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益萍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重庆 401331)
重庆市高职院校人文素质选修课开设现状反思
张益萍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重庆 401331)
本文通过对重庆市部分高职院校人文素质选修课开设现状的分析,反思高职院校人文素质选修课在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得失,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和意见,以期各高职院校能在人文素质选修课的开设方面得到更大的改进。
人文素质;选修课;现状;反思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开始占据社会思潮的上风,并向高校扩散和蔓延。“大学精神的失落”“大学生人文精神缺乏”所引起的社会事件颇令人关注。作为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河山”的高等职业教育,虽然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对“职业教育”的片面认识和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高职院校盲目地把招生数量作为学校发展的指标,把学生能否就业作为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因而往往偏重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方面的培养,忽视对学生基本素质和人文精神方面的教育,“重教学生做事,轻教学生做人”的问题比非高职院校更为突出。为了加强学生基本素养,提升学生人文精神,目前,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人文素质选修课”。
为掌握高职院校人文素质选修课现状,我们对重庆市六所高职院校(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素质选修课的开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在各校的在校学生中发放了调查问卷共 2000份,收回1903份,收回率 95.2%;有效问卷 1648份,有效率 86.7%。此外,我们还查阅了各校教学计划和人文素质类选修课课程目录及相关资料,走访了部分领导和师生,以便较为全面地把握高职院校人文素质选修课开设的真实情况。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整理,我们从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对高职院校人文素质选修课的开设情况进行了反思,试图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这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选修课的建设无疑有着一定积极的意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人文素质选修课的开设不能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不在课程内容、数量、师资、高职教育实际等方面做全盘的考量与规划,那么,开设人文素质选修课只不过是走走“过场”;如果教师仅仅把开设人文素质选修课当作自己的“副业”,学生仅仅把选择人文素质选修课当作提高学分的手段,那么,人文素质选修课就形同虚设,有违初衷。
(一)校方对人文素质选修课的准备
1.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人文素质选修课的认识。从查阅资料的情况看,六所高校均开设有“人文素质选修课”,看来各校都比较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从走访的领导和教师口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高职院校开设“人文素质选修课”之必要,被走访的领导和教师都一致认为大多数高职学生人文知识比较缺乏,人文素养有待提高,人文精神尚需加强。
2.人文素质选修课的内容、数量。从六所高职院校“人文素质选修课”涉及的内容看,主要有艺术欣赏类、语言文学类、哲学历史类、经济管理类、应用心理类、政治法律类和自然知识普及类等。从开设的数量看,某校只开设了几门体育类选修课,其他学校均多达十几门且涉及不同类型。
单一地开设体育类,学生选课没有任何余地,课题组走访该校领导,谈到开课面窄,内容单一时,校方表示,目前师资、教材都比较缺乏,开设“人文素质选修课”正在起步和探索阶段,只能一步步地改善。其他学校则存在着类似选修课扎堆,把“财务报表”之类的课程也作为人文素质选修课的情况。看来各校在人文素质选修课的设置上存在对人文素质选修课定位不准,没有统一的思路与构想,往往是以现有师资为基础,任由开课教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很少结合学校实际和高职学生实际进行宏观的调控。
3.人文素质选修课的师资情况。从查阅的资料看,在开设“人文素质选修课”教师的构成中,从事学校行政工作的非专职教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其主要原因是人文素质选修课学时少,符合学校对行政工作人员基本课时量的限制。从走访中得知,许多行政工作人员并不愿意开设人文素质选修课,因为太少的课时仍需付出时间备课,而且学生还不多重视,为了挣点课时费或为了今后职称评定的需要他们才开设。专职教师大多已经满足了基本工作量而不愿开设,开设的专职教师是因为达不到基本工作量而以开设“人文素质选修课”来充数。
