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_阎希娟
在波诡云谲、风险莫测的商场上,顺应潮流,与时俱进的人是明智的。而要想做到引导潮流,则不仅要有审时度势的独到眼光,超常的智慧,更要有非凡的勇气、魄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有人说:餐饮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具有无限的活力,为从业者提供了施展抱负的广阔舞台。也有人说:如果你想害朋友的话,就劝他去开餐厅吧!看看市场上,每天都不乏新餐厅涌现,每天也都有经营失败者被淘汰出局。这是个适者生存的行业。
新加坡号称世界美食之都。拜多元种族、多元文化所赐,当地的餐饮品种多姿多彩,什么菜系都有。东方的、西方的,热门的、冷门的,昂贵的、经济实惠的,样样齐全,选择广泛。两个世界级的综合娱乐中心开张以来,国际名厨和顶级餐饮品牌落户新加坡。新加坡人懂得吃,也懂得享受。可谓坐拥椰风蕉雨,放口吃遍天下。餐饮业者面对的竞争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如今投入餐饮娱乐事业者,既包括医生、律师、工程师、归国留学生,还有富家子弟、时尚名流等等,本地人、外国人都有。他们虽然缺乏餐饮业的从业经验,却也没有餐饮业的门户之见、条条框框的束缚,加之见多识广,带来很多富有创意的经营概念。他们往往以后发优势,挑战那些有先行经验的从业人。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摆在每一个餐饮业者面前的现实考验。
“我思,故我在”,这是哲学家的思辨。而用同乐餐饮集团执行主席周家萌先生的话来说,则是“我创新,故我在”!创新就是变革与发展,它是企业前进的动力,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周家萌不喜欢随波逐流,他认为:想成功就必须走自己的路,那就是创新的路。
同乐对此有非常生动的解说,提倡“爱神”丘比特(CUPID爱神)企业精神。包括:创新(Creativity)、团结(Unity)、高效(Productivity)、诚信(Integrity)、奉献(Dedication)。其中“创新”被推崇为核心价值之首。
1984年高级粤菜餐厅同乐酒家创办。该店一出现,就以富有中华传统艺术格调的餐厅环境、独特的文化行销策略、出类拔萃的菜肴出品,吸引了无数美食爱好者。在当时装潢和菜色普遍还比较保守的新加坡中餐厅中,独树一帜。
同年,同乐餐饮集团宣告成立。在周家萌先生的领导下,同乐集团坚持走创新发展的道路,企业规模迅速壮大。目前,集团旗下拥有超过40家特色鲜明的中餐厅,分布于新加坡、印尼、中国北京、上海、武汉、日本东京、印度新德里,并培养起一支具备丰富管理经验、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2001年3月,同乐集团在新加坡股票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当时新加坡餐饮界屈指可数的知名公司。
每一家成功企业的身上,都必然会打下灵魂人物的烙印。
作为新加坡最大的中餐企业之一,同乐起家第一店,是由著名海外华人、有儒商之誉的周颖南先生于1980年创立的湘园酒楼。周颖南先生是海外著名企业家,又是华文作家、收藏家、艺术鉴赏家,被国学大师季羡林誉为“南洋一枝笔”。他也是“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的创会副会长之一。他主持创办的“湘园”,率先把当时尚属冷门的湘菜由台湾引入新加坡,又根据本地人的口味习惯加以调整,让色浓味重、酸辣香嫩的湖南菜切准了新加坡人的胃口。开创性的实验,取得轰动性成功,一举打破了广东菜、福建菜主导新加坡中餐业的格局。
