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学文,赵丽萍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高职院校要重视“双师”队伍建设,但建设队伍不是目的,通过“双师”来教育培养学生才是目的。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高职院校在“双师”队伍建设上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双师”执教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应予以改进,从而实现“双师”共同执教,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1.专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不强。高职院校绝大多数专任教师,都是来自于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他们普遍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先天存在专业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特别是来自于非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既不懂高职教育的教学理论和授课技巧,也缺乏专业实践技能。这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理论系统性的知识传授,且传授的技巧还要提高。对这类教师而言,既要提高专业实践技能,也要提高高职教学技能,因此这类教师在执教中需改进提高的任务更重。
在“双师”队伍建设中,各高职院校都有计划地安排专任教师到企业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挂职锻炼或顶岗实践,在企业生产管理服务实践中,掌握所教专业的操作技能,积累实训教学所需的实践经验,了解企业管理流程和方法。通过这种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但经过几年实践,专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表现出专业实践能力不强,很难系统地结合生产实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授给学生,解决企业实际难题的能力也不是很强。为什么高职院校有计划地送教师下企业锻炼了,专任教师的专业实践执行能力还是不强呢?从理论上讲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但事实确实存在问题。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教师数量紧缺的情况,专任教师教学任务普遍较重,使得下企业实践的时间得不到保障。经教师和学校双方努力,高职院校每年还是会安排部分教师下企业锻炼。我国职业教育法规定: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接纳职业学校学生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和教师实习。这种规定缺乏对企业的约束,另外顶岗实践教师若发生工伤等事故的赔偿机制不健全,企业还担心教师顶岗实践影响其正常生产,降低工作效率,因此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顶岗实践并不受欢迎。虽然一些企业建立在与教师个人关系基础之上接收了一些教师进行锻炼,但在接受教师实践时,认为这些教师不是自己的员工,终究要离开自己,不愿花精力培养;同时担心技术机密与商业机密外泄,企业的核心技术、重要岗位和整个生产过程不愿让非企业员工所了解,教师实践也很难学习到更有用的新技术和核心流程。因此,教师虽到企业,却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顶岗,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也就不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2.满足教学需要的兼职教师难以聘任到位。“双师”执教中,重要的一方是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的兼职教师,由于他们直接来自企业,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生产管理经历,因此在教学中能结合实际指导学生,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对于这些能工巧匠和技术人员,由于高校分配制度具有刚性而企业薪酬制度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有些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收入水平远远高于担任高职教师的收入水平,真正高水平的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很难选择到清贫的高职院校专职任教,甚至还出现高职院校教师倒流企业的现象。再加之进入事业编制要求“逢进必考”,已工作多年的企业人员很难通过事业单位文化理论考试而顺利取得高校事业编制,即使引进,由于没有事业编制,其职业稳定性也不强。因此,高职院校目前面向社会引进热门专业的教师较难,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现场技术人员更难。针对此种现状,高职院校强调不为所有只为所用,将企业技术管理人员聘为学校兼职教师。这种方式要求所聘人员既要具有较高的技术或管理水平,否则失去兼职教师意义,兼职教师主业仍是企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这里就有一个矛盾存在。作为企业所需的技术能手或管理人员,对企业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其时间必很紧张,而高职院校教学也需要教师付出时间,因此兼职教师来执教最大的问题是时间问题。因此能从教的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却没有时间来担任兼职教师,而在企业不重要有足够多余时间来执教的多不是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客观上满足教学需要的兼职教师是很难聘任到的。
3.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不足。“双师”执教中,作为重要的“一师”是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是来自企业的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他们有着较高的技术技能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经验,但由于他们不是师范类院校毕业生,也没有接受过教育教学技能的系统培训,因此在具体教学中缺乏对教学科学的设计,不会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不善于运用教学技巧,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对学生有效的指导,因此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学生在教学效果测评时,普遍而言对兼职教师的教学评价要低于专任教师。再则兼职教师在时间上很难保证教学的连续性,时因工作而中断教学,难以完成教学计划。还由于时间原因,兼职教师投入教学时间不够,对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缺乏深入了解,因而不能完全做到因材施教。还有部分高职院校为完成教学任务,在兼职教师聘任上把关力度不够,对兼职教师的考核不够严格,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4.专兼教师融合不够。“双师”执教要求的不仅仅是具有两方面的教师,而是要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形成“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团队不是教师简单的集合,而是学校要根据合理的专兼结构和比例等,在校企双方相关制度的保障和双带头人的领衔下,由为实现共同教育教学目标而相互合作、相互承担责任的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群体。专兼教师共同执教,要求他们相互融合,共同建设专业、共同开发设计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评价教学质量。在实际执教工作中,专兼职教师融合度不够,在专业共建上,兼职教师对于教学并非主业,因此参与专业建设深度不够,在教学过程中,专兼职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沟通不够,还没形成合力,各自的优势发挥不足。
