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佰
倾听杨光 一个诗意新闻人的铁肩道义
杨光走了,走得没有一丝声息。他45岁的生命年轮永远定格在2011年12月22日10时30分。对有些记者而言,新闻是谋生的手段;但对杨光来说,新闻之路浓缩了人生价值、理想与事业。此刻,当我们将记忆中的零散意象整合成他那远去的身影,一瞬间仿佛领悟了“阳光”两个字的全部涵义。
杨光,吉林日报社高级编辑,曾任城市晚报社执行总编辑,2011年6月任吉林手机报社社长。2011年12月22日,杨光同志因积劳成疾,病倒在他所热爱的工作岗位上。
杨光同志热爱党的新闻事业,政治立场坚定,责任心强,综合素质好。在从事新闻工作的22年岁月里,杨光同志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采写了众多撼动人心的新闻作品,策划了大量弘扬主旋律、讴歌人间大爱的新闻选题,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和宣传效果。他以对新闻理想的追求,对新闻原则的坚守,对百姓生活的关切,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一个平凡新闻工作者对党的新闻事业的忠诚。杨光同志逝世后,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在全省新闻界展开了向杨光同志学习的活动。
兄弟,今天是2012年3月11日,天气晴好,离你别去已有80天了。你所熟悉的朋友同事一切的一切依旧,就连你午饭后经常去打台球的桌边,也依旧是你那几个球友在转动,只是少了你那几缕熟悉敦厚的笑容。
你离开后不久,一位与你亦师亦友的领导对我说,你应该给杨光发点儿东西。而到现在才要刊出,一是跟杂志的出版周期相关,二是我一直和你生前的众多好友纠结在你离去还是没有离去之中,悲痛之后依然不愿意承认这瞬间的生命颠覆。直到和你一起工作多年的徐小莉女士,把准备为你刊出的稿件放在我办公桌上的时侯,我才真正的意识到,你离去的前一天答应请我的那一杯水酒已真的冷却在了某个角落里,而我们今生再也不可能一起触摸。
和你认识的很早,但真正成为挚友是1998年那场洪灾,我们一起被派往吉林省白城市采写抗洪报道。在一间陋室相处的半个多月里,我了解了你敦厚笑容背后那颗更加敦厚善良的心。
那时一天十四五个小时的采访,我们只有两瓶矿泉水一根香肠一袋面包做为一天的饮食。只留一瓶水一个面包,把其它的全部送给被洪水围困的老人和孩子,成为了我们到现场采访的第一件事。而当你把手中的食物递出时,还有些腼腆甚至是带有点愧意的微笑让我至今难忘。当抗洪筑堤的小战士背着沙包往大堤上扛得精疲力竭的时侯,是你趟着泥水冲上去帮着托送,带着一手一脸的泥水又回来开始采访时,你的眼里含着些许的泪光。每天只有三四个小时的睡眠熬红了眼睛,可你招牌式的微笑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你的脸庞。从那时侯起我就知道你是个有良知的人。
后来我们成了好友,经常在一起小酌叙谈,一起打球,一起K歌。还记得你第一次加入我们已武装得很是精良的羽毛球团队时,你竟然拿来了一副七八十年代时才用的木框球拍,并很有兴致地说是和女儿多年参与羽毛球这项运动的有力证据。踩着一双软底皮鞋就要上场被工作人员制止后,换了我一双大你一号的球鞋开始了你第一次正规场地的羽毛球之旅,你连扑再挡的打完一个球才发现脚上甩掉一只鞋的时侯,还自嘲的对我说:“你看哥们这毅力多顽强。”可到你走时我也没看到,你当时说过要买一双适合自己的那双球鞋,但我知道你是个特别热爱生命和生活的人。时至今日,我依然不解,你怎么会离去,怎么能离去……
对了,忘了告诉你,你最喜欢的王菲在2012年春晚唱了一首歌《因为爱情》,我记得你对爱情有自己的阐述,论调是爱情不单指男女之爱,小到对家人、朋友,大到对国家民族都可称之为爱情。其中有句歌词告知给你:“因为爱情简单的生长……依然在那里游荡……人来人往”。王菲这次在亿万人面前的天籁之音有些颤抖,我总觉得这事儿与你有关。
我不信有天堂,我不认为你会在那里。但我相信你对爱情的阐述,我相信你一定还在你的爱情里游荡,而那里真的还人来人往吗?告诉我,我的手機里仍留有你的号码,我的好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