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湖生态湿地型蓄滞洪区建设刍议

2012-08-15 00:42曹俊强孙秀国
山东水利 2012年10期
关键词:小清河滞洪区华山

曹俊强,孙秀国,钟 磊

(济南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13)

华山,位于济南市北部,济南市“长河一线、齐烟九点”景观的诸山之首。华山四周原是烟波浩渺、水面辽阔的华山湖,随着历史变迁,而今华山湖已经不复存在,华山四周的洼地被开垦成农田或者为村居、厂矿企业所占用,华山风景大打折扣,片区生态环境也日趋恶化,亟需保护和科学规划,山东省和济南市的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一直在积极推进华山风景区保护性开发建设的前期研究工作,2006年,著名城市规划专家吴良镛老先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鹊华历史文化公园”的规划构想,2010年《济南华山历史文化公园规划设计》编制完成,规划华山片区14.6 km2,公园占地面积为8.36 km2,其中水面面积不小于4 km2。

华山湖是历来规划的小清河沿线涝洼地滞洪区,在1997年的全省小清河治理工程中,在济南市市区段小清河沿线规划了美里湖、洋涓洼和华山洼(华山湖)3个蓄滞洪区,但由于城市发展一直未能按照滞洪区进行管理,滞洪功能丧失严重。2007年济南市实施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在防洪除涝方案中考虑原有规划滞洪区自然滞蓄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小李家蓄滞洪区,省水利厅在该方案批复中明确指出:美里湖、洋涓洼、华山洼作为以往济南市总体规划和小清河济南市区段工程规划所确定的滞洪区,对于减少城区洪涝损失具有重要作用,应作为济南城区超标准洪水的滞洪区予以保留。

1 建设意义

根据华山湖在防洪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运用几率、调度权限以及所处地理位置等因素,拟将华山湖定位为小清河济南市区段一般蓄滞洪区,同时结合蓄滞洪区进行建设城市人工湿地建设,提升水质指标,改善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兼顾景观、旅游和历史传承的需要,推动片区开发和华山湖历史公园的建设,提升城市形象。

1.1 完善防洪体系,提高市区防洪排涝能力

华山湖蓄滞洪区是济南市城市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实施对提高济南市市区防洪除涝能力效果显著、意义重大、必要性迫切。华山湖紧邻市区且紧邻小清河,分洪道距离短,分洪速度快,使其具有独特的滞蓄优势。华山湖的可滞蓄洪水量相当于小清河洪园节制闸上河槽内21.0 m以下的水体总量的2倍,将此部分洪水分流后,相当于河道干槽行洪,对降低水位线作用显著。

1)滞蓄超标准洪水的需要。按照 《防洪标准》(GB50201—1994),济南市防洪标准应为200年一遇,现状济南市区段小清河按照100年一遇进行治理。超标准洪水进入华山湖滞蓄非常必要。规划华山湖正常可滞蓄洪水量约800万m3,相当于滞蓄小清河大辛河河口100年一遇洪水总量的15.4%;华山湖滞蓄实施后,不仅能够减轻济南市的防洪压力,降低行洪水位,而且也能减轻下游段其他地市的防洪压力。

2)衔接最新小清河规划成果的需要。目前,山东省小清河管理局正在组织编制全省范围的 《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该报告的有关计算成果,济南以下河段由原来的20年一遇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以后,济南市区段河道2007年所推算的百年一遇水位有所抬升,济青高速公路桥断面处较设计水位高出0.32 m。存在一定的下泄困难,对市区段防洪形成压力,因此需要提前分泄洪水,保障城市安全。华山湖可以滞蓄洪水约800万m3,能够消减水位雍高,保障河道顺利下泄。

3)滞蓄100年一遇标准内洪水的需要。华山湖开挖实施完成后,可以通过对进退水闸和湖区水位的合理调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调蓄洪水功能。小清河在华山分洪闸位置的10年、20年、50年水位分别为21.13 m、22.88 m、23.13 m,均高于分洪闸设计底高程18.5 m和湖区正常蓄水位21.00 m。因此,超过10年或20年一遇标准的洪水,均可以根据需要向湖区分洪,分洪后可以显著降低小清河干流水位,从而加快城市雨水排放,减轻市区防洪压力。

