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曼志,葛召华,庄 磊
(山东省水利信息中心,山东 济南 250013)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现代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快速发展阶段,信息化水平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或行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以水利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推动山东水利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既是国家的既定战略,更是需要在实践中深刻研讨、认真谋划的重大课题。近年来,山东省水利信息化发展快速推进、亮点纷呈,但目前从全省范围来看,信息化建设仍滞后于水利建设,各信息化项目建设仍处于单兵突进状态,开发数量少、分布散,难以发挥信息化项目的融合性、带动性作用。究其原因,既有基础薄弱、投入不足等客观因素,更是由于在信息化发展初期,缺乏统一的省级信息化建设战略指导,谁有条件谁先上、数据自采自用、系统自建自管,逐步形成了一批独立、封闭的“信息孤岛”,制约了水利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为应对水利大发展的时代要求,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带动效益,统筹规划水利信息化发展战略,布好全省水利信息化建设这盘大局已成当务之急。
科学严谨的信息化发展战略是实现山东水利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必须从山东省水利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实际出发,制定符合时代潮流和自身需要的发展方向、目标和道路。
基于山东省水利信息化发展相对滞后,构建现代水网、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现代水利示范省的迫切需要,山东省水利信息化应确立后发先至的“赶超式”发展战略。并围绕山东水网配套建设水利信息化系统,用5~10年的时间基本实现山东水利数字化、智能化,使山东水网成为真正的现代水网。到2015年,基本建成全省水利信息监测采集传输处理网络、公共平台和重点业务应用系统,使全省水利信息化工作跻身国内同行业前列。到2020年,全面实现水利信息化,保持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依据上述发展战略和目标,顺应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结合行业发展现状、组织结构、自身能力等实际,山东省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建管并举、统分结合,需求牵引、应用主导,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协调推进。具体要求和落脚点是:做到“四统”、“四分”、“四个先行”。 即:统筹规划、统一安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分级负责、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工合作,急用先行、基础先行、重点先行、成熟先行。
一是考虑履行管理和服务两项职能的需要,考虑水利行业管理相对较弱、公共服务和应急反应职能比较强的实际情况,采用“管理服务型”的目标模式。二是按照水利部信息化顶层设计,综合考虑本省不同层级水利部门履行职责的需求、各自工作的重点以及组织结构、技术力量等情况,横向作为主导并突出“整合”,纵向突出“联动”,采用“合横联纵型”的架构模式。三是着眼于实现“后发先至”,考虑到山东省水利信息化问题长期积累、将要触及更多深层次问题,必须走“协同推进、制度规范”的路子,面对矛盾错综复杂、制约阻力不减的实际,采用“行政推动型”的组织模式。四是紧密围绕水利改革发展的需求,以应用需求为导向,以统一技术标准、数据标准和管理标准为基础,需要一个建设一个、开发一个连通一个、应用一个用好一个,采用“应用驱动型”的建设模式。
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布局,须通盘考虑现有状态、目标需求和资源投入等多方面因素,同时兼顾未来发展的可能需求,致力于发挥信息化项目的整体优势,做到“立足当下、整体提升、风险可控、着眼长远”。根据信息化系统的逻辑关系,山东省水利信息化系统的整体布局,由以空间为序的纵向、横向、层级三个维度和以时间为序的实施步骤4部分组成。
一是建设水利数字地图。联网地理信息系统,加载水利静态数据,建立数据更新长效机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形成全省水利数字地图,为资源共享和应用开发奠定基础。二是建设信息采集传输网络。规划完善水利信息监测站网,改造和配置测报设施,建设水利信息通讯网络,实现水利信息自动采集、在线监测和实时传输。三是建设集成应用平台。建设水利综合应用平台,完善保障措施,实现多维度、多层面数据存储、集成和共享。开发各类应用软件,为水利业务应用提供支持。建设指挥调度中心、内外门户及个人用户等应用终端,实现查询、定位以及自动统计分析、生成预警预报等辅助决策功能。
