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煤炭科技工作者的智慧繁荣煤炭科技事业——庆贺中国煤炭学会成立50周年专访中国煤炭学会理事长濮洪九

2012-08-16 01:26:58丁言伟李锦于小川执笔朱晓莉录音整理
当代矿工 2012年11期
关键词:煤炭工业煤炭学会

□丁言伟 李锦 于小川/执笔 朱晓莉/录音整理

中国煤炭学会自1962年11月创建以来,与共和国煤炭工业风雨同舟,至今已经走过了50年的光辉历程。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煤炭学会团结和组织煤炭科技工作者,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在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普及科学技术,发现、培养和推荐人才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推动了煤炭科学技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成为富有活力和影响力的科技社团,为我国煤炭工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更好地了解中国煤炭学会的发展历史,《当代矿工》杂志记者在中国煤炭学会迎来50周年华诞的前夕专访了中国煤炭学会濮洪九理事长。

11月5日上午,踏着2012年的第一场瑞雪,记者如约来到了濮洪九理事长办公室。房门一开,迎接我们的温暖和蔼的笑脸,顿时消融了我们满身的寒气。濮洪九老部长是原煤炭工业部副部长,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一直为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呕心沥血,他从2001年9月至今连续担任了第五届、第六届中国煤炭学会理事长,是一位在全国煤炭行业德高望重的学者和长者。因此,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大家依然亲切地称他为“濮部长”。

《当代矿工》:濮部长,您好。中国煤炭学会是煤炭科技工作者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煤炭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今年是中国煤炭学会成立五十周年,请您介绍一下中国煤炭学会的发展历史。

濮洪九:中国煤炭学会成立于1962年11月,到今年11月正好是五十周年。经过五十年的发展,目前中国煤炭学会有分支机构31个,其中包括25个专业委员会、3个工作委员会、1个鉴定委员会、2个编辑委员会。学会在20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地方煤炭学会,发展了会员近6万名,其中注册资深(高级)会员有485人,还有138个团体会员和理事单位。这是一个基本情况。

中国煤炭学会经历了60年代的创建,70年代的文革中间停滞期,80年代的发展期,风风雨雨的,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确实不容易。在1962年组建的时候,当时煤炭工业部技术委员会主任、煤炭科学院党委书记何以端,院长王德滋,地质和采矿专家、北京矿业学院副院长何杰等煤炭行业的专家提出动议,成立中国煤炭学会。第一届理事长是贺炳章,原煤炭部副部长,他曾经是延安时代延安县县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开滦煤矿总管理处主任、党委书记。他当煤炭科学院院长时,形成了煤炭科研完整体系。第二届理事长是叶青,煤炭部副部长,后来任国家计委常务副主任,他领导创立了神华集团这样的以煤为主,化工、电力、铁路、港口多元发展的模式。第三届、第四届理事长是范维唐,是工程院院士,煤炭科学院院长,后来当煤炭部副部长,为煤矿综采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学会还主办了《煤炭学报》《当代矿工》这样一些刊物,也是比较有影响的。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国际交流工作,当年成立学会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国际交流的需要。当时一些重要的国际学术活动都是以学会名义参加的。应该说在学术交流、人才的培养、科技知识的普及、国际交流、献计献策等方面,中国煤炭学会都做了不少工作,也得到了方方面面的肯定。

通过前几届领导的努力,应该说中国煤炭学会在煤炭系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2009年濮洪九理事长出席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会议并作“煤炭可持续利用与污染控制政策的研究”报告

《当代矿工》:您担任中国煤炭学会第五届、第六届理事长期间,也是我国煤炭工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煤炭产量逐年大幅增长,煤炭企业的装备水平、安全生产能力持续提升,煤炭学会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濮洪九:多年来,中国煤炭学会围绕煤炭工业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开展了大量工作。

一个是坚持做大做强学术论坛。

中国煤炭学会要求学术交流切中煤炭生产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煤炭行业的技术创新搭建沟通展示新技术、新理论的平台,推动行业学科发展和科技进步。目前,学会和分支机构每年组织学术会议约30个,内容涵盖煤炭行业主要学科,涉及全国煤炭行业大中型企业、科研、高校、地质、设计等主要单位,年平均交流论文3000篇。

