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研究

2012-08-26 13:28余菲菲吴华茵
河南社会科学 2012年4期
关键词:生命周期供应链阶段

张 颖,余菲菲,吴华茵

(1,2.河海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3.中国人民银行 南京分行,江苏 南京 210004)

基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研究

张 颖1,余菲菲2,吴华茵3

(1,2.河海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3.中国人民银行 南京分行,江苏 南京 210004)

银行重视供应链金融必须以强化风险控制为要务,已有的文献尚没有从项目管理层面展开风险分析。以项目全生命周期为研究视角,考虑项目四个不同阶段与产品生命周期的关联,特别针对银行切入核心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提供供应链金融的活动,可对银行的风险控制进行学理分析。通过对某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失败的现实案例剖析可以发现,银行应服务于稳定成熟的项目生命周期阶段,以控制供应链金融风险。

供应链金融;项目管理;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控制

供应链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也称供应链融资)是银行界近年的“明星产品”,从随处可见的各家银行为之做出的广告可看出其受追捧程度。但是,是明星产品,不代表没有缺点;是贷款产品,就不可能没有违约。国内最早开发供应链金融的深圳发展银行的一项数据表明,截至2010年年末,该行在供应链金融上的不良贷款率为0.32%[1]。根据其同期披露的授信规模数据1755亿元算下来,不良贷款额超过了5亿元。虽然深发展供应链金融的不良贷款率远低于同年其他行的数据(如同期工行不良贷款率1.08%[2]),但是,绝对量动辄数亿元的不良贷款还是需要社会审慎对待供应链金融的,尤其是当它作为银行的创新产品,尚处于蓬勃发展时期,进一步强调控制风险是危机前的预警,就显得更加必要而紧迫。

一、文献综述

针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研究,前人已经做了不少功课。西方社会诚信体系的完善使得供应链金融有了较好的保障,故而对于此领域的研究鲜有直接的文献。反观国内,对于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研究可以划分为这样几个思路:

一是从供应链融资现状谈风险,包括刘士宁(2007)、李霞(2009)、于宏新(2010)等,以及银行业的人士,如农行安徽分行的冯静生(2009)、深圳发展银行的邱巍和梁超杰(2009)、建设银行北京分行的周育楠(2009)、北京农村商业银行总行的郭清马(2010)等。相对而言,在该思路下对风险的评述较为笼统。二是从供应链融资模式谈风险,包括弯红地(2008)、邹敏(2010)的文章以及几篇硕士论文。后者都从供应链融资的模式入手谈及风险,然后运用信用评级的思路针对供应链金融以中小企业为特定对象而设计评级体系,并通过与传统信贷融资模式下的评级结果比较,凸显出供应链融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支持力度。如门俊宏(2007)提出运用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法建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卞宁(2008)采取了同样的方法;马佳(2008)认为采用主体评级+债项评级更合适评价供应链融资对象,该文的主体部分在2009年发表于《南开经济评论》;李宝(2009)则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供应链融资模式下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进行综合评价;而周小斌(2009)的思路是建立基于logistic回归方法的信用评级模型;MBA学员李平(2009)虽然有提出引入极值理论对操作风险分析,但并没有进一步针对供应链融资展开。三是以风险防范谈风险,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的杨晏忠(2007)在总结了八条供应链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后,提出风险管理思路是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控制和风险处理,并建议了十条应对措施,这是针对供应链金融风险比较早和比较详细的研究。四是针对供应链金融某一个产品谈风险,如陈宝峰、冯耕中、李毅学(2007)是从对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的价值风险度量,得出风险的敏感因素。李毅学、吴丽华(2008)则主要是针对供应链金融中的订单融资模式下的风险进行分析等。五是把供应链融资针对某一个行业或领域展开并讨论其可能的风险问题,如高珉、余思勤、袁象(2009)是站在中小航运企业的角度上看待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控制问题的,而韩明辉(2010)则对供应链金融下的农业小企业融资信用风险进行了局部的研究。

与已有的文献不同,本文从某商业银行开发供应链金融的违约实例中发现,控制供应链金融风险,需要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处理供应链融资产品的开发进程。

