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兰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湖南娄底 417000)
解读跨文化交际中文化休克现象对高职外语教学的启示
刘新兰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湖南娄底 417000)
文化休克是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抓住文化休克的本质、具体成因并积极寻求对策,以优化高职学生外语学习过程和效果,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休克;信息过载;高职外语教学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环境中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汉语和英语产生于不同的文化环境,所承载的文化也不相同。所以在外语学习过程当中的语言理解就包含着文化理解。同时,语言理解更需要文化理解。若一个人只有语言意识或技能,却缺乏文化背景,很容易成为一个语言流利的傻瓜。
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1]现代交际学范畴把交际定义为:“人与人之间沟通信息的过程,即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信息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1]目前,跨文化交际学已发展成为一门被国际学者们充分重视的集人类学、语言学、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跨文化交际能力属于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范畴。从广义上看,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一个人或群体与自己文化背景相异的另一个人或群体有效地得体地交换信息的能力”。[2]所以运用英语有效交流的能力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能力。
从上述概念综述所知,跨文化交际是一种综合性的复杂认知行为,其核心影响因素是文化背景即文化差异。一个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低与其对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对方异质文化背景的了解多少息息相关。
大部分高职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外语基础相对薄弱,词汇量严重不足,能积极使用词汇的则更少。“根据高职英语教学基本要求,若要达到高校英语能力考试B级,入学词汇要求为1000个,A级为1600个,可是,不少学生入学时还远没达到此标准。词汇量的匮乏,影响了他们的交际能力,成为英语学习尤其是听力理解的瓶颈”。[3]27学生英语学习的障碍主要表现在:(1)学习被动,热情不高;(2)过度焦虑,思维迟钝;(3)自尊心过强与自卑感严重自相矛盾;(4)学生学习的意志十分薄弱。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日益融入国际大环境中,全民的对外开放意识大大增强,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已基本形成,对外经贸交流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地球村,与异文化背景的人们交际的机会大大增加。因此如何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即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在外语学习中,学习者不了解目的语的文化背景知识,缺乏对语言文化意义的足够认识,增加了沟通的复杂性和困难程度,容易形成习得中的文化障碍即文化休克。
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是1958年由美国人类学家奥博格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4]“休克”本来是指人体重要功能的丧失,如身体失血过多,呼吸循环功能衰竭等。在跨文化交际中也时常出现这种类似的情况,故在此借用这一医学用语来概指语言文化交流中出现的文化阻滞现象,称之为文化“休克”,它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受文化差异的影响,信息接受者会对某一词句甚至整个信息真正的意义茫然不知,大脑思维一片空白,形成意义的真空,信息接受过程受阻。
文化休克的本质内涵就是信息过载所造成的不合理碰撞。所谓信息过载是指交际中的信息量超出了受众的理解力即文化负载过大,这种不适应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交流内容所涉及的不同方面的文化,以及由于受众自身知识水准的欠缺或情感的波动等所产生认识方面的不利转化,以致认知思维停留在“不确定状态”。文化休克的最终后果是使得交际无法顺利进行,甚至导致交际失败。
在跨文化交际中,引发文化休克的因素有很多,泛泛而论可以说这一现象是信息过载所致,但从具体的角度来看,下面这些因素是信息过载具体原因的表现方式。
1.跨文化意识淡薄
Hanvey(1979)指出,“跨文化意识是指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的认识,即对异同文化与共同文化的异同敏感度和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生的自觉性”。[5]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跨文化意识主要是指学习者对目标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的差异对比时所形成的一种认识或适应性。所以,跨文化意识就是对于与本民族文化有差异或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等有充分正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以包容的态度予以接受与适应。
在跨文化交际中,高职学生跨文化意识淡薄尤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是把中国式的思考方法转移到英语表达中去,或是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等同起来;二是误以为文化的基本方面是共同的,因而忽略了文化的差异;三是不熟悉外国文化,与其接触不够;四是对异域文化过于简单化或过于概略化,(有意或无意地)用自身的价值尺度去衡量他人的心理倾向。
2.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不同
思维方式的差异常常会带来语言理解上的困难。通常,中国人重形象思维,西方人重抽象思维。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形成不同的价值观。价值观念是文化观念的内涵,任何一种价值观 都必须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价值观的民族性决定了它的多样性,所具有的评判标准体系也不一样。例如,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模式是以“家”、“家族”和“国家”等为社会单位的,强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个人服从集体利益的重要性;而西方的社会结构模式是以个人行为社会单元的,它倡导个人主义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这种价值上的不同必定会带来文化的不可沟通性,形成文化障碍。
3.非智力因素的负面影响
