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校区模式下高职学生党建工作模式构建

2012-08-15 00:47王文峰
河北职业教育 2012年8期
关键词:校区学生党员院校

王文峰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 400067)

近几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多校区办学已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普遍的一种运作方式。与单一校区相比,多校区办学开拓了新的教育发展空间,弥补了教育资源的不足,增加了院校的竞争优势,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人数多、距离远、运作成本高、师资力量分散等。学生党建工作作为高职院校发展和学生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面临着诸如党建规模扩大、党建资源整合、党员教育管理难度加大等问题。按照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特点和规律,在一校多区的格局下如何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更好地发挥其在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龙头作用,成为高职学生党建工作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一、多校区模式下高职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等院校,在学生党建工作上的重点任务是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带领广大青年学生努力学习、提升素质,成为地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领域的高技术人才。然而,由于多校区在空间上造成的距离现实,高职学生党建工作在新的管理模式下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如下:

(一)党建规模与党建水平相冲突的问题

伴随多校区建设运行和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招生数量和质量较之以往的单一校区有大幅度的变化,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数量规模和质量水平上的挑战。目前,要求入党的高职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一般班级申请入党人数能达到50%。然而,当前高职思想状况总体比较复杂,有明显的多元化、个性化、现实性等特点。因此,学生入党前的考察培养和入党后的教育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多校区管理模式下,学生人数众多,教学管理任务繁重,党务人员流动性大,入党质量关难以细致把握,导致党建规模和党建水平难以保持均衡发展。

(二)党建资源整合利用力度亟待加强

多校区的管理模式造成学生党建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分散缺乏,资源难以实现共享,信息难以畅通,给高职学生党建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党务干部人员紧缺,流动性大,专业化专职化困难;新校区建设发展所需巨额资金导致学生党建工作所需经费紧张;新老党员交流缺乏,榜样示范作用发挥受到限制;学生党支部管理困难,信息不对称导致支部活动协调困难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党建资源的科学、合理、有效配置,给党建资源的充分利用造成了极大障碍,严重阻碍了学生党建工作持续高效运转的步伐。

(三)党建工作模式亟待调整创新

由于多校区运行下校区分散,加之高职学生在校时间相对较短和培训体系的不完备,现有的党建运行机制已经无法适应新的目标和任务要求。比如新校区的校园文化氛围比较缺乏、高职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程度不高、师生缺乏沟通交流、难以形成高年级带低年级的良好工作机制等,增加了对入党学生考察培养和教育管理的难度,学生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打折扣。因此,在多校区运行模式下如何与时俱进,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和教育管理实际对管理思路、管理方式进行大胆创新,探索出一种全新的学生党建工作模式是每一个党务工作者所应该深刻思考的。

(四)党员教育的内容、形式以及方法亟待创新

高职院校的学制目前为三年制,个别专业甚至是两年,在校学生从写入党申请书到被发展为预备党员至少需要两年时间,与本科院校相比,客观上存在着培养考察时间过短。加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占学生总数的比例偏低,而且学生党员大多集中在三年级,难以发挥其先锋模范和骨干带头作用。随着多校区管理模式的运行,必然会加剧对学生党员的跟踪教育管理难度,学生党建工作将面临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纯、党性修养欠缺、模范作用不突出等问题。因此,积极探索创新新形势下学生党员教育内容、形势及方法,大力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及管理,保持党员先进性,发挥学生党员的榜样示范作用已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多校区模式下高职学生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其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作用应用于多校区模式下高职学生党建工作实践,核心就是要以高职学生为本,以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本,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创新多校区模式下高职学生党建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增强提供必需的保障,切实引领帮助高职学生成长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中坚力量。

三、多校区模式下高职学生党建工作模式构建

高职院校特有的三年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机制,本已给学生党建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加之面对多校区管理模式的新形势,笔者认为学生党建工作需要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从组织领导、制度创新、机制运行、干部队伍等方面出发,努力探索与多校区管理相适宜的学生党建工作模式,积极发挥学生党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健全组织领导,构建高效组织网络

多校区学生党建工作的关键是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领导决策机制、政令畅通的执行机制以及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工作评价体系,形成一个领导有力、运转高效、协调一致的组织网络,单一校区那种高度集中的党建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多校区党建的实际要求。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的管理实际,按照“健全机制、规范程序、分头把关、提高水平”的原则,合理设置校区党建组织机构,健全“学院党委一系党总支一党支部一团支部”组织机制,完善多校区党建分层管理模式,统一整合配置各校区学生党建资源,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建立完善的党建工作考评激励体系来有效提高学生党建工作水平。就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规模和学制来看,虽然不能像本科院校那样做到“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但可建立学生党小组制度,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特别是业余党校学习结业学员的跟踪培养。

