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锋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新平堡位于山西省天镇县最北端,地处晋、冀、蒙三省交界处,西、北隔长城与内蒙古兴和县相邻,东与河北省怀安县接壤,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
新平堡历史悠久,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因地处坦途要地,历朝历代在新平堡建有大规模军事设施,目前境内存留汉、北魏、明三代长城近50 km,其中以明长城为多,保存状况居全省前列,边墙军堡、边墩、烽墩、敌楼、控军台、炮台等都有较完整的实物。新平堡历史上不仅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地,也是商贸集散中心。明代隆庆四年(1770年),新平堡被确定为国家级蒙汉马匹交易市场。这个市场直到明祯三年结束,至今还有东马市口、西马市口两个地名。
1)四大古堡:新平堡镇域范围内有新平堡、平远堡、保平堡、桦门堡四大古堡。其中新平堡保存相对完整,古堡的整体格局、肌理目前基本尚存,堡内有大量保存完好的传统古建院落,十字街中心有保存完好的镇边楼,古堡东门基本尚存。其余三个古堡除桦门堡外,另外两个均已成遗址。
2)三朝古长城:新平堡镇域范围内现状分布有赵长城遗迹,长约1 000 m,其中的600 m保存原貌;汉长城遗迹,现存遗址长约5 000 m,其中的1 000 m保存原貌;明长城遗迹,新平堡境内全长68.5 km,墙体各为土筑,山岭地段石并土筑,现存较完整的墙体33.5 km。
3)马市(茶马互市):隆庆五年(1571年)明朝廷在大同得胜口、新平、守口三堡开设马市;新平堡先后设有东马市(平远头)和西马市(古城村)两市。这里不仅是明廷同蒙古各部族抗争的战场,也是汉族人民同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互市贸易的场所,所以通称为马市。
新平堡保护规划研究范围:新平堡镇域所在范围。主要包括镇域范围内三朝古长城和四大古堡,以及遗产本体所依附的自然环境(如山体、河流等)。
1)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街区是真实地保存着历史信息的物质遗存,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可以是不同时代的,但必须是真实的历史实物,而不是重建和仿造的。规划将新平堡整体作为历史文化街区来进行保护。
2)历史遗址:主要包括镇域范围的三朝古长城、桦门堡、保平堡、平远堡、马市口遗址以及长城沿线的各类烽墩烟台等历史遗址遗迹。
3)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民俗风情等等。
本次保护规划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遗产本体的保护。主要包括有各类文物建筑的保护、各类未划入文物保护单的各类历史遗址、遗迹和现状各个有人居住的传统民居。
2)遗产环境的保护。主要包括有古堡空间格局、景观风貌以及古堡、长城所依托的自然环境(山峰、沟谷、河流等)。
3)遗产所在区域大地景观的保护。这是本次保护规划所提出的另一新思路。万里长城本身就是一个人类创造的杰出的大地景观。针对新平堡镇域范围内古长城、烽墩烟台、沿线古堡所形成的大地景观提出宏观性的保护措施。
1)自然环境特色:“鸡鸣闻三省”的地理区位。秀美多姿的北国风光。2)人工环境特色:古堡林立的明代边防军事重镇。遗迹众多的古长城。盛极一时的明代边塞商贸重镇。技艺精湛的文物古迹。3)人文环境特色。多民族聚居的融合之地。独具特色的边塞文化、古军事文化。
遗产本体保护、维护措施(包括维修、复建):
1)建筑的保护与整治措施。规划将现状新平堡内建筑分为五大类:保护类建筑、改善类建筑、保留类建筑、整治类建筑和更新类建筑,对现状特征进行描述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与整治措施。
2)其他古堡遗址及其堡内遗迹的保护措施。其他三个古堡除了桦门堡只剩下部分残存堡墙和堡门外,其余古堡内基本上没有任何的遗存,现状仅为历史遗址。针对这些遗址的保护,本次规划借鉴日本针对此类遗址遗迹的保护模式:遗址原样保护,建成公园。主要以绿化为主,将现存各类遗址遗迹通过发掘整合后用标志牌清晰地标示出来,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复建、修复等人工动作。
1)自然环境要素的保护。每个遗产都有其自身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如田野、山林、河流等,新平堡镇域范围内长城及其他古堡周围的自然环境要素主要是长城沿线所在的山峰、沟谷、河流等,主要包括有西洋河、长城所在的周围山脉地形。
2)历史环境要素的保护。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之外,构成历史风貌的城墙土墩、铺地、碑刻、石雕等景物。新平堡内重点保护现存堡墙的土墩遗址、北门及其瓮城遗址等。另外新平堡民间有诸多明朝时期的遗物,如奉天赦令实物、马市口旗杆石墩、火药楼、宣威楼土墩遗址、保平堡明万历察院禁约碑等等也是本规划重点整理保护的要素。
3)空间格局及传统街巷的保护。空间格局是新平古堡景观的主要组成要素。规划要求对现状玉皇阁这个全堡制高点的建筑物进行保护,同时恢复北门及其瓮城、东门以及两侧部分城墙,以及部分需要恢复的寺庙建筑等,进一步丰富古堡的轮廓线。另外,传统街巷作为古堡传统格局的重要组成内容,规划采用限制车辆通行,将原有道路改为单行线或开辟步行街、步行区的方法来解决,街巷的尺度和空间基本维持原样。
1)研究范围:从传统的遗产本体和外围建控、协调区域拓展到遗产所在的大的区域范围内。将与新平堡紧密关联的长城和其他古堡统一纳入保护规划的研究范围内。
2)研究对象:从单一的遗产本体拓展到与新平堡相关联的桦门堡、保平堡、平远堡及四堡的主脉——古长城来进行研究,同时也包括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技术手段:在传统遗产本体保护、遗产环境保护的基础上,本次规划增加了遗产所在大区域范围内大地景观的保护,也就是增加了区域范围内的区划管制内容。
4)保护内容:突破传统的针对遗产如何进行保护、维护、修复等技术层面,反其道而行之,从反面论述针对各类遗产保护的行为限定。这一保护思路的提出,在现实的遗产保护方面更加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新平堡保护规划不同于传统的古村、古镇的保护规划,它最大的特色是与沿线长城和新平堡下辖其他三个古堡之间在明朝边防体系中有着密切的关联度,新平堡明朝时属于大同镇新平路治地,下辖沿线长城和其他三个古堡。因此,对新平堡的保护规划,不能局限于新平堡本身,必须将长城、关隘、古堡、烽墩烟台这一明朝边防军事防御体系统一进行规划研究,才可清晰的梳理新平堡的价值的评价体系,提出合理有效的保护措施。因此希望本规划能够为古长城、古堡的保护规划乃至全国类似遗址的保护规划提供一定的借鉴和经验,使长城这一人类伟大的工程设施得以保护和延续。
[1] 陈同滨.中国大遗址保护的多学科研究[A].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国时间与理论进展[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 阮仪三,林 林.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J].同济大学学报,2003(2):9-11.
[3] 张艳玲.历史文化村镇评价体系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11.
[4] 吴 晓,陈 薇.历史文化资源评估的总体思路与案例借鉴[J].城市规划,2012(2):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