“生命周期”一词,目前被政治、经济、环境、社会等多个领域广泛运用,但是搭配上不同的定语,表达出的是不尽相同的概念。我们常见的是“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cycle),其最早由 Raymond Vernon(1966)在解释国际贸易的模式时提出,它被描述为从市场和顾客的角度看待的商品历经的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而“项目全生命周期”(Project Whole Life-cycle),则是从项目管理的角度,通过目标管理方式,起点于项目的正式立项、结束于项目目标达成或者项目发起人主动终止的一系列活动,包括规划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收尾阶段。针对两者间的联系,本文认为对于产品开发类项目来说,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至少应该涵盖产品生命周期成熟期的初期阶段,即进入稳定的产品推广阶段。其间的关系可以如图1所示。

二、供应链金融的特点与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控制

供应链金融的显著特点是以核心企业为切入点,围绕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活动。核心企业不仅是供应链中的核心,也是供应链金融中的核心。虽然它不直接参与向银行贷款,但是银行向其上下游提供贷款的过程是基于上下游的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有真实的贸易关系存在,从而相信未来有真实的资金流可以用来还款。在供应链金融中,一般上下游企业多是“傍”着核心企业的中小企业,如果按照常规的抵押贷款模式,可能此等中小企业以自有有效资产抵押难以获得银行的贷款或者只能获得少量贷款。而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基于对核心企业供应链的信任,上下游中小企业可以以优惠条件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于是对于核心企业而言,银行依赖它寻求资金需求方,上下游中小企业依赖它展开贸易活动并寻求资金供给方。在优势资源向核心企业集中的同时,供应链金融的风险也在此汇集。在多个银行为开发供应链金融产品而寻求目标核心企业形成竞争时,风险进一步聚集。

如果核心企业开展新的项目,并围绕新项目展开一条供应链,那么,银行应不应该切入?如果切入该是什么阶段切入合适?项目全生命周期阶段性的分析对于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有不同的要求,这体现在以下诸多的方面。

其一,规划阶段通常意味着一个项目的启动,标志着企业授权批准开发新项目。此时项目存在着最大的不确定性,前景可能只存在于图纸上,甚至连可行性研究报告都没有,一切尚仅是“概念”。银行此时不可能切入,因为商业银行目的是做供应链金融而不是像投资银行那样做风险投资。

其二,计划阶段表明项目计划已有较为明确的目标,对项目进行了必要的可行性研究,并从各种备选的行动方案中选择了最好的方案,以实现所承担项目所要达到的目标。此时银行仍不宜切入。这是因为市场瞬息万变,没见到真实的产品,没看到切实的效益,都意味着风险。而且此时如果银行对核心企业进行资金支持,那该商业银行做的只是普通的商业贷款而不是供应链金融。

图1 项目全生命周期与产品生命周期的关联图

其三,项目实施阶段是组织资源执行计划的过程,需要上下游企业配合供应链生产,此时上下游中小企业对供应链金融的需求明显产生。但是,因为这个阶段只是逐步进入产品生命周期的投入期和成长期,尤其是在刚开始研发出新产品时,客户对于新产品的认知度很低,产品本身的功能和稳定性都较差,企业处于投资回收期,回报与总体投入相比甚至为负,所以供应链整体的效益性仍处于风险状态。对于此时开展供应链金融的可行性只存在于:银行可以接触核心企业,了解供应链涉及的产业状况,搜集上下游企业的必要信息。但这个阶段还是风险较高,银行应慎重对待。即使进入产品的成长期,产品逐渐为人所知,具有相当知名度,销售快速增加、总体投入回报由负转正,但是由于同期竞争也加剧,产品价格往往趋于下跌,市场前景仍不明朗,贸然切入供应链金融仍然意味着高风险。银行可以尝试性地对与核心企业关系紧密的上下游企业予以供应链产品的支持,而对于供应链中供应商的供应商、经销商的经销商则在该阶段不适用。

其四,收尾阶段代表随着项目的逐步推进,项目已达到有序的结果,此时产品进入成熟阶段,这也是供应链金融切入比较合适的时机。如果供应链生产状况稳定而又有效益,银行就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开发,如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融资等。但是供应链金融产品回款时间不宜过长,虽然银行依赖核心企业挖掘供应链金融需求方,但是要警惕核心企业的要求,因为这往往是整个供应链生产出现问题的信号。供应链金融不直接向核心企业贷款,但是上下游企业依赖其与核心企业之间的交易以提供还款的保障,所以银行在提供供应链金融产品时除了关注贷款企业本身,更应该关注供应链中的核心——核心企业。