自1984年开始接手并主导同乐集团发展的周家萌先生,出生于印尼雅加达,后入读新加坡著名的华侨中学,1977年负笈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主修企业管理。同乐的事业之所以能在他的手上发扬光大,与他从小受到父亲周颖南的耳濡目染是分不开的。他热爱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对中国文学艺术造诣颇深。他开办每一家餐厅,都像是在创造一幅艺术作品,投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几乎事事亲力亲为。他会手绘菜谱,也能为餐厅作装饰。而同乐集团餐厅中处处洋溢出的文化气息,也正与他身上的儒雅气质紧密相关。属下们无不承认,周家萌是“同乐概念设计及创意点子的总源头”。中华饮食文化所强调的“食无定味,适口者珍”古训,在他手里发挥得淋漓尽致,让与众不同实实在在地变成同乐的气质,并深入骨髓。其不拘一格,开放式的经营理念和独创性的餐饮概念,以及企业营运及市场营销方面的出色表现,令其迥异于其他同行,创造了新加坡餐饮界数不清的第一。因此,周家萌也当之无愧被冠以“饮食文化革命家”,曾经连续2次被授予“新加坡餐饮业杰出企业家奖”等荣誉。
同乐一路走来,先后经历了1985-1986年的经济不景气;1992年的发展低潮;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加上2002年的911纽约恐怖袭击事件,2003年SARS病毒的冲击。尤其是2008年爆发并蔓延至今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餐饮业都是致命的打击。然而同乐集团不仅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而且在度过了最初的艰难时刻之后,企业逆势而上,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发展高潮。
瞬息万变的形势,往往使企业在昨天取胜的经营法则成为明日黄花。超越别人,更要超越自我,兼收并蓄,在颠覆传统和不断创新中,勇为天下先,正是周家萌先生领导下的同乐集团竞争求胜的企业经营之道。它体现在烹调技艺、烹调器具、保鲜营养,和企业的经营思想、发展策略、营销攻略等各个方面。
文化兴商同乐将企业的市场营销与弘扬文化事业相结合,在新加坡首创文化宴概念。自1985年起,先后推出“中国宫廷宴”“中国孔府喜宴”“满汉全席精选”“红楼宴”“人民大会堂国宴”“钓鱼台国宴”“中华美食世纪之宴”“金瓶梅宴”等。既宣传了企业,又向新加坡民众介绍中华传统文化,引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轰动效应。因此有效地打响了同乐企业知名度,树立了同乐品牌。
同乐首倡新中饮食文化交流活动。1988年至1991年,同乐连办四届“中华美食世纪之宴”,由京、港、台烹调大师首次联手献艺,共呈珍馐美馔,是当年的一大创举,吸引了大批食客。品尝过美味佳肴的客人们说:“钓鱼台国宾馆和北京饭店,专供接待世界各国元首、政府首脑和社会名流,我们能有机会吃到这样的美味佳肴,可说是‘元首级殊荣,国宾级享受’。”
标新立异的概念餐厅同乐集团发展之初,以中高档传统中餐为主。到了90年代初,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同乐率先转型,推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概念餐厅。同乐所谓的“餐饮概念”包含着市场定位、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促销与公共关系策略等多层涵义,把为顾客提供吃吃喝喝上升到了一种概念的,文化的高度,更加强调文化层次、知识层次的东西,认为一个好的概念,是凸显自身特点、区别于竞争对手、突出优势、吸引客人的关键,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现代人对物质、精神享受两方面的需求。
1998年开业的原“毛家餐厅”,曾获亚洲餐饮业创意大奖,是海外第一家以宣传已故中国领袖毛泽东为主题的餐厅,开张伊始即引起国际各主流传媒的广泛关注。对一家餐厅做地毯式轰炸般的热烈报道,可谓空前绝后。
