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韩 羽 实习记者 单捷飞
2011年12月17日,作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暨2011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产学研品牌建设联盟、上海市健康产业促进协会承办的“产学研合作与品牌建设”分论坛在上海举行。中国产学研品牌建设联盟理事长解艾兰主持论坛。
加强我国自主品牌建设,是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搭建政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整合品牌资源,探索创新机制,提升品牌价值,催生中国国际化名牌。论坛旨在分析我国产学研合作品牌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探讨产学研合作品牌建设的合理路径。
著名知识产权专家、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段瑞春,中国产学研品牌建设战略联盟顾问、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执行会长刘延宁,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知识产权与法律中心常务副主任邵男,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副主任张秀英,上海市健康产业促进协会理事长肖迪娜,上海泛亚生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长胜,分别围绕“转型、升级、国际化——入世10年的回顾与思考”、“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民族品牌走向世界”、“国际化成就中关村核心区品牌化”、“品牌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产学研合作打造健康品牌,为人类健康造福”、“产学研合作与高新技术企业品牌建设——泛亚生命的探索与实践”等主题进行了精彩的演讲。
中国产学研品牌建设战略联盟顾问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执行会长 刘延宁
中国的食品行业规模庞大且发展迅速,但是迄今为止没有形成具有深远品牌影响力的民族企业;中国的服装生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64%,但是在世界服装领域罕有广为人知的品牌;中国的手机行业,担负全球比例很大的手机组装量,但是获利却仅有2.1%,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巨大的不平衡,促使我们形成共识:打造中国品牌不容耽搁,促进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势在必行。一类国家出品牌,二类国家出技术,三类国家卖产品,四类国家卖资源,五类国家卖主权,我们要努力向第一类和第二类方向走。品牌建设不仅只是树立外部形象的简单观念,它是以文化为主导对生活方式的渲染,世界著名品牌应以其文化含量和独特的生活方式形成世界影响力,但目前我国广告行业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强调性能和功能解说,而缺乏对生活方式或情感的诉求,因此缺乏独特的文化竞争力。
为了加强产学研合作,打造中国品牌,国家制定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对研发机构、研发企业、高等院校等进行政府补贴,对应用企业制定相应政府减税措施,合理进行利益分配布局,统筹规划,保障产学研合作顺利进行。我们要及时从过去的单一制造业大国逐步转型为制造与研发并举的强国,这是21世纪我们需要肩负起的时代责任。
中关村海淀园从“试验区”到“示范区”,经历了20年的时间,海淀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此目标被确立为海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总目标、总方向、总基调,建设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高科技核心区被确认为实现总目标的重大战略。
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国家高新园区,目前已经建设近百个园,展现出一区多园的格局,提出“专业园”和“特殊园”的概念。它作为首都的城市功能拓展区,加快建设中关村自主示范区。海淀园目前有拥有1.3万家企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依托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研发优势,积极发展国际化,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坚持区域协调科学发展,见证了海淀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的政府优惠政策到综合运用政策资源,也从单纯的事务性工作参与到国际合作的主体竞争中。
国际化,拓展品牌和园区发展视野。创新体制机制,与国际化的品牌建设和推广工作相融合,与园区多面发展方式相融合。我们在20年的实践中总结出“四个一”:一是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口号;二是坚持园区与企业的鱼与水的关系;三是坚持先国内,后国外,边国内,边国外;四是走出一条中关村国际发展道路。“走出去”不仅只是从A至B的移动,这是一种思维和视野,是一种驾驭国际市场的能力,是一种处理问题的着眼点,同时它也是一种标志和检验实践成熟的标准。
品牌化,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搭建平台,互联沟通,创新园区发展方式方法;树立媒体的宣传理念,用好“政府搭台,企业得实惠”的思路;探索专项资金使用办法,站在全球视野上研究企业与项目有机组合。此外,我们长期推进走向国际的战略,得到了广泛认可,中关村在世界十大硅谷排名中位列第六。只有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加大品牌科技含量,才能打造出世界真正认可的中国品牌,拓展中国品牌影响力。