中国煤炭学会还积极倡导开展学科(专业)重大科技进展评估活动,指导专业委员会相继组织了全国选煤年评、全国矿井建设年评、煤矿短壁机械化开采学科进展评估和发展、首届全国煤炭经济管理学科发展报告等学科的评价,具有学术权威性,推动了学科发展。

全国矿山建设学术年会近年来均采取专业委员会主办、大型企业和高校承办或协办的方式举行,成效显著。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举办的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煤层气专业委员会每年召开的中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都有较强的影响力。

中国煤炭学会大力倡导创建“品牌学术会议”,并已初步形成5到6个具有知名度的学术论坛。

另一个是发挥人才智力优势,服务煤炭行业。

中国煤炭学会充分利用科技人才集中的优势,组织开展了“煤矿开采损害技术鉴定”,每年度完成10余项鉴定任务;制订了《中国煤炭学会科技成果鉴定、评审工作实施办法》,筹组了学会负责初评的科技成果评估鉴定专家组,受行业委托,面向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成果鉴定、评议工作,每年组织鉴定会30至50个;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共同组织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的评奖工作,每年接受申报400余项,评出各类奖项约200项;主持修订了《煤炭工业技术政策》,明确了煤炭工业技术工作的政策与发展方向,对规范煤炭企业的技术行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承担了《2020年中国煤炭科学与技术发展重点领域研究》的课题,已上报科技部作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素材;承担了工程院课题《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煤炭部分)》,创新性地提出科学开采概念并据此细化分析得出科学产能及分布,提出洁净化度概念并以此来分析煤炭利用各领域和各环节的洁净利用程度,提出“高碳能源低碳排放”技术作为新能源技术加以扶植等;完成了与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共同承担的《中国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污染控制政策研究》项目,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煤炭可持续利用与污染控制政策及保障措施。

还有就是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培养。

中国煤炭学会评选的“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是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审定批准的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有10名优秀青年科技人员获此荣誉。受孙越崎基金会的委托,每年组织孙越崎能源大奖和孙越崎青年科技奖的评选工作,推出了一批成绩显著的拔尖人才和优秀青年技术人才。

对煤炭行业的杰出科技人才,中国煤炭学会积极推荐为工程院院士人选。近年来当选的院士有时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谢和平、平顶山煤业集团总工程师张铁岗、淮南矿业集团总工程师袁亮、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彭苏萍、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刘炯天、中煤能源集团总经理王安、神华集团总经理张玉卓等。他们的当选,体现出煤炭科技领军人才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认可。

从2006年开始的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活动是一项专门针对35岁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开展的活动,到今年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届,活动目的是给煤炭工业生产、科研一线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一个开阔眼界、交流生产技术创新经验的机会,推动行业技术创新。这一活动为平时很少参加跨地区学术活动的生产一线青年科技人员搭建了开展学术交流、展示科技成果的平台,对培养煤炭行业科技接班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当代矿工》:经过五十年的发展,中国煤炭学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站在新的起点上,您认为中国煤炭学会今后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什么?

濮洪九:今后一段时间,学会还要继续当好煤炭科技工作者之家,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煤炭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继续为繁荣和发展煤炭科技事业而努力工作。重点要做好这样几项工作。

一是要继续做大做强学术交流的平台。要充分发挥学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为煤炭行业技术创新搭建形式多样的展示新技术、新理论的平台,推动行业学科发展和科技创新。学术交流要切中煤炭生产建设中的共性问题和关键问题,不断提高学术会议的质量和影响力。“中国煤炭学会成立50周年学术论坛”也是一个重点学术活动,要围绕“实现煤矿科学开采、洁净利用,建成安全、高效、洁净、结构优化、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这一主题,在煤矿安全、矿井机械化高效开采、煤炭洁净利用和煤矿建设等方面,组织较高水平的学术交流。要把大力倡导创建“品牌学术会议”作为工作重点,支持分支机构组织高端的前沿性的学术会议、学科交叉类会议、学科年评、技术难题会诊等活动,鼓励联合办会,产、学、研共同打造学术交流平台,加速新技术、新理论的推广和传播。

二是要注重提高学会服务煤炭行业和经济社会的能力。要以汇聚创新智慧、服务科学决策为切入点,组织业内专家、学者在科技评价、技术咨询、课题研究和建言献策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学会制定了《中国煤炭学会科技成果鉴定、评审工作实施办法》,组建了学会负责初评的科技成果评估鉴定专家组,面向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成果鉴定、评议工作。

