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数华
(武汉大学,博士、副教授)
当前,用于新老混凝土界面粘结的修补材料主要分无机和有机材料两类。无机类有水泥或水泥砂浆,其主要缺点是粘结性差,达不到消除薄弱界面的目的。有机类的粘结强度相对较高,但与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相差太大,易变形剥离,且耐久性差、价格高、需干面施工、有毒。
在对新老混凝土界面粘结或对老化病害混凝土进行修补时,一般要求界面粘结材料或修补材料的力学强度应略优于混凝土,而物理变形特性尽可能与混凝土接近,这样才能达到既消除薄弱界面形成整体,又使两种材料长期共存的目的。
基于此,武汉大学研发了一种新型水泥基无机粘结胶,并已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解决了新老混凝土界面的粘结问题。该修补材料的应用机理主要有:
(1)化学吸附:有新的水化产物生成,并产生很强的化学键,将新老混凝土粘结。化学键理论认为,胶粘剂与被胶物的表面通过化学反应形成化学键而产生胶结强度。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与金属键,比范德华力能量要大得多,因而无机粘结胶与新老混凝土表面形成的化学键,有利于胶结强度的提高,对抵抗应力集中、防止裂缝扩展的能力贡献大。
(2)机械胶结:任何物体的表面,即使是经过细致抛光后的物体表面,放大后观察还是十分粗糙的,布满空穴与沟槽;无机粘结胶渗入新老混凝土的孔穴和沟槽中,待其固化后,就把两个物体的表面“铆”在一起了;在实际施工中,为了增加胶结强度,往往将物体表面打毛。一方面是可增加胶结面积,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加机械“铆”接点。
(3)吸附作用,即胶粘剂充分湿润被胶物的表面,分子间的吸附力就足以产生很高的粘附强度。第一阶段是胶粘剂的大分子通过布朗运动迁移至被粘物体的表面,胶粘剂中的极性基团逐渐向被粘物的极性基团靠近。第二阶段是吸附作用,当胶粘剂与被粘物之间的距离小于5Å 时,分子间的引力发生作用。根据计算,当两个理想平面距离为10Å 时,由于范德华力的作用,它们的吸引力可达到10 ~100MPa,距离为3 ~4Å 时可达到100 ~1000MPa,这个数值已远远超过现代最好的结构胶结剂所能达到的胶结强度。然而理想平面很难达到,即使经过精密抛光,两个固体的接触总面积还不到1%,因此只要胶结剂充分浸润被胶物的表面,分子间的作用力就足以产生很高的粘附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