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玉玲 温莹浩
顽固性荨麻疹是一种以瘙痒性风团不断发生、时起时消、数月或多年不愈的常见皮肤病。本病病因复杂,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痛苦[1]。荨麻疹属于中医学中“瘾疹”范畴,其病位在肌肤腠理,多与风邪侵袭或胃肠积热有关。腠理不固、风邪侵袭、遏于肌肤、营卫不和、或素有胃肠积热,复感风邪均可使病邪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腠理而发为本病。本科自2010年1月开始使用自拟养血消风汤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荨麻疹,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本院自2010年1月-2012年7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年龄均大于15岁,病程2个月~6年。将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治疗组36例,男16例,女20例,年龄18~65岁,平均42.9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1.6年;对照1组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16~59岁,平均41.6岁,病程2个月~6年,平均1.8年;对照2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19~56岁,平均40.3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病程1.9年;对照3组22例,男9例,女13例,年龄20~58岁,平均39.9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1.8年。四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皮肤突起风团块,数小时后可自行消退;皮肤瘙痒有烧灼感,时多时少,时隐时现,反复发作,病程持续2个月以上或数年不愈。
1.3 排除标准 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严重糖尿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等不列入治疗。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组 使用养血消风汤配合穴位埋线治疗。自拟养血消风汤基本组方:当归、川芎、防风、白藓皮、豨签草、蝉蜕、地肤子、土茯苓、紫河车(烘干研末兑服5 g)等。风寒型加桂枝、生姜、麻黄;风热型加银花、连翘、薄荷;肠胃湿热型加山楂、土茯苓、茵陈;气血两虚型加黄芪、白芍 、熟地等。水煎服,日1剂,治疗30 d为一疗程。另行穴位埋线采用0-1号医用羊肠线剪成1~2 cm的线段若干,穿入一次性埋线用针内。常规消毒皮肤,取穴:曲池、肺俞,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血海、三阴交、阴陵泉。15 d埋线一次,3次为一个疗程。
1.4.2 对照1组 给予西药口服盐酸西替利嗪10 mg,每日1次,20 d后改为5 mg,每日1次。治疗1个月为一个疗程。
1.4.3 对照2组 单用养血消风汤治疗,疗程同前。
1.4.4 对照3组 单用穴位埋线治疗,疗程同前。
1.5 疗效标准 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瘾疹”的疗效标准为依据。痊愈:2个疗程内红斑风团完全消失,临床症状消失;显效:皮损消退70%以上,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皮损消退30%以上,自觉症状减轻;无效:皮损消退小于30%或无改善或加重[2]。
1.6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结果 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痊愈率分别为63.89%、9.38%、26.92%、36.36%,显效率分别为88.89%、18.75%、46.15%、5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两比较,对照1组与对照2组、对照2组与对照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四种方法治疗顽固性荨麻疹的疗效比较 例(%)
注: 字2=36.962,P<0.01
2.2 不良反应 服用西替利嗪组的患者中,有3例出现轻度嗜睡,1例出现头晕,1例出现胃肠道不适。所有应用养血消风汤和(或)穴位埋线的患者均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
近年来,随着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工作环境的改变,以及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不合理,过敏体质的人越来越多,故荨麻疹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临床常用的治疗荨麻疹的抗过敏的西药虽然能快速缓解症状,但不能从根本上治疗,一旦停药马上又复发,而且西药的副作用大,多有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而穴位埋线是将羊肠线埋植于人体穴位内,利用它对穴位的持久刺激作用治疗疾病的方法。穴位埋线可获得长久刺激,即长效针刺样效应,埋线的全过程等于多种(速效、长效、异性蛋白)刺激方法的结合并同时发挥作用,被认为是使穴位受到长时间良性刺激的理想方法[3],配合中药治疗,标本兼顾,起效显著,作用持久稳定,很好地起到调节脏腑机能状态,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使异常免疫状态恢复正常的作用,从而达到从根本上治疗此病的目的。
本研究应用养血消风汤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荨麻疹,取得良好疗效,为临床上治疗顽固性荨麻疹提供一种安全简单、无副作用、效果良好、经济可行的治疗方法。
[1]王俊志, 孙维政, 林俊杰. 养血消风汤配合针灸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 44 例 [J].中医药信息,2010, 27(5):78-79.
[2]李文雪.消风止痒汤配合拔罐及敷脐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 68例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0, 2 (7):48-49.
[3]伦新.实用针灸手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