济援助和投资合作等资源外交手段,控制他国的战略资源

美国政府为确保战略矿产资源长期稳定的国外供应来源,采用了各种策略,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主要资源国进行强有力的资本控制和技术控制,通过经济援助、技术合作, 支持众多的跨国石油和矿业公司在海外进行矿产勘查、开发、冶炼和营销,控制并大量获取全球廉价资源。

日本为争取进口石油多元化,一向注重资源外交,积极参与国际石油资源开发,加强与资源国、主要资源消费国和其他国家跨国矿业公司的联系与协作。还通过组建专门机构, 大力推行“技术援助、经济援助及合作计划”, 为矿业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全方位支持, 并通过“以合作求发展”的战略,与国际投资机构、与有欧美背景的跨国矿业公司及资源公司加强合作, 大力推进跨国矿业公司以不同方式广泛地参与全球矿产资源勘察开发。

英国亦通过技术援助、开发援助等方式, 进行全球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如:RTZ公司在40多个国家开展勘查和采矿业务;P-Amoco公司在100多个国家开展石油勘查开发、石化与精炼和销售等业务。

韩国在一些重要的资源大国派驻专职资源官员,增加援助、减免债务等措施的同时,制订开发非洲矿产资源的总体规划,健全开发非洲矿产资源信息服务体系;通过与矿产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 积极促进开发海外矿产资源(对其海外矿产勘查实行资金补助、开发公司实行保险、贷款担保)。

3.建立和维护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

主要发达国家均重视对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的获取, 建立和维护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 对世界各国的资源种类、储量、供需状况以及消费结构进行持续监视。

日本通过在其他国家设立办事处,收集和分析资源国潜力和矿业投资环境的信息、跨国矿业公司动态分析、矿业权市场状况和矿产品市场等方面的信息,建立全球资源信息网络;20世纪70年代,韩国就出台了专门的《扩大海外投资法案》,1992年颁布了《海外直接投资制度改善法案》和《外汇管理规定修正案》鼓励企业开展海外投资,组建了海外投资信息系统(OIIS),同时通过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等为对外投资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帮助本国资源型企业海外拓展。

4.建立庞大的战略资源储备体系

目前,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瑞典、瑞士、挪威、芬兰、英国、韩国等10个国家已经制定了较为完备的矿产战略储备制度。其中,美国于1921年率先实行了资源的战略储备政策,其矿产战略储备制度主要有3种类型:战略石油储备(储备原油);阿拉斯加国家油储(石油产地的储备);战略和关键矿产的储备。目前, 美国储备的品种有25类80种, 储备目标是在出现资源短缺或在国家紧急时期, 满足3个月的国内需求。日本则通过大量进口国外的原材料及资源初级产品, 进行有计划的资源储备,目前已经对镍、钴、铬、钼、钨、锰和钒等7种稀有金属和铜、铅、锌以及铝等其他金属进行了储备, 储备目标是国内消费60天的用量。其石油储备分为3个层次:国家石油储备、法定企业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 共有大约可供120天使用的储备量。英国也已在1983年就建立了战略矿产储备制度,1998年黄金储备为1 842万盎司。

二、我国矿产资源形势

(一)我国主要矿产资源供给能力

我国是全球矿产资源种类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资源总量也较大,但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石油、煤炭、天然气人均储量不足世界人均值的1/10,铁、铜、铝等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6、1/6和1/9。有关研究表明:到2010年, 中国45种重要矿产中, 可以保证需求的只有23种, 不能保证需长期进口补缺的有10种, 资源短缺主要靠进口的有5种;到2020年可以保证需求的仅有6种, 到2050年则完全没有保证。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逐渐增大,我国矿产资源产业开发的强度日趋增加。近10年来,新发现可供开发利用的矿产地大幅度减少,后备探明储量增长乏力,一些主要矿产探明储量连续出现负增长。在五、六十年代投产的矿山中,有相当大一批骨干矿山资源己接近枯竭,生产能力大幅递减。陆上石油产量年均递减500万吨,国有重点煤矿1/3生产能力的矿井接替资源有问题;铁矿产能年均消失300万吨;有色金属矿山中,有60余座矿山己到开采末期。

(二)我国典型矿产资源消费现状与趋势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加快,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呈现大幅增长的态势。2009年,我国煤炭量为25.58亿吨,居世界首位;石油消费量为4.05亿吨,居世界第2位;天然气消费量为887亿立方米,占世界总消费的3.0%。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32.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9%。煤炭消费量增长5.3%;原油消费量增长12.9%;天然气消费量增长18.2%。

