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环境利益相关者研究

2012-08-27 15:13甘昌盛顾晓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年2期
关键词:相关者契约利益

甘昌盛 顾晓敏

(1.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上海 200051;2.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1306)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在西方国家逐步发展起来的,进入80年代以后其影响迅速扩大,开始影响英美等国的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并促进了企业管理方式的转变(贾生华,陈宏辉,2002)。利益相关者理论思想源于对企业理论中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问题的讨论,是对“股东利益至上主义”治理模式的挑战。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环境是否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如果是,其具有什么样的利益,其对于企业决策的影响有何表现,对于企业提升环境管理水平有何意义,这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研究的新课题。

1 环境是重要的利益相关者

1.1 何为环境利益相关者

1963年斯坦福研究所(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SRI)首次提出的利益相关者定义,认为只要某一组织或群体对企业生存具有重要影响就可界定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Freeman(1984)的《战略管理:一种利益相关者方法》一书被看作是利益相关者理论正式产生的标志。将利益相关者界定为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者能够被企业实现目标的过程影响的任何个人和群体”。利益相关者包含的范围非常的宽泛,其提出主要是针对股东价值最大化理论,企业的发展不能仅仅关注股东的价值,还应该关注包含股东在内的其他如债权人、债务人、管理者、员工、政府、供应商、消费者和行业竞争者等所有的关系人。

本文所指的环境是一个特殊的利益相关者,称之为环境利益相关者。环境并不属于人或群体的范畴,但是环境可以与企业之间相互影响,有时候可能是重要影响,如企业生产难以达到新的环境标准,只能退出某一市场,企业不能有效利用环境资源将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绩效,环境不良的产品将会重挫企业的市场信誉,影响企业的市场表现,甚至导致企业的破产,不仅如此,环境还可以从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的伦理责任中影响企业股东、政府、消费者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因此,企业生产相对应的环境质量与企业绩效相互影响,成为企业的环境利益相关者。

1.2 环境利益相关者的逻辑基础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并不是否定股东财富最大化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只是一种管理理念的回归。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回归有其综合的理论基础的,见下图1。而这些理论基础中大部分也是研究股东财富最大化理论的基础,如产权理论、资源论等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产权理论等理论的重新的认识,它们又成为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理论基础,使得利益相关者理论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企业治理观点。

图1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理论基础

而全球环境问题的突出,使得环境利益相关者成为日益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也是在众多动态的利益相关者中,其地位和影响不断上升的利益相关者。

从资源投入的角度看,现代企业的一个核心观点是企业本身是一些不同资源的联合体,各种要素所有者之所以自愿走到一起组成企业,是想通过企业这种组织形式来共同协作创造出比任何单个生产要素所有者“单干更高的效率,创造出大于单个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净收益剩余(杨瑞龙,周业安,1995;马俊驹,2000),从投入要素的角度看利益相关者则主要是指股东、债权人和雇员。然而企业除了使用了有形的人财物资源之外,企业还利用了自然资源,也享受到生态环境的便利,因此保护自然环境是必须,从这一角度看,自然环境也是利益相关方。

从现代企业的契约的角度看,企业本质是各种利益关者组成的藕合体,现代企业理论把企业理解为不同个人之间一组复杂的显性约和隐性契约交汇所构成的一种法律实体(Jensen&Meckling,1976)。在这种法律实体中,交汇的契约既有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契约、经营者与雇员之间的契约,还有企业作为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契约、企业作为供应商(或消费者)与消费(供应商)之间的契约等,这些契约都蕴含着以专用性投资为基础的利益和风险系统。这样企业的行为实际上就成了一组复杂契约系统的均衡行为,这种复杂的契约系统的主体就是一系列目标可能不同且相互冲突的利益相关者(陈宏辉,2003)。从契约的角度看,企业包括内部的企业和外部契约,也包括显性的契约和隐形的契约。在这样一个以契约为基础的组织实体中,由于每一个利益相关者都对企业进行了不同的投入,为了保证契约公平和公正,每一个利益相关者都应该平等的谈判权和退出权。最终导致企业在决策时应该不仅仅考虑物资资本提供的股东利益,其他对象的利益应予以同样尊重。因此,现代契约理论成为利益关者理论产生的理论基础(Freeman&Evan,1990;沈艺峰,林志扬,2001)。契约理论是现代企业理论的重要基础,但是股东与企业之间的契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企业不仅要考虑到股东利益,还要考虑其他的契约关系,不仅如此,除了显性的契约,还应考虑隐形的契约,尤其是与环境之间的契约,环境也是利益相关者。

