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程博
中国石化率先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在地热能开发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已成为国内地热行业领军企业。
中国石化的地热产业发展始于2000年与陕西省咸阳市政府签订的《合作开发咸阳地热资源》框架协议。2006年11月,中国石化新星公司与冰岛恩莱克斯公司合资成立陕西绿源地热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自此以后,中国石化地热产业进入高速成长期。截至2012年底,供暖规模预计达到1000万平方米,约占全国常规地热资源供暖面积的25%。目前,中国石化已发展成为国内地热行业领军企业。
作为国家能源支柱,中国石化提出要以“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作为长远发展的核心目标,大力实施资源战略、市场战略、一体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差异化战略、绿色低碳战略,建立具有中国石化特色的发展模式。
新星石油公司作为中国石化发展新能源的平台之一,利用公司几十年来在地质研究、勘探开发方面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在地热资源开发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进入“十二五”以来,新星公司紧跟中国石化建设世界一流的步伐,高举地热大旗,勇当中国石化绿色低碳战略排头兵,以绿色发展加速“中国石化之星”的建设,建成地热领域的新星、新能源领域的新星。
□ 新星公司与河北省保定市共同打造全国地热示范基地。邓维娅 摄
在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大背景下,中国石化地热产业今后的发展要走资源型、绿色低碳差异化发展之路。
首先是要积极开拓,努力发展,逐步实现地热产业的链条化、品牌化、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其次,要以资源战略、绿色低碳战略、差异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为引领,抓资源,抓市场,抓效益,抓技术,抓管理,抓综合利用,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地热开发的大发展、大跨越,最终形成以“西南地区地热发电供暖为主、三北地区地热供暖为主、东南沿海地热制冷发电为主、大中城市以浅层地热能利用供暖制冷为主、东非及东南亚以高温地热发电为主”的市场格局。
此外,中国石化今后还要不断完善地热供暖、制冷、发电、伴生矿产提纯等产业链,积极促进深层地热资源和浅层地热能协调发展,创造碳资产和节能减排效益,为成为世界一流绿色低碳新能源标志性公司不断努力。
目前,中国石化新星石油公司已在陕西咸阳和武功,河北雄县,山东乐陵、商河,辽宁盘锦,山西运城,河南长垣等地开发利用地热资源。近期将重点开发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山东及中石化油区的地热资源,并在四川甘孜、西藏古露、非洲吉布提等地区开展地热发电前期的准备工作。
除常规的地热供暖和发电以外,新星石油公司还立足于碳减排指标交易和合同能源管理等绿色低碳衍生项目。
今年1月29日,新星石油公司控股的陕西绿源地热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获得节能服务公司资质,可以开展节能改造、能源替代等节能服务项目。
3月7日,陕西咸阳沣河新区和东部城区地热项目成功注册全球首个地热供暖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标志着公司成功进入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打开了创造碳资产、实现绿色低碳经济效益的局面。该项目在2011~2020年产生的总碳减排量为668125吨;雄县正在注册的2012~2022年总碳减排量为702151吨。注册后的碳减排量可用于国际交易。
6月29日,国家能源局同意并批复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成立国家地热能源开发利用研究及应用技术推广中心的请示。国家能源局将依托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公司这个平台,开展地热能源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及相关规范标准研究、地热能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地热能源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等工作。
□ 新星石油公司陕西绿源地热雄县分公司盛唐地热站员工在对利用地热资源进行供热的运行设备进行巡检。 胡庆明 摄
今后,中国石化将不断加快探索碳资产和碳交易道路,提升中国石化绿色低碳和节能减排形象。此外,还要扩大地热供暖规模,提升地热发展品质。建设示范项目,推动地热资源开发的快速发展,扩大中国石化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完善中国石化绿色能源体系。
“十二五”期间,中国石化地热板块规划实现供暖/制冷面积预计达3000万平方米,建成发电装机容量10兆瓦,节能服务规模发展达到10兆瓦;“十三五”期间,规划供暖制冷面积将达1亿平方米,建成发电装机容量100兆瓦,节能服务规模发展达到100兆瓦。
今后,中国石化将始终高举绿色低碳大旗,立足资源战略,本着科学开发,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技术先进的宗旨,采用合理先进的发展模式,实现地热产业的良性发展。