面对如此庞大的资源需求,对资源的进口量逐年攀升,一些矿产品的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加。2008年,我国石油进口量为2.18亿吨,是2000年的2.5倍;进口铁矿石4.44亿吨,是2000年的6.3倍;进口铜精矿5 19.2万吨,是2000年的2.9倍;进口精炼铜145.6万吨,是2000年的22倍;进口铝矿砂2579万吨,是2000年的64倍;进口氧化铝458.6万吨,是2000年的2.4倍。从中国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砂3种重要矿产资源主要进口国的结构来看,铁矿石主要依赖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南非4国,铝土矿主要依赖澳大利亚、印度、牙买加3国,铜矿主要依赖智利、蒙古、秘鲁、澳大利亚4国。

由于尚处于工业化中期,我国资源消费面临着至少20年的高速增长。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将超过35亿吨,石油为5亿吨,铁矿石为13亿吨,精炼铜为730万~760万吨,铝为1300万~1400万吨。②由于国内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国际市场风险莫测,更加剧了国内资源紧张的形势和国外供给的不确定性。面对这种现实,我国要从全球的高度出发,根据我国的资源储量和全球资源的分布情况,选择最佳的投资地点,弥补我国的资源缺口。

三、我国开展矿产资源海外投资的现状及困境分析

(一)我国开展矿产资源海外投资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资源型海外投资不断增长,资源开发“走出去”已成为中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中国商务部历年的对外投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2004年我国采矿业对外直接投资为18亿美元,到2006年已增至85.4亿美元,占我国对外投资比重的40.4%。2007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降到40.6亿美元,但08年后开始回升,2009年有大幅度的增长,达133.4亿美元,占23.6%。截至2009年末我国采矿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已经达到405.8亿美元,占16.5%,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从对外直接投资境内投资主体行业分布看,采矿业占3.5%;从中国境外企业分布的行业看,采矿业占6.3%。③(见图1)

图1 2004-2009年中国对采矿业的直接投资流量(单位:亿美元)

从近几年的总体实践来看,我国开展矿产资源型海外投资具有如下的特点:

1.投资的主体比较单一,以国有企业为主

进入21世纪以来,从我国企业的资源型海外投资总体实践来看,国有企业仍然占据主力军地位,其中主要以中国铝业、中国五矿、湖南华菱、武钢、鞍钢、中钢集团、中国神华集团等大型国有控股集团为主。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截至2009年末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国有企业比重占69.2%;民营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在对外投资合作中占的比重还很小。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来看,2009年私营企业占我国对外投资主体数目的7.5%(位于投资主体数目的第3位),有限责任公司(包括民营股份制公司、混合所有制公司等等)占57(位于境内投资主体数目的首位),国有企业占13.4%(位列第2)。

2.投资方式以跨国并购占多数

近年来,我国的资源能源类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的过程中,已普遍把跨国并购作为获取战略性资源、参与世界资源能源产业分工协作、快速实现企业经营规模扩张的“捷径”。在石油领域,近几年来我国的跨国并购活动非常频繁,并购金额由几亿美元到数十亿美元不等,个别案例并购金额甚至已突破100亿美元。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经济环境下,中国矿业企业海外矿业并购较为活跃。民营企业的跨国并购也是主要集中在铁矿石资源和油气能源等矿产资源初级产品领域。如2007年,重庆民营企业收购圭亚那矾土矿项目和北京民企在老挝收购矾土矿、沙钢斥资约1.08亿美元收购英国斯坦科(Stemcor)控股公司旗下的澳大利亚萨维奇河铁矿(Savage River)90%的股份以及大型民营企业沙钢、华菱钢铁等对国外铁矿的并购。④

3.投资地区和范围逐步拓宽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投资环境的改善,我国企业到海外投资开发国外资源的区域也逐步扩大。据不完全统计,迄今我国石油、冶金、地矿等部门的矿业企业以及其他企业已到拉丁美洲、非洲、中东及我国周边地区的40多个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洽谈合作勘探开发矿产资源事宜,并在其中一些国家进行矿产勘查开发活动。到目前为止,我国在海外铁矿山中的分成产量约占我国铁矿石总进口量的25%,贵金属矿产海外投资主要是金,有色金属矿产主要是铜和铝。我国曾先后在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南美洲等国家开展了一些以铜、金为主要目标的风险勘查,发现了一些好的勘查目标和远景区。

