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

2012-08-15 00:50景永莉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年13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民办应用型

□文/景永莉

(商丘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河南·商丘)

民办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

□文/景永莉

(商丘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河南·商丘)

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民办院校课程设置现状,本文提出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实现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民办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

原标题:民办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研究

收录日期:2012年4月28日

民办高等教育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弥补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教育资源短缺,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目前与公办院校相比,仍在办学基础、办学条件、办学规模以及社会影响和认可度等方面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此,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民办高等教育应调整发展思路,从盲目追求生源数量转向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特色,充分发挥民办高等教育办学机制灵活的特点,优化课程体系设置,积极探索民办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道路。

一、民办高等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设置结构不合理。目前,大多数民办院校的课程体系设置源自公办高校模式,有的甚至直接照搬,忽视了民办院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生基础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差的客观因素。有些课程缺乏相应的师资,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不是该专业的教师勉强予以承担,其结果必然是“教师教不了,学生学不会”的局面,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课程体系设置选修课比例不足。民办院校师资队伍一般都是专兼结合,专职教师大都是刚刚毕业的研究生,教学经验和知识层次欠缺,而外聘的兼职教师,多为公办院校具备高级职称的专家教授,则因其不稳定性,无法保障授课任务,这种情况下民办院校只能基本完成必修课程的教学,根本无暇顾及选修课的开设。选修课的开设注重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为其今后的专业理论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积累,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对知识驾驭能力的有效途径。由于民办院校客观上存在不利因素的制约,往往是教学计划中的选修课要么是没有相应的教师授课而直接删除,要么是大大减少选修课的课程比例,显然这种课程设置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剥夺了学生对课程自主学习的选择权,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体系设置偏重应用型课程。民办院校由于缺乏足够的国家财政支持,从而生源数量的多少以及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成为其生存的前提条件。为此,民办院校的专业设置势必要符合市场对人才类型的需求变化,并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的热点来选择相应的专业和课程设置,这种专业和课程设置的市场化导向就决定了应用型课程在民办院校的教学计划中占主导地位,忽视了高等教育应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使其在智力、能力和道德上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二、民办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民办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符合学校自身的办学定位。首先,民办院校应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结合自身现有的办学条件、办学基础进行准确的定位,如课程设置突出综合性和灵活性、专业设置的可持续性和科学性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期性和层次性等方面着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同时应避免学校定位的盲目攀比、随意拔高和脱离实际;其次,民办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要有所突破和创新,以课程体系设置科学合理、特色突出、富于创新为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据,以重点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具备社会责任意识强、素质高、具有一定创造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原则,即努力体现人才培养的个性化、专门化的“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社会需求人才。

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培养类型,即培养什么类别的人才;其次是培养层次,即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标准。从人才培养类型来看,民办院校大都定位于应用型人才,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颁布的世界教育分类标准,应用型人才与学术型、工程型人才相对应,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因此根据民办院校目前的办学条件和生源质量,其人才培养类型定位应选择具有一定技术的应用型高级人才,特别是面向新兴产业、新兴职业的人才培养,准确定位,这样才能扬长避短,毕业生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从培养层次来看,民办院校应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的发展,以培养知识面较宽、基础扎实、综合素质较高、创造能力较强的人才标准。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的多层次和多规格。另外,民办院校不应仅仅局限于学历教育,同时还可以积极开展各类准学历教育,如自考助考班、帮助社会在职人员通过集中学习取得高等学历以及进行各类职业培训教育,如企业在职人员职业培训等。

三、推进民办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课程体系设置要突出特色,构建多样化课程体系。一般而言,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是由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以及实验和实践课组成,民办院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不仅要考虑到自身的客观条件和学生基础,更要充分体现课程设置的灵活性、选择性和多样性,不断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实现学生培养的课程模块化,即搭建公共基础课模块体系、专业基础课模块体系和能力素质课模块体系,理论课难易适当,实践实验课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过程中;同时,民办院校通过与社会企业单位合作共建等方式,积极开拓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并积极引导学生在校期间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如外贸从业资格证、会计从业资格证、导游证、计算机等级证等,突出学生素质培养,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另外,课程设置多样化也体现在民办院校在充分发挥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认真规划选修课的开设,建立完善的课程选修制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最后,民办院校还可以充分利用方便快捷的信息网络技术引进精品网络课程资源以补充课程数量,优化课程结构。

(二)课程体系设置要与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曾经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教师的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色。民办院校师资队伍力量不足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如何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知识结构合理、学历与年龄层次协调的师资队伍对于民办院校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因此民办院校一方面要加大力度招聘一批学历层次高、年富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充实队伍;其次也可以充分利用社会上的各种资源,如企事业单位高管、高级技术人员、公办院校的高层次人员进行授课,同时要多渠道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民办院校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特别需要“双师型”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引进和外聘等方式;另一方面也要积极鼓励和培养本单位的现有教师向“双师型”靠拢。通过加强师资队伍管理,逐步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学研究等各个环节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宗旨,最终形成一支在知识、年龄、职称、类型等方面体现层次性、梯队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科学合理的民办院校师资队伍。

(三)课程体系设置要加强质量监控。课程质量监控体系保障了各个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落实,民办院校应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定位要求,制定体现人才培养个性化特色的教育质量标准,实施督教、督学和督管一体化的督导机制,对每门课程从选课、开课、直到结束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监控体系,主要内容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计划进度执行、教材的选用以及教师教学资料的准备和岗前培训等环节,课程教学监控手段可以通过听课、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方式收集信息,对教学质量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及时向相关教学管理部门反馈,对于出现的问题要迅速地解决或提出应对方案,以此来控制和调动涉及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内外部因素,以保证整个课程教学活动的质量;其次是制定校、系、教研室三级课程评价标准,完善标准课程、重点课程以及精品课程三级体系建设,标准课程是三级课程体系的基础,旨在保证所有课程均要达到既定的标准,若不能通过,则要么取消该课程的设置,要么立即进行整改直到达标;重点课程是具有本校特色和优势的课程,是根据标准课程建设进度和人才培养的提升来确定;精品课程则是重点课程建设基础上确定的高标准课程,不仅体现了民办院校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升,同时也对授课教师和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将极大地推动整体课程建设的进度,实现课程建设层次的提高。

[1]郑坚,杨万清.民办本科院校构建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1.

[2]葛学敏.关于民办高校课程体系改革的几点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1.

[3]周山泉,王立志.对民办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定位的思考[J].成人教育,2011.4.

[4]王洪斌,姚兴存.基于能力本位的民办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优化思考 [J].教育教学论坛,2012.1.

G647

A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民办应用型
民办本科院校开展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