(二)加强制度创新,构筑完善制度保障

管理是育人的重要手段,制度是管理的根本保证。加强学生党建制度建设是提高学生党建管理水平的切实措施。高职院校应结合多校区和高职学生实际,对原有党建制度进行整合,按照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原则,根据学生党建工作运行规律,建立、健全、修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基层党组织建设、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细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学生党员考核汇报制度等方面,并严格落实,依照制度对党员和积极分子进行管理、教育、考核,使学生党建工作有章可循,形成制度科学、遵章执行、规范办事的良好局面,保证学生党建工作的与时俱进与规范运行。

(三)创新教育管理机制,增强教育管理有效性

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从严治党的中心环节。面对多校区管理新形势,加上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和面临就业的紧迫性,在进一步把好学生入党关、创新培养教育内容和方式、完善激励考评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多校区实际,应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开展工作:

1.构建“党员带动学生”的自我教育管理机制

在多校区格局下,尤其要重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形成“以点带面”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新格局。

(1)树立正面典型,发挥榜样作用。多校区运行方式下,学生规模庞大,学生质量层次不齐,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压力骤然加剧。在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把那些素质好、能力强、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培养、发展为党员,通过榜样示范的方法推进思想教育、学风建设、人才培养工作,不仅有助于党员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提升党员综合素质,而且有助于发挥示范效应,提高学生的教育管理效率和水平。

(2)高低班级对口挂钩,党建工作“传、帮、带”。在校区分散、学生人数多的现实条件下,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中老党员的作用,按照专业班对口的方式采取高低年级挂钩扶持的办法,由高年级学生党员对低年级进行“传、帮、带”,主要负责指导低年级班级开展党建学习活动,进行入党积极分子考查、培养,将党建工作经验传授给低年级党员,保证党建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2.构建“网络化”的党建工作机制

(1)拓展党课教育“网络化”机制。在多校区办学特点和高职学生培养模式下,如果还是按照过去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内容的集中教学方式开展学校党校教学,将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如交通问题、课室问题、与专业教学时间相冲突、顶岗实习等问题。因此,必须进行对教学方式进行适应性调整,积极构建“学院-系科-班级”三级党课教育网络,形成以学院业余党校为主导,以系级业余党校为主体,以班级党章学习小组为基础的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的分层推进的培训教育体系。

(2)党建工作“网络化”、“信息化”。高职院校为有效应对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党建工作带来的挑战,更应该充分运用网络,发挥网络在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作用。一方面能有效突破工学结合、顶岗实习造成的时空限制,另一方面也为同学们随时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例如,建立党建理论学习、研讨的门户网站,占领党的理论、政策宣传的网络阵地;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入党积极分子教学的网络远程教学;实施党内信息统计“信息化”、党内信息管理“网络化”工程,提高党内信息动态管理的效率,以克服多校区办学和学生顶岗实习条件下党建工作的地域、空间障碍。

3.构建“党风促学风”的校园文化机制

校园环境文化是高校育人的基本环境,它“包括校容校貌、教学内容与管理制度,全校师生的共识及所遵循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种浓烈的精神氛围”。多校区管理模式下,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如何在这些办学“新区”传承、延伸学校一贯的办学理念、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使在“新区”学习的大学生能够成为传承本校大学精神的当代优秀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必须紧紧依靠广大党员和基层党组织,从多校区办学的现实出发,构建“党风促学风”的校园文化机制,结合高职学生成长成才需要,通过开展特色鲜明的精品文化活动,着力展现本校校园文化的时代风采,推动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在新校区的形成,做好高职学生大学文化精神的培养与塑造工作,使之成长为德、智俱佳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增强党建干部力量,打造管理服务高地

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乐于奉献的学生党建工作队伍,是做好高职学生党建工作的保证。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主要依靠三支队伍。党务工作者是专职从事学生党建工作的干部,他们主要在规范程序、严格把关、宏观协调方面担负重要职责;党员专业教师尤其是“两课”教师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对大学生的“三观”树立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建立具有较强的感召力;学生党员既是学生党建工作的对象,又是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骨干力量。面对多校区管理模式带来的学生党建工作新形势,高职院校首先要加强党建工作人员的整合力度,提高管理服务效率;其次,要对既有党建干部进行培训教育,切实提高其政治业务素质,保证党建工作队伍的专业化专职化;再次,要建立一整套选拔、考核、监督的考评和激励体系,按照不断提高学生党建工作水平的目标要求,着力发挥他们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的导航作用。

总之,在多校区办学特点和高职学生特殊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压力,必须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进一步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积极研究新形势下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学生党建工作模式,不断开创多校区高职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1] 王爱民.科学发展观与高职院校党建工作[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20-46.

[2] 蔡立斌.多校区办学高校党建模式初探[J].学生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0):18-19.

[3] 操菊华.多校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对策研究[J].教书育人,2008,(9):53-54.

[4] 康雷.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文教资料,2009,(10);194-195.

[5] 肖丽静.跨校区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问题及应对措施[J].才智,2010,(23);269-270.

[6] 蒋平.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对策及创新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9);68-69.

猜你喜欢
校区学生党员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