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治疗小儿术后腹胀的临床观察*

2012-08-21 02:56:54梁伟姬欧芬梁洁英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26期
关键词:神阙中脘胃肠功能

梁伟姬 欧芬 梁洁英

腹胀是小儿腹部手术后常见的胃肠道并发症[1],或因麻药的副作用,或因术中器械的物理刺激,或因恐惧心理而致肠胃功能失调,气机不畅,水液内停而成。腹胀可引起患儿不适,坐卧不安,纳呆,甚或影响切口愈合。因此,术后尽快让小儿恢复胃肠功能,预防或减轻腹胀等,对保障手术成功、减轻小儿痛苦、促进康复十分重要。为更好解决此问题,2011年1月-2012年5月,本院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采用按摩中脘、神阙、足三里穴位的方法,研究其对治疗小儿术后腹胀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5月,本院儿科入住了实施腹部手术患儿120例,均为首次接受腹部手术的患儿,按照手术岀室的先后时间排序,奇数为按摩组,偶数为对照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龄(8.5±1.5)岁;对照组男39例,女21例,平均年龄(7.8±1.3)岁。两组性别、年龄、病种构成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儿科住院部成立该项目课题研究治疗小组,成员由4名医生,2名护士组成,所有医务人员均接受1个月的穴位按摩的专业培训。对照组按腹部手术后儿科常规护理;按摩组同对照组的措施外,于术后当天开始实施穴位按摩,取穴中脘、神阙、足三里,每天早晚2次,每次每个穴按摩3~5 min,连续 3~5 d。

1.2.1 操作前向患儿及其父母做好相关解释工作,深入浅出说明此操作的目的、步骤、方法和功效,争取患儿的密切配合。

1.2.2 穴位按揉 采用指按法和指揉法按揉中脘、神阙、足三里,每次按摩3~5 min,以患儿产生酸胀感为宜,每日2次,早晚各1次。术后当天即开始实施,患者正常排便1 d后结束[2]。

1.2.3 操作 (1)患儿仰卧位(取舒适体位),医务人员用大鱼际顺时针摩中脘穴100次(约5 min),然后用掌根直推中脘100次,再分腹阴阳50次。(2)由小及大先后按摩神阙,即用手掌在神阙穴周围由小及大做掌摩法和按压。(3)用拇指指腹稍用力点揉足三里穴,以酸胀为度,每侧各按摩5 min 。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应用开塞露或肛管排气的比率、舒适度情况。以听诊4~5 min作为肠鸣音恢复的指标[3]。舒适度分4级[4],0级为无不适;Ⅰ级为轻度腹胀,患者自觉体位尚可;Ⅱ级为中度腹胀,自觉体位不适;Ⅲ级为重度腹胀,患者自觉体位难以坚持,腹部胀痛难忍,需即时对症处理[5]。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9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行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s) h

表1 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s) h

组别 肠鸣音恢复时间 首次肛门排气时间 首次排便时间按摩组(n=60) 30.45±6.08 47.02±15.42 72.50±22.60对照组(n=60) 38.35±12.89 74.35±18.37 142.12±43.92 t值 10.92 8.83 11.05 P值 <0.01 <0.01 <0.01

2.2 两组术后腹胀及使用开塞露或排气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腹胀及使用开塞露或肛管排气比较 例(%)

2.3 两组舒适度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第6天舒适度比较 例

3 讨论

3.1 穴位按摩的理论依据 腹胀是小儿腹部手术特别是胃肠手术后导致胃肠失调,气机郁滞,水液內停,排气障碍所形成的常见并发症。本研究采用穴位按摩中脘、神阙、足三里穴位治疗小儿术后腹胀,其作用机理为《理瀹骈文》:后天之本在脾,调中者摩腹。肚脐位于腹部中央,脐窝又名神阙,内与脏腑之气相通。《厘正按摩要术》说,“人身之有脐,犹天之有北辰也,故名天枢,又曰神厥,是神气之穴,为保生之根”[6]。中脘为胃募,腑会,当胃之分野处,是治疗各种脾胃病及由脾胃不足所致的多种疾病的要穴。足三里为合穴,胃的下合穴,可治疗腹胀、消化不良等症,且有强身防病之效。本课题组通过按摩中脘、神阙、足三里穴,令其调顺气机,畅通气血,扶助正气,脾胃升降井然,出入有序。

3.2 穴位按摩的优越性

3.2.1 穴位按摩可促进小儿术后尽快恢复胃肠功能 为了减轻或减小术后小儿出现腹胀不适,临床上常采用胃肠减压、肛管排气或灌肠等方法处理。但这些方法因其具有创伤性,患儿普遍不乐意接受。为此,课题组成员经研究论证后,采用按摩中脘、神阙、足三里穴位治疗小儿术后腹胀。结果表明,穴位按摩通过经络刺激来促进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7],使肠胃功能更快恢复,按摩组疗效明显比对照组好。

3.2.2 穴位按摩可减轻或消除小儿术后腹胀 通过按摩小儿中脘、神阙、足三里穴位,可调理脾胃,生气化血,促进肠胃蠕动。本课题研究显示,采用按摩小儿中脘、神阙、足三里穴位,可以有效改善小儿术后出现腹胀的情况,按摩组较对照组患儿感觉腹胀的人数及使用开塞露或肛门排气人数更少。按摩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2.3 穴位按摩可增加小儿术后舒适感 采用穴位按摩小儿中脘、神阙、足三里穴位,可促进小儿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快出现排气排便,大部分患儿无需进行肛管排气或灌肠等有创手段来减轻腹胀,且穴位按摩给患儿感觉愉悦,乐于接受,故舒适感增强。结果显示,按摩组术后舒适度比对照组更显优势。

根据经络学说,人体内存在着一个经络系统,通过按摩穴位,使经络得以疏通,血气运行得以通畅,从而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笔者采用按摩中脘、神阙、足三里穴位的方法治疗小儿腹部手术后腹胀,结果表明,可有效地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预防术后小儿腹胀的发生,增加患儿的舒适感。穴位按摩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无任何毒副作用,平时亦可作强身健体之效。同时还可融洽医患关系,有利于医患沟通,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和依从性,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1]贾利辉,葛建李,刘满军,等.足三里贴敷治疗术后腹胀126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2,34(12):43.

[2]谈敏娟,倪静玉,周漪,等.穴位按揉及腹部按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排便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7):656.

[3]陈文彬.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9.

[4]梁洁英,欧芬,梁便群.紫榆伤宁膏外敷对痔疮患者术后的疗效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28(15):2885.

[5]王平,马海燕,谭新玲,等.足浴联合足部按摩预防术后腹胀的临床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14(8):678.

[6]石学敏,李志道,李业甫.针灸推拿学[M].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36-215.

[7]罗才贵,刘明军.实用中医推拿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3.

猜你喜欢
神阙中脘胃肠功能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基层中医药(2022年8期)2022-11-17 08:43:04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保健与生活(2022年8期)2022-04-08 21:48:33
Effect of intradermal needle at five-zang Back-Shu points on treat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火针中脘治疗冻疮作用机制初探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神阙隔姜灸法结合针刺治疗脾肾阳虚型雄激素源性脱发的临床观察
针刺结合神阙拔罐治疗面部接触性皮炎验案1则
神阙穴特异性科学基础的阐释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布依族验方“神阙散”的早期安全性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