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政策对我国粮食价格长期均衡的影响

2012-08-27 08:36余志刚
江西社会科学 2012年9期
关键词:储备波动补贴

■余志刚 罗 文

粮食价格在我国价格体系甚至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保持粮价稳定一直是我国粮食宏观调控政策的一个主要目标。但是,从近几年的粮食价格调控的结果来看,却出现了“逆向调控效应”,也就是越调控,粮价反而越高;越调控,粮价波动越大。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粮食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渐接轨,国际粮价波动的传导效应;另一方面也与近些年来,出于保障粮食供给、提高农民收入为目的的粮食调控政策的偏离有很大的关系。

针对粮食价格以及粮食价格调控政策等相关问题,国内外学术界开展了较多的研究[1][2][3][4][5]。其中针对粮食价格的波动研究很多,不仅包括对粮食价格波动规律的描述,也包括粮食价格波动原因的分析。但是,大部分研究都是将粮食价格调控政策作为影响价格的一种间接手段,而并没有将其作为一种决定粮食价格的主要手段。本文在对近年来我国粮食价格变动趋势及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利用VAR模型对我国粮食宏观调控政策对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粮食宏观调控政策是我国粮食价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我国粮食价格变动趋势及调控政策演变

(一)我国粮食实际价格变动趋势

2004年以来,由于惠农政策的实施,我国已经连续8年实现粮食丰收,但是与此同时,粮食价格却在持续攀升(见图1)。

从上涨阶段来看,从2001年起,国内粮食价格逐步攀升;2004—2006年,由于粮食直补等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产量大幅增加,使得粮食价格上涨趋势减缓;2006年下半年到2007年,受生物燃料乙醇的使用和国际粮价的影响,粮食价格又经历了一次明显上涨;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粮价上涨势头减缓;但2009年以后,粮价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上涨。

图1 国内主要粮食品种历年价格变动趋势

(二)我国粮食价格调控政策的演变

当前,我国实行的粮食价格调控措施主要包括: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粮食储备政策和进出口政策 (国际贸易政策)。

1.粮食价格支持政策

1985年之前,我国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而1985年之后,国家取消了统购、派购制度,实行合同订购,其余粮食可以自由上市,由市场确定粮食价格。1993年我国正式实行保护价收购制度,规定四种主要粮食作物稻米、小麦、玉米和大豆为保护品种。2004年,我国开始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2.粮食储备政策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建立了自己的粮食储备,但由于粮食供应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储备规模较小。1990年起,我国开始建立粮食专项储备制度,用于调节市场余缺,并成立了专门的粮食储备管理机构 (国家粮食储备局)。1999年,国家粮食储备局改名为国际粮食局,负责中央储备粮的行政管理,同时建立了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粮食储备最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但同时,它也承担了稳定市场价格的功能。不过,由于最近几年,粮食价格波动较为频繁,粮食储备成本也越来越高。

3.进出口政策

进出口政策也是国际贸易政策,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分类,粮食贸易政策包括三个方面:出口补贴、市场准入和国内支持。我国的具体政策为:一是出口补贴政策,由于WTO规则不允许有出口补贴,自2001年以来,我国实行两种出口补贴政策,取消铁路建设基金和出口退税;二是市场准入政策,主要为了限制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主要做法有关税和一些非关税壁垒;三是国内支持政策,我国主要是设计取消农业税、保护价收购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

二、粮食宏观调控政策对粮食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择与数据处理

由于1985年之后,国家取消了统购、派购制度,实行合同订购,由市场确定粮食价格。这里采用1985—2010年年度数据,选取粮食价格和粮食宏观调控政策的相关变量(见表1)。

由于变量中只有粮棉油价格补贴是货币量,因此首先对粮棉油价格补贴按照1985年不变价格运用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进行平减处理。由于按照“上一年=100”的价格指数仅仅反映了粮食价格围绕上期价格波动的程度,为了更客观地描述粮食价格的波动,这里对粮食价格变量进行HP滤波处理。

(二)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析

1.脉冲响应函数

?

