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呼兰区利民第二中学 吴志强
哈尔市呼兰区利民第二中学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是黑龙江省首批标准化学校建设先进单位。2007年以来,学校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以下简称课改),所构建的“352课堂教学模式”,成为了师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成为了提升师生生命质量的有效途径。课改不仅改写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低,面临合并的残酷现实,还让学校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名不见经传到声满全区,逐步走向全市的华丽转身。
追溯我校的课改背景,那是为改变现状,冷静分析后的一种果敢尝试。2007年,我校未进行课改之前,在校生不足500人,教学现状令人忧虑:课上,教师满堂灌,部分学生满堂睡。学生课业负担沉重,老师虽然很敬业,但那种“精英式”的教育,在牺牲了大多数学生的前提下,也只培养了几个优生,且部分“高分低能”。课下,觉已睡足的学生十分活跃。教学楼内上窜下跳,打闹现象比比皆是。学生搞帮派,打仗斗殴现象时有发生。片刀、镐把常隐匿于学校树墙草坪之中;学生素质低下,不懂礼仪,不骂人不说话。教师找不到一点职业幸福感,不少老师私下议论:“咱们利民二中让利民一中吞并,那是早晚的事。”
为何会造成这样的局面?是我们的生源真的太差,还是我们的老师责任心不强;是我的管理不到位,还是我们的方法不科学……我日思夜想。偶然听到“咱们老师太能唠叨了,根本就不了解我的感受……”的抱怨声,打开了我的心结。传统的教育让我们的教师一直把学生看做是吸收知识的容器、应付考试的机器,课堂教学“满堂灌”“疲劳战术”“题海战术”,不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不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结果是出力不讨好,费时又低效。教师给与的压力越大,学生的逆反心理越强。厌学、弃学也就不足为奇了。
经过深刻反思,我们意识到学生没有错,是我们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有问题,是我们陈旧的教学方法有弊端。因此,我决定把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改变学校现状的突破口。就这样课堂教学改革在我校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几年来,我们在借鉴杜郎口中学和洋思中学课改经验的基础上,在不断的“实践——反思——总结——再实践”的探索中,走出了一条螺旋式上升的课改之路,构建了“352课堂教学模式”。其内涵为:“3”是指课堂教学遵循的三个原则。“以生为本、先学后教、全员发展,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提纲主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问题主线,活动主轴”的教学策略;“自主课、展示课、反馈课”三种课型。“5”是指学习流程的5个基本步骤。即下发提纲,自主学习;对学群学,解惑生疑;组组互动,讨论释疑;展示点评,总结升华;巩固训练,拓展延伸。“2”是指两项反馈提高:学生梳理学习过程,构建知识网络;教师教学反思,生成教学智慧。
这一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先学后教为方向,以“导学提纲”为载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为突破口,课堂教学体现“10+35”的时间分配原则。以优化学生学习过程为重点,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的教学模式。充分达到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我们采取了4个策略:
“堵”的策略:“堵住讲授时间”。课堂教学的时间是固定的,教师讲的多了,学生自然说的就少了。我校课改初期,采取“10+35”的时间分配原则。即一节课中,教师的讲授不超过10分钟,学生的活动不少于35分钟。这样就逼迫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逼迫着教师向多元化、策略性的指导转变;“堵住教学质量下滑”。在教师和家长的心目中,衡量教学质量好坏的尺子,就是教学成绩的高低。因此,课改初期就必须做到教学质量不能下滑,要有所提高。否则,课改就会陷入众矢之的,举步维艰。为此,我们所有领导天天跟踪课堂驾驭能力差的教师,确保其课堂有效开展,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稳中有升。事实证明,课改能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管”的策略:课改最大的难题,就是转变教师的观念。传统的教学思想已根深蒂固,传统的以“成绩论英雄”的育人观念已深入人心,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已驾轻就熟。“改”虽不容易,但不改绝对不行。课改成在教师,败在校长。校长必须要有“不换思想就换人”的执行力。为彻底改变教师的理念,我们建立了3个机制。一是静态管理机制,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和办法来约束和规范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二是监督检查机制。以副校长为主、中层干部为骨干力量的检查小组,及时、公正地督查教师课改的实施情况。三是量化评比机制。一周一结,一月一评,一学期一奖惩。课改在严管中得到了深化。
“促”的策略:就是面向全体,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一是注重培训,我们构建了文本教材、案例教材、声像教材三模块的培训材料,每周组织教师集中学习,通过不断的培训学习,我们教师实现了对新课程的理念、行动策略从陌生到熟知,从熟知到灵活运用的提升过程。二是强化岗位练兵,每周一次教学反思,每月一项练兵活动,每学期一次学科知识考试、一次课堂教学比武,每学年一次理论知识考试、一次课标考试等,“以考促学”“以学促变”。三是个别关注。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有的教师必然转化得慢些,我们就跟踪指导,甚至下班后小聚,情感上沟通。我们最多的时候对一个教师的课跟踪一个月,使其转变巨大。曾有教师坦言:“校长那么忙,还一次次地跟我进课堂,帮我找原因,研究策略,如果我再不提高,我对不起校长啊!”
