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胚芽油的提取及应用

2012-08-15 00:45:29樊永华
食品工程 2012年4期
关键词:胚芽超临界小麦

樊永华

(永城职业学院,永城 476600)

FAN Yong-hua*

(Yongcheng vocational college,Yongcheng 476600,China)

1 小麦胚芽油的营养价值及功能

小麦胚芽油是从小麦胚芽中提取的一种谷物胚芽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小麦胚芽油是国际上公认的最理想的天然VE宝库,其VE的含量是大豆油的1倍,玉米油的2~215倍,棉籽油的3~4倍,米糠油的3~8倍。此外还含有高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二十八碳酸及一些尚未解明的微量生理活性成分。小麦胚芽油含有的亚油酸是人体内无法合成的脂肪酸,他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麦胚油中的VE、二十八醇及亚油酸具有防老抗衰、健身美容、抗不孕的生理功效。麦胚油还具有增进耐力、精力、体力和提高反应灵敏度的作用,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健康食用油。

2 小麦胚芽油的提取方法

制备小麦胚芽油有机械压榨法和有机溶剂浸出法等传统方法,还有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以及加压溶剂萃取等新技术和新方法。

2.1 机械压榨法

机械压榨法提取小麦胚芽油的工艺流程为:小麦胚芽→蒸炒→压榨→小麦胚芽毛油→过滤→碱炼→水洗干燥→食用胚芽油。

机械压榨法优点是操作简单、食用安全性高;缺点是出油率低,粕中残油量高,油稳定性差,不适合用于小麦胚芽油的提取。

2.2 有机溶剂浸出法

有机溶剂浸出法制备小麦胚芽油的工艺流程为:小麦胚芽→加热干燥→溶剂浸出→蒸发→冷凝→汽提→冷凝→粗胚芽油→碱炼→水洗干燥→真空脱臭→过滤→食用胚芽油。

相对于压榨法,浸出法提取小麦胚芽油具有出油率高,粕中残油量少,脱脂胚质量好,麦胚油成分不会受到影响。采用浸出法提取小麦胚芽油的溶剂有正己烷、二氯乙烷、乙醇、石油醚和丙酮等,传统方法多采用单一溶剂浸出提取。陈存社等采用正己烷和丙酮复合溶剂浸提小麦胚芽油,实验结果高于单一使用正己烷和丙酮作为溶剂的出油率。通过正交实验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正己烷:丙酮为2∶1(体积比),溶胚质量比为4∶1,水分含量为2.6 g/100g,在35℃下浸提6 h。

2.3 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小麦胚芽油

超临界CO2流体作为萃取剂,无燃性、无毒、无污染、无致癌性、无化学反应和安全性高。并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小麦胚芽油具有出油率高、油质好、VE含量高、无溶剂残留等优点。与浸出法相比较,无需脱色、脱臭等工序,操作简单,省时。

孙爱东等从预处理条件(水分含量、粉碎方法和粉碎度)、萃取条件(温度和压力) 以及分离条件(温度和压力) 对小麦胚芽油萃取率的影响进行优化试验。优化工艺条件为:原麦胚含水量<5 g/100g,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35℃,分离压力11 MPa,分离温度45℃,萃取时间60 min,最后的萃取率可达到97.5%。

王小梅等以乙醇为夹带剂进行超临界CO2萃取小麦胚芽油进行试验研究。最佳乙醇用量为投料量的10%~15%(质量分数),可进一步提高麦胚油的萃取率。

张福琪等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小麦胚芽油,优化的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CO2流量为315 kg/h,时间为310 h~315 h,温度为38℃,物料中含水量越低越好,萃取率可达85%以上。

2.4 其他方法

左青和祈鲲等均采用液态丙烷和丁烷(4号溶剂) 浸提小麦胚芽油,出油率可达90%以上,并且麦胚油中的功效成分及其生物活性不会受到影响,生产成本也较低。

Dunford和Zhang采取加压溶剂萃取小麦胚芽油,显著缩短了萃取时间,大大减少了溶剂用量,产品得率不变,脂肪酸组成也不会受到影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3 小麦胚芽油的应用