经调查,我们还发现,在开设“人文素质选修课”的教师中,大多“专业对口”,但也有部分教师开设了非自己本专业的选修课,比如理工科专业的教师开设“影视文学欣赏”“中国茶文化”之类。我们并不是对开设非本专业选修课的教师的能力表示怀疑,而是对学校在所有选修课的开设上是否严格把关表示关注。
基于此,各高职院校在人文素质选修课课程设置上可以说是由于“大势所趋”而应付开设的,并且开设人文素质选修课的教师精力并不完全在自己所开的课程上,而仅仅将其视作自己的“副业”,所谓“重视”还远未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来。
(二)学生对人文素质选修课的准备
1.学生对人文素质选修课的认识。从调查问卷中学生反馈的信息看,认为高职院校开设人文素质选修课非常必要的占 39%,很有必要的占 39%,一般的占 17%,不太必要的占 2%,没有必要的占 3%;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对人文素质选修课的开设是持肯定与赞成态度的。同时,认为人文素质选修课对自身的长远发展非常有益的占26%,很有益处的占45%,一般的占25%,不太有益占3%,没有益处的占 1%;说明大多数学生能正确认识人文素质选修课的长远作用并对人文素质选修课抱着极大的希望和渴求的心理。
通过访问,大多数学生希望通过人文素质选修课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文艺修养、哲学内涵以及文化素质。
2.学生对学校人文素质选修课开设情况的意见。在学生对于人文素质选修课课程内容是否“丰富多彩”的问卷调查中,认为非常好的占 12%,比较好的占 31%,一般的占 46%,比较差的占8%,完全没有的占 3%。在学生个别访问中,很多学生认为人文素质选修课的课程内容不够丰富多彩,这表明学生希望人文素质选修课的课程内容能更宽泛,涉及面更广些,学生对人文素质选修课的期望值是比较高的。
对于开设的人文素质选修课门数是否有选择余地,认为非常有余地的占11%,有余地的占34%,一般的占38%,不太够选择占13%,完全不够选的占 4%。在走访中,有些学生表示,为了选到自己喜欢的课程,他们需要通宵等待选课机会,因为学校对选课人数进行了限制,一旦失去机会,他们则只有为了学分选择不甚喜欢的其他课程。
这表明,近些年来,高职院校人文素质选修课虽然得到了重视,在课程内容和数量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而且,六所高职院校人文素质选修课的开设方式基本上都是先由教师申报,学校审核,然后公布,由学生在这些课程中进行选择,由此造成了有些学校开课不足、有些学校类似课程扎堆、“热门”课程因选课学生多而不得不进行限制,“冷门”课程因选课学生太少而“流产”等现象。
因此,学校应该在充分考虑学生兴趣爱好的情况下,搜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鼓励教师开设相应的人文素质选修课。当然,也不能完全为了迎合学生口味,学校在考虑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也应根据高职教育的实际,合理调控和引导,对开设的课程内容进行宣传,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了解,从而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3.学生的选课。至于调查问卷中“依据什么来选择人文素质选修课”,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的学生占 49%,根据未来就业需求选择的占 12%,随便选择的占 14%,因为“好通过”才选择的占 15%,因为“凑学分”而选择的占 10%。可见,有相当多的学生是怀着功利目的来选择人文素质选修课的。
学生选课的功利性取向,除了学生本身认识还需要提高外,还跟学校的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运行机制密切相关,要解决这一深层次问题,就需要对学校体制进行一系列改革,尤其是对人文素质选修课所占学分比例、评价方式等进行完善。
(一)人文素质选修课的授课情况
1.教师授课态度。前面提到人文素质选修课的师资情况,除少数专职教师外,多数是把开设人文素质选修课当作自己的“副业”的非专职教师,因此很难想象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之中。走访中几乎所有的人文素质选修课教师都表明自己对待开设的课程是十分认真的,然而从学生的调查问卷来看,认为人文素质选修课教师授课很认真的占 25%,比较认真的 40%,一般的占28%,不太认真的占 5%,很不认真的占 2%,说明有少数教师仅仅把人文素质选修课看作是赚取课时费或为了评职称的手段,因此授课并不认真。
2.教学资源和教学形式。人文素质选修课教材缺乏是六所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情况,从走访人文素质选修课教师了解的情况看,个别教师使用自己编写的教材,少数教师采用相关专著作为自己的教材,多数教师则是通过搜集资料写成教案;学生手里基本上没有教材。其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人文素质选修课起步时间晚,本科院校人文素质选修课教材又不能适应高职院校的情况,但深层次的原因是,学生不愿因人文素质选修课而加重书籍费用负担,即使个别教师编写出版了人文素质选修课的教材并在课堂上使用,但如果要求学生购买则有推销自己书籍的嫌疑,学校也要求教师不要“推销”自己的书籍或其他书籍。
从学生调查问卷反映的情况看,人文素质选修课教师授课使用的教学资源中,教材、教案等纸质资源占 24%,课件占 30%,电影及音乐等媒体资源占 30%,有专门课程网站的占 11%,其他形式占5%。
