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孟四清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的时期。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快速发展,国际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就业竞争加剧,环境污染问题、能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青少年的生存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再加上青少年正处于自身的心理品质及行为的形成阶段,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这就使得今天的青少年心理品质的发展和过去相比呈现出快速变化的特征,对其及时加以监测非常必要。我们的研究目的是监测转型时期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时准确把握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新特点、新动向,总结规律、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为推动全国中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科学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这次调查采用2011年自编的《全国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问卷。此问卷经过2009年使用,课题组普遍感到问卷调查结果与最初假设和座谈的情况高度吻合,证明其信效度均可靠。全部定稿问卷包括99项测题,共分成思想政治、基本道德、心理健康、德育环境、热点问题等五个维度。心理健康维度主要从一般情绪状态、自我评价、人际交往、意志品质等方面考察。
本次调查对象总体为全国初二年级和高二年级学生。选取了江苏、山东、湖南、河北、四川、甘肃6个省份,包括12个市区和2个县城,最终共抽取32所中学、5167名学生。为了保证取样的代表性,采用四阶段、有目的、分层、整群抽样。为了保证在实际调查过程中调查指导语的一致性,课题组聘请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12个研究生作为调查员,在调查前进行了专门培训,并且每人配备一份调查员手册备查。采用SPSSforwindows11.5版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中学生的总体心境主要通过学生生活得是否愉快来考察。当问中学生“你生活得是否愉快”时,回答“符合”和“比较符合”的分别占28.1%和47.5%;“不太符合”和“不符合”的分别占18.5%和5.9%,这表明多数的中学生生活得很愉快或比较愉快,有两成半的中学生生活得不太愉快或不愉快。经卡方检验,中学生生活得是否愉快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性别差异及城乡差异(P<0.01)。总的来说,初二年级、女学生感觉生活得很愉快。
烦恼状况。虽然中学生的总体心境是好的,但他们也有烦恼的问题。近九成的中学生有烦恼(89.5%),没有烦恼的占中学生的一成多(10.5%)。中学生感觉最烦恼的问题的排序是:学习紧张压力大(46.8%);父母对我期望值太高(23.7%);同学中没友谊(6.9%);家庭气氛紧张(5.1%);家庭经济困难(3.7%);各种课外学习班太多(2.5%)。学生最烦恼的问题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学习压力大、父母的期望值高、同学中没友谊。主要还是集中在学习方面、与父母关系方面和交友方面的问题。经卡方检验,中学生最烦恼的问题城乡、年级、性别差异非常显著(P<0.001)。其中“学习压力大”的是高二年级、县镇的女学生所占比例最高;“父母期望值高”的是初二年级、县镇的学生所占比例最高。“同学中没友谊”的是高二年级、乡村的、女学生所占比例最高。
中学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快速发展阶段,而自我评价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他们的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并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当问中学生“你如何评价自己”时,回答“我真棒”的占28.1%,回答“我还行”的占64.5%;回答“我不行”的占7.4%,这说明中学生对自己的评价绝大多数是适当的,但有不到一成的中学生的自我评价不高,自信心不强。经卡方检验,中学生的自我评价有明显的年级差异以及性别差异(P<0.001)。对“你如何评价自己”回答“我真棒”的高二年级学生、女生所占百分比高;回答“我不行”的初二年级学生、男生所占百分比高。
中学生的交往情况从好朋友的数量以及交往方式两方面来考察。(1)中学生好朋友的数量。当问中学生“你的知心朋友很少”时,回答“是”的占46%;回答“否”的占54%。中学生的交往情况总体不容乐观,中学生交往广泛,有多个知心朋友的占五成多。近五成的中学生知心朋友很少,需要引起教师和家长的注意。经卡方检验,中学生的“好朋友的数量很少”具有年级差异、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P<0.001)。“好朋友的数量很少”的回答为“是”的乡村学生、高二年级学生、男生所占百分比高;回答为“否”的城市学生、初二年级学生、女生所占百分比高。(2)中学生的交往方式。当问中学生“在与别人交往时我是否主动”时,回答“主动找别人聊天”的占66.4%;回答“别人找我说话我才说”的占30.5%;回答“我经常独来独往、不与人聊天”的占3.1%。大多数的中学生交往方式是积极主动的,但有三成多的中学生交往比较被动,甚至不愿意与人交往。经卡方检验,中学生的交往方式在年级、性别、城乡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P<0.001)。其中初二年级学生、城市的学生、女生交往更积极主动,而高二年级、农村的男生更表现为“总是独来独往,不愿与人交往”。