全球化,推进海淀走向世界的进程。未来的全球化应该是有标准的,在2009年的阿布扎比全球会议上,人们聚焦新的全球化理念:创新、可持续发展、灵活、协作、宜居和企业的创新。中关村为了稳步推进全球化进程,进行了科技园区向创新城区转变的规划,在人才特区和产业特区以及知识特区方面进行了定位。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中关村在政府环境、媒体合作、政策与金融、网络服务平台等方面都享有独特的优势,未来要秉承“连通、连心、连世界,通路,通私房”的理念,努力把海淀建设成为一个花园式和富于创新的新环境。
未来五年,海淀将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高端产业集群发展,进一步提升全区经济发展质量,努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作出表率、走在前列。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知识产权法律中心直接隶属于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是专门为促进会的会员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免费咨询与服务的专门部门。中心由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领导、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的领导以及版权局的领导,各级法院的法官,还有知识产权领域的知名教授专家以及各领域的代表人物共同组成专家委员会。中心将在专家委员会的专业指导下,对产学研合作当中出现的法律问题和知识产权问题提供高效、快捷的综合服务平台。
知识产权是一种法律赋予的财产权,区别于有形的厂房设备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财产,知识产权具有其独特性,主要表现在:地域性,时间性,独占性,无形性,公开性,可复制性等。
地域性指某一个法律所确立的知识产权只有在该国的可行法律中有效。这一点对于产品有出口的企业来说,在中国以外的国家申请并取得知识产权的权利至关重要。甚至要做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知识产权的申请工作要走在产品的出口前面,并积极做好产品出口目标国的相关知识产权摸底工作,减少因知识产权引起的侵权风险,从而为企业的良好运营保驾护航。一些老字号的品牌在中国做了几十年上百年,当有一天想走出国门时,发现知识产权早已经是他人的囊中之物,这种情况当然可以通过维权的途径解决,但是所耗时间成本和财力成本实在让企业望而生畏。
时间性指知识产权具有时间性,商标到了规定时间要及时续展,否则就将失去对其权利的拥有。专利要及时缴纳年费,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各自有不同的法定有效时间,当权利人对所拥有的专有权超过法律的期限,则直接进入公知领域,任何人可以无偿使用。
知识产权的无形性,让知识产权的保护更复杂。此外,知识产权还具有独占性、公开性和复制性等特性。
看一下商标的这种知识产权。以谷歌收购摩托罗拉为例,谷歌曾计划9亿美元收购北电网络,因为北电有6000多项专利,最后失之交臂被苹果45亿美元收购,最后谷歌只能耗费95亿美元收购了摩托罗拉,只为摩托罗拉1.5万项的授权专利和7500项的在审专利。所以我们看到国际大品牌的竞争背后,其实是知识产权的较量。中国企业为苹果打工,获得利润在整个利益链中少得可怜。我们处在全球品牌工业链上的最低端。
随着中国在国际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若不注重国际市场规则和树立品牌意识,这种行为必将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后果。国内知名团购网站拉手网在美国上市搁浅,其中商标的缺失,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阻碍其上市的原因。
身边重视知识产权的两种人:一种是吃过苦头的,另一种是尝过甜头的。很多企业要么不知道去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要么不懂得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在自觉不自觉中莫名地遭遇了知识产权诉讼,其中反映出的就是企业在知识产权意识上的严重缺失。
企业的基业常青从知识产权开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任重道远,知识产权需要更好地开发,更好地运用,更好地保护,更好地运营,请君从今日开始。
全球范围来看,当今健康产业成为越来越热门的产业。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健康产品的总需求急剧增加。以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先导,涵盖医疗卫生、营养保健、健身休闲等健康服务功能的健康产业,已成为21世纪引导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产业。我国的健康产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产业,其产业经济方面包括规模和总容量都在不断扩大。我国仅保健产品一项,2010年的年销售额约达到2000亿元,据业内人士透露,2010年实际为3500亿元。健康产业早已被国际经济学界确定为“无限广阔的兆亿产业”。
