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菇
(淮北市教育局,安徽 淮北 235000)
论课堂教学中“问题串”设计的意义与要求
张云菇
(淮北市教育局,安徽 淮北 235000)
新教改中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如何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就需要教师技巧性的提问。教师只有深刻理解“问题串”设置的价值意义,充分把握其运用的科学方法,才能使其真正成为教师理清授课思路、引导学生探究、落实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从而充分激发师生思维碰撞的智慧火花,发挥其最佳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问题串;设计意义;设计要求
自新课改开始实施和不断深化以来,关于课堂提问有效性方面的研究探讨一直是热点且成果丰硕。人们已经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要素构成、有效提问的基本原则和重要功能、提问策略与技巧、提问中的师生关系等方面达成了许多理论共识。特别是人们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串”设计意义和有效提问的教学价值,更是有着广泛而深刻的认识。其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能够切实体现问题意识,逐渐地改变学生长期形成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弱的困境,不断培养学生读书思考的积极性、提出问题的主动性和发表不同见解的独立性,从而有利于养成学生多读书、勤思考、会表达的终生习惯和综合素质。其二是师生问答的目标是明晰的并且能够对核心问题进行高效的突破,保证教学效果的落实。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个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减少甚至杜绝无效提问。但是,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多老师在上课前对课堂环节也进行了设置,但实际操作时往往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设计让学生探讨的问题也往往变成教师自问自答。有很多教师把它归结为学生不配合、不积极回答问题。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在于教师问题设置时层次太高、没有梯次,使得学生无从答起。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如果能把问题化整为零、由表及里,以一串有层次的小问题,从学生的认知程度出发,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步步引导,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跟着老师的引导思考,从而使整个课堂充满思考的对话、思维的碰撞。学生在这种思维的碰撞中也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收获到学习的成果,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这就是“问题串”设计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问题串”的设计是教师备课成果的精华,是教学预设的集中体现,但又不可过满,还需留下“空白”来激发学生教学相长。所以在设计“问题串”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问题串的“小切口”要极易为学生所适应,贴近学生的认知和情绪,便于激趣进而生疑且渴望解惑。这样的“小切口”往往是从“身边”和“当下”发散开来。“身边”是在空间线索上以学生为原点,充分发掘乡土课程资源,联系家乡的风土人物、历史现状来拉近学生与历史教材之间的心理距离,形成一种愉快新鲜的精神刺激和轮廓简单的认知表象。而“当下”是指在时间线索上以学生为出发点去追溯历史,鉴史知来,使学生有很强的角色进入感,便于进行情境创设和历史推演。在更多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是将这两种情况整合为一,但在材料选择和情境创设上也容易冗繁。在高中历史必修内容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课的导入部分,我选择淮北的同一地点的新老照片对比展示来引发学生关注家乡发展变化及引起变化的动力探究热情。结束新课时还鼓励学生从濉溪口子酒厂的30年变化来进一步认识淮北这座城市的特质及其在改革洪流中的地位。这样的安排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了解乡土、建设家乡的热情。“身边”和“当下”也是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在问题设置之前就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尤其是对于高一的学生,因为高一学生基础较差,兼之初中历史是开卷考试,所以很多史实学生不清楚,也没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及较高的思维能力,在问题设置时应特别注意。
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当由知识层次到理解应用层次、再到综合评价层次,逐渐上升,有步骤地加强学生的思维力,这样的问题设置比较符合一般的认知规律,避免学生不知所问。在高中历史必修内容《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课中,我在处理“农村改革”这一环节时,有意选择了几幅反映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生产劳动场景的典型照片,并配上当时的顺口溜:“一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并依序提出了三个层次的问题,即照片和顺口溜反映当时人们对生产劳动的态度如何?当时生产有哪些特点,结果如何?导致这些结果的原因是什么,怎么办?这样从易到难的设问使学生很快领会了农村改革的背景以及改革的着力点,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教师在设计“问题串”时,要注意“问题串”设问的着力点。我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课的核心问题处理上,就突出了“问题串”设问的着力点运用,从而使教学效果最大化。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核心知识点,我在设计问题串时既有正论也有反论;在提问时有时“春风细雨”、温和引导,有时又“暴风骤雨”、“猛打穷追”;当学生似乎无言以对时再给之以轻轻的点拨,使之有山重水复又峰回路转之感。这一课中,关键是要解决市场化改革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这一问题。我先出示了当年某大报发表的“改革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文章,提出问题串:文中所说的“自由化”指什么?这样的“自由”对发展是利是弊?真的已经完全“资产阶级自由化了”?改革真的是放弃社会主义制度了?由此看来中国1978年以来的经济改革的实质是什么?改革是否改变社会制度的判断基本标准是什么?相信通过这一串的问题能够使学生建立起解决同类问题的模型,实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人类在对事物进行认知时总有一定的习惯和规律,在教学中也就遵循这种规律,才能更利于学生的接受,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如高中历史必修内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一课中,通常意义上教学环节是这样设计的,先介绍古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背景,然后是形成的过程,最后是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评价。我认为如果把环节顺序依据学生的认知习惯重新设置一下,将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一般认知一个事物首先是感受到这个事物的美好,然后才会探究其原因、探究其形成的过程、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再细细分析,最后给出客观评价。所以依据这种习惯,我将课文内容进行了整合:第一个问题:赏其花,感受希腊雅典的民主;第二问题:探其壤,找出雅典出现这种民主政治的原因及形成过程;第三个问题:品其果,古希腊民主的积极影响;第四个问题:哀其殇,分析其局限性。这种设计用四个串起来的问题将全课贯穿一起,通过设疑,激起学生探知的欲望,教学效果非常好。
如果说,提问是一门教学的艺术,那“问题串”就是这门艺术中的“交响乐”。教师只有深刻理解“问题串”设置的价值意义,充分把握其运用的科学方法,才能使其真正成为教师理清授课思路、引导学生探究、落实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从而充分激发师生思维碰撞的智慧火花,发挥其最佳的教学效果。
[1]李君岗.高中历史“问题式”教学初探[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1(11).
[2]邱云青.中学历史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研究及其问题[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3]王伟.中学历史课堂问题设计与思维能力培养[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4]高爱君.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08(36)
On the Meaning and Requirement of“Question Chain”Design In Classroom Teaching
ZHANG Yun-gu
Classroom teaching is an interactive activity,among which teachers’questioning is critical.The new educational reform emphasizes the students’central position in learning,but how to mobilize students’learning initiative needs teachers’techniques of asking questions.Only when the teachers understand the value of setting“Question chain”and fully grasp scientific method,it can truly make an effective means for teachers to sort out the teaching idea,guide students to explore,implement the teaching goal,therefore to fully stimulate students’wisdom and exert the best teaching effect.
classroom teaching;Question chain;design meaning;design requirements
G632
A
1671-8275(2012)04-0120-02
2012-06-22
张云菇(1980-),女,安徽淮南人,淮北市教育局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静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