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优化社会阶层结构的若干思考

2012-08-15 00:52:14刘丹
关键词:社会底层社会阶层阶层

刘丹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研部,湖北 武汉430022)

对优化社会阶层结构的若干思考

刘丹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研部,湖北 武汉430022)

优化社会阶层结构是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而具基础性的工作。现实中国不仅社会阶层结构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现状,而且社会阶层存在流动不畅、阶层垂直固化的现状。为此,需要加快经济发展、优先发展教育、完善社会保障、建立公正清廉的社会机制等措施以扩大社会中间阶层,形成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

社会结构;社会阶层;对未来有信心

当今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交织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遭遇社会转型拐点,面临“中等收入”陷井。换言之,社会风险在加大。因此,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对于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和谐稳定的发展局面意义重大。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是一个社会的常态。社会管理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各阶层群众冲突的过程,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和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而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不仅会减少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对抗,维护社会稳定,更能增强社会各阶层对未来的信心,激发社会活力。因而,优化社会阶层结构就成为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而具基础性的工作。

一、当今中国是“上小下大”的金字塔型社会阶层结构

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两大结构,二者互为支撑,互为基础。经济结构的变动调整带动影响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结构的变化调整又促进经济结构的完善和持续变化。所以,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必须协调,相辅而成。而在社会结构中,核心的问题是社会阶层结构。我国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市场进程的发展,体制机制的改革、社会转型的加快,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动,社会阶层结构出现了优化和重组。改革前政治主导下的阶层格局正朝着一种多元化、以职业为基础,具有现代化社会特性的社会阶层结构演化。这无疑是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现代化发展的成果。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今天中国变化中的社会阶层结构同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相比,仍显得滞后和不尽合理。社会学理论认为,一个社会大致可分为富裕阶层、中间阶层、劳工阶层和贫弱阶层。在现代社会中,应有60%~70%的人口(或家庭)属于中间阶层;富裕阶层占10%~15%,劳工阶层占10%~15%,社会底层占10%以下。这种社会阶层结构被称之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由于中间阶层的增多,能让每个社会成员看到拾级而上的希望,可以缓和因贫富差距造成的社会对立情绪,有利于社会稳定,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消费,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因而,这种社会结构被普遍视为稳定性最强、幸福程度最高的社会。借鉴已实现现代化国家的成熟经验,这种社会结构才是同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社会阶层结构。今天的中国处在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按常态社会中间阶层应该达到40%以上,可根据中国社科院课题组调查显示,2010年中国中间阶层比重只占25%。中国今天的社会阶层结构还是一个“上小下大”的金字塔型结构。如果按近年来中间阶层规模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计,中国还需要15年才能达到。这就意味着中国的社会结构要落后于经济结构15年。这种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存在的严重结构差,正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大的不协调,也是产生当今诸多经济社会矛盾和问题且久拖不解的结构性原因所在。

二、当前社会阶层流动存在隐忧

随着“官二代”、“富二代”与“农二代”、“贫二代”等热词蹿红网络,不少以强欺弱的公共事件更是刺激着民众的神经。这不仅把“官”与“民”、“富”与“贫”、“强”与“弱”的社会断裂与对立展现无遗,也反映出民众对于阶层固化的焦虑与愤恨。这可以说是我们今天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新背景和新课题。但丁曾说:“生活于愿望之中而没有希望,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只有实现社会公平自由的阶层流动,才能让每一个公民怀着自己的梦想,去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梦想。可当前中国社会阶层不仅结构不合理,更在流动上存在着极大的隐忧,以致许多人对未来缺乏信心。首先,是底层群体扩大趋势。中国经济30年保持高速增长,这本应使阶层向上流动加快、向下流动下降。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却出现了原有社会底层群体向上流动困难,社会底层扩大,不少中间阶层一不留神也极易滑向新社会底层等现象。这种现状使许多人都存在着强烈的危机感和焦虑感,担心自己在社会转型中沦为新的社会底层。尤其是不能充分就业的大学生群体和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基于对自身困境的感触,更具有危机感。有些人甚至被仇视和向往等多种思想和情感纠结而形成复杂的人格和思维状态,或是萌生“愤青”意识,对抗主流价值观;或是产生过激行为,采用自我消失和暴力手段对抗社会。正是这种一方面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却是底层人群的不断扩大和向上流动率的下降,导致了中国社会贫富差距的迅速拉大。中国的基民系数从2002年首次突破0.4的国际警戒线,现正在朝0.5的国际红线靠拢。这必然会激化社会阶层的对抗和矛盾,增大社会风险,使社会的和谐和稳定面临困难和挑战。