从产权理论的角度看。传统企业理论,包括以Coase为代表的现代企业理论的许多研究中,都非常强调非人力资本(以物资土地等为代表)的产权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认为企业产权界区清晰的条件下,用价格机制就能够实现企业间联系的摩擦性减少,从而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配置。产权理论认为股东拥有对非人力资本的所有权,“股东利益至上”便成了必然。产权理论强调产权明晰,从产权明晰到利益至上并不必然,而正是由于企业占有的不仅仅是股东的产权,股东也只是一种剩余索取者,保护股东以外的“产权”也是企业的责任,包括共有产权,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环境是一种共有产权,也应受到保护。

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角度看,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是从利益相关方的协调进行研究,强调处理好次要利益相关方利益的保护。Clarkson(1995)认为利益相关者理论可以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提供“一种理论框架”,在这个理论框架里,企业社会责任被明确界定在“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上”。Freeman(1984)提出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框架后,利益相关者理论更多地应用到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中。Freeman(1984)提出企业中经理们应该尽力去满足各类利益者的要求。Clarkson(1995)明确提出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用利益相关者框架替代企业社会绩效框架。他指出利益相关者理论主张企业对所有利益相关者都负有责任,是把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也使得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活动具有可操作性。一般来说,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引入,解决了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对象、具体内容以及承担范围的问题。企业社会责任(CSR)理论告诉我们公司经营的环境责任是一种社会责任,即所谓的公司的绿色社会责任。并不是所有的绿色活动都是有经济效益的,也并不是所有的绿色活动都是为了满足法律的要求,但是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工业化进程消耗了大量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所以,作为环境破坏最大制造者的公司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虽然各国都规定了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法律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考虑周全。此时的绿色责任既是一种法律责任,经济责任。尽管公司特别是大型公司的某些道德社会责任并非法定义务,但仍有公司愿意承担这种义务,而公司之所以肯承担这种义务,这既是一种企业公民形象的体现,也是一种获得社会好感的经营策略,从长远的经营角度看,它将为企业创造财务价值。环境等社会问题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问题的时候,企业是不能不给予极大的关注。

从企业伦理理论的视角,主要是对于社会责任型的利益相关者治理的研究,研究的是利益相关者中的次要利益相关方。国内学者邓丽娜和王韬认为企业要对利益相关者开展伦理管理,以德治企。以“双赢”策略处理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对内赢得员工的忠诚,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对外赢得公众支持、顾客满意、投资者青睐和供应者信任。而环境问题不仅有企业员工关注的企业生产的环境问题,也有广大消费者关心的产品本身的环境问题,更有全社会关注的环境与资源的问题,这些都是企业伦理理论研究的重点。

要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企业社会责任,特别是要将利益相关者的资源发展成为一种竞争优势,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及美誉度,提升企业的形象价值,并上升为一种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企业应不断进行产业调整,对环境及其他物种生存、对未来几代人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产业应及时调整,以满足社会利益相关者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产品创新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努力进行技术自主创新,特别是在绿色产品开发、绿色制造、绿色能源方面进行自主技术创新。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才能使产品更能实现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利益的诉求。