美国在20世纪30~40年代已经开始对小麦胚芽油及其衍生物VE进行开发研究。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小麦胚芽油几乎风靡世界小麦胚芽市场。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小麦胚芽油市场规模迅速膨胀,达到200~230亿日元之巨,至今不衰。

3.1 小麦胚芽油胶丸

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初从美国引进小麦胚芽油,1975年市场上就出现了小麦胚芽油胶丸。小麦胚芽营养调和油胶丸是以小麦胚芽油、月见草油为主要原料,配以多种维生素、牛磺酸及人参浸提物经科学加工而成的一种高级抗衰老、抗疲劳保健食品。其工艺流程为:小麦胚芽→软化→轧胚→萃取→萃取液→粗油→精制→调配→乳化→填充、制丸→冷却→包装→成品。调配是将精制过的小麦胚芽油、月见草油和β-胡萝卜素(VA、卵磷脂等)以及浓缩人参浸提液(VC、牛磺酸、VB1、VB2) 三者进行合理搭配。

3.2 高VE小麦胚芽油涂抹食品

由于小麦胚芽油的风味和口感不易被人们接受,一般将其制成胶丸服用。对于老年人来说,胶丸容易和药联想在一起,心理上不舒服。他们更想能够从食品中获得所需的营养素。以水果、可可粉等原料和小麦胚芽油制成一种新型保健涂抹食品,低糖、低脂且具有保健作用,尤其适合老年人食用。高VE小麦胚芽油涂抹食品的制作流程为:果汁、凝胶和白砂糖混合液、小麦胚芽油和可可粉的乳化液→微细化→均质→脱气→灌装→灭菌→冷却→成品。

3.3 分离提取VE

小麦胚芽中的VE含量为30 mg/100g~50 mg/100g,居各植物油之首。小麦胚芽中含有全价的VE,其中α 体约占总VE质量的60%、β 体约占35%左右。天然VE是一种极其宝贵的营养资源,其生理活性和安全性均优于化学合成品,因此,从小麦胚芽中提取天然VE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现实意义。

杨慧萍等对溶剂抽提法、超临界CO2萃取法、乙醚提油再经超临界精馏浓集等不同方法提取小麦胚芽油中VE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得到的VE含量最高。最佳萃取条件是萃取压力33 MPa,萃取温度45℃;用乙醚提取比用体积浓度90%乙醇提取VE得率要高;超临界CO2精馏在压力为19 MPa、温差为△t=9℃时有较好的VE浓集效果。

王贤等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小麦胚芽油中分离VE。通过对萃取压力、温度和分离压等条件的优化试验,结果显示,VE的萃取压力为30 MPa以下,分离压力为6 MPa左右,低温下得到的VE含量高。

3.4 分离富集甾醇

小麦胚芽油中甾醇的含量要比其他植物油毛油中含量高得多,其中以谷甾醇为主,其次为菜油甾醇。小麦胚芽油所含甾醇几乎无胆固醇。

杨锦竹等制备甾醇的方法为:小麦胚芽油皂化→石油醚萃取→脱溶。所得浓缩物中甾醇含量约为60 g/100g(以β——谷甾醇为标准物测定)。

3.5 分离富集二十八碳醇

二十八碳醇在小麦胚芽油中含量较高,一般有100 mg/kg左右。二十八碳醇具有提高运动耐力和爆发力等生理活性。他的活性需要与其他生理活性物质配合,而小麦胚芽油中丰富的VE是强化其生理活性的配合物质。可以说,小麦胚芽油是一种良好的营养资源。

马海乐等提出通过直接超临界CO2萃取和使用两级分离途径提高二十八碳醇的富集量,试验所得浓缩物中二十八碳醇最高含量可达160μg/g。

3.6 小麦胚芽油的其他用途

将小麦胚芽油添加到油制品内,可以提高其营养,又能增强抗氧化性;将胚芽油加入食品、饮料中,可以强化制品的营养;在唇膏等化妆品内加入胚芽油,能对皮肤保健起到良好的作用。

[1]张先锋,张利锋.小麦胚芽的综合利用[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7):110.