其次,“赢家通吃”侵蚀公平竞争。合理、充分的阶层流动是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源泉,只有实现社会的良性互动,社会才能在快速前进中保持稳定与平衡。一般说来,影响社会阶层向上流动的因素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自致性因素”,即个人教育程度,自身努力程度;另一类是“先赋性因素”,即家庭背景,父母职业等。通常“先赋性因素”作用越大的社会,越是封闭,反之,“自致性因素”为主导的社会,则意味着个人较大的自由选择和发展的空间,越是开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改变了以身份论阶层的做法,但“拼爹游戏”在今天的中国仍大量存在。据中国社科院公布的《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研究报告表明,父辈具有社会资本的人比一般人更易于成为干部,在父辈受教育程度这个自变量固定的情况下,干部子女成为干部的机会是非干部子女的2倍多。另据已曝光的一些地方公务员招考不断爆出的“老子招儿子”、“量身定做”等事例也表明,拼搏不如拼爹。父辈社会地位的高低,掌握社会资源多少,成为子女就业的决定性因素。“赢家通吃”现象的蔓延使得在各种资源和机会的配置中,社会底层处于劣势地位,更加大了社会阶层固化的现状。而社会阶层的固化只会加剧中低社会阶层的身份焦虑,拉大社会阶层的断裂面,从而破坏社会的合理结构。同时也会使阶层对立缺乏理性、宏观和宽松的环境,导致精英阶层的安全感下降,更会削弱政府对社会的管理能力,普通民众对社会的不信任,会使社会政策及政府本身产生合法性危机。总之,阶层固化和权力世袭的社会是没有赢家的。

三、扩大中间阶层是优化社会结构的关键

优化社会结构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社会阶层结构的标志性指标是中间阶层的比重。纵观今天世界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都有一个人数众多的中等收入群体。美国80%的家庭属于中产阶级,日本号称:“一亿皆中流。”而今天的中国,中间阶层仅占25%,这种社会阶层结构是难以实现温家宝总理在和网友在线交流时所讲到的:“让人民生活得安心、舒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因此,当前扩大中间阶层的比重就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优化社会阶层结构的关键。那怎样才能加快扩大中间阶层的比重呢?主要措施和途径有:

(一)坚持发展不放松。一般而言,在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时期,社会的上升机会多下降机会少。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的持续高增长,尤其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择业方式的改变就催生了大量社会底层向上流动的机会和事实。今天影响阶层向上流动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教育和就业,仍然离不开经济的较快发展。所以,只有保持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才能为个人发展提供机会,使阶层的向上流动成为可能。

(二)大力发展公共教育。从古到今,通过教育实现向上流动是社会底层群体改变命运的主要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考制度的恢复,就使大批平民子女通过教育实现了向上流动。但当前我国各阶层上大学机会的不平等在增加,加之就业竞争的不公平,极大地影响着中下层往上流动。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国高考弃考生84万,2010年增加到100万,弃考生主要是社会底层家庭的子女。所以,我们要致力于发展公共教育,坚持教育优先的发展战略,让更多的人能接受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同时要促进教育公平,尤其要在政策上扶助中下阶层,降低他们的教育成本,提高其向上流动的能力和机会。

(三)调整收人分配政策。在当今中国,中低社会阶层实现向上流动主要靠劳动报酬。然而近些年来,我国存在着劳动者工资增长赶不上企业利润增长,居民收入增长赶不上国家财政收入增长的状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中下层的向上流动。为此,“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无疑会给中下社会阶层看到了通过劳动实现向上流动的机会和希望,从而提振了他们对未来的信心,增强了他们对社会的认同。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与社会流动虽无直接关系,但社会保障可以减少社会中下层的向下流动。目前因病返贫、因教返贫、因房返贫的现象有所上升。同时中国的中间阶层和发达国家中产相比,心态上有更多的不安全感。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医疗和住房、养老等社会保障的缺失不无关系。所以,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社会阶层的合理流动意义重大。它能有效保护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的利益,稳定中间阶层的地位,也能平衡高收入阶层和中低收入阶层的收益程度,实现社会公平。

(五)建立公正清廉的社会机制,保持流动通道的开放畅通。从现代社会发展的经验看,举凡阶层向上流动一般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持续的经济增长提供个人发展的机会;二是有公正清廉和开放的社会机制保障个人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向上的流动。黑人出身的奥巴马能成为美国总统,得益于美国是一个机会开放的社会。目前中国社会流动不畅,出现阶层固化,根本原因在于公正清廉的社会机制的缺失。比如,城乡二元分到制度,导致农村人口就业和受教育的机会少于城市人,官本位制度导致官员权力过大,又缺乏政治透明度和监督机制,官员滥用权力,将资源和机会留给子女、亲属;公平、自由竞争和开放的制度建设不完善,个人的努力无法因社会关系、家庭背景抗衡等。公平的缺失导致制度的失效,制度的不完善加剧了公平的缺失。所以,眼下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和完善公正清廉的社会机制,打破各种阻碍社会流动的壁垒,以保持社会流动渠道的开放畅通,让每个人都能看到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向上流动的机会和希望,对自己和国家的未来有信心,使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

[2]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与社会建设[J].新华文摘,2010,(22).

[3]重构社会阶层公正流动[J].瞭望,2011,(10).

猜你喜欢
社会底层社会阶层阶层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华人时刊(2022年15期)2022-10-27 09:05:00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华人时刊(2022年15期)2022-10-27 09:05:00
善良者的苦难,无法忽视
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与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发展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3:42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趋势、挑战及组织策略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英语文摘(2019年7期)2019-09-23 02:23:24
雷蒙德·卡佛
青年文学家(2019年5期)2019-03-13 03:27:30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了解社会底层心态为精准扶贫把“心脉”
由中法底层社会电影差异看中法文化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