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升
(山西省平遥县林业局, 山西 平遥 034300)
平遥县位于山西省中部、晋中盆地,总土地面积1 260hm2。其中宜林荒山面积1.10万h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9.0%。按照全省统一规划,到2015年平遥县将达到林业生态县建设标准。作为全县造林绿化主战场的宜林荒山,其造林绿化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森林覆盖率的提高、生态县达标进程的推进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1998年以来,平遥县先后实施了国家黄河中游荒山造林绿化工程、国家天然林保护植苗造林和封山育林工程、国家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工程、省级交通沿线目及荒山绿化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荒山造林的成活率不高、成林保存率很低。从客观上讲,主要是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全县从2004年以来,降水总量逐年偏少,且年内时空分布极不平衡,春旱、伏旱和极端高温天气持续频繁发生。这种气候条件对新造林幼苗及多年生未成林苗木的成活保存造成致命危害,加之目前宜林地多为瘠薄阳坡的劣质立地条件,干旱更成为制约全县荒山造林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要提高当前荒山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必须从保证投入、适生种苗、抗旱集成技术应用以及加强抚育管护等方面着手。
众所周知,造林绿化对于固碳减排、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起着持续而且长久的重要作用。在现代社会,生态有价值,生态环境的改善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然而,目前国家对荒山造林绿化的单位投资与现阶段干旱恶劣的气候和立地条件、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水平和物价水平形成极大的反差。要提高干旱劣质立地条件下荒山造林保存率,就必须在良种壮苗、细致整地、精细栽植、抚育管理和应用抗旱造林新材料、新技术等各个环节多投工、投料、投资,这就大大增加了单位面积荒山造林的成本。实践证明,目前在干旱瘠薄的立地条件下,荒山造林要达到85%以上的成活率,每公顷投资至少要达到2.25万元以上,而国家投资标准为每公顷3 000元~4 500元。荒山造林投资严重不足,直接影响整地质量、种苗质量、抚育投工量和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最终导致荒山造林保存率低下,远达不到造林合格率的标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还造成了劳民伤财的后果。同时,低投入也不利于林农造林积极性的提高。因而,要保证荒山造林绿化的成效,就必须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的造林投资并纳入公益林补偿范畴。
在当前气候及立地条件下,荒山造林必须选择耐旱和抗逆性强的乡土树种,否则将会造成造林失败和资金的重复投资及浪费。根据多年实践,平遥县抗旱造林树种主要有侧柏、刺槐、山杏、油松、国槐、紫穗槐、火炬等乡土树种。根据造林地坡向、坡位、土层厚度等立地因子的不同,阳坡应选用侧柏、刺槐等乔木树种和火炬、山杏、紫穗槐、连翘等小乔木和灌木树种;阴坡应以油松、刺槐为主。在苗木类型上,针叶树应以2a~3a生容器苗木为宜,容器规格以8.0cm×12cm和16cm~18cm较为合适。容器苗木造林已成为荒山抗旱造林的首选。刺槐、山杏等采用1a~2a生、地径大于0.60cm的壮苗,在秋季进行截杆造林。
抗旱造林集成技术要贯穿于荒山造林的整地、苗木栽植、抚育管护等各个环节。
干旱荒山整地必须进行细致的预整地和充分应用径流林业整地的方法。径流林业整地,就是要通过造林预整地扩大栽植穴上方集水面,最大限度地利用地表径流水。它是抗旱造林的决定性环节。同时对熟化土壤、杂草清除、杂物石块剔除、土薄栽植地区栽植穴熟土回填工作都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在整地方式上,一般在坡度较大的地段可以采用“大鱼鳞坑”整地技术;地势较平缓时,可以采用先开水平沟再挖穴栽植的技术,这样,既可保证造林初植密度又可保证集水面积,从而更好地提高造林成活率。在整地深度上,要达到30cm以上,以便能积蓄足够的水分和养分;在整地时间上,雨季最好,春季次之,秋季较差。
要做到起苗不伤根,起苗后不暴晒,起运不失水、不受冻,容器苗木和带土球苗木不散土。最好是随起苗随运输随栽植,栽多少起多少。无法及时栽植的要进行假植。有育苗条件时,应靠近造林地就地育苗就地栽,山沟育苗山上栽。
苗木栽植时要靠壁靠阴面栽植,适当深栽,栽后踏实,不窝根。制约平遥县荒山造林成活率的关键因素是水分不足,适当深植有利于防风保墒从而提高造林成活率。还应该充分应用抗旱造林集成技术及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
3.3.1 苗木处理
应用ABT生根粉、根宝、抗旱造林粉和泥浆搅拌均匀,造林前对苗木进行浸根。通过浸根处理,可以使苗木汲收足够的水分和提高苗木的保水抗旱能力,提高造林成活率和苗木生长量。这些措施,适合于各种裸根苗木造林。一些造林树种如刺槐、山杏、紫穗槐等要栽植前要进行截杆,以减少苗木蒸腾过程中的水分散失。
3.3.2 应用保水剂
保水剂就像是苗木的“微型水库”,在降水时储藏水分,干旱时为苗木提供水分,同时不会出现倒吸植物根部水分的现象。它可吸收自身重量的数百倍至上千倍的水份。苗木栽植时将保水剂施入苗木根部土中搅伴均匀即可。
3.3.3 穴面覆盖
苗木栽植后在栽植穴内覆盖薄膜、石片、秸秆、杂草、灌木丛枝等覆盖物。这样能够起到保墒、增温的作用,同时减少树盘内杂草生长,避免杂草与苗木抢夺水分,还可以减少穴面水分蒸发和穴面径流水流冲击。
3.3.4 应用TCP植物蒸腾抑制剂喷冠
在苗木栽植成活生根以前,植物蒸腾抑制剂可以有效减少植物体内水分散失、促进叶绿素含量和根系生长,提高植物体内的抗旱能力,适合侧柏、油松等针叶树种(即不能截杆造林的苗木)造林时使用。可在圃地起苗前2d~3d用50倍稀释溶液在日最低气温不低于0℃的无风的早晨或黄昏,将溶液均匀喷施于苗木的叶面、枝干。
俗话说,“三分造林、七分管护”。荒山造林在完成整地栽植以后,三年内应至少按第一年3次、第二年2次,第三年1次的抚育次数,做到除草、松土、保墒,减少杂草对幼苗的水分、阳光争夺,对新造针叶幼苗还应采用侧方遮阴,以利于苗木生长。锄草松土后要及时对树盘进行覆盖,以便保墒。在苗木栽植以后成林之前,要严禁放牧,在整个生长期要将管护、防火、防病、防鼠(兔)危害等费用纳入造林成本。总之,抗旱造林技术必须紧紧围绕蓄水、保水和节水3个环节展开,在整个造林过程中全方位应用抗旱技术,造林保存率才有可能大幅度提高。