华山湖滞蓄洪区的建设不仅能够起到分洪、削峰的防洪效益,还能较小规模地实现合理洪水利用,同时补给地下水源,体现了雨洪资源的价值化理念和水资源合理配置的要求。

1.2 解决片区内涝,推进民生改善

华山片区地势低洼,除华山、卧牛山以外,现状地面高程一般在22.0~25.0 m。大部分地区低于小清河100年一遇防洪水位,而且北部有济青高速公路、西部有将军路阻挡,极易形成区内内涝,农田、村庄及厂矿企业时常受淹,民众对于改善民生的诉求不断。特别是南水北调输水箱涵工程实施以后,由于原有的排水体系打乱,原有的数个小清河直排口取消,仅留下华山沟和山头店两个排水出路,排水路径延长,难度增加,片区受内涝的几率增大。

通过开挖华山湖,周边地面抬升、土地集约利用及排水体系重新建设后,片区内涝问题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同时实现民生改善,促进片区经济发展。

1.3 恢复湿地功能,提升水质指标

华山湖滞蓄洪水以后,结合水域建设生态湿地,不仅能够滞蓄洪水、补充城市地下水,也能够调节小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同时湿地的建设还能净化水质,实现华山湖防洪除涝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实现。

华山湖实施后,通过深水区、浅水区和缓坡区的合理布置和水量的适宜调度,种植芦苇、蒲草、荷花等水生植物,吸收水体中的营养成分,为鱼虾、树林、野生动物和湿地农作物提供营养,恢复湿地生态系统。通过湿地的生态系统,增强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减缓水流的速度,沉淀和排除水体的毒物和杂质,加上湿地内多种植物根部的吸附净化,有效去除总氮、总磷,提升水质指标。

1.4 还原历史风貌,传承历史文化

据史料记载,济南城北曾湖水涣漫,南通大明湖,北至鹊、华山下,山落湖中、湖映山色。鹊、华两山连亘,云雾缭绕,时隐时现,昔人称此景为“鹊华烟雨”。

1.5 增加城市水面,推进旅游发展

城市滨水空间规划建设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济南市人均水面面积不足1 m2,远低于国家人均4 m2的要求。通过华山湖建设,增加水面3 km2,约可以增加人均水面面积0.5 m2,可一定程度上改善区域小气候和增加水面景观。华山湖建成后,还可通过小清河、中泺河、华山沟联通大明湖,形成河河相通、湖湖相连的发达水系,恢复大明湖、小清河、华山湖旅游通航,促成“一船游泉城、一水连百景”的大旅游格局,带动城市旅游发展。同时,以此为依托,加快华山片区开发,建设成为集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宜居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历史特色片区。

2 建议

华山湖建设是结合片区开发和华山历史文化公园的开发建设同步实施的,是一项综合防洪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社会公益项目,是一项影响远大的民生工程,建议尽早付诸实施,但是项目规划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各项功能间的衔接问题,总体控制规划应综合考虑历史传承、文化景观、蓄滞洪、湿地、旅游休闲等多个方面功能的合理配置,寻找存在冲突的各项功能之间的结合和转换,特别是重点研究和解决蓄滞洪区功能和湿地、旅游及文化景观等功能之间的矛盾问题,研究历史传承和规划建设之间的矛盾。各个专项规划也要注重衔接,不能孤立其他功能独立地进行,应该及时沟通,同步推进,力求各项功能的完美结合。

[1]吴良镛.借“名画”之余辉 点江山之异彩---济南“鹊华历史文化公园”刍议【J】.中国园林,2006(01).

[2]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济南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院,济南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济南市园林设计院.济南市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2007.

[3]济南市规划局.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4]济南市水利局.济南市水网规划.2011.

猜你喜欢
小清河滞洪区华山
Adaptive Neural Network Control for Euler-Lagrangian Systems with Uncertainties
咏华山
胖头泡蓄滞洪区的工程管理制度与职责探析
董东管道穿越小清河对航道条件的影响分析
随王履登华山
华山历“险”记
山东小清河流域黄土的发现及勘探意义
汾阳市城市防洪规划滞洪区设计
山东小清河分洪道治理方案探讨
申店隔堤恢复的必要性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