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联合——双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之路

2012-08-15 00:48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双语校企人才

石 卉

(河南安阳师范学院,河南安阳 455000)

随着大中型企业在外向型经济贸易中进行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培养大批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高素质、复合型双语人才,就成为我国经济、文化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以此增强人才的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也是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新要求。而现如今,企业对双语人才的迫切需求与高校双语人才供应缺口之间的矛盾已进一步阻碍了经济贸易的发展,减缓了我国经济开放程度和国际化进程。因此,创新双语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联合高校和企业共同探究复合型双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之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创新双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基础

通过对15家大中型企业进行走访、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明显可见:校企双方在双语人才供需方面存在的矛盾及其突出:主要表现在既懂专业、又懂外语,还能将两者较好结合的复合型双语人才太少。具体而言,专业技术人员在外语交际能力方面极其薄弱,尤其是外语听力和口语;专业技术人员在阅读和撰写与本行业有关的外语资料,了解和反馈国外最新行业动态等方面能力有限;而外语专业人员虽擅长语言交际,但其专业能力欠缺,技术水平过低,难以胜任专业技术工作。企业迫切所需的是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复合型双语人才。虽然各企业已认识到双语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外语综合应用能力欠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但绝大多数企业在解决本单位外语人才不足、培养复合型双语人才方面却费时费力而又收效胜微,这表明:企业对于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复合型双语人才有很大的需求。

现如今,高校对双语人才的培养却远远滞后于社会需求,尤其是许多高校的双语教学与企业实践脱离甚远,其双语人才的培养仅仅停留在“书本理论”和“校外实习”这一狭小的空间,难以与专业融合,与企业联合,与社会契合。因此,企业对双语人才的迫切需求与高校双语人才供应缺口之间的矛盾就成为“校企深度联合,创新双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基础。

二、创新双语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目前,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探索校企联合双语人才培养模式是对传统高职教育模式的创新和完善,能实现校企双方收益的最大化,从而最终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校企联合双语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学校与企业联合的职业教育培训模式,是目前职业教育最具前景的培养模式。其具体形态是:以学校教育为主,企业培训为辅;以企业培训为主,学校教育为辅,坚持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相结合、组织保障与制度保障相结合、专业技能训练与职业品质培养相结合、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多方共赢,为社会发展培养多层次、创新型、实用型的双语人才。校企联合双语人才培养采用“2+1”人才培养方式,具体而言,通过用外语对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进行教学,前两年在学校完成公共课、基础课与专业课的修读,第三年第一学期的主要课程全部由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承担,第二学期进入相关企业顶岗实习,完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实践任务。这一模式是职业学校能真正实现“人才培养向市场需求靠拢,教学内容向岗位能力看齐”的办学模式,代表着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其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创新特色人才培养方式

校企双方要坚持产学紧密合作、工学深度融合,利用行业优势以及学院自身办学条件和实力,探索与国内外行业企业、院校合作开开展特色专业建设、构建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复合型双语人才培养模式。

1、校企联合实施双语人才多媒体教学模式

探索先进双语教学模式是校企联合复合型双语人才培养的核心。多媒体教学模式通过设计全新的整体教学过程和交互性、个性化的训练方式,把教与学紧密地融为一体,使课堂教学过程得到优化,信息资源得以保存与共享,学生传统被动学习方式得以改变,形成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方式的新组合。通过计算机辅助双语教学,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能有效地缩短学习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获得无限的技能训练,由此构建良好的教学机制,形成教学机制的双向互动。

校企联合实施双语人才多媒体教学模式,使企业参与到高校双语教学,将“产学结合”的思想贯彻于专业教学之中,通过特殊的专业及课程设置和和教学,为双语课堂提供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实践,既使高校双语教学与企业需求紧密相连,与时俱进,也突出强调了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培养。

2、校企联合共建双语人才分级评价模式

双语人才评价体系应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发展的系统。重新构建质量标准,创新考核评价方法以实现对双语人才的科学评价是创新双语人才培养模式重要环节。要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最新提出的分层化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以及各个行业颁布的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鉴定标准,构建由职业特定技能标准、核心技能标准、行业通用技能标准、跨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四个模块构成的新型质量标准体系。这种新的质量标准体系这是以适应社会需求与学生个体需求、以培养专业技术能力为主线的质量标准体系。与此相适应,要创新考核评价方法,就要改变单纯以理论考试测定学习成绩、评价学生水平的做法,而是以考查学生能力与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以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工作实践能力为主。要让企业的专家、工程师、技师等现场人员参与对学生的考核评定工作,以保证考核评定的权威性。

(二)以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创新核心课程体系

培养复合型双语人才,要优化专业培养方案,重组课程体系,要注重国内外行业标准和规章的融合,结合明确的职业岗位标准,按照“行业标准+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的思路重构“中外融通、课岗证一体、校企融合”的双语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全面“嵌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和英语水平证书等内容。以岗位业务流程为主线,校企合作共同设计行业特有专业的课程教学标准,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的项目化的优质核心课程:一是学院直接购买相关公司的课程体系,并按要求准备好教学设备,配置软硬件设施等,再由相关公司提供相关专业的信息、建设、技术更新等。二是由企业提供课程设置标准,双方共建课程体系。

