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管理学激励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2012-08-15 00:47:13陈俊香
河北职业教育 2012年7期
关键词:公平理论保健公平

陈俊香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教师的职业是塑造灵魂的职业,是奉献自我的职业,是需要终生思考如何把学生塑造成“艺术品”的职业。所以,教师的行为任何时候都在影响着学生。从激励理论的角度去分析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更能说明教师职业的性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不一定是管理者,但教师总是要通过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对其教学对象在思想上或行为上产生影响,这时教师就起到了领导(或引导)的作用。从管理学角度分析,领导的作用表现为指挥、协调和激励作用。这里仅谈激励作用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激励是指影响人们的内在需求或动机,从而加强、引导和维持那些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自觉行为的活动或过程。激励理论是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者在实现其领导职能过程中所遵循的重要理论之一。所谓领导,就是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激励的对象是人,激励是手段,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激励是心理过程,因人、因时而异;激励应产生自觉行动,不论在什么条件下,它都表现为“我要做”而非“要我做”。在教学实践中同样需要运用激励理论,使学生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努力学习。

一、按照“需要层次理论”,尊重并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a.生理的需要,这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如衣、食、住、行等;b.安全的需要,是保护自己免受身体和情感伤害的需要,它又分为现在的安全需要和未来安全的需要;c.社交的需要,包括友谊、爱情、归属及接纳方面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因素包括自尊、自主和成就感;外部尊重因素包括地位、认可和关注或者说是被尊重;e.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成长与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理想的需要;[1]这种需要就是希望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实现自己的理想或抱负,主要来自胜任感和成就感两个方面。

按照需要层次理论,在教学实践中,首先教师要做到关心学生的生理需要,从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做起,嘘寒问暖,就像家长关心孩子一样关心自己的学生,这样就特别容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二,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安全的、被尊重的学习空间。一方面,教师要教育每位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学会保护自己免受身体和情感上的伤害,在贫富差距存在的客观社会现实中,学校和教师更要多地关心家庭困难的学生,要帮助其解决生存方面的需要;另一方面,教师为学生创设安全的学习环境和情感环境,尊重每位学生,关心学生的情感需求。第三,老师要从心理上接纳学生,与学生建立纯洁的友谊,尊重学生的人格,并适当肯定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点滴进步。第四,教师要在各个方面尊重所有学生,比如用和蔼可亲的语言与学生交流,要比用生冷的语言会使学生更能获得情感安全,切忌使用伤害学生感情的粗鲁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第五,要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为学生发挥自身潜能创造条件。比如在实践教学中,当学生们能独立完成并胜任模拟的工作任务时,他们的成就感非常强,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大提高。

二、根据“双因素理论”,让学生承担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和任务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上世纪50年代后期提出了“双因素理论”。他认为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不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保健因素往往是一些工作的外在因素,大多同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有关,如企业政策、工资水平等等。激励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激励因素通常是工作内在的,由工作本身所决定的,如工作表现机会和工作带来的愉快、工作上的成就感、由工作业绩而得到的奖励、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感等等。如果保健因素是物质激励,那么激励因素就是精神激励,尤其是年轻的员工,更多的要通过精神激励来承认他的价值,认可他、尊重他。

针对青年学生而言,作为学习外在因素的保健因素而言,虽然不存在像企业中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如企业政策、工资水平等因素,但对学生学习有关的整体教学环境包括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像学校制度、教师整体水平、整个学校的校风学风等都将对学生产生影响,一个教学设施完善、制度健全公平、积极良好的教学环境无疑是学生求学的保健因素。

激励因素对提高年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占的比例应当更高。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因素,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学习和工作任务本身都构成了激励因素。第一,教师对学生的赏识是一种成本最低的激励方式。有时一个赞许的眼神、肯定的动作,都会给学生以极大的激励,都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劳动得到了充分肯定。第二,学习任务或工作任务因具有新颖性、挑战性、责任感等特点,其本身对学生更具有激励作用。如笔者在新闻写作课程的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去采访身边的同学、老师或自己发现的有价值的新闻,当在课堂上播放他们自己制作的采访视频时,同学们十分自豪,并且学习这门课的积极性更高了。

三、遵循“公平理论”,公平评价每位学生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员工首先思考自己收入与付出的比率,然后将其与相关他人的收入与付出比率进行比较。如果感觉到自己的收入与付出比率与他人的相同,则为公平状态,否则会产生不公平感觉。在公平理论看来,组织成员所得报酬的绝对值与其积极性的高低并无直接的和必然的联系,对其行为起影响的只是自己和他人对组织的贡献与组织所给予报酬的比较。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公平的学习、竞争环境和氛围,尤其是在教学评价中,一定要客观、公正、公平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否则,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对公平信义的理解偏颇。公平理论的运用在年终考核、评比优秀、成绩评定等过程中都会有所体现。所以,无论在哪个环节都需要教师遵循“公平理论”,公平、客观地评价每位学生。

四、按照“强化理论”,正确使用表扬和批评的激励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其所获刺激的函数,如果这种刺激对其有利,则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若对其不利,这种行为就会减弱直至消失。因此管理者要采取各种强化方式,以使人们的行为符合组织的目标。强化方式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所谓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这种行为能带来积极的结果。如表扬、提升、给予一定特权等。所谓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如批评、惩罚等,使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减少乃至消失。

根据强化理论的观点,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现和寻找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并适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是对学生学习进步和胜任能力的认可。虽然大多数老师非常善于运用正强化的方式,即表扬和奖励等,但正强化的激励方式的运用应该是间断的、时间和数量都不固定的,否则,其作用会减弱甚至不再起到刺激行为的作用。因为正强化有及时刺激、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久而久之,人们就会对正强化有越来越高的期望,或者认为这种方式是理所应当的。所以在必要的时候,对学生的错误行为也必须给予负强化,即批评和适当的处罚等。负强化的方式与正强化的方式在实施时应有所差异,应以连续负强化为主,即对每一次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都应及时予以负强化,消除人们的侥幸心理,降低这种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这正是人们常说的“赏罚分明”,但赏罚分明也要科学使用才能产生最好的效果。

[1]周三多.《管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公平理论保健公平
不公平
公平理论在医院薪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公平对抗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2:56
怎样才公平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08-22 07:44:52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10:38
基于公平理论的大学生学习绩效研究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26
公平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