中国政府于2009年对碳减排和发展绿色能源作出承诺,并于2012年由国务院发布《“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提出了碳减排目标。为实现减排承诺,国内的碳减排、碳交易逐渐发展起来。2011年,国家发改委批准了北京等7省市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2012年9月,广州碳排放交易所的成立,是我国运用市场机制,降低减排成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
中国石化地热板块确立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将在“十二五”实现节能总量500万吨标煤/年,努力推进低碳、绿色发展。地热产业将为中国石化兑现央企的绿色发展承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目前,中国石化已经逐步打开了陕西、河北、山东、河南、四川等地的地热开发市场,并逐渐提高了地热开发规模和利用水平。
一是扩大地热供暖规模,提升地热发展品质,积极服务民生。中国石化地热发展总体按照“资源先行”的原则来实现布局,根据全国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气候条件与市场环境等因素,按照“资源引导市场”的要求,通过“深浅结合、梯级利用”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地热发展的统筹规划、协调布局。
我国中高温对流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藏、川西、滇西及台湾地热带,资源潜力巨大。今后一个时期拟在川西康定、巴塘、理塘、乡城和西藏搭格架、古露等地区开展中高温地热发电,从而不断改善民生,促进民族和谐稳定。
华北、东北和西北等盆地分布区是我国中低温传导型地热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资源潜力巨大,开发利用技术成熟,供暖需求旺盛。今后拟在京津、河北、山东等地区建立中低温传导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基地,通过以地热供暖为主的资源开发模式,提高百姓的生活品质。
而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中低温对流型地热资源和浅层地热资源具有一定潜力,同时具有供暖和制冷的双重需求。今后拟在广东、福建等地区建立地热供暖、制冷及综合利用基地,为我国打造绿色沿海经济圈作出贡献。
二是建设示范项目,推动地热资源开发的快速发展。中国石化地热板块打造出了独特的“示范-推广”模式,即根据不同资源条件,努力打造一个全新而优良的工程,并在条件近似的新项目上进行技术与经验推广。“示范-推广”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地热资源类型、分布和规模,政企合作模式,整体规划和整体开发方式,集输特点分为三种类型,单体项目示范、政企合作的地区示范和大区域开发示范。
针对天津、河北、四川、东非吉布提的地热资源类型特征和分布,在中国石化集团和相关部委、省市共同合作与推动下,拟开展大区域的整体规划、整体评价、整体开发、统一管理,打造大区域地热资源整体开发和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同时对已开发和正在开发的地热项目进行总结,建立单体项目和地区示范项目模式,向新区推广。“雄县模式”向容城、博野等新项目推广。山东商河开发模式推广到乐陵等地区。在河南长垣项目开发过程中,总结经验,推广到新乡平原新区等地。陕西咸阳开发模式推广至资源条件相似的山西运城。河南油田废水余热项目成功实施后,将推广到其他油气田。吸收借鉴国际及西藏羊八井地热发电成功经验,开展西藏古露、四川省甘孜州中高温地热发电业务。
三是发挥国家地热研发与应用技术推广中心的引领作用。今年6月成立的国家地热能源开发利用研究与应用技术推广中心,将为今后地热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建设搭建良好平台。研究中心的成立,对加强科研攻关,积极创新,实现地热开发领域核心技术国际领先,推动扩大地热产业规模和提高开发利用水平,完善国内地热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提升中国石化在地热领域的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是拓展国内外“两个资源、两个市场”,增强中国石化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地热发电是衡量一个国家地热开发利用水平的重要标志。热能向电能的转化具有广泛的利用空间,能更好地服务民生和社会建设。据国土资源部统计,我国大陆埋深3000~10000米的深层干热岩地热资源储量折合标准煤高达860万亿吨。目前,干热岩技术攻关工作已提上日程。
针对我国中深层高温地热资源分布特点,近期中国石化将在四川西部及西藏地区实施地热发电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同时将在东非裂谷带和东南亚中高温地热带(如吉布提、肯尼亚、印度尼西亚、斐济等)实施地热资源勘查和开发研究。
五是利用国家节能服务规划和政策,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减排新通道。中国石化极其重视节能减排工作,而节能服务在中国石化内部和社会上均有宽广的市场。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可在中国石化油区实施节能服务和节能改造。
当前,油田开采过程中往往伴随大量具有热利用价值的污水外排或者直接回注。这不仅造成热环境污染,也造成了地热能源的浪费。而利用油田回注污水地热能量,代替常规的燃气、燃油锅炉,加热集输原油和社区供暖,不仅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还可以践行中国石化绿色低碳战略,进而增强中国石化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链接之二:
全球地热能的储量分布
世界上已知的地热资源比较集中地分布在三个主要地带:一是环太平洋沿岸的地热带;二是从大西洋中脊向东横跨地中海、中东到我国滇、藏地热带;三是非洲大裂谷和红海大裂谷的地热带。这些地带都是地壳活动的异常区,多火山、地震,为高温地热资源比较集中的地区。
(王燕霞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