双语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要真正体现重视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听取和吸收企业专家意见,在对职业岗位(群)进行深入的职业分析基础上,确定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职业主要素质、职业核心能力,从而确定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技能实训课程,以及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方法、手段等。要以职业分析为基础,围绕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按职业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整合,形成核心能力模块、通用能力模块、拓展能力模块,保证学生学会必备的基本技能并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潜能;还要适应企业技术进步的要求,开发双语新课程或拓新老课程,努力将职业所需要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纳入双语教学过程,保证专业课程具有鲜明的技术特征和较高的技术含量。

(三)以企业真实场景为平台,创新双语人才培养环境

1、校企联合共建共享双语人才培养优质资源

共建双语人才培养优质资源,首先要加强校企合作,加强教材建设,强化教材的实用性,面向现代化,形成一批高水平的双语教材。要结合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发展,尽快开发一批优秀的、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教材,开发一批融“教、学、做”为一体的特色教材。其次,高校和企业应在遵循前瞻性、学科性、建构性、实用性等原则的基础上,联合建设双语教学优质网上资源库。通过完善的资源体系,为双语人才的培养提供海量的、高水平的双语教学资源。此外,校企联合共建一个高效、统一、应用简便而功能齐全的双语教学平台,发挥它在信息交流、教学服务、学生自主学习等功能。

2、校企联合打造稳定的校外实习和就业基地

职业院校要坚持产学合作,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双赢”发展原则与企业合作,与企业共建特有专业的校企共享型“公共实训平台”,满足在校生技能培养、全行业技能人才培训,实现校内实训、岗位生产实习的有机衔接和融通。还要积极共建功能完善的公共实习培训基地,共享现场教学资源,确定教学技术的含金量。重视教学环境与工作现场环境的有机结合,创设教、学、做合一的特殊课堂,增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整合程度,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依托合作企业的资源优势,结合生产做科研,学院要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通过暑期顶岗实习、校外毕业设计、就业生产实习来提高大学生创新培养的针对性和社会实用性,通过专业实训来拓展学生的创新素质。

(四)以“双师”专业教学团队为基础,创新人才资源共享体系

校企双方要坚持“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原则,通过合作项目,与行业企业和院校合作构建基于行业标准的教师培养平台;形成教师互派机制,选派教师到合作企业、合作院校学习专业,考取相关岗位的国际资格证书等;派出教师到企业实践,考取相关的行业任职资格证书,特别是获取行业相关岗位专业技能培训教员和考评员资格证书,成为职业技能鉴定的专家;完善校外兼职教师的聘用和管理制度,全职聘请具有丰富的职业工作经验的专家和技师担任实训实践课程,从国内外企业或合作院校聘请具有相关工作经历的外籍专家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的讲授,打造一支专业特色、行业认可、专兼结合的“双师”专业教学团队。

高校和企业还要在政府主导下,按照不同行业划分,结合同行业内各企业、各单位在资金、双语人才等方面的各自优势,建立起本省自己的、针对性强、与专业紧密关联的从低到高不同层次的行业外语培训机构或其它多种培训形式。此外,全社会要充分调动一切力量,努力促使政府、大学、企业、社会培训团体互动,促使政府对外机构人员、大学外语老师、企业中优秀涉外工作人员、以及外国专家实现合作、良性互动,共建双语人才资源库,实现双语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

(五)以“优势互补、互惠双赢”为原则,创新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校企双方要充分利用行业优势,按照“优势互补、互惠双赢”的原则,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产学合作和国际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校内外实训基地良性发展,形成全新的开放管理模式和行之有效的合作教育长效运行机制;坚持走“依托行业,校企合作,国际合作”的开放办学道路,不断与国内外行业企业、院校合作开展专业建设,形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合作长效机制和有效的运作机制,强化社会服务和辐射功能,提升校企联合办学国际化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三、校企联合,创新双语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

校企联合,这一创新型双语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了现有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将传统的教育目标从获取知识转到学会如何学习上,将传统的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育方法改变为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双语人才培养的弊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双语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为双语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真实的实训基地,培养了学生在今后复杂多变的环境中随机应变、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职业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真正体验实际工作,有利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有利于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

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理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增强学生对业务的感性认识,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学生用积极的思维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尽管学院的实践教学体系比较完善,但企业参与教学则是对实践教学的一种创新,一种拓展,使学生在校内就能接触实际工作,缩短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因而,这种校企联合双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可以进一步完善双语实践教学体系。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校企联合培养下,学生能通过到企业内部对大量真实的业务的处理、判断和分析,创造地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面对行业中的诸多难题,学生必须认真思考、积极分析并解决问题,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结束语

“校企联合”这一创新性双语人才培养模式,在实现了“校企双赢,资源共享,人才优化”的同时,提升了双语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为职业技术院校倡导“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办学思路,推进复合型创新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开辟了一条新路。

[1] 张立新.校企一体闯新路[N].中国教育报,2006-11

[2] 孙伟宏.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优秀技能人才[J].教育发展研究,2006,(7).

[3] 赵云霞,史洪云,魏玉洁.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1).

[4] 王咏梅,陈少蓉.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C].第三届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2008.

[5] 蒋隆敏,凌智勇.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江苏高教,2006,(3).

[6] 金长义,陈江波.德、美、澳、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6).

猜你喜欢
双语校企人才
人才云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