“老北京食堂”富有古都民俗文化特色,不仅是普罗大众喜爱的食堂,也成为社会精英、国际友人最爱光顾的场所,发展目标已经锁定连锁经营、加盟经营、跨国发展。
“灵芝素食馆”符合健康饮食潮流的现代素食概念,独树一帜,突破了传统窠臼,将富有营养的新鲜食材妙手烹制,推出充满创意的素食佳肴。由此吸引来的广大追随者,已远远超出素食者的范畴。
2002年创办的“寒舍”,是狮城第一家具有前卫艺术风格的新一代中餐厅,成为时尚生活的代表。它个性鲜明,桌椅屏风设计大胆前卫,集建筑、美术、音乐为一体。菜谱的构思更是风格现代,菜名融入唐诗宋词的意境,菜单以水墨勾勒出绘画般的间隔和节奏,尽显艺术美感,从而达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点菜乐趣。“寒舍”先后在中国北京、日本东京、印度新德里开设了姊妹店。
开创新局面的“现代中餐”说到“寒舍”的创意中菜,得从“新华”说起。
1997年开办的“新华”,是现代中餐厅的开路先锋。首创的“新式中菜”,强调返璞归真,吸收其他菜种调味特点,将现代烹调方式,新的食材与中餐传统技艺融为一体,创造出视觉上赏心悦目,口味上“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现代中菜。成为兼容东西方特色,融合国际流行时尚,追求现代生活品味的新一代中餐厅的领头羊。
“新式中菜”不仅为食客的感官带来新的刺激,也让传统中式美食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并蔚然而成为一个新的菜系。它经由“寒舍”进入北京,又经“锦庐”落户上海之后,对京沪中餐产生深远影响,被广泛地吸收借鉴。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都市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经营成本也在节节攀升。人员短缺、租金高昂、原材料涨价、人工成本不断增加等一系列问题日益严峻。中餐业开始面对现代化、产业化、标准化的挑战。在餐饮业历史发展的又一个转折关头,同乐开始重新调整发展思路,投资食品加工厂,加强中央厨房建设,引进现代化厨具,开始中餐厅厨房自动化操作的尝试。
中央厨房的建立和强化,原材料、半制成品和制成品的统一供应,从源头开始降低成本,实现物尽其用,保证了餐厅出品质量的稳定性,减少了对人手的依赖,有效改善了企业的经营。
在强大的中央生产能力的支持下,同乐属下以休闲餐饮、周氏私房菜为号召的“周庄”、中式快餐店“如意”、同乐羲和烤鸭坊等等,一个接一个出现,其他同乐品牌店也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自我改造,在厨房中有针对性地引进机器操作,如炒饭机、煮面机、锅贴机等......同乐掀起的一波又一波餐饮创新浪潮,改变了新加坡餐饮业的面貌,其影响波及中国、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在世界范围内也赢得广泛声誉。
独树一帜的“新式中菜”中餐进入欧美市场其实很早,却始终走不出唐人街。在外国人心目中,中餐往往是格调不高、服务不专业、不符合健康潮流的代名词。根据美国权威餐饮指南ZAGAT的一次调查,在最受欢迎餐种中,意大利餐、法国餐、西班牙餐名列前茅,日本、泰国、印度餐都位列中餐之前,中餐一度被排在第七位。还有人认为,中餐厨师没有味精就做不出好吃的,甚至出现了“中餐现象”这样的名词,指因用味精过多,吃了以后,口干舌燥,甚至头晕。
而随着竞争的白热化,传统中菜的利润越来越薄。有鉴于此,为了改变中餐在国际市场的地位,早在1996年,同乐即着手研究开发新式中菜,决心走一条高增值路线,对中餐出品进行改造。强调创新,突出创意,使产品提高价值。并创出一系列“放诸四海而皆准”的中国口味。
很多人误以为“中西合璧”就是把中餐西餐的原料混到一起,其实不然。西方美食名著《欧洲宴会史》一书就此指出:要招待好别人,“需要有编舞者的精确和美学家的眼光,这不仅指整个餐桌的布局及其装饰点缀,而且还指每道菜的入盘方式。”