图2 消费者价格波动的政策冲击反应

图2反映的是各政策变量对粮食消费者价格的影响。从粮食消费者价格对各政策变量冲击的相应趋势来看,均表现出一种上下波动的趋势,也就是说,各政策变量对粮食消费者价格的影响并不局限于一个方向,在近期和远期的影响程度并不同。

从具体各变量的冲击来看:

粮食消费者价格对自身冲击表现为前4期为反应急剧下降阶段,4-6期有所恢复,但为负向影响(图2第1行左图)。说明粮食消费者价格在4年内会对自身价格有正向影响,4-8年为负向影响,此后,其冲击的影响逐渐减弱,趋于平缓。

价格补贴政策对粮食消费者价格波动的冲击也同样呈现出一种波动态势(图2第1行右图)。当给粮食价格补贴量施加一个正向冲击后,粮食消费者价格开始上升,在第3年后,价格达到最高点(约为19.4%),之后开始急剧下降,到第6年变成负向影响最大值(约为-35%),之后又重新增加,但波动趋势逐渐减弱、趋缓,直至消失。这说明了价格补贴政策对粮食消费者价格的影响是随时间而逐渐减弱的,最初3年内会带来粮食价格波动的提高,而在随后几年内粮食价格会逐渐回落,然后重新升高。

储备政策对粮食消费者价格影响与价格补贴政策类似(图2第2行左图)。先是一个正向影响,再是一个负向影响,最后趋势逐渐平缓、下降,直至消失。与价格补贴政策影响不同的是,储备政策对粮食消费者价格的正向影响持续时间较长 (6年),最高影响程度可达到35.2%;而负向影响程度较小。

进出口政策对粮食消费者价格的影响呈现出与价格补贴政策、储备政策相反的影响趋势 (图2第2行右图)。在前7年内,粮食净进口量的增加会带来粮食价格的下降,而7年之后粮食价格会反弹,然后影响逐渐减弱,消失。

由图3可以看到粮食生产价格波动面对各政策变量冲击的反应。冲击反应趋势与粮食消费价格趋势相同,只不过是冲击程度略有差别。此处不再做具体分析。不过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粮食价格补贴政策对粮食生产价格波动的影响(图3第1行右图)时间影响较为长远,并且在第6年、第10年的影响程度反而加大。反映了粮食价格补贴政策不良影响的持续性和长远性,也就说是,价格补贴政策虽然能在短期内平息价格波动,但会带来后续5-10年甚至更长时间价格的波动。这也是2004年我国取消价格补贴政策而采用粮食种粮直补政策的原因。

图3 生产价格波动的政策冲击反应

2.方差分解分析

脉冲响应分析重点追踪一个变量针对另一个变量冲击时反应的运行轨迹,而方差分解则重点将一个变量的均方差分解成各影响变量对它所作的贡献,具体到本文,方差分析就是重点考察PS、ST、IM等变量对粮食价格变量均方差的贡献率。

粮食消费价格波动对自身变动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净储备率和价格补贴,净进口率影响最小。其中粮食消费价格自身影响占35%左右,净储备率和价格补贴各占25%,净进口率占15%左右。从政策因素上来看,价格补贴政策和储备政策对粮食消费价格影响差不多,进出口政策影响稍小。而对粮食生产价格波动进行方差分解的结果与对粮食消费价格波动的影响并不一样。对生产者价格波动影响最大的是价格补贴政策(49%),其次是自身影响(27%),再次是粮食储备政策(20%左右),进出口政策影响最小,仅占4%左右。