在中国,健康产品有着如此广阔灿烂的美景,却面临了五大问题:低水平重复生产严重;过分依赖广告促销;产品开发力量薄弱,较少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难以面对国外企业的竞争;产业法规不完善。从上述问题不难看出,这是一个递进式的问题——由于健康产品目前仍存在企业资产和销售规模较小、产品老化,产品及功能雷同,适用人群类似,新产品缺乏,低水平重复,缺乏技术资金投入,造成企业恶性竞争。少数企业以概念造势,粗制滥造,夸大宣传,违规经营,被政府通报和媒体曝光,使消费者心理受到创伤,产生“信任危机”,给整个产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从而造成行业自律、行业标准制订乏力,无法有效发挥行业协会在促进和规范保健产业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健康产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诚信危机、产品低下、商业模式落后已经成为瓶颈和桎梏。如果不能寻求突破,不能推陈出新,前景实在堪忧。如同多米诺骨牌,不但会严重制约健康产业和社会健康的发展,而且将会影响国家经济建设、居民生活幸福感和国家健康事业的整体发展。改变的途径只能通过“产业升级、产品升级、市场升级”和随之而来的“品牌推广、品牌营销、品牌维护”,走产学研合作之路,把健康产业的产学研合作上升到品牌战略层面,使产学研合作成为品牌建设的“催化剂、促进剂和推进剂”。将生产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职能部门、行业协会等有机组合起来,打造全新品牌,吸引更多高端企业加入,顺势推动国内企业的发展,提升国内企业品牌,为地方财政收入带来新的增长,同时也搭起了可以持续发展产学研合作的优势平台。
在产学研合作上,除了增加“政”与“金”以外,我们还认为还要加一个字,这就是“文”,即文化。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支持下,我们最近正在筹备建立中国自然疗法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筹备过程中,我们深深被祖国悠久、博大、丰富的自然医学和自然疗法所吸引,自然医学和自然疗法展现的不仅是绝妙的医术和技术,更是一种观念,一种视角,一种文化,一种境界,而传播中国自然医学与自然疗法,使之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也是一种文化的发掘、整理、汇聚与提升过程。因此,产学研合作又应有文化的参与和加盟,将中国56个民族有关自然疗法的种种秘诀和绝技发掘和整理出来,并通过政产学研文合作的平台整合、提升与创新,使之形成拥有产业、科技、文化含量的民族品牌,并借助文化的翅膀传播扩大。
上海泛亚生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孙长胜
上海泛亚生物医药集团前身是上海泛亚生命科技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一个以生命科技为主营业务的公司。集团现拥有控股企业8家,研究结构3家,生物医药研究与生产能力均居国内前列。目前,集团重点在药物微生物的菌种资源库、基因组医学机理、医学与生物学信息、生物健康产品等领域进行研发与生产,并承担了部分国家相关课题研究。
上海泛亚生物医药集团产学研合作工作模式探索。截至2011年11月,上海泛亚生物医药集团已与国内外13所大学以及6家境内外研究机构开展了产学研合作。上海泛亚生物医药集团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逐渐形成了以下三种合作模式。一是签约成立联合研发中心。数年来,上海泛亚生物医药集团通过产学研合作建立了多家有效运作的数字生命联合研究中心、保健品食品联合研发中心,与东南大学合作成立的军药研究中心、与第二军医大学合作成立的院士工作站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二是进行科研课题项目合作。上海泛亚生物医药集团参与了大量合作课题的研究,这些课题涉及新药研发、诊断试剂及检测芯片、药用军种资源库建设等多个领域。三是科研成果直接受让与转化。对于企业自身尚未有足够积累的生物医药技术,为了保证生产链与服务链的完整性,上海泛亚生物医药集团经过认真谨慎的考察,采取了直接购买的方法。
产学研合作对上海泛亚生物医药集团起到的积极作用。一是人力资源的共享与支持。由于医药技术研究投入量大、投资周期长,一般企业难以在整个产业化研讨阶段就把全套人才储备起来,通过产学研合作,企业只需要建立相对稳定的核心团队,再根据研究项目的进展,适时地寻求所需人才,这样能在最大程度上减轻企业负担,增加企业的灵活性。二是大型科研设备的资源共享。通过产学研合作,高校、企业等合作主体可以相互使用对方设备资源,既避免了硬件设施的重复配置,又提高了固定资产利用率,增强了产学研合作主体间联系的紧密性。三是专业领域的技术信息和相关产业政策的及时把握。上海泛亚生物医药集团的合作专家在某一个领域中具有一定的政策话语权,在项目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泛亚集团可以根据专家的指导,及时准确地把握理解政府相关产业政策和该领域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四是科研品牌价值的传导。上海泛亚生物医药集团在与国内外优秀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中,不仅获得了技术上的支持,也得到了品牌建设上的帮助。国内外优秀高校、科研院所凭借其坚实的技术研究能力,在社会上享有广泛的认可,作为其合作方,泛亚集团也更易为市场所接受。
上海泛亚生物医药集团关于产学研合作的未来展望。产学研合作是国内生物医药企业发展和品牌建设的有效途径,为推动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开展,上海泛亚生物医药集团根据自身产学研合作经验,提出了以下三条发展建议:一是政府部门应努力推动国家科技资源配置与产学研合作系统的有效结合。提升国家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一直是我国科技工作事业的重要内容之一,产学研合作作为配置资源的重要方式,两者的有效结合必将对我国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起到重要的作用。二是产学研合作机制应该向民营高科技中小企业倾斜。目前,民营中小企业由于其实力问题与大学合作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建议政府形成相关扶持政策,鼓励中小企业积极走产学研合作的创新发展道路。三是努力推动产学研合作行业平台的建设。生物医药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平台的建立对于整合行业资源,推动科技创新,具有明显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