同时,要积极申报、承担政府部门、中国科协、行业协会的课题项目,继续办好学术性月刊《煤炭学报》和科普性月刊《当代矿工》。要以“节约能源资源,建设绿色矿山,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为主题,利用学会专家优势,加强科普宣传力度,支持科普工作委员会和会员单位把优质高效的科普服务送到基层。

三是要加大人才培养工作力度。再好的技术,也是由人创造和使用的,因此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要认真落实好《中国科协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积极构建具有学会特色的科技人才成长服务体系,加快发展面向不同专业、不同年龄科技人才的表彰奖励体系,支持学会各级组织和会员单位开展的各种科技人才培养工作。

要积极推荐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女科学家奖和光华工程科技奖等奖项的候选人,努力使学会成为煤炭工业优秀高层次人才的成长通道。要重点做好“煤炭青年科技奖”的评选工作,继续举办好“煤炭生产一线优秀青年技术创新交流活动”,发现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创新人才,推出一批成绩显著的青年拔尖人才和生产一线优秀青年技术人才。

四是要不断加强组织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对分支机构工作的指导,要求分支机构落实有关学会改革、组织建设、会员管理、学术活动等规章制度。要着力提高创建“品牌”的意识,共同创建好煤炭学会“1248品牌工程”,创新方式,总结经验,为学会品牌工程建设添砖加瓦。要把发展会员工作列为学会的主要任务,学会理事和各专业(工作)委员会的委员必须是煤炭学会会员,总会及分支机构、各省学会和团体会员单位要注重发展新会员,团结吸引更多的煤炭科技工作者。要拓展服务方式,注重为会员的专业发展服务,努力为会员创造学术交流和专业培训的机会,通过设立优秀论文、科技成果、科技工作者等奖项,做好会员的表彰宣传工作。

濮洪九理事长在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会第二十一届颁奖大会上,与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会顾问孙孚凌亲切交谈

《当代矿工》:濮部长,您一直十分关心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成长。在您的倡导下,中国煤炭学会开展许多活动,为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作为煤炭工业的老前辈、老领导,您对煤炭青年科技工作者有什么期望?

濮洪九:青年时期是人生发展过程中打基础的黄金时期,要特别珍惜。首先是干一行就要爱一行,无论干什么,首先要去热爱它。我们有很多老专家,在煤矿一干就是几十年。这可能不太符合现在的时尚,现在有很多人认为跳槽越多越好,越有本事,好多年轻人干着这个,想着那个,看着那个,总是不安心,最后却是一事无成。青年人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也要耐得住寂寞,只有付出了,才能有所收获。第二就是要努力学习。我们在学校学的都是基本知识,真正的成长、锻炼还得在工作岗位上。要在学习上下更大的气力,如饥似渴地学习,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打牢知识基础,培养严谨学风,一步一个脚印地积累知识。同时要动脑动手、勤于写作,培养自己归纳总结、发现规律的能力,把理论知识学习和煤炭生产实践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第三是要踏踏实实地工作,因为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还要勇于开拓,大胆创新,敢于瞄准、跟踪世界煤炭科技发展前沿,勇攀科技高峰,出成果,出人才,不断提高自创新能力。第四是要学会做人处事,要诚信待人,严于律己。现在的年轻人都有雄心壮志,但要能够与人合作共事。当今世界,技术在不断发展,学科也在交叉融合、创新发展,交流合作越来越密切,任何事情都不是靠一个人就能做好的,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离开团队,你有再大的本事,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工作做好。谦虚一点,尊重别人,实际上也是尊重自己。年轻人有点毛病不怕,但是需要注意和克服。

我衷心希望青年科技工作者把自己锻炼成为科技栋梁之才,为实现煤炭工业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煤平朔矿区

猜你喜欢
煤炭工业煤炭学会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培训中心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英语文摘(2021年3期)2021-07-22 06:30:12
煤炭
继往开来 接力奋斗 谱写煤炭工业改革发展新篇章
“数”说煤炭工业改革开放四十年
科技进步有力推动了煤炭工业生产方式转变
学会分享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能源(2018年4期)2018-01-15 22:25:25
煤炭的“未来”
能源(2015年8期)2015-05-26 09:15:34
学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