从约束理论视角看,限制系统实现目标的因素并不是系统的全部资源,而仅仅是其中某些被称之为“瓶颈”的个别资源。约束理论认为,系统中的每一件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组织的行为由于自身或外界的作用而发生变化,尽管有许多相互关联的原因,但总存在一个最关键的因素,找出制约系统的关键因素加以解决,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岳利萍,2007)。由于利益相关者普遍关注环境生态效益,这一理论运用于环境问题是强调在生态约束条件下追求经济效率,即把某些生态和环境问题的极限或约束作为前提,对经济效率的追求不能破坏生态前提。不同的研究者,对生态约束的定义不同。主要包括:保持将来的世代可以达到与这一代平均效用而要维持的自然资本存量恒定;保证自然持续支持力的最低安全条件,对可更新资源的开发速度不得超过其再生的速度;废弃物的排放不能超过环境的净化能力;不可更新资源的开采利用速度应与替代品的创造速度保持一致;遵循自然环境功能的界限,即生态环境对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服务于自然环境服务的长期提供。对企业而言,环境管理能力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将成为其发展的重要约束,因此环境竞争力弱的企业面临被市场淘汰的结局。张嫚(2005)认为如果环境规制导致企业污染内部化的成本大幅提高,并因而影响了企业的获利性和市场竞争力。尤其是当相互竞争的企业面临不同的环境规制时,环境规制对企业竞争力也成为需要关注的问题。约束理论告诉我们环境约束是当期企业经营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所共同关注的焦点,提升环境竞争力,有助于解决绩效提升的关键因素,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系列的生态危机告诉我们,人类生产活动必须关注生态约束,人类面临生态约束与经济发展二元选择,生态约束一定程度上会限制经济发展,但人类也可以在生态约束与经济发展中实现双赢,改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护生态环境成为现阶段人类生产活动的必由之路。实现这一改变在人类自身,而落实这一行动在人,也在企业,今天,企业作为法人,其经济活动影响到人类的方方面面,在企业的市场经营活动中,如何改变发展方式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就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课题。受到生态约束的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所针对的环境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研究企业如何将环境因素纳入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活动中,以自然和社会环境质量保障的前提下,实现财务绩效,进而推动社会发展。

一系列的理论支撑了利益相关者理论,也支持了环境作为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在企业的经营中具有的重要性。

2 环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之间的相互影响明确了利益相关者的范围,这种影响是通过各自关注的利益来调节的,要明确环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必须认识环境价值。认识环境价值,是环境价值创造的基础,是处理环境利益相关者关系的核心。

2.1 企业环境问题

企业环境问题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盈利目标)而必须克服的环境约束条件。企业环境可以说是人类环境的一个细胞,正是由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未能注意其环境问题,给人类的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环境问题迫使各国政府企业和民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出现越来越多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及越来越大的环保组织。这些重要的环境问题是环境利益相关者关注的重点,必然成为企业环境问题研究的对象。

那么企业环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应该说,除了对于外部环境(人类环境)的影响外,还包括企业内部的环境。企业环境研究的对象其实质就是企业的环境问题。

企业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类,资源利用类。企业要发展离不开资源的利用,在自然资源相对充分的条件下,企业的发展主要受资本和人工的制约,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生产能力的提升,人类已经过度消耗资源,资源过度消耗成为一项严重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两小类,一类是能源为代表生产资源,另一类就是公共环境如海洋渔场和草原为代表的自然资源,前者虽然可以通过市场定价,通过市场调节,但是这类资源是有限的,过度使用会导致代际之间不公平,也是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利,而且能源的消耗会产生CO2以及其他的有害气体,经济发展又必须依赖,该资源可以使用但必须提高效率和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而对于渔场和草原,属于公共品,难以通过市场调节,容易形成“公地悲哀”,这一类企业必须以社会责任和道德的标准来约束自身的环境活动;第二类,厌恶品的排放。企业在对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的使用过程中会带来一些附属的废弃物,他是自然不需要,污染环境,如果把它们当作物品,那就是属于厌恶品,虽然厌恶品人类不需要,但随着生产的过程产生,必须找到存放地,这个存放之地也只能是人类生活的地球,包括大气、河流海洋以及土壤,他们常常属于公共环境,导致公共环境的污染,所以也称为厌恶公共品,难以仅仅通过市场来调节,政府调节也会有失灵,企业对于厌恶公共品的环境问题也必须以社会责任和道德的标准来约束自身的环境活动,这一类,也可以分为两小类,其一,碳排放,单独提出碳排放问题,主要是它的特殊性,碳排放本身并不危害环境,碳排放本身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人类必须进行碳排放,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尤其是工业活动的增加,碳排放已经超过生态的承载能力,导致过量的碳不能被环境吸收,引起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异常,从而破坏了生态环境。碳排放已经引起全球关注。其二,碳排放以外的废弃物,包括废水废气废渣为代表的三废排放,三废排放直接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如有害的空气,不能使用的水,含有毒元素的渣土等,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然可以消解,但是超过一定的容量,破坏了环境。这一部分厌恶品也难以通过市场来调节,企业必须达到一定的环保要求,在规定的范围内可以排放;第三类,产品的环境质量问题。一方面,企业可能为了节约成本,采购低价低质量的问题材料,对企业而言降低了采购成本,却带来了产品的环境质量问题,属于投入带来的环境问题,如毒胶囊事件。另一方面,企业由于不具备环保工艺技术或为了降低成本,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没有达到环境质量要求的产品。这一方面的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一样,就是环境质量低的产品,带给人们身体和心理的伤害,最为典型的就是三聚氰胺事件。第四类,生产过程的环境质量问题。企业可能前面三类环境问题能够比较好的解决,但是可能没能必要的投入,使得生产环境恶劣,使得生产环境对于工人的身心带来伤害,包括尘肺病、重金属污染等带给工人的伤害也是比较严重的。第一二类成为企业外部的环境问题,第三第四类为企业内部的环境问题。见下图2。