三、案例剖析及启示

中国的国情是,有些企业是国有企业,上级部门或者地方政府希望银行支持这些企业的新项目,于是,虽然它们作为核心企业“不差钱”,但是上下游企业需要资金,这就容易造成银行对于供应链金融的切入过早。尤其是中国的银行业也喜欢“垒大户”,以为核心企业的新项目也还是市场的核心,对于风险的认识停留在对核心企业的盲目信任上,再加上中国企业喜欢造概念,时髦的产品不见得能给所有的企业带来想象中的收益,尤其是技术力量跟不上的话。在高科技产业如IT行业和手机行业,都曾有供应链金融失败的现实教训。

例如,某国有综合性大型电子企业,在民品市场中不甘游离于曾经的辉煌,而认为依托自有的技术力量可以胜任手机行业的研发而做自有品牌。项目规划的思路起源于它不满足于在给某国际品牌做代工厂几年,始终只是充当赚取加工利润的配角。它在项目计划的阶段很有“底气”,认为本身是上市公司,地方政府还在近年注资数亿元,在向市场宣布“集中发展移动电话业务”之后,股价顿时上扬,呈现一派良好的迹象。手机产业由于是高度市场化的产品,除了“烧钱”广告加大宣传规模外,设在全国各地的经销商是紧密的供应链合作伙伴。有热门的产品项目、有上市公司作为核心企业,还有说得上来和说不上来的地方政府资金支持、政策导向,银行没有理由不关注这条供应链,没有理由不信任这家核心企业,于是,银行为其经销商开展相应的供应链金融服务看上去自然是很合理的事情,甚至是需要银行间去竞争的业务。但是对于此类新产品开发项目,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切入的阶段把握不好,就会直接导致最终的风险。在项目的实施阶段,产品处于成长期,人们看到的是该企业自有品牌手机确实在销量上冲到了国产手机品牌的前几名,甚至当时预计名次在第二年会更靠前。但是高科技产业,技术跟不上就是致命的软肋,国产品牌的手机很难在此一方面有明显的突破,所以第二年企业就开始遭遇困境,连锁反应是整条供应链的断裂,各地的经销商和供货商纷纷上门讨债,银行放出去的供应链金融资金也就此提了若干坏账。核心企业还在,虽然甚至当事人被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但是,十几亿元的资金黑洞还是出现了。这应该能为提供供应链金融的银行仔细审视自己切入产品开发项目的时机敲响警钟:有的产品还没到成熟期就已经直接到衰退期,有的项目还没结尾就已经不得不结束,核心企业可以不倒但是某条供应链可以就此消失,供应链金融是好的创新但是要针对好的产品项目和好的切入时机。

或者有人认为,造成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原因是银行选错了行业,其实不然,在每个行业中,即使是国内生产厂家,也还是有成功的典范,而失败的案例错就错在选错了切入核心企业开发新产品的项目全生命周期阶段。所以说,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从核心企业切入,控制风险同样需要从核心企业抓起,尤其是当此条供应链中非核心企业运用传统运营模式而涉及的是新产品开发的项目的时候,相关银行一定要考察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换句话说,不仅要衡量核心企业的资质,而且要考虑核心企业某条供应链的产品项目,鉴于核心企业的项目处于供应链生产中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且供应链金融具有服务对象的扩散性效应,银行更应该服务于稳定成熟的项目生命周期阶段以控制风险。

[1]深发展供应链金融概述[EB/OL].http://sfie.org.cn/ doc/2011-3.ppt.

[2]中国工商银行2010年度年报[EB/OL].http://www. cninfo.com.cn/finalpage/2010-08-27/8362420.PDF.

责任编辑 吕学文

(E-mail:dalishi_sohu@sohu.com)

F830.56

A

1007-905X(2012)04-0028-03

2011-11-07

河海大学商学院国际学术合作团队发展基金建设项目

1.张颖(1978— ),女,江苏南京人,河海大学商学院硕士生导师,博士;2.余菲菲(1983— ),女,江苏南京人,河海大学商学院讲师,博士;3.吴华茵(1975— ),女,江苏南京人,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高级会计师。

猜你喜欢
生命周期供应链阶段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并购保险
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与应用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企业生命周期及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