1.专任教师下企业提升专业技能。专业技能是高职院校专任教师执教的短板,要提高专任教师执教能力,必先提高专任教师的专业技能。安排专任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是提高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但如前分析,由于专任教师的教学任务重,时间难有保障,再加之企业对接收教师锻炼的种种顾虑使教师在企业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校企合作,教师要与企业建立起紧密联系。学校每年安排一定量的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或调整教师教学任务,为教师下企业提供时间保障。下企业工作可实行项目制,让教师主动申请,到企业是为完成某一项目而去,项目可以是教师自己的课题,也可以是与企业合作的攻关项目,也可以是企业委托的项目。教师申报项目时要有目标、内容及考核评价标准,学校根据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予以审批,对通过审批的项目给予经费资助。教师带着项目到企业,针对性强;企业因教师带有明确目标的项目也便于配合并提供相应实践条件;学校也可根据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考核,从而提高教师下企业的实效。
2.聘用数量足够符合要求的兼职教师。“双师”执教,其中一大难点是兼职教师聘请。有一定技术水准和管理能力,满足教学要求的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往往在企业也是骨干人员,执教在时间上很难保证,学校想聘其执教,企业往往因时间原因不同意。而有足够时间的企业人员往往也是企业不大想留,技术或管理水平往往不是很高,而这样的人员学校也不想聘其为兼职教师。因此,学校要想方设法才能聘到数量充足且符合要求的兼职教师。高职院校要加强校企合作,在合作中要让企业也能获益或获利,只有深度的校企合作,企业才愿意提供真正的人才与学校共享。同时要保障兼职教师的待遇,比如提高兼职教师课酬、节假日的福利与专任教师同等对待、让兼职教师参加学校的团队活动、对兼职教师在校执教期间生活的关心等,增强兼职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愿意来校执教。
3.培训兼职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对于兼职教师而言,他们拥有较好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但其中的大部分技术人员及能工巧匠对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技术和专业理论知识了解还不够深,高职教育教学能力是他们的短板,也是影响兼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高职院校应采取措施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一是组织专项培训。将兼职教师组织起来,学校安排对职业教育有一定研究的人员和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对他们进行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培训。二是让兼职教师参与专业教研室的教研活动,共同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开发设计等教学建设和研究活动。三是组织经验丰富的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结对,相互听评课,通过“传、帮、带”等方式,使其能尽快适应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能力。四是学校还要为兼职教师提供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评聘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机会,使他们能够不断吸收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同时注重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4.加强专兼教师团队建设促融合。发挥专兼职教师作用,实现专兼教师执教实效,还要注重团队打造。只有形成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共同执教效果才好。在实际运作中,高职院校专兼职教师存在两张皮现象。专任教师注重学校圈内的知识和信息教学,而兼职教师注重企业圈内的技能和信息进行教学,其间交流沟通不够。高职教育既有职业性,又要有高教性,教学内容源于生产和管理,但应高于生产和管理,且要将生产实践进行教学转化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因此应加强专兼教师团队打造,形成合力。打造团队,要注重“合作精神”,专兼教师之间的信任、协作、支持、交流、沟通、配合、共享等都是实现共同愿景的基础。团队内,还要注重团队结构,通过设立专业双带头人,确立专兼教师数量比例,形成合理的专兼结构。高职院校应按专业将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编入课程组或教研组,统一管理,一视同仁,开展共同教研、共同备课、互相听课、共同评价学生学业,经常组织经验交流、研讨、联谊等活动;专兼职教师还可以合作共同承担应用性课题研究,合作研发,共同引进企业的案例、技术充实教学,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等,促进专兼职教师之间的双向沟通。加强专兼教师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专任教师帮助兼职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兼职教师则帮助专任教师学习生产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让专任教师了解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通过以上措施促进专兼职教师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形成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作为团队建设,还要注重团队制度建设,学校应完善校企人员互聘交流制、重要教学文件共同论证制、专业共同建设制等,开展多种交流活动,形成合作发展的团队文化。
5.完善教师考核体系。为确保“双师”执教效果,高职院校应对教学团队的教学质量进行严格的监控和考核。实施“双师”执教,要体现“双师”内涵,在考核内容上,专任教师除常规教学量、工作质量考核外,还要对专任教师参与实践、参加培训、参与企业合作项目、专业技能提升、指导兼职教师、指导学生、获得奖项等情况进行考核;兼职教师的考核内容主要侧重在教学质量和指导专任教师、参与教研、教学建设等内容上。组建由督导人员、专兼教师、教研室负责人以及行业企业专家、学生信息员等组成的教学检查考核队伍,来考核评价教学质量。考核既要有对教师个体的考核和评价,也要有对专兼教师团队的考核和评价,评选优秀团队予以表彰,通过这些举措,促进团队建设。
[1]梁煜锟.高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内涵建设及对策分析[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3):22-25.
[2]夏学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综述[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25-30.
[3]盛阳荣.基于典型案例的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6):92-93.
[4]赵秀华.正视问题 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9,(5):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