[2]刘惠荣.小麦胚芽油对人体的特殊营养作用[J].粮油技术科技,1982(2):64;67.

[3]张福琪,宋建国,云霞,等.超临界CO2萃取小麦胚芽油的研究[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1997,16(1):30-35.

[4]何东平,宋光深.小麦胚芽油的生产工艺及制取技术[J].食品科技,1996(3):12-13.

[5]周秀琴.小麦胚芽的营养及在食品中的开发应用[J].西部粮油科技,2001(1):38-39.

[6]孙爱东,尹卓容,蔡同一,等.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麦胚芽油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1997(5):70-72.

[7]陈存社,刘玉峰.小麦胚芽深加工技术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4(6):134-136.

[8]王保金,周家华,刘永,等.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保健植物油中的应用进展[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2(6):25-28.

[9]王小梅,黄少烈.夹带剂乙醇在超临界CO2萃取小麦胚油中的作用[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8):113-116.

[10]左青,白新鸿,樊永霞.液态烃(C3-C4)浸出小麦胚芽油[J].中国油脂,1988(6):10-11.

[11]祈鲲,尹敬希,端木凡林,等.特种贵重油脂制取工艺的研究[J].粮食与油脂,2000(2):17-19.

[12]朱科学,朱振,周惠明.小麦胚芽油及胚芽蛋白质国内外研究进展[J].粮食与油脂,2006,(7):30-33.

[13]DUNFORD N.T,ZHANG M.Q.Pressurized solvent extrac-tion of wheat germoil[J].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03(36):905-909.

[14]国信.精制小麦胚芽油生产技术及装备推出[J].包装与食品机械,2005(5):39-40.

[15]李书国,李雪梅,杨会龙,等.小麦胚芽综合深加工技术的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3(7):39-41.

[16]刘然,万守明,张刚.高维生素E 小麦胚芽油涂抹食品的研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8):94-96.

[17]兰建丽,刘娟,吕月智.小麦胚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利用[J].食品工业科技,2001(3):82-83.

[18]王贤,张富平.小麦胚芽营养成分及营养作用[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2(5):43-46.

[19]汤鲁宏,姚惠元,张晖,等.麦胚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J].粮食储藏,1997(4):39-46.

[20]王尚玉,李庆龙.小麦胚芽的开发利用[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4,23(2):28-31.

[21]杨慧萍,曹玉华,万忠民,等.小麦胚芽VE营养油制备方法的比较研究[J].食品科学,2003(12):47-51.

[22]王贤,李季平,陈龙.超临界CO2萃取法分离小麦胚芽油中维生素E 试验[J].河南农业科学,2002(8):10-11.

[23]杨锦竹,刘晓冬,孟祥颖,等.从麦胚油中提取药用植物甾醇的研究[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7(2):50.

[24]马海乐,姚忠,吴守一.基于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的廿八碳醇富集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0(6):109-111.

[25]关理.小麦的产后加工及综合加工利用[J].农产品加工,2002(1):22-23.

猜你喜欢
胚芽超临界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 23:18:44
超临界CO2在页岩气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云南化工(2021年5期)2021-12-21 07:41:20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金桥(2021年10期)2021-11-05 07:23:28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今日农业(2021年13期)2021-08-14 01:38:00
胚芽
青年文学家(2021年4期)2021-03-18 07:00:23
基于小麦胚芽的稳定化技术研究进展
哭娃小麦
小麦胚芽,天然的营养食品
600MW超临界机组热经济性定量分析
1200MW等级超超临界机组可行性研究
电力建设(2015年2期)2015-07-12 14: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