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婧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随着体育科技日益全面地渗透和社会文化的不断变迁,当今竞技体育已演变得越来越激烈与残酷,参加高水平体育竞技的运动员也越来越旗鼓相当。在目前形势下,运动员仅靠超大负荷的体能和技战术能力训练,要在竞赛中获胜已相当困难,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应深刻认识到加强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在运动员纷繁复杂的心理问题中,如何有效调控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提高他们适应大赛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出的实际问题。本文针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旨在揭示竞技运动员心理状态的本质和规律,提高调控竞技运动员心理状态的有效性。
1.对自己实力估算程度。由于我国田径运动在国际大赛中所取得的成绩一直以来都不够理想,所以运动员在比赛前就有可能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我们一直强调运动员要相信自己,情绪波动就小,赛前心理准备就充分,对比赛时期的控制能力就强,反之亦然。
2.对比赛的求胜欲望。由于在有些优势项目中我国队员具有很强实力。特别是我国女子中长跑项目,往往是因太想超过对手而造成战术的缺位。其实太强的求胜心是在赛前情绪非常冲动、注意力非常集中于取胜的情况下产生的。它使运动员处于高焦虑状态,不能自我控制,造成过度紧张,妨碍正常发挥。
3.对兴奋程度控制失调。任何运动员在赛前的兴奋性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们追求的是适度的兴奋性,这有助于赛前心理准备,使机体处于积极动员状态,给比赛带来良好效应。兴奋性过高或过低只能给比赛蒙上阴影。
1.外环境因素。裁判员的判罚、观众的呐喊、比赛的环境(场地、灯光、气候)、对手的情况、领导、教练和亲朋好友的期盼;金牌的指标;环境的不适应等可给运动员带来外在的压力。如当时世界男乒排名第一的马林,作为雅典奥运会夺金的最大热门,然而,最终早早地就被近年间从未赢过他的瑞典老将瓦尔德内尔淘汰出局,输球并不是他技不如人,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两点:一是他不自觉中的轻敌情绪;二是比赛中微妙的心理变化,造成雅典奥运会上的悲剧。
2.内环境因素。同队队员之间激烈的竞争;过高估计对手的实力;过分看中比赛结果的重要性以及生理因素等变化常常会给运动员带来内在的压力。我国体操名将肖钦在第28届奥运会鞍马比赛中,就是因为他太看中比赛结果的重要了,他考虑的不是认真做好每个具体动作,而过多想的是比赛的结果。鞍马单项决赛一开始,前面动作完成得很顺利,但是从交叉开始,满脑子只想着赶紧做完,做完后就下来,造成了不必要的心理负担,顿时感觉身体发僵,完全提不上气来,还没有来得及调整,就落马了,最终功亏一篑。
3.个体因素。运动员的年龄、心理素质、文化修养等的不同,其心理抗压能力也是有差异的。一般来讲,年龄大、经验丰富、文化水平较高、运动技术水平突出的成熟运动员,对自身竞技水平的阶段性回落,能够正确认识,不会因一时成绩的下降,丧失继续训练的信心,他们会通过自我调整,在教练的帮助下,度过低谷,重新达到竞技水平的最佳状态。最具代表性的运动员有瑞典名将瓦尔德内尔、俄罗斯运动员霍尔金娜、中国射击老将王义夫和中国女排的运动员等。
1.过度兴奋的表现及对策。过度兴奋表现为情绪过早过度地兴奋、心跳过速、呼吸加快、血压升高;行为上表现为动作忙乱、坐立不安;心理过程表现为头脑发热、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听不进教练的指导等。上述情况往往在赛后自动消失。一旦出现这种过度兴奋的情况,可采取转移注意力、安慰疗法、放松训练、催眠练习来逐渐缓解。
2.赛前淡漠状态的表现及对策。这种状态表现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缺乏信心、身体乏力、反应迟钝、动作怠慢等。一般来说,过度疲劳,伤病长期不愈,比赛任务过重,以及意志力较差的运动员较易出现。对待这种情况主要采取激励、动员、积极的语言暗示,提前做准备活动等方法来调动其比赛的积极性。
3.赛前盲目自信的表现及对策。这种状态表现为表面上兴奋,内心空虚,其信心是建立在对比赛的困难和复杂性估计不足,过高地估计自己实力的基础上的。这类运动员大都表现为浮躁,不冷静思考问题,不努力动员自己的全部力量投入比赛;一旦比赛失败,情绪一落千丈,抑制过程加强,形成恶性循环。对待这种队员应加强作风培养和思想教育,认真做好赛前心理准备,避免盲目乐观。
4.赛前受伤的心理特征分析及对策。赛前因受伤而没有进行正常系统训练的运动员,情绪波动非常大,这种波动会带来心理方面的消极因素,放弃比赛,竞技状态不佳,都应积极采取暗示、回忆等方法,对比赛情绪低落进行调整,消除消极状态,赛前安排力所能及的训练,保持机体能力,唤起积极参加比赛的念头,使运动员调整良好的竞技状态投入到比赛。
1.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了调节运动员比赛时的心态,使运动员的中枢神经达到适宜的兴奋度,就要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培养运动员的自信心;培养运动员的竞争意识;培养运动员顽强的意志力;培养运动员团队合作精神。
2.制定合理的参赛目标。在比赛前教练员要充分掌握各方面的信息,尽早让运动员了解对手的情况,使运动员明确自己的比赛任务和目标。指导运动员摆正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的关系,实事求是地制定比赛目标,控制好运动员对比赛的期望值。只有明确了比赛的奋斗目标,才能更好地确定自己的行动计划,目标过高、过低都不好。过高会造成精神压力和思想负担,过低则会产生消极松懈情绪。
3.树立运动员对自己胜利的信念。信心是成功的基础,缺乏信心就会不战自溃。赛前要运用一些心理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如帮助运动员经常回忆以前的一些成功战例,使运动员充分看到自己的优势所在,这样可以调节运动员赛前过高或过低的情绪。
4.综合分析各种利弊因素,时常安排模拟训练。赛前预测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和比赛结果,尽量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利弊因素做到心中有数,否则出现问题容易产生慌乱和被动局面。模拟训练是赛前训练的主要手段之一,这种方法主要是在赛前有意识地模拟比赛时的各种情境来进行训练。提高运动员适应比赛的能力,减少赛前疲劳和心理紧张。
除了以上几种主要方法,还有自我暗示和放松训练法、呼吸调整法等心理训练方法。
运动员成绩的表现一靠运动员潜能的挖掘和提高训练水平,二靠在大赛中将最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状态适时地调出来。在今后的发展中建议:(1)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培养运动员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及他们的义务感、责任感和荣誉感等。(2)对容易引起临场紧张的心理因素要与日常训练同步进行,通过训练使运动员临场时能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3)训练时要采用多样化的手段来进行,把心理训练、身体、技战术训练与实际比赛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使心、技、体得到全面发展。
[1] 程保华.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调整[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6,(4).
[2] 曹炳山,廖志锦.第10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评析——兼论田径运动员竞技状态的科学调控[J].四川体育科学,2006,(1).
[3] 姚卫宇,周爱国,刘丽茹.对运动员赛前心理压力源的调查及调节对策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1).
[4] 王长琦.现代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与调控[J].福建体育科技,2005,(6).
[5] 吴胜,吴秋娟.竞赛中运动员的心理障碍与心理训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5).
[6] 李明,魏家俊.对我国田径运动员心理竞技状态及控制能力的探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S1).
[7] 荣敦国,董杰.对竞技运动员心理状态的研究与探讨[J].安徽体育科技,2005,(1).
[8] 洪伟.影响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因素[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