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开放课程发展情况的若干思考——基于MIT OCW的启示

2012-08-15 00:43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麻省理工学院精品课程课件

吴 炎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教学研究·

关于我国开放课程发展情况的若干思考
——基于MIT OCW的启示

吴 炎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随着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MIT OCW)计划的宣布启动,时至今日已经有上千门课程传至互联网上供人们观看学习与交流,此举产生了很大的国际影响,各个国家也竞相开放自己的课程。我国也开发出了自己的开放课程,并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另一方面,也呈现出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审视与思考,从而探求更广更远的发展。

开放课程;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发展;问题

当今的时代信息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网络也日益普及,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教育普及化和资源开放思想的影响下,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也在互联网的带领下正经历着一场开放教育资源的全球变革。而由麻省理工学院(MIT)发动的开放式课件计划(OCW)掀起了世界范围内开放课程的序幕。本文拟结合麻省理工学院开放式课件计划对我国开放课程发展情况作简要探讨。

一、麻省理工学院开放式课件计划(MIT OCW)

2001年4月4日,麻省理工学院(MIT)院长查尔斯M.韦斯特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世界的人们宣布麻省理工学院将在10年内把几乎所有的课程资料传至互联网上,同时宣布开放课件计划启动。他们是率先向全世界公开了自己的教育资源课件,包括各课程的教学大纲、讲稿实验做法作业考试以及教学录像等等全部公开放在网上,称为开放课件(Open Course Ware,简称OCW)。开放的课程涵盖了麻省理工学院工程、科学、管理、建筑学与规划、人类学、艺术与社会科学方面所有的课程。此外,在全世界还设了有关该课程内容的近百个镜像站点,该开放课程内容还被翻译为多国语言,突破语言障碍。以此来供公众无偿使用。

麻省理工学院自实施了此项计划,且又属世界一流大学之列,国际号召力自然是不一般,在它的带动下,世界多个国家的高等院校也加入到开放式课程的队伍之中。如:法国巴黎工程技术大学等11所高校兴起了PairsTeach OCW项目,日本的早稻田大学、东京大学等高校也成立了日本开放式课程联盟。

二、我国的开放课程发展概况

在其它国家效仿麻省理工学院开放式课件的同时,我国也是不甘示弱的,我们不仅有部分高校加入国际开放课件联盟如复旦大学就是在国内高校中率先尝试推出了网络公开课,得到了很多网友的追捧。还在2003年我国成立了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协会,其宗旨为“吸收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的国内外大学的优秀开放式课件、先进教学技术、教学手段等资源用于教育,以提高中国的教育质量。同时,将中国高校的优秀课件与文化精品推向世界,促成教育资源交流和共享”。并同时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其建设理念是建设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特点的示范性课程,且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上网并免费向社会开放,以实现优秀资源共享,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经过近年来的建设与推广,目前已形成学校—省市—国家三级联动的精品课程框架。

开放课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获得先进的教育、教学资源的途径,我们在开发国家开放课程时也可借鉴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的材料作为改进课堂教学的资源;学习者可以通过开放课程的学习开阔视界,增加知识储备;开放课程也可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增强自身发展;我国由开放课程所建立的一些协会与组织能够为其它教学机构提供服务,促使建立更多的甚至新的开放课程的内容;开放课程在传播的同时自身也会得到发展与创新。

三、我国开放课程发展中的问题

随着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针对其研究也越来越多,主要集中在项目资源建设的技术经验以及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现状与应用,至今,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大批优秀的网络资源,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从开放课程自身来看。首当其冲是课程质量问题,课程资源的质量是课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课程资源中发布的知识是否客观准确以及资源更新的及时更新,以及从国外引进的开放课程的翻译是否和原创者相符这都是关系开放课程资源质量的重要性问题。由于开放课程资料的提供者往往是教师的个体或是小团队的行为,这样就会局限在个体和团体学识和研究兴趣的范围内。

关于开放课程的统一与规范性问题,麻省理工学院的OCW项目使用了各种工具包和硬件设施来推进课程的建设,如Sapient公司为麻省理工学院OCW网站设计基本内容管理和发布构架,通过提供一致的外观界面设计对内容作出统一规范,界面统一,色彩配置具有亲和力,国内的开放课程是从全国高校中评选出来的,风格各样,布局都是千差外别,这样开放流程也不一样,降低了应用效率。不便于开放课程的应用与推广。若是统一配备开放课程的面目,还可以便于教师的参与更多精力投放在资源的研究方面。

还应引起重视的应是开放课程资源更新的问题,现在信息与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知识的更新更是不断加快,当前有用的知识如果不通过共享供更多人吸收,这些知识可能很快就会过时,也会造成知识浪费,开放课程的资源应该像那汩汩之水,要不断流淌,不断有新鲜的活水注入。从而保持充沛的生机与活力。

