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约评论员 陈自鹏
一天,有个女孩子来到我的办公室,一口流利的英语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和我并不熟悉,说知道我爱读书,就想和我聊一聊。她自我介绍说已经大学毕业,在一家公司工作,工作特别不如意,感觉工作就是一种折磨,参加工作才三个月,就已经住院三次了。她抱怨社会、抱怨环境、抱怨领导……看样子精神几近崩溃。
这个女孩子怎么了?听着她的抱怨,我渐渐意识到,她激烈的情绪似乎是由于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之后的心理落差造成的。
教育学上讲,学校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社会个性化的过程。显而易见,这个女孩子在学校里没有完成社会化的过程,由于没有做好心理上的准备,一进入社会,不免产生迷茫、困惑、彷徨、痛苦的情绪。
由此,我想到一个问题:我们的教育应该和社会实际相结合。学生特别是大学生,应该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适当地参加一些社会实践。要引导他们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只有这样,他们才有机会去融入社会、改造社会。
引导学生了解社会。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之道。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发展着的社会要经历人的依赖阶段、物的依赖阶段和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阶段。人的依赖阶段已经过去,物的依赖阶段正在进行,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阶段尚未到来。处于现阶段的社会比人的依赖阶段的社会要进步得多,但我们现实社会生活中会存在很多问题、很多困扰。作为社会人,目前这个历史阶段我们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跨越的。了解社会是学生社会化的第一步。
引导学生适应社会。要让学生懂得这样一个道理:社会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茫茫人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学生必须用正确的心态、正确的立场、正确的思维来看待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要教育学生步入社会后不能浑浑噩噩、随波逐流,要洁身自好、保持清醒,应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要求自己。
引导学生主动地融入社会。学生要自觉主动地让自己成为社会的一分子,学会善待社会、善待他人、善待工作、善待生活、善待学习、善待自然,真正做个内心幸福、精神快乐的人。
引导学生积极地改造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为的是有能力、有机会去改造社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以此教育和引导学生抓住每个机遇、奋发努力,积极地为国家、为民族、为人类社会作做出贡献。
教育和社会实际相结合是教育现代化的特征之一,引导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并积极地改造社会也应是教育的目的和本义,是实现“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