图2 企业的环境问题

2.2 环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表现

利益相关者的主体一般是人和群体,包括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产业上下游的合作者,甚至还包括竞争对手。他们都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相互影响。政府作为守夜人的角色,可以看作是为人服务的全体,也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表1)。

表1 一般利益相关者及其利益

而环境则是特殊的利益相关者,其利益的表现形式多样,是特殊的利益相关者。而且一般的利益相关者都具有环境利益,其关注的重点不同,程度有差异,一些利益相关者对于某一方面的环境问题关注,而有的利益相关者对于多方面的环境问题都很关注。一般利益相关者的环境利益表现见图3。

图3 一般利益相关者与环境利益关系

3 从环境利益相关者视角看企业环境价值

环境是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告诉我们,企业必须重视环境问题,如果说资本和劳动代表的是传统的企业价值资源,环境则是新的企业价值资源。从环境问题的利益相关者视角可以看出,环境几乎是所有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只是在某一阶段,各利益相关者关注的重点不同,强度不一,不仅如此,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动态性,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紧迫,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加之互联网对于人们获取信息的便利而使得人们对于环境问题关注的提高,环境越来越成为更加重要的利益相关者。

从前述的企业的环境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环境问题的关注点就是企业环境价值所在,因此本文认为环境利益相关者关注的企业环境价值包含五个方面(见图5)。

图4 企业环境价值构成

企业在上述五个方面提升环境价值,可以较好满足环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环境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关注,只有全面提升企业的环境价值,更好满足环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能够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可以看出,环境利益相关者关注的是环境价值,企业通过提升环境能力,既可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同时可以提升企业的财务价值。

4 结论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利益相关者理论已经被普遍接受,而环境已经成为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其重要性还在不断提升,在某些行业可能已经是决定企业进入和退出的门槛了。环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就是环境价值,明确企业的环境价值,寻找提升环境价值的路径,有助于企业满足环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在提升环境价值的同时提升企业价值,关注股东的价值的同时,关注了环境利益相关的价值,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保持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的企业经营。

(编辑:徐天祥)

[1]武春友,秦颖.环境价值与企业竞争力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初探[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

[2]甘昌盛.企业环境力研究初探[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03专刊).

[3]甘昌盛.基于价值创造的环境管理理论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03专刊)

[4]沈满洪.环境经济手段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11).

[5]王辉.企业利益相关者治理研究-从资本结构到资源结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相关者契约利益
校园篮球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
以契约精神完善商业秩序
利益与西瓜
浅谈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会计报告与管理会计报告融合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调整要十分注重“稳”字
解放医生与契约精神
《项链》里的契约精神(上)
利益链与新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