同乐的创新在于:广采东西方最好的食材,最有特色的调味品,运用传统和现代的烹饪技法,让每道佳肴保留传统精髓,又让传统改变形象。人们熟知的中餐“四珍”以及西餐的三大天王松露、鹅肝、鱼子酱等全部会用到。鹅肝经过中式香料的加工,味道更加香浓;珍贵的松露用到中餐里,在传统手法操作下,松露的味道出来了,效果发挥了,中餐也更加美妙。
新式菜在构思时,如何保持菜的原味至关重要,要让食物自己说话。比如神户牛柳本身就很鲜美,只需要简单烧炙或涮,佐以适当的酱料或特别调制的盐就行了,不需要再做复杂的处理。酱料过火,反而会掩盖了食材的天然味道。
至于每道菜的呈献方式,当然更要追求尽善尽美。比如同乐的名菜“蒜泡煨羊膝”,采用高脚马蒂尼鸡尾酒杯,来盛放煨熟切细的羊膝,再加入轻软的蒜泡,掺入鲜磨的红胡椒籽,视觉效果极其戏剧化,味道也是又香又滑。这已不再是单纯的中餐或者西餐,只要善于搭配,中式佳肴的水平就能升华到更高境界。
在用餐环节,同乐按照西餐的“位上”上餐方式,每道菜都已经烹调好,去骨,切成薄片,分成小份,并配有合适的调味汁、配料或小菜。这种方试不仅可以更好地保证食物的温度和色、香、味,而且可以让客人尽情品味每一道食物。当然也更加卫生、科学。一道道佳肴份量纤巧而制作精美,一眼望去恍若件件艺术品,令人不忍下箸。
“现代中餐”或曰“新式中菜”。当同乐第一次在“新华”推出新式中菜的时候,因为把西餐的烹饪技法融入中餐的制作,并采用了大量的西餐原材料来烹制中菜,引起很多争议。但也吸引很多人来学习。那时正处在亚洲金融风暴的风口浪尖,生意难做。一些同事和股东开始动摇了,要求做回传统中餐比较保险,但是周家萌还是说服大家要坚持。
终于,新华的新式中菜赢得了非常令人鼓舞的反馈,当时很多国内外的名厨、专家品尝后,一致认为将来中餐在国际上的发展必定走这条路。同乐新餐厅吸引来了大量新客人,包括许多政府高官、商界大亨、国际明星和社会名流。
发源于新华的“新式中菜”起初不过是个小支流,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很快,各大酒店及新的高档餐厅,纷纷群起效仿,争先恐后地推出所谓新式中菜。而有同乐背景的厨师也被重金礼聘。新式中菜从小支流,逐渐变成新加坡主流菜系之一,引来追风模仿热潮。周家萌的坚持、信念和忍耐,终于带来一个成功的“新式中菜”!
有容乃大,厨艺不分种族和国界“同乐”的寓意就在于:给客人带来快乐,自己也得到更大的快乐。周家萌先生认为,中餐要发扬光大,必须加强交流,并更加包容。好的东西就要分享,分享的多,才能得到更多。有的人喜欢保守秘密,而同乐却坚持公开透明。
同乐充分利用了身处世界美食名都的有利地位,每年都参与接待世界美食峰会(WorldGourmetSummit)的与会国际烹饪大师,一般只有五星级酒店才可以享有这种殊荣。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流派的烹饪大师在同乐餐厅客座献艺,与同乐厨师彼此交流借鉴,不仅留下了精美的菜谱,还有助于同乐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在同乐掀起的一波波餐饮革新浪潮中,画龙点睛的是同乐厨师团队。很多餐饮业者都认为,这个行业的人才难求,但是周家萌的大气、细心和诚意吸引了众多名厨加盟。现在同乐的厨师真是来自世界各地。除了新加坡本地以外,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东南亚、欧美等地的厨师都在同乐服务。他们带来了各自的专长和绝活儿,经过同乐的整合,互相借鉴、学习、切磋,使得集团菜肴出品水平与众不同。
周家萌一直鼓励厨师要自我提升,为他们创造学习和在国内外观摩交流的机会,支持他们参与各种烹饪赛事。为了激发厨师们的创新意识,同乐成立研发部,中央工厂定期召开厨师会。公司出题目,厨师们各出法宝。比如简简单单的一道龙虾菜,往往变出各种花样,不同的新做法中闪现着创意火花。这样的活动中,虽然没有打分,但厨师之间却暗暗较劲,有一种如入赛场的感受,人人不甘落后,各自出品自然也是精彩纷呈。
时光的长河奔流不息,没有人可以重复踏进同一条河流。同乐人相信:发展永不停歇,创意没有止境。只有不拘泥于一时之得失,着眼长远利益,开拓进取,才不会随波逐流,才能在大浪淘沙的餐饮市场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