非智力因素在此指情商,是相对智商而言的,指一个人的情感心理特点。情感的波动影响智商的充分发挥。语言学习的整个认识活动过程必然会受到情感这个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在信息化的国际环境中,外语学习是学习者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一种社会需要,往往与学习者的未来成就目标和社会发展需要相联系。语言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主观态度和性格倾向等对外语学习影响很大。学习者处于积极情绪状态时,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联想翩翩,容易产生灵感的火花;相反,处于消极状态时,思维迟钝,记忆缓慢,在交际中无法产生共鸣。情感因素的负面影响,不但不能对语言学习形成有利刺激,而且还制约语言学习,影响语言学习者愉快情感体验的形成,使思维僵化。
4.信息空缺文化缺省
跨文化交际是以具体语境中的共知和非共知相互作用为基础进行交际的。共知在具体语境中省去,这种省略就是信息空缺,由此在交际信息中就会出现隐晦、歧义等模糊命题。
造成信息空缺的因素有3个:语篇的简洁性、信息提供者的意图和异质文化背景知识。上述三个因素制约受众对信息的解读。首先,语篇的简洁性决定语篇用最经济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信息。受这一原则影响,信息提供者把所用的话语要控制在信息表达所必需的适量范围内;受众要尽量在提供的语篇信息中捕捉关键信息,找出暗示语篇意图的关联,再推理出语篇意图。可是,在交际中,信息提供者和受众对语篇信息量的要求难以把握分寸,免不了会出现信息空缺。第二,受作者意图的支配,语篇正好需要一定的信息空缺服务于这种意图,以加大语篇的迂回曲折性和联想性,结果这一意图加大了理解难度。第三,受众缺少异质的文化背景图式知识。这种在文化背景上的信息空缺就是文化缺省(Cultural default),它会导致意义的真空(vacuumd sense),理解的盲点。
1.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意识敏感度
在教育心理学中,学习困难在很多情况下不是来自学习内容本身,而是由于学习者缺乏某种意识。因而很多问题也是由于缺乏意识或意识淡薄而产生的。
高职外语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具备一定人文素养的专业技能人才,所以,强化学生跨文化意识训练、不断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实现英语学习目的的重要途径。
无疑,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根本上说,是人文素质的培养,而不是纯语言的强化或交际技能的操练。对于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高职学生来说,更应建立对英语文化的意识,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更好地达到语言学习的目标,这样在授课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敏感度的提高。
2.构建高职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
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已经日益显现,英语教学大纲也已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但是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国外的文化教学理论可以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思路,但是需要我们将其本土化,使之更加符合我国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认知特点。
结合国内外学者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历史研究,本文构建了包括知识能力、文化意识、心理调适和交际策略四个系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强化中西比较,倡导文化自觉;另一方面是创设异域语境,拓宽交际渠道。
在现实外语教学中,我们在要求学生掌握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也包括要求其掌握语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下训练学生,实践跨文化交际策略,为学生未来应对工作环境中的挑战提供了实践机会。
3.利用冗余信息,弥补信息空缺之弊
冗余信息指超过传递最少需要量的信息量,是语言运用的一条规律。Quirk(1967)指出“英语的冗余度达50%”。正常情况下,为保证理解总是给出比实际多得多的信息,以减少实际负载。人们在交际时就利用信息的重复或累加来避免接受者发生误差。冗余信息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是词语的重复,包括同义词或近义词以及事物不同称指的重复。
在“It’s amusing,funny.”中,amusing与funny是词汇的重复。即使不知道ausing含义,从信息中亦能获知。信息接受者要善于抓住关键,利用冗余现象捕捉信息。
4.运用自主学习策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早期格式塔学派认为,学习过程是由人对环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而实现的,强调学习过程中顿悟的作用。顿悟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其结果使人形成新的认识。在自主学习中易产生顿悟。自立学习一般指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它把学习目标、学思结合、自我省察和与他人切磋几方面和谐统一起来,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所以,有意识地了解语言学习的方式和过程,有针对性恰当地运用学习策略,并通过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包括网上自主学习、文化及跨文化知识讲座、主题文化周等来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学生自己探索文化知识,不断积累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文化修养素质,克服情感消极因素,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外语学习上升到更高的层面。
[1]陈东东.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江苏社会科学,2009(S1):117.
[2]徐航.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9(12):131.
[3]刘新兰.高职学生英语听力心理障碍及其对策[J].职教与经济研究,2008,6(4):27.
[4]李梅.文化休克现象初探[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8):171.
[5]贾连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5(3):30.
H319
A
1671-8275(2012)03-0071-03
2012-03-22
本文系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教研课题“高职英语听力教学障碍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LZJY06BZC05)阶段性研究成果。
刘新兰(1967-),女,湖南涟源人,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文化、高职外语教学。
九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