对生产者价格指数波动与消费者价格波动的影响方差还是存在一定的区别(限于篇幅,图略)。对二者影响中,粮食价格补贴政策起到一个最为重要的作用,分别为25%和49%,也就是说,粮食价格补贴政策对生产者价格影响较大,反应了通过政府对粮食价格实行的补贴,对生产价格波动影响较大,对农民利益的影响较大。事实上,农民并没有从价格补贴政策里得到更多好处,因此,取消粮食价格补贴,实行直接生产补贴对于补贴生产者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一个差别在于进出口政策对二者影响不同,对消费者价格指数波动影响为15%,而对生产者价格指数波动影响为4%。也就是进出口政策主要影响粮食流通领域的价格波动,而对生产领域的价格波动影响较小。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趋势及宏观调控政策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粮食消费者价格、生产者价格对粮食宏观调控政策的VAR冲击反应和方差分解,考察价格调控政策对粮食价格波动水平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得出结论: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持续增长,但粮食价格却持续波动,通胀压力越来越大,价格的国际化、金融化、货币化与能源化趋势越发明显,价格调控难度加大;目前,我国实行的粮食价格调控措施主要包括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粮食储备政策和进出口政策,其中价格调控政策对粮食价格的波动具有显著的冲击作用,并且对于粮食总体价格水平的波动影响较为持久,甚至达到10年以上,影响周期基本上符合“蛛网理论”说法;价格补贴、粮食储备、进出口政策对粮食价格影响程度不一样,近期对粮食价格波动的调控主要还是采用调节储备水平和政策补贴手段,进出口手段使用较少。

首先,考虑到目前粮食价格补贴政策带来的价格扭曲、政策效果弱的现象,以及粮食储备使用中的高成本,应尽量充分利用市场对价格的稳定机制。例如,当价格出现短暂的波动(上升)时,政府没有必要急于采取相应的平稳措施来干预价格,而应该利用上升的机遇,给生产者一个价格信号,鼓励他们进行生产。当粮食价格持续上涨,有必要对粮食价格进行干预时,也应该尽量采用经济手段而非价格补贴等扭曲市场的手段。如,可以充分利用进出口手段,合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积极利用国际贸易政策,降低粮食进口关税,增加进口补贴,调整进口结构等实现粮食进口结构优化,来保障粮食安全、调控粮食价格。

其次,由于粮食价格宏观调控政策影响的持久性,应该进一步考虑政策的持续性和调控周期,建立动态化的粮食价格调节机制,合理安排不同的调控政策。在短期,可以通过粮食储备的存储释放实现即期调节,还可以通过调节粮食储备与进出口相结合的方式保障粮食即期供给,对粮食价格进行调节。具体来说,首先要稳定粮食储备规模,确保该规模达到国家提出的“产区保持3个月销量、销区保持6个月销量”的标准,还要积极探索制定粮食价格短期波动的合理区间。而在长期,则主要应采用加快科技进步、保护耕地、促进国际贸易等手段进行调节。主要措施是实现长期稳定的土地保护政策,增加粮食种植的科技含量,提高粮食的单产水平、储备粮管理水平以提高粮食产量,减少粮食损失等。

最后,考虑到各政策变量对粮食价格波动影响的正负程度不一致,可能在政策实行过程中产生“抵消”效果,在下一步政策安排中应该考虑这个问题。随着我国人口的刚性增长和粮食增产趋势的逐步减缓,粮食供求的压力也将进一步加大,粮食价格上升的压力也会逐渐增大,粮食的国际化趋势也会增强。但是,由于粮食的战略地位,粮食供给又不能大部分依赖进口。在这种环境下,应该确立以粮食储备为主,适当增加进口额,尽量减少价格补贴等扭曲市场的政策。针对粮食价格上升可能带给低收入粮食消费者的损失,建立完善的粮价补贴制度,可以编制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指数,根据此指数对低收入群体发放直接补贴。

[1]FAPRI.The Biofuels Industry.Impacts on Levels and Volatility of World Market Prices,presentation on project LINK meeting Beijing,2007.

[2]黄季,杨军,仇焕广,徐志刚.本轮粮食价格的大起大落:主要原因及未来走势[J].管理世界,2009,(1).

[3]卢锋,谢亚.我国粮食供求与价格走势(1980—2007)——粮价波动、宏观稳定及粮食安全问题探讨[J].管理世界,2008,(3).

[4]钟甫宁.稳定的政策和统一的市场对我国粮食政策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1995,(7).

[5]朱信凯,吕捷.中国粮食价格与 CPI的关系(1996—2008)——基于非线性关联积分的因果检验[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3).

猜你喜欢
储备波动补贴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羊肉价回稳 后期不会大幅波动
11月汇市:波动率降低 缺乏方向
微风里优美地波动
2019年国内外油价或将波动加剧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