“研”的策略:改革就是走新路,每一位教师都是课改的践行者,对于课改最有发言权,往往有着领导们意想不到的智慧。我校充分发挥每一名教师的智慧,为他们搭建了展示的平台——双周教研组循环研讨。各组教师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化解了教师在课堂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个难题。集中起来有:导学提纲设计的目标过大及板块的调整;小组如何划分,小组长如何培训,小组如何合作、交流;学生自主学习时如何使用双色笔;部分学生黑板展示,其余学生做什么;学生自主不到位;教师担心课时不够用;复习课如何使用导学提纲;教师何时追问、点拨;三块黑板和多媒体如何整合……我们做到了“发现问题,不回避问题”,“疑惑一点,研究一点;成功一点,积累一点,推广到面”。
我校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催生出一流的教育思想,激励出优秀的师资队伍,历练出空前的进取精神,打造出优质的教育质量。
课改培育了一批灵慧创新、品学端正的上进学生。前来考察学习的教育同人,经常有这样的共识:“你们的学生有礼貌、热情、聪明、自信,这里的孩子真可爱!”现在,所有的学生都能阳光自信地走上讲台,交流个人的意见,展示学习成果,学生有了自信心,个性得到张扬,自身价值得到肯定,从而迸发出创造力。他们也由原来的“讨厌上课,盼望下课”到现在的“渴望上课,不愿下课”。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2009届毕业生刘洋同学,曾在哈师大附中文科班考取了学年第一名;2010届毕业生徐红同学,在哈三中考取班级第一名;2011届毕业生李莹同学,在哈三中南岗校区始终名列前茅。这对于农村学校的学生来说实属不易。我校培养学生“高分高能,低分也要高能”的目标正在实现。
课改打造了一支博学善为、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我们的教师每天都是快乐的,在他们的身上洋溢着教育者的朝气,他们找到了职业幸福感。同时,课改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原本连区内赛课都不敢参加的教师团队,如今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理论都得到提升。2010年全区学科知识测试,我校教师平均成绩第一。市区“烛光杯”“探索杯”等教学大赛,有多名教师荣获一等奖。9名教师申报市级骨干教师,8人考试通过,通过率全市最高。市岗位练兵展示,语文组团队荣获一等奖。学校还有多名教师送教讲学,有多名教师的课备受领导好评,“利民二中老师的课能达到让学生应知尽知的程度”,市教研院领导如是说。我本人也被评为省优秀教师,哈尔滨市教育家式校长。课改为我校教师快速成长搭建了平台。
课改打造了一个成绩卓著、响有盛誉的农村学校。5年的时间,我校规模逐步扩大,在校生达到1714人。办学水平日益提升,学校先后荣获省级地方课程实验工作先进集体;市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市德育工作、中小学体育教育先进单位;区级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标兵单位等四十余项殊荣。办学声誉显著提高,学校先后得到了多家媒体和报刊杂志的关注和报道。近两年,前来考察学习的学校几十所,教师千余人。课改经验辐射区内外的多所学校。
课改路上的风雨兼程,让我校在回归教育本真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串清晰的脚印,在打造生命课堂的实践中收获了一粒粒饱满的果实,孩子们演绎着新课程带来的精彩,教师们享受着课改拂面而来的春风。面向未来,与时俱进的二中人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往开来、开拓创新、注重内涵、突出特色,朝着心中的理想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