(二)我国开展矿产资源海外投资的困境分析

总的来说,我国通过近几年对海外矿产资源的投资活动,扩大了企业规模,规避了价格风险,直接获得一些价格公道、长期稳定的资源能源供应,更重要的是能利用全球资源能源来源,弥补了国内资源的不足。但是,由于矿产资源的投资和开发具有的复杂性和高度政治敏感性,我国的矿产资源海外投资也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发展困境:

1.政府政策支持不足,企业国际竞争力较弱

我国资源型企业海外投资几乎全部由商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没有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或行业协会以及中介机构,还没有颁布有关海外矿产资源开发的法律,也没有建立系统的政策支持制度,我国海外矿业企业除少部分通过国家渠道“走出去”外,大部分都是经自身海外活动或海外招标等渠道获取项目信息后通过国家商务部备案、审批后“走出去”。这样,使我国一些有竞争优势的矿业企业得不到有力的扶持,在国家渠道获取的资源项目信息上也可能会出现“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现象。我国的资源型企业大多规模较小,资本积累严重不足,通常无力支付庞大的海外矿产勘探费用,更无法承受高风险的投资压力。另外,我国企业的矿产资源海外投资尚处于初级阶段,与具有丰富海外投资经验的国际矿业公司相比,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经验明显不足,缺乏相关的人才与管理技术,在国际资本市场我国企业也缺乏话语权。

2.以国有企业为投资主体,面临较大的社会、政治风险

由于我国进行矿产资源海外投资的投资主体多为国有企业,而国企的对外投资经常被认为是政府行为,国企在矿产资源这样的垄断行业内投资尤其容易引发利益冲突,同时,国际上散布的“资源掠夺论”对我国企业在海外矿产资源投资时面临来自投资所在国政府、企业、社区民众以及媒体的各种压力。其次,我国部分资源型企业在获取东道国资源的同时,并不关注投资项目对东道国资本、就业、环境等方面造成的关联效应。进入采矿业的外资与其他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相比,在引致资本、创造就业、产业结构优化、环境保护等方面,并不具备显著的正向效应,甚至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其他行业投资、恶化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造成一定损害,因此不可避免地会遭到东道国政府及民众的反对。

3.日趋严重的国际矿产资源保护主义加大了我国海外投资的阻力

近年来,伴随着金融危机,在矿产资源领域的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重新出现,我国企业为获得石油、天然气等战略资源而在海外进行的大量直接投资受到较大阻力。经合组织国家中,对我国资源型跨国企业限制比较严格的有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这些国家投资环境相对清晰透明和稳定,投资保护法律体系比较健全,通过立法对外国企业投资本国企业进行审查和限制,特别是对能源、安全等设立了大量壁垒,相关部门从经济、政治以及社会角度等方面综合衡量;对国外国有企业投资,无论规模大小,还要进行额外审查,具体审查的内容包括国有企业是否受母国政府控制,是否有损国家利益,是否导致不当竞争或对该国行业产生不当控制等,有时甚至会以影响国家经济安全为名予以反对。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越南等国家为了满足本国未来的矿产资源需求,以及获得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通过提高出口税等方式对战略性或关键性矿产的出口进行控制;柬埔寨、朝鲜、巴西等国家为了延长本国的产业链,加强下游产业的发展,限制或禁止矿石出口。

这些困境都在暗示着我国在海外进行矿产资源投资时所面临的情况不容乐观。

四、促进我国矿产资源海外投资的战略选择

世界实践经验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的全面推进,对国外矿产资源的依赖程度也将增加。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由于受资源条件的限制,资源供需缺口日益加大,在对国外资源的依存度不断攀升、国际矿产品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我们还要面对其中蕴藏着的各种潜在的社会、政治风险和资源安全风险。因此,我国应该学习和借鉴国际经验,从政府和企业层面抓紧时间制定海外资源获取的战略规划,有计划、分步骤地加以实施,以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需求。

(一)政府层面

1.提供安全的政治保障机制,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鉴于矿产资源投资的政治敏感性,我国政府应充分运用政治、经济、外交等各种方式使东道国政府、企业以及民众增强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解除其警惕和防范心理,为企业的对外投资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其次,要进行投资环境评价,为企业跨国经营提供宏观规划指导。如:组织相关部门对拟进行资源投资的地区与国家进行政治风险、经济风险以及投资风险的评估,评估结果应及时发布;组织相关科研力量对拟进行资源投资的地区与国家的法律和政策进行研究,并发布相关的研究成果;发挥本国驻外机构的作用,及时调解投资企业在外国投资所遇到的问题。