(二)从开放课程的参与者来看。先是学习者对课程的选择问题,学习者是开放课程的最主要的服务对象,学习者在对这些纷繁复杂的课程进行挑选学习时,尤其是个体在此方面学习或研究的深度不够,他们就会面对选择无从下手,从而不能很快的挑选出适合自己程度的学习课程,由于开放课程是生长在网络的环境中,学习者在学习课程时是缺乏原课程教师或者专家的专业化支持,缺乏指导性又加上课程材料数量巨大,这更是给学习者增添了选择的难度。开放课程的另一服务对象是教师,它有可供教师教案设计以及教学课程学习的大量开放课程,这些课程是不适合学习者自主学习的。

此外,对于开放的学习资源来说,资源利用者之间,利用者与资源提供者之间很少沟通与交流。创建一门课程或是一个专业的网络虚拟学习社区,使学习者之间教师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可以交流探讨,这样可以提高开放资源的利用效益,麻省理工学院就是为相关课程的学习建立了配套的ICOMPUS虚拟学习社区,世界各地的学习者都可以利用这一学习社区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相互帮助,相比之下,我国的开放课程就没有这么一项,因此给参与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或是建立社区网络学习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让参与者之间相互交流与学习提高。

(三)从开放课程的保障方面来看。开放课程它是一种综合各种资源的合作成果,它是需要为其课程资源提供知识产权许可,国外开放式课程以及开放教育资源都有使用知识共享的版权名称,都均有非商业用途的“类似于共享”的约定,而我国在此方面却没有明确的知识共享与版权的协议,更多的只是口头层面和不甚清晰的政府文件中,所以在知识产权保护与协议方面我国应给予制度上的保障,用法律法规来完善这一产权维护。版权的更有效的维护可以最大的激发知识创造者的积极性。

完善课程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构建良性的制度来激励和带动课程的建设,不断完善现有的课程资源,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提高网络开发课程的建设水平。让开发课程在制度保障的护航下安定有序的发展。

虽然开放课程奉行开放、自由、共享理念,但信息设备的正常运转,以及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报酬以及深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都需要资金的支持,目前有政府出资与基金会的方式,在今后开放课程的发展中资金的募集仍是需要面对的问题。

四、进一步促进我国开放课程发展的有效途径

无论是麻省理工学院还是国外其它的开放课程运动的开展,都对我国开放课程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一方面要吸取它们成功的经验,另一方面又要回归到当今我国的开放课程。

(一)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开放意识

当今的我们生活在这开放的知识教育时代里,我们要学会使用网络这块敲门砖,用网络去打开一扇扇通往浩瀚知识的大门,我们在开展开放课程项目的同时,要运用宣传的手段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开放课程对知识发展、学校建设以及自身发展的意义,我们应该对知识和教育发展持开放的态度,从开放课程的学习中,汲取养分,获得自身的茁壮成长。

(二)建立有效的评价反馈机制

MIT OCW所产生的巨大的国际影响力无不与它完善的评价反馈机制息息相关。健全的评价反馈机制可以保障课程的高质量高效率运行,通过评价反馈机制,可以收集到课程的使用情况以及学习者的反馈意见,从而明确课程的发展方向或是改进的方向,也可促进教师对课程的评估与改进,可以说评价反馈机制是课程发展的风向标,它可以更好的引领课程的积极发展与进步。

(三)发挥创造精神,办出自己的特色

中国在整个世界的网络风潮中,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我们无论是从技术层次还是从推广程度上来说都是处在从属的位置。正因为这样,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和分析发生在网络世界发生的各种事物。MIT OCW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免费互联网络课程,具有国际化的推广性,相比较我国,中国的开放课程所做的工作大多是引进来的工作,其实,我们也是具有很多优秀的开放课程资源只是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而被埋没。今后,我国在开放课程方面不仅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努力将中国的开放课程向国际开发,将中国的优质的精品课程资源推向世界,让世界上的更多的学习者了解中国的教育,最终能形成一个世界性的中国化的开放课程学习网络。

[1]王龙.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项目执行报告概要及评述[J].中国远程教育,2005(8).

[2]丁兴富,王龙.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运动评述[J].中国远程教育,2005(8).

[3]贾义敏.国际高等教育开放课程的现状、问题与趋势[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1).

[4]路秋丽,孙华,田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0(4).

G724.82

A

1671-8275(2012)04-0110-02

2012-05-21

吴炎(1988-),女,安徽六安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0级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

静 思

猜你喜欢
麻省理工学院精品课程课件
Liquid Archives Cambridge, MA, USA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美国MIT现代光学实验教学模式及其启示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课件综述——《识字三》
麻省理工学院设计团队开发“社交T—shirt”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