我们从坚持性考察中学生意志力发展的状况。中学生的坚持性是通过遇到难题时的表现来考察的。当问中学生“你下决心做一件事情时,是否会因遇到困难而难以坚持到底”时,回答“经常这样”的占13.3%;回答“有时这样”的占48%;回答“从不这样”的占38.6%。可见有六成多的中学生做事情遇到困难时能坚持到底,表现出较强的意志力。经卡方检验,中学生的坚持性在城乡、年级、性别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P<0.001)。乡村的、初二年级、女学生的坚持性强的人数高于城市的、高二年级、男学生。
中学生的独立性是通过遇到难题时的表现来考察的。当问中学生“遇到一道很难的数学题,你会怎样做”时,回答“独立思考想办法解决”的占20.9%;回答“自己先想再问别人”的占55%;回答“问老师、同学”的占16.5%;回答“放弃不做”的占7.6%。可见,大多数中学生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有近两成半的中学生的独立性有待提高。经卡方检验,中学生的独立性在城乡、性别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其中城市、男学生表现出独立性的人数所占的比例高于农村、女学生。
七成半的中学生生活得很愉快,两成半的中学生生活得不太愉快或不愉快;有近九成的中学生有烦恼。
在我们的调查中,城市学生在“学习紧张压力大”、“各种课外学习班太多”两个方面的人数高于农村学生;高二年级的“学习紧张压力大”、“父母对我期望值太高”的人数要显著高于初二年级。这与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有关。虽然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素质教育,但有的学校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目前不少学校的中心工作仍然是“以追求升学率”为核心,所有的工作围绕升学进行,由于高二年级学生即将面临高考,不断加班加点、上课外辅导班、题海战术,不但使学生身心疲劳,也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城市的中学生表现更为明显。
父母对孩子的过高期望,也给孩子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调查表明,母亲文化程度越低,对孩子的期望值越高,孩子的学习压力越大,家庭气氛越紧张。有的家长往往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到子女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不但给子女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造成子女的心理问题。
有的中学生的自我评价偏低,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性别特征有关。中学生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自我评价往往容易受到他人评价、学业成绩、身体等各方面的影响,中学生如果学习成绩不好,总要受到家长的批评与指责,体形和长相不好,容易导致自信心不强,自我评价偏低。男生的生理和心理成熟较晚,因此更容易出现自我评价偏低的情况。初中阶段的中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迅速变化的时期,更易出现许多困惑,而出现自我评价偏低的情况,因此初中生的自我评价要低于高中生,与已有的研究结果一致。
多数的中学生交往方式是积极主动的,三成多的学生交往比较被动,甚至不愿与人交往,需要引起教师和家长的重视。
中学生的知心朋友少,除了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外,还与中学生的自我评价与个性特征有关。学生自我评价高,交往就会积极主动;自我评价低,交往就会被动甚至不愿意与人交往。有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漠视别人,有的学生老成世故、缺乏真诚,不能正确地对待同学和朋友,使别人不愿和他交往,因此中学生易出现知心朋友很少的现象。中学生的交往被动可能与青春期学生自我封闭的特点有关。青春期的中学生内心极其丰富又充满冲突,不愿向别人吐露心声,又渴望别人主动接近自己、了解自己,体谅自己内心的苦恼与冲突,并且帮助自己,因此交往比较被动,在这种心态下也不会有知心朋友。
调查表明,有近四成的中学生坚持性不强。中学生的坚持性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父母溺爱、放任,不注重给孩子创造锻炼意志品质的机会,孩子刚刚遇到问题,不是让孩子自己去解决,而是包办代替或者放任不管,久而久之,孩子遇到问题时不能坚持到底,甚至半途而退,不但不能形成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而且会形成学生不良的习惯与品质,甚至影响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
调查表明,有近两成半的中学生的独立性不强。中学生的独立性与父母文化程度、教养方式以及后天的训练有关。父母文化程度高,会更多地采用民主的方式教育孩子,耐心与孩子沟通,对孩子放手,让他独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袜子、洗碗,承担家庭的责任,从中培养他独立做事的能力,这对他的独立性的养成很有裨益。父母文化程度低,父母要么包办代替,要么放任不管,使孩子失去独立做事的机会与能力,因此,容易形成孩子的依赖性,而缺乏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