学生没有教材,教师只有通过讲授、板书、课件等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则通过作笔记进行学习,上课忙于作笔记,是否真正领会了教学内容,值得怀疑。走访中有学生称,为了便于期末复习通过考核,人文素质选修课成了笔记课,有些学生干脆听“评书”,考核时才去复印其他同学的笔记。使用电影及音乐等媒体资源授课,可以丰富课堂形式,但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是,个别教师把教室变成了影剧院,放了“大片”后仅仅泛泛而评。个别高职院校开设人文素质选修课课程网站,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一种形式,这不仅大大弥补了教材的不足,而且丰富了人文素质选修课的形式,是值得提倡和普遍推广的。
从学生希望的人文素质选修课课程形式的调查来看,完成学校规定的一定课时听讲的占 29%,听校内校外讲座占 32%,参加某种形式竞赛的占 21%,完成某个具体任务的占 13%,其他形式的占 5%。说明学生希望学校能丰富人文素质选修课的形式,尤其是开设第二课堂或以文艺活动性的方式开展。
(二)人文素质选修课的课堂纪律
课堂纪律对于保证教学秩序、保障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调查情况不容乐观。
调查问卷显示,人文素质选修课教师每次都考勤的占 18%,比较多的占 42%,不太多的占 29%,偶尔考勤的占 9%,从不考勤的占 2%,可见,人文素质选修课考勤的频率并不高,不能充分起到监督学生的作用。当然,这和人文素质选修课的学生很多,考勤比较费时有关,但教师不应因此放松对学生的监管。
“人文素质选修课课堂纪律情况”一项,认真听讲的学生占43%,做自己的事的占36%,看其他书的10%,睡觉的4%,说话聊天的 7%。这一结果是让人非常惊讶的,这种散漫的课堂纪律除跟当前的学风有关外,主要原因是课堂内容不能吸引学生,问卷调查显示,认为人文素质选修课课程内容在紧跟时代脚步上非常好的占 15%,比较好的占 34%,一般的占 41%,比较差的占 7%,完全没有的占 3%。人文素质选修课是学生了解前沿文化与思想的平台,教师应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课程内容,让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取最新信息,但现在人文素质选修课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好,有的甚至思想陈旧,不能引起学生兴趣,更无从谈到提高学生人文精神。
同时,与其他课程相比,人文素质选修课学生的逃课现象相对严重。从不逃课的占 39%,逃课较少的占 25%,逃课不太多的占 16%,逃课比较多的占 11%,经常逃课的占 9%。相当多的学生仅仅把人文素质选修课当作挣学分的手段。
课程评价对于了解课程现状,总结得失,从而提升课程质量,加强课程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程开设了,实施了,不反思课程的效果,就无从更好地完善和提高,然而调查显示,各校在这方面做得都不够好。
(一)对学生的考评
人文素质选修课教师对学生的考评大多仍是常用的评价方式,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各校主要是期末考试为主,平时成绩为辅的方式,其中闭卷考试为主,平时成绩为辅的占 20%,开卷考试为主,平时成绩为辅的占 25%,平时成绩为主,期末成绩为辅的占 32%,人文素质选修课不同于其他课程,仅作知识的考查显然是不行的。另外,写论文和读后感的占 18%,这种方式比起考试来,可以比较全面考查学生的人文知识、人文情感和人文能力;分组并完成任务占 5%,这种方式有创新性,但要避免流于形式;其他方式的 0,说明我们需要在人文素质选修课的考评上多创新。
尽管如此,人文素质选修课的考评并不严格。有 5%的学生认为考评非常松散,9%的认为比较松散,27%的认为不太严格,虽然认为比较严格的占了 44%,非常严格的占了 15%,但这个结果还是让人不满意的,以致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人文素质选修课非常好过,只要平时不缺课,或者考试到了场,做了题,或者提交了文章就一定能过。这样的结果更助长了选择人文素质选修课是为了挣学分的想法,以致形成恶性循环。部分教师为争取下次开设人文素质选修课的生源,故意放松对学生的考评,这充分暴露出教师、学生双方的功利思想。
(二)对教师的考评
人文素质选修课的考评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考评,还应包括学校、学生对教师的考评。
目前,各高职院校对教师建立了统一的评价体系,通过网上评教的占 52%,教务管理部门发放问卷或表格的占 22%,教师自行找学生了解情况占 12%,抽取学生代表对教师评价的占 7%,无任何评价方式占 7%。学校本身没有对教师的考评手段,往往是借助通过学生来了解情况,考评结果有的反馈给了教师,有的仅仅作为学校的了解,没有相应的奖惩制度,教师上好上坏一个样。当然,要给出比较准确的评价在事实上存在着诸多困难。但方式多样、全方位的考评数据提供给教师,也有助于促使教师改进教学,单一的考评方式,往往让教师不服,走访中有一位教师称,由于自己要求严格,学生给了很坏的评价。
因此,如何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需要经过长期实践、探索,才能建成的浩大工程。
张益萍(1972-),男,四川西充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教师。
2012-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