2.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开展海外资源投资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海外矿产资源获取的主要力量,致使不少国家对我国的国有企业防范较大,不断设置各种障碍,使企业陷入被动的局面;而民营企业则机制灵活,面临的政治敏感度小,能够快速融入国际市场,对风险控制能力也较强。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完善政策,在帮助民企克服资金、信息等瓶颈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机制灵活的优势,利用其市场经济的“纯粹”身份,减弱部分东道国对我国企业的资源能源类境外投资的过度“政治化”认识,支持民营企业开展矿产资源海外投资[1]。

3.建立海外投资保证制度

资源类的海外投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政治的、法律的诸多风险,且此类项目往往投资巨大,企业自身难以承受相关风险,因此,我国必须尽快建立系统完备的海外投资保证制度,转移和降低企业的海外投资风险。一方面,要引导国内商业保险实行“企业跟随”战略,将国内保险业务扩展到海外投资企业;另一方面,国家应建立海外投资保证基金或海外投资保险公司,为企业承担外汇管制风险和政治风险。

4.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向资源节约型社会转变

调整能源消耗型产业结构,对高能耗,供给过剩的产业采取废止、限制和整合的做法,减少社会对能源的总消耗;借鉴韩国等国家的经验,加紧制定相关制度,如:通过能源消费效率等级标识制度、能源节约标准制度、建筑物能源效率等级认证制度等能源效率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提高政府机关、企业、家庭及个人节能减排的意识,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构建节能型社会;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供应多样化,实施“低碳绿色增长”经济振兴战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

(二)企业层面

1.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实施本地化战略

我国企业在海外开展资源开拓型投资活动时,必须依法经营,认真遵守当地有关法律,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力争成为受东道国欢迎的“友好型”外来投资者。同时,企业还要实施本地化战略,如,要善用东道国当地的员工,因为本地人才熟悉东道国当地的政治环境、经济状况和文化习俗,具有信息和人脉关系等优势,有利于企业发展;与东道国的企业合作开发资源能源,降低进入东道国的投资门槛和投资风险,将能够有更多机会享受到相关待遇,较快地融入当地社会,树立良好形象,使我国企业在开展资源型海外投资过程中避免大量风险。

2.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拓展海外资源

企业在实施海外投资战略时,不能仅仅依赖于跨国并购一种方式,要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国际市场,降低海外经营的风险。对发达国家和国际矿产行业领先企业,要通过国际资本市场参、控股境外企业的方式,在获取国际矿产资源的同时,还可以使其在生产技术、营销渠道、品牌经营等多方面的优势资源为我所用,有助于企业学习国外公司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提升企业的全球化经营水平。在资源丰富、与我国关系友好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受资金和技术限制,大多希望国际企业能以直接投资方式参与到他们的矿产资源开发和生产上,并为之提供各种优惠的政策,我国企业应尽量争取独立投资或以我方为主建设及管理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充分利用自己在资本、技术、国家关系上的比较优势取得资源开发的主动权。

3.加强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在开展资源型的海外投资时,不仅需要具有过硬的生产技术的人才,还需要熟悉投资地法律,了解当地文化,同时还具备国际经营管理能力,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的国际化人才。因此,企业应着重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养,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形成一支精通外语、金融、法律,熟悉国际投资游戏规则,并且能迅速融入当地的社会生活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为矿产资源海外投资经营提供人才保障。

注释:

① 刘增洁.2009年世界能源市场综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http://www.mlr.gov.cn/.

② 崔荣国,刘树臣. 我国重要矿产品供需形势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http://www.mlr.gov.cn/.

③《2009年中国对外投资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④ 张广荣. 民企应加快资源能源类境外投资的步伐. 商务部网站.

[1]张慧智.韩国海外能源资源开发战略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2009(12).

[2]刘天宇.我国矿产资源型企业海外拓展的问题探析[J].金属矿山,2008(12).

[3]张广荣.我国开展资源能源类境外投资的理论解读[J].国际贸易,2010(8).

[4]林平.我国矿产资源对外投资战略研究[D]. 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

[5]李楠,曾伟.矿产资源海外投资安全机制研究[J]. 理论月刊,2011(1).

猜你喜欢
矿产资源资源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探究深部金属矿产资源地球物理勘查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21-2025年)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隐形矿带:视野外超乎想象的矿产资源(一)
隐形矿带:视野外超乎想象的矿产资源(二)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