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双主体”的高职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012-08-17 02:19马雪洁
职业教育研究 2012年10期
关键词:数控技术课程体系校企

马雪洁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广东 珠海 519090)

机械加工制造技术正朝着高速、精密的方向发展。数控加工技术所具备的高精度、高复杂性、高生产率和低消耗优势,是其他加工技术所不能比拟的。随着企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进行更新换代,数控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对数控技术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培养出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很强实际操作能力的数控高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责任和研究方向。

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笔者了解到各企业需要大量的数控应用型、操作型人才,占需求量的70%左右。针对数控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高职院校数控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大多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明确的,但具体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却千差万别,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传统教学模式的烙印,导致所培养的人才与培养目标有距离,使得所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市场和企业的要求。二是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脱节,课程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应用及职业标准脱节,不能很好地体现职业性。三是在具体的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教师对实际工作岗位缺乏了解的情况,更多的是进行一些具有普遍性的讲解和训练,而将具有针对性的岗位训练放在次要的地位。四是现阶段普遍采用的考核方法陈旧,更多的还是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缺乏针对技能的考核。这样就导致理论和实践环节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相脱节,所培养的学生难以被市场和企业认可。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拟结合我院数控技术专业的实际,对数控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培养目标的定位

通过“真实项目驱动、教学做融合”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掌握数控技术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数控编程、数控加工操作等技能,具备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和数控设备维护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真实项目驱动、教学做融合”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生产真实产品,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利用校企双方实训基地和共建实训基地,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开发便于组织生产、组织教学的结构典型的产品。以该典型产品的生产为主线,实施“订单式”培养和任务驱动式教学。该培养模式将教学与生产融合,让学生在导师的系统规划和师傅的具体指导下,独立完成合格产品的系统化加工生产,从而培养学生利用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加工合格产品的能力,以提高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综合职业素质。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框架图

在这种模式下,以生产真实产品为目标主线,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培养学生符合企业要求的工程应用能力与素质。教材采用模块化手册方式,融知识与能力培养于一体,贯穿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采用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中心的“能力学分制”评价体系,并通过产品合格检验把关人才培养标准,实现“双证”在生产过程中的自然融通。通过产品的生产与研发,融产学研于一体,进行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基于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重构

根据市场调研,与企业行业专家一起确定企业对高职层次数控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明确培养数控技术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目标。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数控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从而逐步开发、制定与数控专业岗位要求相匹配的专业教学标准。

在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针对学生的能力基础,根据对岗位职业能力及工作过程的分析,按照零件数控加工的一般工作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将相应的课程分为三个模块,进行递进式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形成职业能力培养的三个递进台阶。数控专业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数控专业课程体系图

第一模块:进行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公差配合与测量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以及钳工、普通车床、普通铣床岗位技能的训练和一般数控设备岗位技能训练,掌握理论知识的运用、普通机床和一般数控机床基本操作技能及零件加工检测方法,会运用AutoCAD软件进行产品的二维绘图,达到机床操作员、零件检测员和产品绘图员的岗位能力要求。

第二模块:进行专业技能应用的学习和训练,强化数控技术能力的单项训练,达到数控车床、加工中心、电火花、线切割等数控设备操作员、工艺员和编程员的岗位能力要求,掌握新设多轴联动数控机床的技术应用、三坐标(CMM)测量机的技术应用,通过典型产品的设计加工过程,开发基于系统生产过程的课程体系。

第三模块:以准就业顶岗实习为主线,学生进入企业参加实际生产,严格执行实习成绩考核与评定标准,以企业指导教师为主体,学校教师参与,依据实习表现、实习记录、实习报告和实习计划完成情况及质量评定学生实习成绩,强化培养职业综合能力,同时,以企业实习内容为基础,开发相应的针对性课程,完成综合性的毕业项目。

实施“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

以“教学企业”建设为突破点,改革专业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高职教育改革的难点是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从专业层面实现这一目标也是专业建设中的难点。我院数控专业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了集生产运营、专业教学、实训实践、社会服务等于一体的校内外“教学企业”,实施由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两支培养队伍、学校与企业两个培养阵地共同开展专业人才培养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企业”内积极探索适应“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形成了一套符合行业企业人才培养要求的专业教学管理制度,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双师”结构优秀教学团队,用来自生产一线的真实项目驱动教学,努力实现“教学做”融合。

构建与行业技术要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要实现新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教学层面必然要对现有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我院数控专业以真实生产对人才的能力要求为主线,突出核心能力培养,打破传统学科型教学体系,构建了以“真实产品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同时,引入数控加工企业技术标准及职业资格标准,嵌入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与信息技术内容,由行业企业全过程共同参与课程开发,从而实现了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的对接。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用“三段递进式”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形式,使校内外“教学企业”中的专业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对专业核心课程、精品课程、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库进行建设和完善,最终实现了“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的要求。

采用校企 “互聘共培”的方式建设“双师”结构优秀教师团队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教学改革的根本保障,更好地利用校企双方专业技术人才的资源优势,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展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也是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一方面,我院数控专业通过教学技能的培训提高企业兼职教师的执教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专任教师下企业挂职提高专任教师的职业技能,转变职业教育观念。通过改变教师管理机制,实现了专兼职教师在学校和企业同时承担教学、生产、科研等任务,双岗双薪,双重评价。

构建有第三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我院数控专业通过校企共建,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涵盖人才培养教学过程、培养结果及发展状况的全方位的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和跟踪反馈系统。评价体系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职业能力,而且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要进行评价,具体指标由学生的课程考试成绩、职业资格等级、技能大赛成绩、实习实训企业评价等要素构成。将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水平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评价标准,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走访、社会媒体反馈等方式获取人才培养的质量信息,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反馈系统,并通过反馈系统,不断地动态调整专业定位和课程设置,优化课程内容。

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处在发展期,只有不断探讨和研究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才能提高数控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数控专业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

[1]邢美峰.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建设改革的新模式探索[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35-37.

[2]王亚茹.高职数控专业人才培养立体交叉型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0):116-117.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陈雪芳,朱彤.基于工程教育高职数控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0(11):83-84.

猜你喜欢
数控技术课程体系校企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数控技术在自动化机械制造中的运用研究
面向智能制造的数控技术教学改革与探索
数控技术在矿山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探讨
智能制造与先进数控技术的发展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