横向维度是指横向部署各类水利业务的应用开发,包括综合应用系统和已建、拟建的重点业务应用系统。纵向维度与横向维度有机联系,构成一个由“3类基础支撑、N项业务应用、一大集成应用”组成的动态化、开放式的建设布局,简称为“3+N+1”的建设布局。其中,三类基础支撑,包括信息网络、综合应用平台、水利数据中心;N项业务应用,指已建、拟建的各项重点业务应用系统;一大集成应用,指基于综合应用平台、汇聚各类业务应用、全面支持领导决策的应用服务系统。
层级维度涉及省、市(流域)、县、乡(镇)4个层级。水利信息化核心部分的具体部署为:数据中心、集成应用建设到市(流域),综合平台、内外门户部署到县,骨干网络延伸到乡(镇),信息采集监测、信息传输连接到点,形成全省具有统一架构、联通各级水利部门、覆盖现代水网工程的水利信息化体系,满足“采集自动化、资源标准化、传输实时化、更新常态化、结构扁平化、管理一体化”的需要,实现“应用平台窗口化、信息服务集成化、服务产品个性化、应用展示综合化、会商调度仿真化、决策支持智能化”,为服务领导科学决策、提升水利信息应用服务水平提供强大的信息化支撑。
水利信息化涉及水利系统各个层级和部门。各个层级和部门的职能、条件和对水利信息化的要求不同,必须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各有侧重。
1)全省水利信息化的重中之重是省级水利信息化建设。这是由省级水利部门所处“龙头”地位和担负的责任、省级水利信息化具有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省级水利信息化所处“蜂腰”的现实共同决定的。
2)省级水利信息化建设重点:包括省级数据中心和综合平台、集成应用系统、核心应用软件开发、门户网站、基础网络和信息安全、标准规范、运行维护体系;省级业务部门的重点是信息监测监控体系、业务应用系统开发、统一业务应用软件开发、业务系统与综合应用系统完整对接。
3)市(流域)级水利部门。发挥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基础性、综合性建设任务较重。市(流域)级水利信息化建设重点:包括基础网络、门户网站、信息安全和运行维护体系,市(流域)级数据中心、综合平台、集成应用系统二次开发;市(流域)级业务部门的重点是信息监测监控体系、业务应用系统二次开发。
4)县级水利部门。承担大量的具体公共服务职能、自身技术力量有限,一方面要按照上级部署建设基础网络、综合平台、信息监测监控体系;另一方面是搞好门户网站内容维护、民生水利信息系统开发和重点业务系统终端应用,水利信息化建设重点是后者。
5)乡镇水利机构、工程管理单位和水利信息监测站点,重点是信息采集、终端应用。
1)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当前,全省共有8大重点业务应用系统,即: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水文信息管理系统、水利电子政务系统、农村水利管理系统、水土保持管理系统、水库移民管理系统、水网工程管理系统。其中,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文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龙头,是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重点。
2)水利数据资源建设。水利数据资源主要包括水利空间数据,历史的、实时的水情、工情数据,水利行政管理数据。水利工程数据是解决信息孤岛、资源共享的重要手段,是利用“数据仓库与挖掘”技术进行动态拓展管理的基础。电子政务中的水利行政管理,是各个应用系统文件、资料的源头和最终归属,行政审批涉及到的数据是各类水利业务应用系统的基础。除水文水资源监测体系外,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电子政务是水利数据资源建设的重点。
3)水利数据资源管理。“一数一源、权威数据由权威部门提供”是有效管理信息资源的基本原则,要害是统一底层标准,数据向上集中。数据中心是水利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核心和各类应用系统的基础信息支撑平台,水利数据资源管理的重点是建设水利数据中心。
4)公共应用平台。公共应用平台是各类水利专业信息化应用的基础,包括相互关联的、又各司其职的网络、硬件、系统软件3个部分,其中软件起着重要的耦合、增效作用。系统软件是公共应用平台建设的重点。
5)集成应用系统。集成应用系统同时服务于民众进行信息公开、服务于领导提供决策支持、服务于业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能力,最能体现水利信息化对水利现代化的带动作用,涉及面广、影响大,目前较为薄弱,是今后所有水利业务应用建设的重中之重。集成应用系统建设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精心选择突破口并尽快实施,是集成应用系统建设的重点。
加快水利信息化步伐,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是一项事关水利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当前,山东省水利信息化工作已经进入到水利建设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阶段,更加需要不断探索水利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新特点及新规律,切实增强紧迫感、使命感,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确立“赶超式发展”战略,以便进一步推进山东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